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通过主体间的交流与互动促进学生成长与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特殊社会实践活动。尽管,教学活动的效率与效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然而,在教学活动的整个进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选择与实践无疑是关键的因素。在教学目标的指引下,教学行为是体现教学理念、落实教学策略与方法的实质性行动。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否有效,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的效率与效果的高低和好坏。因此,课堂环境中学生有效学习行为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是以教师有效教学行为为前提的。  相似文献   

2.
教学行为是教师基于自身的教学理念、教学技能、实践经验和个性心理特征,围绕教学目标与任务,在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过程中所采取的各种显性的和隐性的行为方式的总和。就其内涵而言,教学行为是具体的可操作的行动方式,是教师的教学理念、专业知识、专业情意、实践智慧等内隐素质的凝聚和外显化,教学行为的主体是教师。它具有目的性、个体性、情境性、创造性特点。  相似文献   

3.
课堂教学意识是影响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重要因素,本人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了几种比较重要的教学意识。教师具备这些教学意识,有利于增加有效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4.
教师的课堂教学体验是理论与实践相互融通的桥梁,是实现课堂教学优化的一条务实之径。重视教师的课堂教学体验,应引导教师悬置既有的课堂教学理论,破除理论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规定与约制,重视教师自己的教学体验。在动态生成中实现生命成长;培养关心实践、追求实践智慧的教育者。同时,要认识到教师课堂教学体验的局限性并引导教师实现超越。  相似文献   

5.
反思性教学是提高生物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是教师成为学者型教师的主要途径。主要通过阐述把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感触、思考或困惑及时记录下来,以便重新审核教师的教学行为,以此形成课后教学反思,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6.
教学是师生间一种错综复杂的理性活动,它是由一系列决策组成的。教学决策是教师的思维与教学实践的桥梁和纽带,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观意志的表现,对教师行为起着组织和指导作用。因此,如何提高教师教学决策的有效性、实现智慧决策,是一个关系到能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师生生命提升的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7.
单国谦 《考试周刊》2008,(9):165-166
课堂是教师实施教学计划、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使其顺利成长的场所.而课堂教学作为一种社会活动体系,是教学研究的重点,是一种师生间的互动活动关系,其中涉及到师生双方的课堂行为.通过探讨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来寻找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与教学效果之间的关系.有效教学与无效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教学的教师的课堂行为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能.  相似文献   

8.
石冬梅 《甘肃教育》2010,(10):25-25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作出的行为、决策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它一方面是教师对自己在教学中的正确行为予以肯定,不断地积累经验;另一方面又是自己同自己“过不去”,主动找出在教学实践中与教学新理念不相吻合的,甚至是和教学新理念相违背的做法,进行自我批评,并且予以改正,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行为。  相似文献   

9.
构建基于目标的教师课堂有效教学行为评价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决定着教师的教学行为.有效的教学行为是促进学生学习进步与全面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教学目标的基本保证.基于教学目标构建教师课堂有效教学行为评价标准,有利于规范、引导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10.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是教育追求的最高目标和境界。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知识的传授者,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师课堂教学的实践能力、专业知识水平等,都能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这就要求职教教师要能勇于剖析自我,反思教学实践,解读学生的言行,不断地实践、修正、总结课堂教学行为,使课堂教学由低效向有效、高效过渡,从而起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课程即教师,课程改革的成败归根结底取决于教师,教师是理想与现实、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转化者"。教师教学行为作为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的集中体现方式,其教学行为的高效性是影响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2010年4月教育部《关于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意见》第六条明确指出,要大力推进教学改革,把教学改革作为深化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使新课程的理念和要求落实到课堂教学中。为此,加强对中小学教师教学行为的研究对提高基础教育教学  相似文献   

12.
周一贯 《山东教育》2004,(13):21-22
所谓教学反思,通常指教师“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统一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熊川武《论反思性教学》)。应当说,教学反思是一个内涵相当丰富的概念。它不仅指反思课堂教学行为,  相似文献   

13.
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曾提出教师成长=经验+反思,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行为,是教师对教学行为和教学活  相似文献   

14.
教师、学生、教材、教学环境是构成课堂教学的四个基本要素。在这四个基本要素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矛盾。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主导学生的“学”,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就要从教师的课堂教学意识和教学行为入手,研究有效教学行为和无效教学行为,使教师明确并且自觉地、有意识地、尽量地追求和发扬有效教学行为,自觉地、有意识地、尽量地防止和克服无效教学行为。  相似文献   

15.
刘路 《今日教育》2014,(12):32-33
一、有效教学的实然价值与现实困境 我国有效教学的理念与实践伴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而不断发展,近十年来,无论是中小学还是大学,“有效性”一直是学校课堂教学的实然追求。这里的“有效性”主要指的是教师采用一系列的教学手段、方法与策略,通过主要教学行为(指导行为、对话行为、呈示行为),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课程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的深入,新课程提倡的先进理念,引号着教师行为与教学实践发生深刻的变化,但同时新课程教学在理,性认识和教学实践中的误区也逐渐凸现,笔者愿与大家探讨。  相似文献   

17.
评课是基础教育实践中的一项常规活动.它是参与听课的人员(包括教师、领导或专家)在听完教师的课后,对该节课的教学状况、教学效果以及师生行为等方面进行评价的教学研究和交流活动.  相似文献   

18.
教学常规既是规范教师教学行为的必要制度,又是引导教师努力学习新课程,转化为具体教学行为的重要措施。常规的作用在于引导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积极开展教学实践,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教师在课堂上具有教学与管理的双重任务,优秀的教师往往又是优秀的课堂管理者,一堂好课,不仅表现-  相似文献   

19.
教师的教学行为是指教师在一定的教育思想、观念的指导下,产生的一系列与教学有关的行为。教学行为贯穿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它既是教师素养的体现,又是教学的中心环节,在教师与学生之间起着桥梁和中介作  相似文献   

20.
好的课堂应当是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课堂。在语文课堂上,学生收获的不仅是专业的学科知识,更重要的是做人的基本道理和基本技能。开展语文教学模式研究,是促进教学理论转化为教学行为的纽带,是教师模仿、学习先进教学方法的桥梁,有利于指导广大教师的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是推进课程改革的一个最佳切入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