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LIDAR详细介绍及其应用举例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IDAR是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的英文缩写,称为激光雷达,是激光扫描与探测系统的简称。它大致可以分为机载LIDAR系统和地面LIDAR系统两大类。同时,按照使用用途和功能差异来划分,机载LIDAR系统又可以划分为用于获得地面三维信息数据的地形LIDAR系统和用于获得水下地形的海道测量LIDAR系统。该技术在三维空间信息的实时获取方面产生了重大突破,为获取高时空分辨率地球空间信息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技术手段。它具有自动化程度高、受天气影响小、数据生产周期短、精度高等特点。本文详细介绍了LIDAR的相关概念、LIDAR数据处理的基本概念,探讨了LIDAR技术在测量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是从复杂实体或实景中重建目标的全景三维数据及模型,它同时获取空间三维点云和彩色数字图像两种数据,扫描点空间定位精度达到5mm~10mm。该项技术成为国内外在高效率空间数据获取和地面遥感探测及三维建模方面的研究热点。本文结合实际工程阐述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考古遗址中的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3.
LIDAR技术在测绘领域是一个革新,它颠覆了传统生成DTM和DOM的速度和顺序。ERDAS功能强大的遥感数据处理软件。本文以实例演示LIDAR技术结合ERDAS快速三维漫游的实现,它将为应急决策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
唐峰  周杰 《科技风》2014,(13):87-87
地面激光扫描技术能快速、准确的获取到被扫描对象的三维点云数据,很多GIS工作中都需要对点云数据进行构建不规则三角网(TIN)和进行点云加密处理,本文基于地面激光点云数据建TIN及固定值内插加密其中一种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基于EyesMap平板扫描系统获取的3D图像数据,自动提取点云数据,并进行点云建模。对点云数据进行选择性切片,得到建筑物的轮廓线。同时,用实例介绍了整体方法的实现过程和效果。实践效果表明,利用平板扫描系统获取的点云数据,可以快速建立结构复杂、不规则的场景的三维可视化模型,相比较传统的三维激光扫描仪获取的海量点云数据及后期复杂繁琐的处理工作,平板扫描仪只需获取较少点云数据,且能利用系统的点云处理软件做到实时处理的能力,这样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和工作量。这种能力是现行的三维激光扫描仪所不能比拟的。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煤炭资源远程网络监控系统容易受波动系数的干扰,不能准确分析煤炭资源在地下的区域分布状态。提出基于三维虚拟现实技术的煤炭分布式远程网络监控系统,通过计算机图形学和计算机语言,实现煤矿分布三维虚拟现实系统,通过网络分析、控制、监控终端等模型监控和管理煤炭资源三维图像数据,采用改进TIN模型的三维地图建模方法,获取煤炭资源三维地图的建模结果,完成煤炭资源三维区域准确测量,采用立体投影技术在大屏幕上呈现出煤炭的分布情况。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准确获取煤炭资源分布区域,并且相比传统系统具有较高的抗干扰性和精确度,获取的图像清晰、效果逼真,对煤炭开采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激光扫描设备获得的三维点云数据中,往往会存在各种噪声点。本文提出基于k邻域搜索的分层去噪方法。该方法通过对散乱点云数据进行按层次划分并进行存储,将散乱的三维点云数据转变成层次存储的扫描线式三维点云数据结构。通过对数据点k邻域的分析,来判断噪声点并进行去噪工作。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地删除噪声点,保留物体的几何形状。  相似文献   

8.
基于逆向工程的战地三维点云采集是战场抢修方法的关键组成部分,在参战期间或之后迅速获得战地设备的受损情况对战场抢修的效果起到关键作用,除了科技上的理解程度还要迅速准确地评估战斗损伤和修理,研究三位点云采集的科技和方法,实现敌方(或我方)没有维修备件数学模型(或数学模型不完备)的情况下,战地三维点云采集过程。点云通常由3D设备扫描产生,这些设备测量目标表侧的大规模的点,从而得到点云数据文件,这些点云就表示设备所测量过的目标上的点。基于某种物理量,在穿透被测物体时,通过测量物体反射能量或者吸收能量,获得物体内部三位点云数据。利用立体摄影测量和数字立体摄影测量科技,更加直接精确的获得地面三维数据。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三维激光扫描系统将传统测量系统的点测量扩展到面测量,可以深入到繁杂的现场环境及空间中进行扫描操作,并直接将各种大型,繁杂实体的三维数据完整的采集到计算机中。  相似文献   

9.
提出一种利用条带间连接点进行多条带干涉定标的方法.该方法利用条带间重叠区的连接点作为控制点,既实现了多条带数据的干涉定标,又有效减少了地面控制点数量.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准确获取各条带的干涉定标参数,并能解决实际应用中大量布设地面控制点的问题,降低了外定标工作的困难.  相似文献   

10.
俞青 《内江科技》2009,30(11):23-23
通过对合成孔径雷达(SAR)成像原理的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逆成像算法的SAR分布目标原始数据的高效仿真方法。该方法根据CS(chirp scaling)成像算法的思想,采用逆推的方法,由目标散射系数计算得到的SAR聚焦成像数据,经过方位向解压缩、距离向解压缩以及距离弯曲补偿,反演模拟出SAR原始数据。给出了利用ICS(inverse chirp scahng)方法获取SAR原始数据的仿真模型和实现步骤,并仿真出SAR分布目标原始数据,经距离多普勒成像算法处理后,给出了原始数据成像结果,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快速准确的模拟SAR分布目标原始数据。  相似文献   

11.
《科技风》2016,(14)
GPS实时动态测量简称RTK,它是集计算机技术、数字通讯技术、无线电技术和GPS测量定位技术为一体的组合系统,它能够实时地提供测站点厘米级的三维定位结果,速度快、精度高。首先利用RTK获取实时测站点三维坐标,然后将坐标数据输入CASIO可编程计算器编写好的程序中,通过程序计算实现路堑开挖线的放样。  相似文献   

12.
正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以其可以连续高效获取海量点云数据的优势在模具制造、文物修复、地形测量、影视制作、智慧城市、虚拟现实等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主要研究利用Geomagic软件对获取的点云数据进行处理,如何快速实现复杂实体的三维建模。通过实验,利用Geomagic软件不仅可以快速生成三维模型,而且建模精度高,为三维快速建模提供了一种新的参考方案。  相似文献   

13.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是一门新兴的测绘技术,是测绘领域继GPS技术之后的又一次技术革命,它可以快速地获取空间均匀分布而且密度较高的点云三维坐标数据信息,从而反演出测量目标物的三维模型。对三维扫描技术的基本原理、特点、系统分类等进行了阐述。以ILRIS三维激光扫描仪和PolyWorks软件为手段,给出建模实例,对其在地质中的应用做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14.
随机信号在理论上分为稳态信号和非稳态信号两大类,稳态信号是指统计特性随时间变不变化的随机信号,反之,非稳态信号则是指统计特性随时间变化的随机信号,其包含丰富地待测目标地信息量。如何准确获取舰船非稳态噪声特征至关重要,常规的稳态信号处理方法显然不适用,因此,本文基于短时Fourier变换理论,开展舰船非稳态噪声特征提取方法研究,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提取出非稳态噪声特征;通过实船非稳态噪声试验数据分析表明,该方法可以快捷、有效地给出舰船非稳态噪声地特征及发生时间。  相似文献   

15.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是获取GIS数据的重要方式。对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进行总结,简单介绍了三维点云数据的建模数据处理流程和方法,重点介绍了几种获取二维图像点和三维点云之间关系的方法进行了对比,包括空间后方交会,角锥体解算法、直接线性变换(DLT)方法,并将几种方法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16.
利用激光点云数据构建实体三维几何模型过程包括数据预处理和模型重建。本文提出的方法能够很好的为快速三维建模进行服务,尤其是比较关注道路两侧信息的三维获取,这将大大减少人工三维数据获取及其建模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17.
机载激光雷达技术是发展迅速的一种新技术,它集多种技术于一身,已成为空间数据获取的一种重要技术手段,主要应用于快速获取地面的三维位置,进而生成DSM、数字地图、正射影像和建立地理信息库等,是三维位置信息的测量系统。本文通过对机载激光雷达系统与传统测量方法的比较得出机载激光雷达的特点并对其工程应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胡耀云 《科技通报》2012,28(4):79-81
概括说明对土地采用三维建模及其应用的意义。通过对现有的地形地貌资料,对矿区进行三维建模,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效率。通过对数字化、可视化的数据有效地分析,可以快速、准确地获取所需要的基础资料,可对该地区土地合理规划提供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工程应用日益广泛,但激光点云的海量数据特征和数据处理的复杂性,导致激光点云数据后处理技术严重缓慢,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发展。针对这一现状,本文提出了基于多窗口的三维激光点云交互可视化系统架构设计与实现。首先进行系统的总体设计,以大数据引擎与三维交互可视化作为系统的核心,构建强大的后台数据库用于大数据存取的工作。在此架构上设计具有多窗口,且能加载大影像数据,具备点云分割、数据交换、点云配准等多功能的交互可视化系统。  相似文献   

20.
地面气象自动观测系统是我国的气象预报的主要观测手段,也是观测的科学性、准确性、实时性的先决条件。因此,维护好地面自动观测系统对于及时准确地预报天气情况,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可靠的气象数据而言至关重要。本文根据实际气象工作中的常见故障进行系统分析并对相关问题提出解决的建议,以期对气象工作者们在气象实践中能够顺利获取气象数据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