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66年,"文化大革命"运动开始,日理万机的周总理挂念着我的父亲刘文辉。他对父亲说:"如果红卫兵来了,您就打电话给总理办公室,我马上派人来。"不几天,红卫兵来抄家,父亲还没有来得  相似文献   

2.
《写我真情》,《挪威的森林》,《大约在雨季》,《我的父亲母亲》,《廊桥遗梦》,《泰坦尼克》。  相似文献   

3.
记者三题     
这次得了第三届范长江新闻奖,《新闻战线》的同志一定要我写点什么。推辞之后想了想,觉得不能不写。写,是对范长江等老一辈新闻工作者表达崇敬之情,也是对新闻界的同志、领导的关心信任表达感谢之情。记者:意味着一种责任获奖,特别要感谢人民日报,是人民日报这20...  相似文献   

4.
何灵 《声屏世界》2005,(2):44-45
20014年8月22日是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日,为表达广播人对当代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深切缅怀之情,江西人民广播电台联合四川、上海、北京、重庆、广东、广西、深圳和四川广安八家省市广播电台,分别推出了“追寻小平足迹”大型系列报道和《永远的小平》大型广播特别节目.通过新闻故事和鲜为人知的史料,用生动的音响再现小平同志不平凡的人生之路;  相似文献   

5.
以小平同志的崇高人格激励自己──组织编辑出版《我的父亲邓小平》连环画有感奚天鹰在全党、全国人民深入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宣传学习邓小平理论之际,我们怀着崇敬和思念之情,完成了根据邓小平女儿毛毛原著改编的连环画──《我的父亲邓小平》的出版工作,以此纪念敬...  相似文献   

6.
看看自己在各类报刊上发表的近百篇稿子,回顾自己三年来在这条铺满辛酸和荆棘的报道之路上所留下的足迹,我由衷地感谢引我踏进新闻门坎的“领路人”──《新闻与成才》。1992年秋,我在高考中以门分之差名落孙山。这突如其来的打击使我从此一项不振。在父亲的劝告下,我带着家乡父老的嘱托和锻炼成才的愿望参了军。在军营,操场上那整齐划一的队列训练,战友同志之间那和蔼可亲的面容,军民共建那热闹欢快的场面,时常在我脑海中回荡,激励我拿出久违的钢笔把它们记下来。我凭着自认不错的文字功底不停地写呀写,谁知一连投寄出去几十篇稿…  相似文献   

7.
《解放军报》2月10日刊登彭德怀于1952年3月18日写给巴金的信(影印件)和杨海峰《永恒之物》一文。 彭德怀给巴金的信中写道:巴金同志: “像长者对子弟讲话”一句,改为像和睦家庭中亲人谈话似的。我很希望这样改一下,不知允许否?其次,我是一个很渺小的人,把我写得太大了一些,使我有些害怕。致以同志之礼 彭德怀  相似文献   

8.
1986年9月28日晚上,正在北京演出的上海昆剧团,应邀到中南海,为参加十一届六中全会的中央领导演出折子戏、我作为随刚记者有幸进入中南海,耳闻目睹了几位领导同志对昆剧艺术的爱护、关切之情。  相似文献   

9.
我的父亲     
郭宏 《档案天地》2009,(7):62-63
读贵刊《人生驿站》罗风清“写父亲,教后人”之文章,深受感动,思父之情,悠然而生。  相似文献   

10.
笔者特别说明:此文是我回顾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出版战线拨乱反正长文中的一部分。当我完成此稿时,即2004年10月26日上午, 杨德炎同志电话告诉我,资深编辑出版家、著名学者、韬奋出版奖荣誉奖获得者陈原同志因病于晨5 时逝世,享年八十七岁。我同陈原同志相识并深得他的教诲有三十多年了。对这位深受人们敬重的出版界、学术界前辈的辞世,我更为悲痛。我在写这篇文章的过程中,每涉及陈原同志处,都引起我对这位多年躺在医院病床上神志不清的兄长、良师和益友的思念。因此,我也就极其自然地、实事求是地用较多的文字回顾了陈原同志批判“四人帮”炮制“三十年代黑店论”,把出版界拨乱反正引向深入作出的突出贡献;回顾了陈原同志为恢复三联书店革命历史地位、在人民出版社建立三联编辑部以及三联书店从人民出版社副牌改变为独立建制的出版单位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甚至对一些资料的引用,只要是出于陈原同志,我都加以注明。本文所写,对陈原同志来说,虽然仅仅是他对出版事业杰出贡献的点点滴滴,却也促使我以单独发表此文来表达我对陈原同志的崇敬和思念之情。同时,也借此机会向为中国出版事业作出历史性贡献的三联老同志表示深切的敬意,向正在继续发展三联事业的在职三联人表示良好的祝愿。  相似文献   

11.
胡耿 《湖北档案》2009,(6):36-37
编者按:今年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李先念同志诞辰100周年.李先念同志在66年的革命岁月中,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本刊特刊发3篇纪念文章,以表达深切的缅怀之情.  相似文献   

12.
我每写完一篇稿子,总是自我感觉良好,看不到稿子中的问题。有时经别人一指点,才恍然大悟,发现自己的稿子中有不少漏洞。一次,自己写了一篇自我认为不错的稿子,给一位颇懂文章之道的同志看,我原以为他能称赞一番。不料他看后却指出后一层意思游离了主题,否定了文章的三分之一。我又一琢磨,的确如此,便对那层意思的观点和材料都作了修改,使主题更加明确。稿子邮走后,很快就被采用了。还有一件事,我也很有感触。我的妻子对为文之道可以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外行。我写的稿子她从来不看。有一次,她不知怎么来了雅兴,看起了我刚写完的一篇新闻稿,看后竟挑出了三个毛病,而且言之有理,大出我之所料。有人说,下棋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写稿子又何尝不如此呢?  相似文献   

13.
陆哨林 《出版史料》2009,(3):124-127
今年第一期《出版史料》有吉少甫同志的遗稿《对一张老照片的回忆——答黄宝殉之女黄川问》,特别是那张“老照片”,让我感到特别亲切,因为我也保存着父亲遗留下来的同样的这张照片。照片中的许多人是我父亲出版生涯中的老朋友,有些还是他走上进步出版道路的引路人和支持者,都是我崇敬的前辈。  相似文献   

14.
学习邓小平经济理论座谈会举行 在邓小平视察南方发表重要谈话5周年之际,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2月18曰在京举行学习邓小平经济理论座谈会,并出版发行《邓小平经济理论学习纲要》、《邓小平经济理论(摘编)》。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为《邓小平经济理论学习纲要》作了题为《坚持把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引向深入》的序言。 新闻出版署召开出版界人士座谈会,沉痛悼念邓小平同志 在京的60余位出版界人士深切缅怀邓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以及他对出版事业的关怀、指导,表示要以更加努力做好出版工作的实际行动表达对邓小平同志的无比崇敬和深切悼念之情。  相似文献   

15.
一九八四年八月二十日,中国旅美侨胞滕健耀教授写了一篇文章,题目是《我看见的“中国姑娘”》。这篇文章登在《体育报》上。有位热心的同志向我推荐说,这篇文章写得文情并茂,娓娓动人,不可不读。我后来看了这篇报道。的确写得不同一般。这篇报道全文不到两千字,把祖国亲人在海外的情谊,淋漓尽致地呈现在我们面前。你记得吧;前年洛杉矶奥运会上,我国女排的姑  相似文献   

16.
父亲后来告诉我们,“文革”后的1967年,林彪破天荒地“召见”过父亲一次,就是在北京西城区前毛家湾1号他的住地。父亲回忆那个院子的氛围就像林彪的性格,没有一点动静和生气,呈现出一种阴森森的气氛。当时,父亲很纳闷,林副主席要和我谈些什么呢?那时林彪如日中天,出于对毛主席的崇敬,父亲也毕恭毕敬地想聆听林副主席的指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播音员播音不能像小学生背课本那样一字不拉背将下去,而要像演员那样钻研剧本,进入角色,台词随剧情自然有感情地吐露出来,引起共鸣。 去年春天,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王震同志病故。他的家属遵照王震同志生前遗愿,将他的部分骨灰撒到天山。骨灰盒从北京运抵乌鲁木齐那天,乌鲁木齐人民广播电台的记者写了一篇新闻特写,详细记述了王震同志的骨灰从北京运抵乌鲁木齐机场,然后安放在人民会堂悼念大厅的过程。作品采用顺叙、倒叙、插叙等手法,真实地再现了王震同志热爱新疆人民及新疆人民对王震同志的深切缅怀之情。下面谈谈我在播送这篇特写时是怎样理解与表达此文中的感情色彩的。 我在播这篇特写时,首先把握准了它的基调。这基调即文章总的态度感情、总的色彩和分量。播  相似文献   

18.
编后记     
卓越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郭沫若同志,对图书馆事业非常关心。早在建国前夕,郭老就曾挥毫为东北图书馆题诗。本刊特发表郭老一九四九年为东北图书馆的题诗,用以思往励今,并表达我们对郭老的深切怀念之情。省文教办副主任,省政协副主席王堃骋同志,不仅愉快地接受了担任我会名誉  相似文献   

19.
说来让人见笑,我学习写作初始于谈恋爱时的写情书。在给恋人的近百封书信中,我博引了一些诗歌和散文的名句,就这样写作帮我传了情,我也渐渐地迷上了写作。我先是在单位里编简报、写总结、整理先进事迹材料等等。以后,我又把笔触伸向社会。有一天,我把我  相似文献   

20.
傅程:听众朋友,今天的《文化风景线》栏目为您安排一个特别专题节目:《“听从是我的良师益友”》——介绍刚刚去世的我国老一辈播音艺术家齐越先生与听众的密切交往,同时还为朋友们安排了齐越先生专门为一个听众录制的一篇小说《疤公》的录音。以此来表达我们和听众朋友对齐越先生深切的悼念之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