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影响儿童青少年创造力发展的学校环境因素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造力是个体生存和良好适应社会的重要能力,创造力的发展需要优良的环境支持.作为个体成长和发展的重要环境,学校在儿童青少年创造力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且独特的作用.以下从教师态度、教学策略、班级气氛、校园活动和学校教育体系等方面系统介绍了国内外有关创造力发展的学校环境因素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学校教育环境在培养儿童青少年创造力方面的现状及问题,最后对有关创造力发展的环境因素研究及我国创造力教育环境的改善提出了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创造力是指个体或群体在智力活动中进行求异创新的能力,它通常表现在创造、发明和艺术等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是现代教育理论研究的重要问题.素质教育的实施就是要求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使他们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实验教学实践性强,更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3.
创造力是指个体或群体在智力活动中进行求异创新的能力,它通常表现在创造、发明和艺术等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是现代教育理论研究的重要问题.素质教育的实施就是要求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使他们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实验教学实践性强,更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  相似文献   

4.
霍华德·加德纳的多重智力理论对培养创造力的启示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霍华德·加德纳把智力定义为解决问题和创造具有某种文化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是对传统智力理论的挑战。加德纳的多重智力理论提出创造力具有多元性特征。这一理论对我们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启示是在教育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创造力;必须承认每个个体都具有创造潜力,培养创造力必须面对全体学生;通过培养创造力使学生的智力得到发展;由于个体的创造力的表现方式、特点和优势不同,应当因材施教,使每个个体创造潜力得到充分、自由的发挥。  相似文献   

5.
社会心理学认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都能激发和维持儿童的创造活动.心理学研究表明:内部动机更有利于个体创造活动的产生和创造力的发挥与发展.内部动机主要指兴趣、爱好等.这就是说,在培养学生创造力方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极为重要的.全国优秀语文教师陈惠莲说:“现在的学生不表现出创造性,并不是说他们没有创造力,其实很多时候是因为学生缺乏思考的时间.  相似文献   

6.
创新能力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后天在实践锻炼中提高的,教育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思维个体的创造力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培养提高。  相似文献   

7.
在本世纪的心理学研究中 ,创造力被证实是个体心理健康的先决条件 ,也是个体自我完善的前提。这就决定了以培养、发展人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活动 ,应以培养人的创造力为根本任务。国民创造力的有无还将影响到我国二十一世纪的前途和命运 ,正如江泽民总书记所强调的那样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 ,难于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因此创造力的培养 ,无疑是现代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而在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内容中含有大量的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的因素 ,如能正确地积极地加以引导 ,…  相似文献   

8.
美育·童心·创造力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童心绝不是婴儿般倒退的标志,它是生命力和创造潜能存在的来源和证明.然而,在个体成长与接受教育的过程中,由于社会束缚、外诱动机、逻辑思维、从众行为的影响,个体的童心大多衰退,甚至丧失了.美育作为一种感性教育,在呵护儿童童心的同时,也在发展他们的创造力,连贯性的美育可以使个体在成年之后仍然保持快然活泼的童心,并使其创造力得到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创造力 ,即创造能力 ,也可称之为创造才能 ,它是人所具有的 ,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和发展起来的 ,运用一切已知信息 ,产生出某种新颖而独特的、具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为什么中国的中学生屡获国际奥林匹克竞赛奖 ,而当今中国尚未培养出诺贝尔奖人才 ?我国教育的传统观念是灌输知识 ,而不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 ,创造力是“灌输”不出的 ,而是“培养”出来的 ,多给学生以动手的机会 ,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 ,掌握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和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 ;在实践活动中 ,还可开发学生创造潜能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我在教学中是从以下…  相似文献   

10.
个体创造力的培养是教育的基本目标和根本使命。但由于创造力本身的特殊性,以及传统教育观念的落后,使得学校教育在个体创造力培养上遇到了不少困境。这些困境包括创造力的可教育性受到质疑、知识积累与创造力的提高不成正比等方面。本文针对这些困境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1.
陈文锋 《学子》2013,(8):30-31
体育教学旨在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运动能力,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体育教学的目的性、计划性和组织性对学生身心健康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它是一种个体与群体相结合的体育活动。个体生命健康的发展离不开体育。体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和接纳已有的东西,而是将人的自我意识从生命深处唤醒,将人的创造力、生命感、价值感唤醒,以体现体育对生命教育资源的利用。  相似文献   

12.
美术教育是人类重要的文化教育活动,是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新课标指出:美术课对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法国教育家斯普朗格说:"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一直到精神生活运动的根."美术教育被公认为培养创造力和最具成效的科学之一,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良好渠道和途径.在美术教学中,我重点突出"特长"二字.特长就是高于普通学生的能力,在素描、色彩、速写等专业基础学科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指导和培养,为向高一级美术院校输送人才奠定下雄厚的美术基础.为更好地提高学生素质,近年来在美术教学的实践和探索中,我认为以下几点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的发展 ,科技的进步 ,创造力不再是天才的标志 ,而成为一种存在的技能。 2 1世纪是创造的世纪 ,需要一大批敢探索、会创新的创造性人才 ,这使创造力教育成为必要。同时创造力并不是神秘的天赋才能。它是每个健康的个体都具有的一种普通的心理力 ,只存在程度的差异 ,而非全有或全无的品质。这就为创造力提供了可能。创造教育的基本途径有三条 :一是将创造力培养有机渗透到各科教学中 ;二是将创造力培养贯穿到课外活动之中 ;三是开设专门的创造力教育课程。这三条途径应互相配合 ,互相促进 ,形成合力。面对三条基本途径 ,我们的任务不…  相似文献   

14.
现代社会的竞争日趋激烈,国家、民族是否能够快速发展,每个公民是否能够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中获得一席之地,关键取决于民族创新以及公民个体的创造力,而这种创造力来源于个体的创新思维。人的创新思维不是与生俱来的,也并非成人以后的自然现象,而是后天教育的结果。人的创新思维需要从小培养,而且越早越好。那么儿童绘画教学无疑是培养人的创新思维的最佳媒介。  相似文献   

15.
创造力是人们进行创造活动的一种特殊能力,创造力也是反映个体在解决任务中有效地对原有知识经验进行加工、组合、创造新设想、新事物的能力。在实施新课改的今天,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成为大家共同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不仅有利于学生充分地表现自我,展示自己的才华,而且有利于学生创造精神的形成。因此,更新教育观念,破旧立新,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尤为重要,也是课堂教学不可忽视的重要培养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成为与"数学双基"同等重要的"基础"之一。强调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是个体在经历了具体的学科活动之后留下的、具有个体特色的内容,既可以是感觉知觉的,也可以是经过反省之后形成的经验。其主要作用和教育价值是为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力。  相似文献   

17.
我们知道,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出大批有高度创造力的各种专门人才,培养人才应当重视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培养创造力的相关因素很多,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生教育都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其中,兴趣是学生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是学生进行认识活动的动力之一,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直接兴趣,以此培养学生的数学创造力.  相似文献   

18.
在创造教育中,人们所关注的只是人类必教性的问题,即创造力如何教育、怎样培养的问题,却忽略了必教性的前提——创造力的可教性。创造力是不是教育培养出来的?从心理学思维与动机两个层面对创造力具有可教育性进行了详细的论证,从而充分肯定了创造力是可以通过教育的手段获得提高的,为个体创造力的提升乃至创造教育的开展提供了心理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创造力是人们进行创造活动的一种特殊能力,是个体创造性的最好表征。创造力也是反映个体在解决任务中对原有知识经验进行有效加工、组合、创造新设想、新事物的能力。创造力的培养不仅有利于学生充分地表现自我,展示自己的才华,而且有利于其创造精神的形成。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陈文锋 《学子》2013,(9):30-31
体育教学旨在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运动能力,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体育教学的目的性、计划性和组织性对学生身心健康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它是一种个体与群体相结合的体育活动。个体生命健康的发展离不开体育。体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和接纳已有的东西,而是将人的自我意识从生命深处唤醒,将人的创造力、生命感、价值感唤醒,以体现体育对生命教育资源的利用。如何打造充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