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类风湿关节炎是常见的自身免疫病,病情反复发作,迁延难愈,给患者和社会都带来很大的负担.针灸、蜂针、蜡疗、穴位贴敷等中医外治法被证实有效,可改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整体评分和长期预后,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文章通过回顾近年来常用的中医外治法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应用,总结各外治法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医生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提供更多参考.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7):I0003-I0003
据新华社东京电(记者蓝建中)日本一个研究小组发现一种蛋白质与白介素-6过剩产生有关,如果能够阻碍这种蛋白质发挥作用,就有望抑制白介素-6失调,进而对因这种细胞因子异常而导致的类风湿关节炎进行更有效的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是自身免疫障碍导致免疫系统攻击关节的一种慢性炎症。而白介素-6被认为是其中起重要作用的致炎症细胞因子,其过量产生与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文章基于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文献资料,从病因病机、辨证分型、专方运用等方面展开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综述,详细分析了中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优势及不足,为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郑金璋 《科技通报》1989,5(4):48-50
采用胸腺素/左旋咪唑,转移因子,聚肌胞,卡介苗素及中草药等免疫调整剂,联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150例。结果:控制41例(27.3%),显效83例(55.3%),好转26例(17.3%)。本文对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影响疗效的因素及其毒副作用,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过程中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多肽(CCP)抗体和抗角蛋白抗体(AKA)联合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我科在2012年9月至2014年3月收治146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对类风湿因子(RF)、抗角蛋白(AKA)抗体、抗环瓜氨酸多肽(CCP)抗体进行检测,然后结合检测结果对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多肽(CCP)抗体和抗角蛋白抗体(AKA)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分布及三者存在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类风湿因子(RF)、抗角蛋白抗体(AKA)、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CCP)两两之间在检查结果没有完全重叠的现象。结论:抗CCP抗体与RF、AKA之间及AKA与RF之间不完全重叠亦无相关性,故联合检测可以提高RA患者诊断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从临床病例类风湿关节炎实验室指标分析其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作用。方法搜集北京协和医院517例门诊就诊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统计患者主要实验室指标包括:RF、抗CCP抗体、AKA、APF、GPI、MCV。结果 RF正常占15.4%,升高大于正常5倍到10倍之间占51%,升高大于10倍以上占33.4%;抗CCP抗体正常占16.5%,升高大于正常8倍之内占21.9%,升高大于正常8倍至3200所测值占51.8%,大于所测极值3200以上占8.5%;AKA阳性及弱阳性65.8%,阴性35.2%,APF阳性及弱阳性62.4%,阴性37.6%;在抗CCP正常的患者中,MCV检测升高占68%,GPI检测正常占62.1%,升高27.9%。结论实验室指标联合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早期诊断具有积极意义,MCV、GPI对在诊断类风湿关节炎有难度的情况下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IL-10含量的检测,探讨其联合IL-6、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在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30在本院确诊并收治为类风湿关节炎的20例患者作为RA组,另选取同一时期在本院体检中心20例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组,ELISA法检测外周血血清中IL-10的浓度。对患者和健康者进行比较,并对患者IL-10与各项免疫学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类风湿关节炎患者IL-6、RF、CRP、ESR浓度均高于健康对照组,而IL-10含量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RA患者组血清IL-10与血清中的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类风湿因子(RF)、IL-6呈负相关(r=-0.5151,p=0.0201;r=-0.462,p=0.0403;r=-0.743,p=0.0002;r=-0.5524,p=0.0115),表明IL-10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结论:IL-10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中显著降低,检测患者外周血IL-10水平有助于RA患者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8.
风湿病和心瓣膜病是个大概念,它系指数种风湿病(其中任何一种风湿病)的风湿因子对心瓣膜有致病性使其受累,引起心瓣膜病变。这类风湿病主要包括:风湿热、类风湿关节炎、脊椎关节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由于这些风湿病引发心瓣膜病变时存在无一致的病因学,其风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分析近年来有关针刺疗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研究文献,对针刺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前景做出展望。方法:收集并筛选出近年来国内外关于针刺疗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相关报道文献,简要阐明针刺疗法治疗RA的机制,并介绍不同的针刺疗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结果:针刺疗法治疗RA疗效确切,具有操作简便、不良反应少的优势,疗效满意。结论:针刺疗法凭借其安全、副作用小、疗效确切的优势,在本病的治疗中发挥不可代替的作用,具有非常优越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类风湿关节炎是目前尚未有治愈药物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机制不明确,西药治疗价格昂贵且存在一定的副作用。近年来,随着研究者对祖国医学显著优势及鲜明特色的发掘,人们越来越重视中医药在疾病中的治疗。现根据近年来关于历节胶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研究文献资料,从历节胶囊的药理作用、实验研究、临床研究及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历节胶囊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及产业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民族医药是祖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系统介绍和总结了我国壮、藏、蒙等少数民族医药干预类风湿性关节炎动物模型实验研究的进展,并提出未来少数民族医药对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一些展望。  相似文献   

12.
栗占国 《今日科苑》2007,(3):118-118
发病3个月就要用药现有研究证明,类风湿关节炎在发病3个月后即可出现影像学(MRI)的关节软骨或骨质破坏,而且在发病之初这些变化可能就已经开始。因此,国际公认的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窗口期为3个月,即最好能在发病3个月开始慢作用抗风湿药的治疗。  相似文献   

13.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以侵蚀性、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与祖国医学的痹证相对应。《内经》中有"肝主筋"、"膝为筋之府"、"手足肝之分野"等论述。对于类风湿关节炎(RA)从肝论治之中医辨证的提出,主要从中医学理论基础,RA的病因特点以及RA的论治等方面加以阐述。中医学肝功能包括与RA发病相关的关节、筋脉、肌肉和脏腑,其与人体正常的气血津液代谢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从临床病例分析类风湿关节炎慢作用药物治疗方案的选择。方法搜集北京协和医院517例门诊就诊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统计主要联合用药方案。结果以甲氨蝶呤为基础的治疗方案约占71.76%,其中甲氨蝶呤与雷公藤多苷或羟氯喹联用达53.9%,以雷公藤多苷为基础的治疗方案约占5.6%,以羟氯喹、来氟米特为基础的治疗方案约占10.6%,三联或以上治疗方案约占12.1%,生物制剂治疗方案约占8.8%。结论 5种治疗方案中以甲氨蝶呤为基础的治疗方案占了绝对优势,甲氨蝶呤与雷公藤多苷或羟氯喹联用及雷公藤多苷、羟氯喹单用占有重要位置,部分病情控制不理想用三联或以上慢作用药物治疗方案多于生物制剂治疗方案所占比例,传统慢作用药物能控制大多数类风湿关节炎病情,仅仅少数需要生物制剂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卓玛 《西藏科技》2003,(1):64-64
利用西藏特有的纯天然药材研制的新藏药“风炎散”经过临床实验对风湿、类风湿关节炎、通风等风湿性疾病,疗效显著,无毒副作用,市场前景好。  相似文献   

16.
科技快递     
饮酒或可缓解类风湿英国一项研究首次表明,饮酒可能有助于减轻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严重程度,并减少患上这种痛苦且可致残的疾病的风险。研究人员调查了受试者的饮酒频率,并进行了X光、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四方藤60%乙醇提取物(EECH)对CII型胶原诱导类风湿关节炎模型(CIA)大鼠的抗风湿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取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四方藤提取物高、低剂量组,每组8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CII胶原加氟氏完全佐剂法诱发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模型。EECH灌胃给予不同剂量提取物(2、0.5g.kg-1.d-1),模型组(雷公藤多苷片,1.5mg.kg-1.d-1),其余两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连续28天。测定大鼠血清炎症因子中TNF-α、IL-1β的表达,观察各组大鼠关节组织病理变化情况。结果:与模型组比较,EECH高、低剂量组可以显著降低CIA大鼠血清中炎症因子TNF-α、IL-1β的表达(P0.01)。病理检测表明,EECH可以显著改善CIA大鼠的关节病变。结论:EECH可对类风湿关节炎模型大鼠的关节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下调血清中炎症因子中TNF-α、IL-1β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8.
如果您经常有眼睛发干、发涩,甚至欲哭无泪,或口干舌燥,夜间烦渴,牙齿变黑、脱落,您是否会想到这是一种易被忽视的常见病——干燥综合征? 干燥综合征是一种病因未明、进展缓慢、以侵犯外分泌腺为主,表现为口、眼干燥的一种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干燥综合征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前者除有口、眼干燥外,多伴有其他系统损害。后者则与其它一种肯定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共存,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硬化症、多发性肌炎、胆汁性肝硬化等。  相似文献   

19.
《中国科技信息》2003,(11):22-22
糖尿病是人体不能将食物正常转化为能量的一种病症.关节炎是一种病,而是由不同原因引起的几种病."关节炎"起源于希腊语"关节"一词,表示关节炎症.正如本书多次强调的,这些疾病和很多其它变质性疾病都是由自由基引起的,或者与自由基有关.  相似文献   

20.
骨性关节炎作为一种常见的、易发生的疾病在中老年人群中的发病率比较高,而且随着我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如何有效地预防骨性关节炎的发生,对于我国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对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拟从骨性关节炎的临床表现以及中医治疗的方法等几个方面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