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基于战时和战后军事、政治战略的需要,与中国结成盟国,对华政策作了重大调整,使中美关系出现了新格局。面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发展的新形势,在太平洋战争期间,国民党政府对美国采取什么政策,其影响如何?弄清这些问题,对于全面认识抗战时期的中美关系史有着重要意义,而且也有助于深刻了解战后中美关系的曲折发展。  相似文献   

2.
国内威尔逊理想主义外交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学者自威尔逊总统任职期间就开始关注威尔逊外交 ,但研究工作的起步是在新中国诞生后 ,90年代以后开始走向深入。关于威尔逊的国际政治思想 ,史学界和国际关系理论学界一般认为是美国国家现实利益和扩张目标的反映 ,但也有部分学者强调 ,不能简单地把威尔逊外交与美国现实主义政策等同起来。我国学者对威尔逊政府的欧洲政策、远东政策、拉丁美洲政策和战后世界秩序的重建等问题都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美军军事观察组是二战后期美国与中共交往的一种方式,也是双方第一次直接对话和合作。美方派出观察组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有利于美方服务于自己的战时需要和战后需要,有助于其对中国政治和军事等情况的认识。对观察组的历史评价存在一些争议,总的来说,观察组成员大多对中共形成了较好的印象,有利于中共向外界展示自身和争取较好的政治和舆论环境,合作过程也是中共外交实践的一次有益尝试,积累了一定的对外交往经验和能力。  相似文献   

4.
近十年来抗日战争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近十年来国内抗日战争研究的状况进行了评述,主要包括日本侵华政策与侵华罪行、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政治、抗日战争中的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战时社会经济、战时中国外交和战争遗留问题等方面,并对抗日战争研究的学术进展、学术前沿以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以原子弹影响国际政治,是核垄断时期美国原子外交的宗旨。从对日本最后一战,到战后短暂的和平喘息,再进入冷战,美国没有放松以原子弹牵制乃至改造战后世界政治和国际关系的政策构思。这种外交是为美国全球战略服务的,其矛头必然指向主要对手——苏联;同时,美国以共享秘密、有限开放和提供保护为交换手段扩大原子弹的政治影响  相似文献   

6.
对外经济援助是战后美国重要的外交工具。1945—1946年美国对捷的经济援助,其实质体现了战后美国对东欧政策的基调。战后美国对捷克斯洛伐克提供信贷与对美国财产的国有化赔偿问题和1946年大选的结果紧密联系在一起。本文试图从这些方面对1945—1946美国对捷克斯洛伐克的经济援助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分析俄罗斯历史上的中东政策入手,探讨俄罗斯在当前叙利亚内战中采取的政策及其缘由,重点分析俄罗斯相应政策中的外交、经济、政治及民族问题因素,对俄罗斯与美国对叙政策中所基于的共同深层利益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8.
鸦片战争后中国不可避免地进入国际社会,此后中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都不能以平等的地位出现在国际社会中.“九·一八”事件后,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的抗日战争.战争初期,国际社会对中国抗日战争采取漠视态度,中国处于孤立抗日的境地.随着国际形势的不断变化,中国的抗战极大地推动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以美国为首的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态度逐渐改变.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为了战时和战后的需要,美国将提高中国国际地位作为自己的一项亚洲政策,不断地推动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学术界通行的看法是:20世纪40年代末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与对峙标志着世界冷战格局的形成。本认为美国冷战政策的出台与亚洲有关,但由于战时和战后初期美、苏的全球战略重点和其亚洲政策,以及亚洲社会主义国家的建国历程和民族解放运动,冷战格局在亚洲的形成是在朝鲜战争后,与欧洲不同步。  相似文献   

10.
《宜宾学院学报》2017,(9):98-105
重庆作为战时中国首都的历史地位与作用长期被忽视,实际上,重庆在抗战期间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重庆是战时中国合法中央政权的地域承载,是战时我国走向国际平等地位以及参与战后秩序重建的各项外交重大决策之所,是反法西斯战争中国战区的战略指挥中心和支撑中国抗战的战略后勤保障基地。重庆见证了中国收复国家主权逐步迈向国际平等的历程。  相似文献   

11.
美国外交政策历来以最大限度地追求国家利益为目的,政治、军事与经济等方面的基本要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美利坚民族长期形成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等文化因素的影响也不可忽视。诸多迹象表明,二战后发端于"富布莱特计划"的美国文化外交依托美国文化的载体,日益彰显美国外交的文化色彩,披上了厚重的文化外衣。而作为学术研究的美国研究也正日益成为美国政治、外交的载体和传播美国式民主和价值观的平台。  相似文献   

12.
法国政府投降后 ,戴高乐将军在英国伦敦成立“民族委员会”,领导自由法国运动 ,以维护法兰西民族的尊严和独立。英国为战时和战后的自身安全着想 ,实行既支持戴高乐抗击法西斯侵略 ,又限制戴高乐行动的政策 ,其目的就是使英国能够在欧洲大陆推行传统的“均势外交”政策。我们揭开这一政策的神秘面纱 ,可以从中窥见英国对戴高乐政策的演变的实质 ,就是随时维护大英帝国利益  相似文献   

13.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美国与欧洲的关系已密不可分。但是由于战后和平安排未能实现美国领导世界的计划 ,因此 2 0年代执政的共和党政府实行了不参加国际联盟、对欧洲不承担任何政治义务的孤立主义政策。但实际上 ,为自身利益所驱使 ,美国利用其强大的经济力量积极开展经济外交 ,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广泛地介入世界事务。道威斯计划充分显示了2 0年代美国经济外交的运作形式及对当时国际关系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以《旧金山和约》和日美安保同盟为基础形成的日本战后外交,由于缺乏独立的军事政治硬实力和有吸引力的意识形态支撑,不得不走一条经济中心主义的外交路线。这种"经援外交"以由远及近的方式先后实践于东南亚、东亚和东北亚,构成了战后日本外交的亮点。然而,《旧金山和约》之单方面媾和的性质隐蔽了殖民侵略的罪恶历史,并使亚洲的"战后处理"推延到冷战之后。日本亦在推行亚洲外交过程中,有意避开了"历史"问题,这成为阻碍其深入展开的要因,作为国家软实力的"经援外交"也暴露出缺乏文化理念和普世价值而未能充分发挥应有力量的不足。文章将在冷战体制大背景下,阐述战后日本的亚洲外交历程,并检讨国家软实力与硬实力等的辨证关系。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全球公共问题在推动当代世界政治转换中的地位作了思考,同时还简要列述了在转换世界政治中的中国外交研究所面临的问题。作者认为,需要把中国外交放在世界政治转换过程中去理解,同时也需要从中国外交自身创新来理解其对世界政治的含义。文章特别认为,中国学者应该加强对中国的周边主义与周边制度形态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法国贝当政府败降后,戴高乐将军在英国伦敦成立“民族委员会”,领导自由法国运动,以维护法兰西民族的尊严和独立。英国为战时和战后的自身安全作想,实行既支持戴高乐抗击法西斯侵略,又限制戴高乐行动的政策,其目的就是使英国能够在欧洲大陆推行传统的“均势外交”政策。我们揭开这一政策的神秘面纱,可以从中窥见英国时戴高乐政策的变化的实质就是随时维护大英帝国的利益。  相似文献   

17.
方长平 《教学与研究》2005,32(11):40-43
在中国对外政策的研究成果中,从政治学途径所进行的研究相对不足。加强中国对外政策的政治学研究,既是中国外交实践提出的新要求,也是中国的国际关系和中国外交研究面临的新课题,具有明显的学理、政策和学科层面的意义。如何进行此项研究,本文初步提出国内政治系统的结构、进程和最高领导人三方面结合进行研究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8.
1943年美国第78届国会提出了授权政府为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UNRRA)拨款的联合决议案。国会和政府围绕这个议案的争论,比较集中地反映了战时国会两院,特别是参议院的主要观点,为罗斯福政府制定战后国际和平组织的政策设定了原则框架,而且对战时和战后美国国际组织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发挥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为了加强中朝友谊,缓解战争期间中朝高层之间的紧张关系,在政治和外交方面,毛泽东一再要求中国政府和军队尊重朝鲜,平等待人;在经济和军事方面,则千方百计、倾其全力援助朝鲜。这种政策和做法,从中国出兵朝鲜一直延续到战后朝鲜的经济恢复和重建时期。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了新中国对朝鲜外交的基本方针。  相似文献   

20.
抗战胜利前夕,中国共产党为了中国的独立、统一、民主事业,曾希望与美国合作,美国政府出于战时和战后政治、军事利益的考虑,也曾为改善同中共的关系作了一定的尝试和努力。在这期间,美国一些年轻的外交官冲破层层阻挡,来到解放区进行考察,同中共领导人进行了多次交谈,进一步了解了中共当时对国内外重大问题的政策主张,并针对美囤对华政策,改善同中共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