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我们老师在办公室聊天的时候,少不了要谈自己的学生:有的学生学得不错,为人老实,就是上课时蔫不拉叽的,不点到他的名就没表情,跟这部分学生上课、说话都很省心,就是没劲;有的学生又太活跃,老师还没问完、说完他张口就答,爱抢话头——只可惜在同学当中没什么威信,成绩也老是原地打转爬不上去,上他们的课很累,跟他们说话  相似文献   

2.
我时常听一些公开课或是评优课什么的,课后听到执教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没劲!”是学生没劲,还是教师没劲?我不知道他们所说的这个“劲”指的是什么?但是我揣摩,这个“劲”指的就是一种激情。是的,看看我们如今的课堂教学,每一节课都是在为完成既定的任务而教,为应付大大  相似文献   

3.
中职教育的发展正处于一个上升期,但遇到了很大的阻碍,那就是教师群体非常年轻,学生个性十分鲜明,两者的相遇,必定会火花四射。如何解决?只有我们年轻教师群体,积极走进学生的心灵,知他们所想,明他们所爱,思他们所忧,只有真正理解他们,尊重他们,才能引导好他们,最终形成乐教、乐学新空间。  相似文献   

4.
【教学背景】一直都很担心六年级学生的学习状态,临近毕业,语、数、外似乎把他们压得喘不过气来。如果信息技术课再和以前一样,先讲后练就太没劲了!如果我是学生,我也不好好听课偷偷玩了。于是,我想还是得尽可能给他们一些放松的空间,譬如玩一玩游戏来调节调节学习气氛。当然,这游戏要靠他们自己来设计。  相似文献   

5.
牛亚萍 《甘肃教育》2014,(13):105-105
正课堂教学是英语学习中最主要也是最能影响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的环节。常听到学生私下说:"上某某老师的课,真没劲。"学生的"有劲"和"没劲"是多方面的,也就是说课堂上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多方面的。这不仅包括课前要针对教材,针对学生认真备好课,讲课深入浅出、启发诱导、详略得当,还要尽可能地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使他们感到自己是教学的主体而不是被动的受体。同时,学语言与学其他的学科不同,语言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  相似文献   

6.
《论语·先进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是孔子同几个学生的一次交谈实录,记录了孔子给几个学生上“课”的生动情形。孔子十分了解自己的学生。他针对学生“不吾知也”的埋怨情绪,启发他们各言其志,对他们进行理想前途教育,着重要求他们树立重礼的人生观。有的放矢,解决实际问题,是孔夫子这堂“课”的特色之一。  相似文献   

7.
思想品德课的主要特点,是不能停留在口头上的“知”和“懂”,而要通过课堂教学,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思品课一定要和学生的所思所想结合起来,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才能真正实现思品教育的本来意义。我的体会是:(一)抓“内化”,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1.充分发掘教材的情感因素。首先,要利用教材中生动的故事情节,让学生产生爱  相似文献   

8.
复习课是六年级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六年级的后半学期基本上是以复习课为主要教学手段,复习课又是以巩固梳理已学的知识,使之形成知识网络、提高基本技能,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主要任务。因此,上好复习课,对学生巩固学过的知识,为后面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至关重要。但复习课往往使老师感到难讲,学生感到乏味。学生认为知识已经学过,学得没劲,导致老师上得累,学生学得腻,效果往往不理想。在教改的新理念下,应该调整复习课的上法。提高复习效果。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梳理学过的知识,把复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主动参与,自主探究,效果会好得多。  相似文献   

9.
厌学与爱学     
经常听见学生抱怨,不想上某某课,听某某课激发不起兴趣来,或者说,某某课越听越没劲.这固然与学生的学习责任心不无关系.然而,躬身自问,我们教师确实把课教好了吗?知识就其本性来讲,应该是十分生动的.它是大千世界的真实反映.吸引着许多有志之士,终生孜孜不倦地探索,钻研.教师如果不仅传授知识,而且也钻研知识——考察知识的内在逻辑,验证知识的外部应  相似文献   

10.
<正>一、无趣的学生,低效的课堂体育课上,我们会发现一种比较怪异的现象,那就是学生对体育这门课的兴趣似乎很大,每天上体育课成了学生热切期待的一件事。如果体育课被其他课抢占,对学生来说真可谓"失望至极"。在这看似风光的表面下,又是另外一番景象。知道了事实真相之后,会让体育老师大跌眼镜。因为他们喜欢上的是自由活动的体育课,其实就是活动课,远不是我们所想的教授运动技能的体育课。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深入体育课堂不难发现  相似文献   

11.
<正>高三,复习课是最为常见的课,许多教师经常发出这样的感慨,"上复习课最枯燥无味,常感到没劲"。大家都知道,高三的复习课是教师引导学生将学过的知识概括性地整理和加深,让他们形成新的认识结构。高三复习课是从部分到整体的一种教学阶段,学生学习不能只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该是知识获得的主动参与者、积极探索者和实践者。要达到理想的目标,需要我们英语教师深入思考,积极探索教学方  相似文献   

12.
“温故而知新“教师们已耳熟能详。但小学生因其年龄特点,对新奇的东西大多具有浓厚的兴趣,对已学知识的复习,兴趣不高,认为“复习课没劲“。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复习课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怎样关注学生?  相似文献   

13.
一、教师加强学习,转变观念 1.珍视艺术教育 “只要有艺术存在,就存在有净化人的灵魂的力量”,可见,完美人格的塑造离不开艺术。当我们面对那些厌学、不求上进的学生,面对那些知、情、意分裂的学生,看到我们的学生身姿不美、举止不大方、谈吐不优雅,我们会想到这是缺乏艺术修养的结果。让我们回想近几年的艺术教育吧:艺术课程内容“繁、难、偏、旧”,教师经常将艺术课等同于道德课、智力课进行教学。我曾经调查过,每个班都有不少学生不喜欢艺术课,原因主要是音乐课歌谱太难唱,美术课作业复杂,完成不了。无视生活中的自然美与艺术美,艺  相似文献   

14.
中学语文的“现代汉语知识”课向学生传授的是系统的语文基础知识。它的一个明显特征就是偏重于理性的结构分析。这就使得它与同属于中学语文的“阅读和写作”课相比,缺少了许多的审美因素.如没有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扣人心弦的矛盾冲突.以及恢宏壮阔的场面描写……因此不易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并使之获得强烈的审美愉悦。故而就有不少学生认为这门课枯燥无味.学来没劲。再加上现代汉语的部分知识。学生在小学、初中阶段已不同程度地学过。就更有了“炒旧饭”之嫌,  相似文献   

15.
用心去育人     
王天丽 《课外阅读》2011,(9):257-257
古人云:“敬人者,仁恒敬之;爱人者,仁恒爱之。”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要有一颗“仁爱心”。带着这颗心去了解学生、关心学生、走进他们的心里、知道他们所想所知、用爱去感悟他们,及时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改正自己的缺点。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不能因为我们是老师而高高在上,学生必须无条件的服从我们。只有在平等的基础上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爱他们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  相似文献   

16.
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孩子们的兴趣,让他们"快乐的参与,快乐的学习"是我们老师一直在思考的问题。课堂上模式陈旧,提不起学生的兴致,调动不了学生的积极性,老师教的没劲,学生学的无趣,因此要把"快乐"带进我们的课堂以及我们的教学中,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让他们从中感受音乐带给他们的愉悦;还可以淋漓尽致的发挥他们自身的特点,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成长!  相似文献   

17.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在本质上有一定的联系,德育的过程是知、情、意、行培养提高的过程,这一过程的发展、变化与心理体验密不可分。因此,在思品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可以提高思品课教学实效,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一、挖掘素材,渗透心育小学思品课教材内容丰富,  相似文献   

18.
三、道德情感教育原则及实施 以正确的教育原则作指导,采取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是落实道德情感教育的关键。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初步总结了情感教育要注意体现的几条教学原则。 1.贯彻知情互动原理。学生接受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是知、情、意、行协调发展的过程。学生的品德结构是一个和谐的整体。因此在培养学生道德情感的同时,情感目标可作为认知目的的手段,也可把认知目标作为情感目的的手段,纯粹孤立的情感教育是不存在的。在思品课教学中同时实现认知目的与情感目的是常有的情形,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情理交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关注语文复习课的课堂,我们经常看到的是教师在上面一讲到底,嚷得口干舌燥,学生在下面默默地听,听得云山雾罩。要不就是学生埋在练习题和测试卷中抬不起头来,之后是教师从头至尾地订正,学生无可奈何地被动接受。于是乎,教师感叹“复习课难上”,学生埋怨“复习课没劲”。怎样才能改变这种现状呢?笔者结合自己平时的语文教学谈几点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20.
青少年是社会主义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提高他们的爱国主义觉悟,是建设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项重要任务.它关系着四化建设的成败和祖国的兴衰.爱国主义是指在知祖国、爱祖国的基础上,立报国之志、学报国之才、践报国之行.其有机统一才是真正的爱国主义.因此爱国主义教育必须在引导学生知国、爱国、报国上下功夫,做到以了解祖国、学习爱国主义知识和有关理论为基础,以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为重点,着力培养青少年投身祖国四化建设的雄心壮志和努力学习的积极行动.这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三个基本环节.一知国才能爱国,“知之深”才能“爱之切”.当前中小学生对祖国是否有深刻的了解呢?一些调查资料表明,他们对祖国的历史、对中华民族的传统、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理论确实知之不多、知之不深.因此,他们对封建主义旧中国和资本主义的腐朽本质缺乏认识,对历史和现实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有时不能科学地分析、正确地对待,容易产生种种偏见.因此,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