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文章通过访谈法调查与分析了四川部分地区中小学教师的道德教育观。调查结果表明,目前中小学教师对于道德与道德教育的认识和理解很模糊。虽然教师们都认可道德教育实施的可能性.并对德育实践有着自己的理解与希望,但这些理解和希望表明学校道德教育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准或者需要改进。这些调查结果反映了当前学校道德教育存在生存资格问题、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工具化问题、道德共识等问题。因此,我国学校道德教育必须适应当前社会状况,改变观念,探索道德教育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一、道德教育形态与社会现代性 当前,对于学校道德教育低效的批评以及原因分析是基于当今社会的道德问题所提出来的,但是对于学校道德教育改进的探讨却与社会的道德状况及其变迁没有直接联系,或者是针对已有的道德教育模式所做的改进,或者是基于某种哲学理念而提出来的,缺乏一种社会情境意识.  相似文献   

3.
当前,学校道德教育正经历着从道德“培养论”转向道德“学习论”的过程,探究性道德学习正是缘此而提出的一种学校道德教育的新思维和新模式。探究性道德学习彰显了学校道德教育的本体价值,突出了道德实践能力和创造性人格的培养,实现了学校道德教育向生活世界的回归,构建了以自我教育为核心的道德教育方法体系。探究性道德学习过程可分为四个步骤,即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搜集资料、调查探究,表达交流、评价反思,课外延伸、实践探究。探究性道德学习方法主要有事例研究法、问题讨论法和社会调查法。  相似文献   

4.
杜威的道德教育观对我国学校道德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社会转型期的背景下,传统学校道德教育表现出越来越多的不适应性,如何正视学校道德教育的低效现象,剖析其问题所在是当前德育工作者迫切需要做的。本文试图从分析当前我国学校通德教育低效的问题出发,借鉴杜威的道德教育观,从学生主体性、知识观和方法论三个层次对当前我国学校道德教育的建设提出一点启示。  相似文献   

5.
杜威的道德教育观对我国学校道德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玉 《教学研究》2006,(2):103-106
社会转型期的背景下,传统学校道德教育表现出越来越多的不适应性,如何正视学校道德教育的低效现象,剖析其问题所在是当前德育工作者迫切需要做的.本文试图从分析当前我国学校通德教育低效的问题出发,借鉴杜威的道德教育观,从学生主体性、知识观和方法论三个层次对当前我国学校道德教育的建设提出一点启示.  相似文献   

6.
高校道德教育实效性低下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高校道德教育存在不少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是实效性低下,究其原因主要是:社会环境不良现象的影响;学校道德教育本身的缺陷;教育者思想道德素质不过硬;教育对象的认知矛盾等。只有转变道德教育观念;创新道德教育内容;改进道德教育方法;优化社会道德环境,才能提高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7.
当前,学校道德教育正经历着从道德“培养论”转向道德“学习论”的过程,探究性道德学习正是缘此而提出的一种学校道德教育的新思维和新模式。探究性道德学习彰显了学校道德教育的本体价值,突出了道德实践能力和创造性人格的培养,实现了学校道德教育向生活世界的回归,构建了以自我教育为核心的道德教育方法体系。探究性道德学习过程可分为四个步骤,即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搜集资料、调查探究,表达交流、评价反思,课外延伸、实践探究。探究性道德学习方法主要有事例研究法、问题讨论法和社会调查法。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学校道德教育有效性的问题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道德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道德的人,但对于什么样的人是有道德的人这一问题人们的表述却笼统而模糊,而道德教育目的的实现与否正是衡量学校道德教育有效性的根本依据.从道德教育目标与学校道德有效性关系出发,寻找我国道德教育目的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此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一、学校道德教育的现实写照 现实中,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部分人群出现道德滑坡,不道德行为屡见不鲜,这对学校道德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面对这种严峻的社会现实,我们不能仅仅从社会道德教育或者家庭道德教育身上去找原因,我们应该直面学校道德教育低效的现实,要拿出有效的措施。当前的学校道德教育是典型的知识教育,其逻辑起点在于只要学生掌握了道德知识就能形成道德行为,存在着严重的“去情境化”的倾向。  相似文献   

10.
当前高校道德教育存在不少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是实效性低下,究其原因主要是:社会环境不良现象的影响;学校道德教育本身的缺陷;教育者思想道德素质不过硬;教育对象的认知矛盾等。只有转变道德教育观念;创新道德教育内容;改进道德教育方法;优化社会道德环境,才能提高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1.
申卫革 《教育科学》2012,28(1):17-21
德育政策的价值取向主要通过德育纲要、德育课程标准、德育教材而体现,我国当下的德育改革扭转了传统德育的成人化倾向。通过对小学德育课程结构、课程标准和德育教材以及德育课程实践形式的分析,反思了我国当下德育政策的去成人化转向。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首部《德育原理》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由胡守棻教授主编,是全国同行通力合作的成果,代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德育学界的理论水平。如果说它奠定了此后数十年我国德育理论的基本框架,那么,这个理论框架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刘佛年先生主编的《教育学》(讨论稿)中的思想教育论,还可追溯到1957年胡守棻先生基于马卡连柯集体教育思想和新中国学校教育实践构建的道德教育论。可以说,新中国德育理论走过了一条从"道德教育论"到"思想教育论"再到"德育原理"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3.
高校德育教育实效性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实质上指德育的现实功能与期望功能的吻合程度,目前,我国德育教育的投入与实际收效相比十分不协调,德育教育实效甚低。既受到了经济全球化、社会转型、信息多元化等时代背景的影响,也是德育教育本身存在问题的外在表现。要提高我国德育教育的实效性,除了积极创造良好的道德教育环境外,还必须树立正确的道德教育功能,更新道德内容,发挥道德对象的主体性作用。  相似文献   

14.
德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中美两国由于社会制度、文化历史状况的不同,在高校德育目标的设置及其实现途径的选择上有相异之处。但由于德育是人类最基本的教育活动,再加之中美两国今天所处的时代背景比较相似,这促使中美两国德育途径又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考察中美两国德育途径的异同,有助于我国以“美”为鉴,更好地开展高校德育工作。  相似文献   

15.
当代中国生态德育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简要回顾了生态德育的历史和产生的背景,对生态德育在中国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要领做了较为详细的阐述。从生态德育的理论框架和实施内容上,总结了关于生态德育在中国目前发展的主要特征。由于生态德育思潮在中国仍然属于一种新事物,所以对于其发展趋势和重要意义还要拭目以待。  相似文献   

16.
With the understanding that moral education is interpreted as bot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hina, this paper attempts to look at the ideopolitical emphases in government moral education documents since the adoption of the open policy in 1978. The analysis will be focused on three particular aspects, namely (1) the changing perception of the role of moral education, (2) the changing emphasis on what moral education should achieve, and (3) how such change of emphases would reflect the changing social and political circumstances in China. In sum, this paper argues that government documents on moral education can be a significant indicator for tracking social transition in China.  相似文献   

17.
赵振洲 《教育学报》2007,3(4):57-62
近二十年来,德育问题一直是国内教育研究讨论的焦点。与此同时,在英语为主的国际文献中,中国大陆的道德教育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通过两种视角的分析和比较,可以聚焦出本土和国际视野中关于大陆道德教育问题争论的焦点:即:(1)德育内容上与政治意识形态的“松绑”;(2)教育方式上由单纯的“说教”、“灌输”到人本主义多元化模式的出现;(3)新主题,公民教育的兴起;(4)研究范式上的跨学科发展趋势和方法多元化。多元分析有助于折射出德育作为一门学科在近二十年内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8.
西方道德教育的现代性境遇在于它放弃了古典德性论的道德谎言,降低道德的目标,从而建立起以规范为主的道德教育模式。中国道德教育正面临着现代性这个问题,它同古典德性教育和西方现代性的道德教育都存在背离,正是由于这种背离或者说我们的道德教育还不够现代性,它才显出自己独有的问题。其中最根本的问题在于,我们在公共领域建立起道德虚构,把针对少数人的德性教育推及到公民大众。  相似文献   

19.
蔡元培先生是我国近代道德教育的积极提倡者和主要实践者,在近代学校教育中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各级学校开展“道德”教育,尤其是先生提倡的德育主张促进了我国近代道德教育的开创与发展.应该说,德育思想在蔡元培整个思想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拟进一步发掘蔡元培先生“德育实为人格之本”道德教育思想的重要理论、具体实践和现实意义,以便发挥其对当前高校德育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多元文化视域下新加坡德育实效性思考及其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多元化浪潮不可避免,多元文化给德育实效性提出严峻挑战。新加坡与我国有着同样的文化根基,在多元文化的碰撞中新加坡富有成效的德育与坚持德育为首、重视德育内容改革、明确德育目标、践行德育实践和优化德育环境是密切相关的。考察新加坡德育历程,在比较中借鉴新加坡德育经验有利于提高我国德育实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