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教育文摘     
《现代教学》2012,(9):78-79
"校本课程"应走向"学本课程"学校层面实际上发生着三种课程,即教师领悟的课程、运作的课程与学生经验的课程。这三种课程相互联系、彼此制约。教师领悟的课程影响课堂运作的课程,运作的课程作用于学生经验的课程,而学生经验的课程才是与学生发展距离最近的课程,这种课程也就是指向学生获得的课程,是学习本位课程。学校层面课程发展的重要追求就是,放大学生经验的课程,尽可能地追求学生的最大收获。  相似文献   

2.
课程存在不同的层次,美国课程专家古德拉德等人将课程分为五个层面:理想的课程、正式的课程、领悟的课程、运作的课程、经验的课程.其中,理想的课程与正式的课程这两个层面的课程是文本课程,是显性的课程,而领悟的课程、运作的课程、经验的课程是非文本课程,是隐性的课程。教师对课程的理解领悟、运作实施使教师将外在于学生的文本课程和教师自身这种潜在的课程融合内化为教师层面的课程,  相似文献   

3.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课程文化日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广义的学校课程文化包括学校课程物质文化、课程制度文化、课程行为文化和课程精神文化4个部分,其中学校课程物质文化、学校课程制度文化、课程行为文化是课程文化的外层,而学校课程精神文化是最高层次和最深层次的学校课程文化,是学校课程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学校课程文化的生成不仅受到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制约,也受到学校课程实践、学校课程主体的影响。这些内外因素及其机制的复杂多变性决定着学校课程文化生成发展的长期性与复杂性。  相似文献   

4.
郑和 《教育探索》2006,(8):12-14
个性化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追求,从校本课程的课程主体、课程指向、课程本位、课程实施途径、课程存在形式、课程评鉴等方面来剖析校本课程的个性化价值取向,是教育实践工作者、尤其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者进一步理解校本课程、开发校本课程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5.
为了体育课程改革深入发展,依据课程的基本理论,分析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成果,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对体育课程的建设发展进行了研究.从新时期体育课程改革内容、目标、结果、结构、培养对象等方面出发,研究了体育课程发展趋势:不断完善课程体制,增强体育课程方案的适应性;课程的教学功能与课程的育人功能紧密联系;开发课程种类,优化课程结构;课程教材呈现多样化;课程评价强调促进学生发展.  相似文献   

6.
四种课程理论述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课程改革不能全盘否定学科课程,但传统的学科课程也有缺陷,克服的办法就是设置综合课程和活动课程。综合课程本质上并不是对学科课程的否定,而是学科课程的新生形式;活动课程仍然具有现实意义,并将被学科课程所消融。核心课程有利于学生了解社会的重大问题,提高其基础素质,并促进课程制度的改革  相似文献   

7.
关于课程哲学基础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课程与哲学的关系十分密切,一方面,哲学制约着课程观的产生、发展和变革;另一方面,课程在哲学面前具有能动性、选择性。把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应用于课程研究,作为课程论的哲学基础,满足课程发展的要求,建立实践课程论,这是课程理论和实践发展的必然。用实践哲学审视课程历史,探究课程本质,反思课程问题,把握课程规律及其特点,是实践课程论应研究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8.
课程开发中的课程模式与课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蒋乃平 《中国培训》2004,(7):45-45,47
一、课程开发与课程模式课程开发指产生一个完整课程方案的全过程,包括课程分析、课程方案设计、课程方案实施、课程方案评价等步骤。课程模式是依据某种课程观念,为课程方案设计者开发或改造某个专业并编制课程文件,提供具体思路和操作方法的标准样式。具体而言,课程模式既是体现课程观念,把课程观念转化为课程方案的中介;又是分析、设计、实施、评价四个周而复始的课程开发步骤的具体思路;还是课程方案设计者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职业学校教育应通过课程模式引导课程方案实现四个链接:一是与劳动力市场需求的链接;二是与职业岗位现实需…  相似文献   

9.
课程督导作为教育督导的下位概念,随着课程研究视域的扩展、课程实践的不断推进和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已经成为亟待关注的研究课题。当前,课程督导的研究还不充分,需要我们明晰课程督导的范畴,为课程督导指明方向和道路,充分发挥课程督导的功效。具体来说,课程督导应包括课程决策督导、课程设计督导、课程实施督导和课程评价督导。  相似文献   

10.
能力本位与工学结合:精品课程建设的原则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精品课程建设,应以能力本位作为课程体系构建的核心问题,根据人才能力结构将课程体系设计为专业理论课程、职业技能训练课程和综合素质培育课程。课程建设实践中,应以工学结合为基本原则,实现课程设置市场化,课程内容能力化,课程实施项目化,课程建设开放化,素质课程立体化,基础课程职业化,实践课程重点化,课程建设精品化。  相似文献   

11.
课程概念纷繁复杂,但每种定义都在一定程度上指称一定的课程事实,大致可划分为五类,即把课程看做学科、教材或活动,把课程看做目标,把课程看做计划,把课程看做经验,把课程看做再生产.就目前我国的课程事实而言,我们有必要选择一种主导性的课程概念,而且要把这种主导性的课程概念归结为正式的课程.  相似文献   

12.
《现代教学》2011,(7):95-95
新课改提出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级管理体制,这使得学校的校长和教师不再是单纯的课程执行者,他们相应地承担起课程变革的责任,从某种意义上成为课程的领导者。对于如何提升教师的课程领导力,我校的策略是:在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的基础上,关注课程改革中的热点问题,关注三类课程建设中的薄弱点,关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难点,以课题研究为途径,通过学习实践转变教师课程观念,提升教师课程领导力,引领教师成为课程领导者。  相似文献   

13.
课程落差是课程实施的实际情形与课程理念、课程计划之间的差距.课程落差具有客观实在性、动态可变性和学科差异性等特征,主要表现为领悟落差、运作落差和经验落差.课程落差形成的主要原因有课程协商运作不畅、学校课程领导乏力、教师课程能力不足和课程评价体系不完善.目前,在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为更好地落实课程目标,减小课程落差,就需要达成课程共识,强化学校课程领导,提升教师课程素养,健全课程视导体系.  相似文献   

14.
教师课程素养是教师在课程活动过程中对教师专业所需课程要素的一定量和质的自觉积累和养成,包括一定的课程哲学思维能力、课程环境分析能力、课程资源整合能力、课程选择能力、课程评价能力和当下的课程执行力等,是课程理念(意识、哲学)、课程知识和课程实践智慧三位一体的合金。教师的课程素养与教师的课程意识、课程能力和课程素质既相通又不同,其核心要素是教师具备课程文化的创生力,形成课程实践智慧,其核心功能是引发课程主体创生课程意义和实现专业发展,其核心价值是促进课程变革,实现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校长课程领导力是推动学校课程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发挥评价导向作用,考量校长课程领导力,对提升校长课程意识非常重要.考量校长课程领导力,可通过“课程观念、课程素养、课程团队、课程开发、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六个维度进行评判.  相似文献   

16.
高校体育教师课程意识是高校体育课程开发和实施的前提,直接影响着《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实施.高校体育教师应具备的课程意识包括:课程参与意识、课程重构意识、课程研究意识、课程创新意识、课程开放意识、课程控制意识、课程评价意识.高校要积极营造增强体育教师课程意识的环境氛围,切实转变课程观,认真贯彻和落实新的体育课程标准,培养体育教师课程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7.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决定其课程的设置,课程的设置又反过来影响着培养目标的实现与否。因此,高职课程设置必须处理好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的关系,突出课程设置的能力素质的中心地位;必须处理好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的关系,突出课程设置的职业导向;必须处理好专业核心课程中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关系,突出课程设置的实用性和社会性;必须处理好岗位拓展课程中限定性拓展课程和自主拓展课程的关系,突出课程设置的专业岗位能力拓展。  相似文献   

18.
一、课程论的范畴比较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课程结构中的一种课程形态,是一门非学科领域的、基于生活实际而开设的课程,是一门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它不属于某门课程范畴,它在国家课程中与学科课程并列,是国家课程中综合性、实践性、活动性的课程,  相似文献   

19.
学校课程建设是多主体参与的课程实践活动,应以相关主体间的学校课程共识为基础。而什么是学校课程共识是一个尚未在理论上得到明确的问题。综合分析学校课程共识的现象本质、认知特点和课程活动归属可知:学校课程共识应为学校课程主体在实施国家和地方课程规划的背景下,在集体制定和实施学校课程决策的活动中,基于理性同意和协商的统一,对学校课程建设中的公共事务达成的一致认识,针对的是不同层级的课程转化和同一层级课程协作中因课程主体不同产生的课程差异问题。学校课程共识之于学校课程建设的价值在于形成多方参与、齐心协力、互相配合的课程建设主体格局,最大程度实现各方利益诉求,提升学校课程决策的理性水平,从而促进学校课程建设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0.
课程治理机制作为课程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基点,是多元主体共治学校课程的程序保障,是课程活动实现协同运作的整体框架,更是课程政策转化为育人实践的关键中介。文章从主体构成、活动要素以及目标指向三个维度界定了中小学课程治理机制的内涵,理清了其功能定位,并引入流程再造理论,从“课程共研—课程共建—课程共管—课程共评”四个方面探讨了中小学课程治理机制重构,提出了建立基于学生发展需求的课程决策机制,建立统筹多方课程资源的课程研发机制,建立落地学校课程规划的课程实施机制以及建立指向学校课程改进的课程评价机制,最后结合中小学课程治理的创新实践案例,对学校课程治理机制重构的实践策略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