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鲁迅的散文诗《野草》除《题辞》外,共二十三篇,其中有九篇写到了梦,写梦的作品几乎占到了全书的五分之二,数量可谓不少.更重要的是,作品中描绘的梦,神秘朦胧,变幻多姿,象一只只鲜蹦活跳的“小精灵”,飞翔在美的天国中,刻印在读者的记忆里.正是这些“小精灵”,构成了《野草》特殊的艺术境界,闪耀出奇异的艺术光彩.  相似文献   

2.
鲁迅的叙事性作品为我们展现了他如诗如画的童年世界,这世界是以风景秀丽、经济凋敝、文化落后的江南水乡绍兴作为生命底色,而鲁迅童年情结无疑是这多姿多彩的生命底色上一道最为诱人的风景.童年情结是我们索解鲁迅内心隐秘、开启鲁迅艺术殿堂的一把钥匙,在鲁迅精心构筑的艺术世界里蕴含作者童年的梦幻、心灵的忧伤.  相似文献   

3.
李玉昆同志的《漫谈鲁迅小说的艺术》一文,对鲁迅小说的艺术特色作了较为全面的分析。该文共九章,约六万余字。现征得作者同意,选其中两章予以发表。题目是编者加的。--编者  相似文献   

4.
陈晓鹤 《考试周刊》2013,(50):20-21
鲁迅先生的《野草》是现代散文诗创作的高峰。《野草》中有九篇文章都采用"梦"的形式,以"梦"为创作意境。文章认为,这得因于"梦"的本质、特点与意义,是鲁迅先生"某种愿望的达成",是其忧国忧时、彷徨、苦闷心境的外化。借此非现实化的创作意境表达的是鲁迅先生对旧制度旧文化的否定与批判、对生存本质的叩问、对生死辩证的探究、对自由人格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鲁迅《野草》中的梦话语自有其独特品格:一方面是其梦诗学的精彩创制,他既遵循梦的相关特征同时又利用强烈的主体介入人工筑梦;而另一方面他的梦话语意义指向又可以继续深挖,其中既有个体梦,呈现出鲁迅对弗洛伊德等人的性欲说的借鉴与反拨,以及他以梦修复创伤、弘扬英雄气质的关怀,同时也有国族梦,彰显出鲁迅对个体现代性的张扬与国民劣根性的批判,而同时鲁迅先生又有更高远的宇宙视野,他的梦话语中也不乏超越时代和现实的未来反思与指涉。  相似文献   

6.
鲁迅、芥川龙之介借由人血馒头、人血饼干对于生命的移植作了各自的描述。他们都赋予两者以丑陋的形态,鲁迅批判麻木的看客,以实际疗效否定这种生命移植方式;芥川表现看客的猎奇,以人物行为表达对野蛮生命力的排斥。两位作家面对生命的移植有不同的预设,受挫之后,鲁迅选择继续寻找新的“药”,而芥川躲回艺术的世界,最终困死其中。  相似文献   

7.
和19世纪欧洲文学对疾病与艺术关系的热烈追索相比,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疾病”一词包含的则是强烈的现实批判性。鲁迅创作与“疾病文学”的数次交错便可以作为相应的证明。不仅如此,其中还包含了鲁迅对生命本质的探问与品味。  相似文献   

8.
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在他的创作中无疑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鲁迅说过他的全部哲学都在《野草》里。蕴含着作家自己深沉凝重的生命体验的《野草》,反映出了鲁迅灵魂的“真”与“深”。运用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的原理,对《野草》中几篇和梦境有关的散文诗进行分析,力图探索作家写作的心路历程以及其中所蕴含的丰赡的哲学意蕴。  相似文献   

9.
《野草》与“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野草》是鲁迅创作中写梦最集中、最执着、最自觉的散文诗小集。在二十三首诗篇中,涉及梦幻的就有十二篇,占百分之五十强。开篇《秋夜》就出现了花、叶、枣树三个秋夜之梦,终篇则以《一觉》作结,梦与醒前后呼应,暗示着作者1924年9月至1926年4月这一段独特的心灵历程。《野草》中有九篇重笔写梦,尤其是连续出现了七篇均以“我梦见自己……”开首的精品,作者写梦真可谓执着、自觉。如何看待《野草》时期鲁迅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10.
<藤野先生>是鲁迅散文中的名篇.藤野严九郎先生是作品中的原型,他是鲁迅先生终生感激和怀念的老师.这篇散文记载了鲁迅先生在日本仙台医校时和藤野严九郎先生的师生之情.  相似文献   

11.
米兰·昆德拉被认为是最伟大的在世作家之一,他的代表作<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体现了他对小说艺术的理解与创新.其中出现的大量对梦境的描写,成为小说的一大特色.本文从小说结构和主题两个层面入手,结合对文本的细读,阐释了梦 境在小说中的诗学功能.  相似文献   

12.
“梦”是鲁迅《野草》核心的修辞策略。《野苹》从《秋夜》入梦到《一觉》梦醒,这个“很长的梦”,把24个散篇凝聚成一个完整的结构体,而人之存在困境则是这个结构体不变的言说主题及永恒的寓言。《野草》是鲁迅灵魂的诗,为了不把自己灵魂中的“毒气”和“鬼气”传染给读者,鲁迅不得不择取“含糊中止”等修辞策略,而其最可靠的逻辑基础则建立在“梦”天然含糊、朦胧和不稳定等特点上。此外,“梦”里言“事”,也彰显出多重的文体魅力。由于“梦”的独特设计,鲁迅关于人生困境林林总总的万千体验与思考才能够各得其所、各安其位,鲁迅生命哲学的大厦才能够最终落成。“梦”绝不是这座大厦可有可无的装饰品,而是架起这座大厦不可或缺的钢筋和水泥。  相似文献   

13.
米兰·昆德拉被认为是最伟大的在世作家之一,他的代表作<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体现了他对小说艺术的理解与创新.其中出现的大量对梦境的描写,成为小说的一大特色.本文从小说结构和主题两个层面入手,结合对文本的细读,阐释了梦 境在小说中的诗学功能.  相似文献   

14.
与以往鲁迅传记片不同的是,故事片《鲁迅》选取了鲁迅生命最后三年的生活,并以人性化的描写把鲁迅的灿烂人生展示给观众。它表现出两个基本特征:一是三年与一生的整体构思与艺术处理的结合;二是人性的支点与审美创造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画疤痕”是鲁迅小说重要的艺术细节。鲁迅小说中的疤痕描写,可以透视封建制度对不幸人们生命的蔑视,透视封建思想对下层人民心灵的戕害,透视悲剧主人公灵魂的挣扎,疤痕透视病态社会“巨大疤痕”。鲁迅在多篇小说运用了“画疤痕”的艺术细节,体现了他一贯的“写灵魂”、“写病态”、“写不幸”艺术主张。  相似文献   

16.
声音     
当一个人春风得意、踌躇满志时,他与鲁迅是无缘的。当一个人对生命充满了困惑,在生命中去苦苦寻求一种精神支援时,就是他读鲁迅,与鲁迅产生心灵碰撞的最佳时刻。——北大教授、鲁迅研究专家钱理群接受《南方人物周刊》采访时说。女儿长大后,要学会不去在意别人异样的眼光,甚至去原谅别人的这种眼光,如果她能做到,那她一定能感动每一个曾用诧异眼光看她的人。——李亚鹏希望小女儿能顺利走过唇腭裂阴影,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7.
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中除了通过诗化的语言书写对现实的直接感受之外,还有部分篇章鲁迅则是借助梦境来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所思所想的。《野草》中的梦包括现实之梦、怪诞之梦和虚实之梦三种形式,鲁迅借助梦境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内心感受。  相似文献   

18.
罗曼·罗兰说:"艺术是发扬生命的。"可见,无论是在生命的哪个阶段,艺术都是吹嘘生命的春风,催促一棵棵懵懂的大木,惊醒它们深长的梦。而冈察洛夫又说,"美是艺术的目的和推动力。"如果艺术是凤凰,那么,美就是神鸟的羽翼,有了它,才成就了凤舞九天的神话。  相似文献   

19.
鲁迅小说对儿童活泼、萎顿以及扭曲的生命实体的描写,构成了丰富的儿童生命景观。从中不仅可以感受到鲁迅对儿童生命的沉重关怀,更能体会到他在哲学层面上对民族救赎所进行的深刻反思。鲁迅小说中对儿童生命的悲剧性描写,在当时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对自由、活泼的儿童生命个体的展示.则对现今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方向起着某种借鉴和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过客》被作为散文诗而被淹没在鲁迅的创作中.其实,《过客》是一部象征剧.在意蕴上,它体现了鲁迅的生命哲学,他对于时间、人生和存在的思考;在形式上,它具备话剧的基本形式,也具有象征主义话剧的基本的艺术要素.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过客》可以说是现代象征剧的拓荒之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