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元璋提出的“保国之道,藏富于民”的民本思想,基于他个人的苦难经历与儒家传统学说的双重影响。这一思想反过来制约着他把严惩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贪暴行为作为明初法律制定和实施的重点,从而出现了《大明律》与《大诰》中重典治吏、刑法严酷的法律原则.  相似文献   

2.
明太祖朱元璋重视法治,这表现在初期重视《明律》的制订以及他和官员的谈话中。其法治思想中确有不少积极因素,诸如量刑适当、用刑慎重,宽严适中等。文章进一步指出,朱元璋后期未能较好贯彻其法治思想,主张重刑,出现了滥杀局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错误地估计了明初的政治形势。  相似文献   

3.
明太祖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比较有作为的皇帝。由于他出身贫寒,对贪官有一种本能的痛恨;又由于他深知元代社会弊病的根源;更由于他为了巩固大明一代的政治统治,他对官吏们的贪墨之风是深恶痛绝的,惩治也是极严厉的。他于洪武十八年至二十年间先后颁布了名为《御制大诰》的三篇文告,即《御制大诰》、《御制大诰读编》、《御制大诰三编》(本文简称为《初编》、《续编》、《三编》),洪武二十年十二月,他又为诸军管衙门颁布了《大诰武臣》(本文简称为《诰武臣》)。其目的主要都是为了打击贪官污吏。这几篇文告都是洋洋数万言,共计二百三十六个条目,总计约二十五万字,且均系朱元璋亲自编纂或据本人口述记录而成、都以“大诰”冠其书名,比较全面地体现了朱元璋的政治法律思想。我们今天来研究《大诰》,既可以了解朱元璋的政法思想,又可以从中受到有益的启示,对于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有现实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起自布衣,在成为帝国的第一任统治者后,他大力加强对百姓的控制和管理.在经历的元末的社会大乱后,朱元璋吸取元朝灭亡的教训,在管理国民中带有浓烈的重典色彩,除了颁布《大明律》和《大诰》等法律来规范百姓的行为以外,还通过编制黄册、教化百姓、打击“威福下移”现象、加强特务统治等方式,实现国家对个体农民的强有力控制.本文我们就来略谈一下明太祖遥控黎民百姓的新招.  相似文献   

5.
明太祖朱元璋在其统治期间,强调“法贵简当”,制定了一系列法律,并通过立申明亭、颁布《大诰》等方式进行普法宣传,提高了各级官吏的法律素质,增强了百姓的法律意识,对政权的稳定和百姓的生活,影响深远,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积极加强教育法制建设,全面推进依法治教,努力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保障教育投入的增长,为“九五”期间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证。 一、积极加强教育法制建设,全面推进依法治教。 首先,在立法方面,全国人大常委会在“九五”期间颁布了《职业教育法》、《高等教育法》,填补了在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方面的法律空白,还颁布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相关教育的法律,加上“九五”之前已经颁布的《学位条例》、《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教育法》共6部重要教育法律以及国务院制定的《社会力量办学条例》等16项…  相似文献   

7.
明太祖的法外用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总结了明太祖朱元璋法外用刑的特点。揭示了朱元璋为维护极端的君主专制统治而有法不依、肆意诛戮的本质特征,反映了明代法律条的规定与司法实践之间的巨大差异,这有助于我们准确揭示明代法制中的真相。  相似文献   

8.
论秦汉的律与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律令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法律形式。自商鞅改法为律以来,国家颁布的法律形式主要是律。秦汉律既规范国家行政管理制度,又设定刑事惩罚制度。秦令是王或皇帝的指示。在本质上属最高行政命令。汉代的诏即相当于秦代的令,而汉令这种法律形式的形成需要经过法定的程序。汉初国家将令分为甲、乙、丙三类,《令甲》的内容为国家行政管理制度与刑制规范,《令乙》的内容主要是对官吏行为的规范,《令丙》的内容包括讯系程序和对平民这类主体违法行为的规范。魏晋以后律令两种法律形式所规范的范围和作用才彻底分开。  相似文献   

9.
朱元璋是一位圣明君主,其在位期间政治清明,社会安定,是明代的盛世。他倡导以民为本,以史为鉴;积极制定法律,整饬吏治;主张严厉执法,为封建社会治国安邦树立了典范。  相似文献   

10.
朱元璋以猛治国,是以滥杀而著称于历史的古代帝王之一。作为开国之君,他似乎违背了用刑宽大以结民心的历史成律。但是他的刑罚主要是针对统治阶级的,他刑罚上大夫,礼能下庶人,修身正家,常思"修德致和";取才唯德,驱吏向贤;广施教化,惠及万民。明朝国祚绵延几近三百年,朱元璋的德政思想及实践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从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初二《思想政治》任课教师中非思政专业教师较多,大多没有学过系统的法律知识,因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对某些法律关系和法理知识的讲解,往往会出现偏差甚至错误的情况。下面结合平常听课碰到的教师经常讲错的几个知识点逐一分析,以供参考。一、如何表述“法“”律“”法律”“法规“”法律规范”的含义及关系根据《社会科学大词典》,上述概念及关系的正确表述应该是:法是国家机关制定或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行为规范。这是从行为规范角度对“法”作的定义,从这一层意义上看“,法”与广义的“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12.
梁《律》、《令》的修订在南齐立法的基础上完成,实为齐、梁两代的立法成果。梁《律》、《令》以晋《律》、《令》为蓝本制成,但在篇目上有一些改制,有关内容也较晋《律》、《令》完备。梁《律》、《令》对陈、北周、隋、唐《律》、《令》都有重要影响,是隋、唐《律》、《令》的重要渊源,其中梁《令》是隋、唐《令》的主要渊源。梁《律》、《令》是汉、魏、晋《律》、《令》向隋、唐《律》、《令》发展过程中极为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13.
一、“从容不迫”鲁迅的学生孙伏园曾经回忆道:“我尝问鲁迅先生,在他所作的短篇小说里,他最喜欢哪一篇。”“他答复我说是《孔乙己》。”“何以鲁迅先生最喜欢《孔乙己》呢?”其“好处”在于“作者态度的‘从容不迫’”。(《鲁迅先生二三事》)好一个“从容不迫”!这正如恩格斯所说的“倾向应当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这是艺术描写最高的境界。我想,如果我们对鲁迅创作这篇小说的动机,有了更清楚的了解的话,对他的“从容不迫”就可以体会得更为深切。《孔乙已》到底是为什么而写的呢?统观全篇,联系到作者当时的思想状况以及他所处的社会情况来看,我认为,《孔乙己》是继《狂人日记》之后,作者提供的关  相似文献   

14.
高三《思想政治》指出:“一国两制”下所设置的特别行政区,“现行法律(除带有殖民主义色彩的法律必须删除或修改外)基本不变;现行的社会、经济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变”.1997年7月1日,我国对香港已恢复行使主权,如何理解香港特别行政区这“四个不变”呢?一、原有法律基本不变所谓“原有法律基本不变”含义有二:其一,恢复主权前的法律凡与(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以下简称《基本法》)不相抵触者保留并继续使用.其二,凡带有殖民主义性质和有损我国主权的条文必须改变;凡有大英帝国殖民地色彩的,必须删除.例如,《英皇制诰》和《皇室训令》是英国在香港进行殖民统治的根本法,它的制定是以英国侵夺我国对香港的主权为前提的,当然要予以废除,并以《基本法》取而代之.  相似文献   

15.
1989年6月,当《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颁布的时候,许多人感到茫然和不解:已经有了《幼儿园教育纲要》,为什么还制定“规程”呢? 几年之后,“规程”的意义才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如果说《幼儿园教育纲要》是在10年动乱之后,为了适应拨乱反正的需要,把幼儿园教育工作引上正常轨道而  相似文献   

16.
《西游记》这本书同学们都看过吧!你喜欢谁呢?是那神通广大、法力无边、能上天入地令神鬼俱怕的“齐天大圣”——孙悟空,还是那好吃懒惰、滑稽可爱又十分贪睡的“下凡天蓬元帅”——猪八戒;是那憨厚无比、忠心耿耿、任劳任怨的“下凡卷帘大将”——沙和尚,还是那有时不分好坏就  相似文献   

17.
《吕刑》,中国西周时期至关重要的刑事规范,由吕侯于周穆王三十七年伐楚前后,受王之命起草并以周穆王的名义颁布天下的,史记又称"甫刑"。此篇载于《尚书》(我国现存最早史书)中,是其中的重要篇目之一。作为西周王朝治理国家的思想理论来源,《吕刑》就刑论刑,并非是具有刑律意义的成文法典,而只是单纯阐述了运用刑法的基本原则和精神要求,为古代司法者提供了行之有效的"用刑之道",规范了司法活动中的行为,确定用刑的基本标准。《吕刑》在中国法制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文章在详细论述其性质,内容及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了其法律意义,主要在于:它为奴隶制法制模式提供了刑罚与规范对接的一般标准,确立相对统一的量刑原则,从而使司法公正成为可能,成为以后数千年的司法体制和司法制度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章士钊先生早已指出:“(子厚)取唯民主义以为政本,一切轻君而重民。”(《柳文指要》下部,卷一)当年读此,令我叹服。柳宗元政治思想的两大支柱是中央集权与民本,而民本更是其精髓。柳宗元思想的主要成就,我以为并不是唯物论,恰恰就是民本。他以民本为武器与天命相对抗,要是没有民本也就没有他的唯物论。民本思想又是他全部思想的核心,在他的哲学观点、经济观点、法律观点、文学创作等方面,随时都可以发现民本产生的深刻影响和重要作用。成就与贡献民本思想主要源于先秦的孔子、孟子。最早是孔子提倡仁学。基本内容是“仁”者“爱人”(《论语…  相似文献   

19.
明太祖有惩于元代的覆败,用重典治乱国。明太祖重典之治的一个出突出特点是重典治吏,它不仅体现在《大明律》里面规定了官吏的犯罪与重刑处罚,以及颁布《大诰》警醒官吏,还体现在屡兴大狱,诛戮功臣,实行廷杖制度,迭兴文字狱,实行文化专制等法外用刑上。  相似文献   

20.
论朱元璋的公文思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朱元璋对公文工作十分重视,他使明代公文工作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本文从规范公文格式、严格公文办理、加强公文归档、制定公文法律等方面,对朱元璋的公文思想进行了梭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