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瑞典位于欧洲北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东部。东部是芬兰,西部和西北部是挪威,东南部是波罗的海,领土面积为45万平方公里。约15%的土地在北极圈内,但受大西洋暖流影响,冬季不太寒冷,大部分地区属温带针叶林气候,最南部属温带阔叶林气候。虽然瑞典的纬度比黑龙江还要靠北,但首都斯德哥尔摩冬天大部分时间温度在-3~-5℃,比北京温度还要高。瑞典夏季天气不热,昼长夜短,山青水秀,舒适宜人;冬季特别是斯德哥尔摩以北地区常常是大雪铺地,长夜难熬,给人以抑郁感。瑞典有人口800多万,首都约占十分之一,有75万。瑞典全国共分为五个省和一个自治区:南芬兰…  相似文献   

2.
有这样一个国家 ,当你踏上这块富有独特魅力的土地 ,就会被迷人的景色所陶醉 :郁郁葱葱的森林无处不在 ,清澈纯净的湖水 ,映照着蓝天白云 ,处处都有天然的森林公园 ,令人流连忘返。她就是北欧明珠———芬兰。芬兰地处北欧 ,西南濒临波罗的海 ,陆疆西界瑞典、北接挪威、东邻俄罗斯。面积 3 3 7万平方千米 ,在小国林立的欧洲排名第七位。人口 5 0 0万 ,其中芬兰人约占 90 % ,余为瑞典人和少数拉普人 ,98 6%的人信仰基督教的路德宗。芬兰语和瑞典语同为国语。首都赫尔辛基 ,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最大的港口。芬兰是世界上最北的国…  相似文献   

3.
我国目前处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轨期,家庭承包经营制作为一种临时性制度安排,已不能解决农村居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土地的作用也就应从就业和社会保障的基础转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因而当前的土地制度、农业政策与社会保障应与这一转变相适应。我国目前的土地制度应在家庭承包经营制而形成的小范围均田制基础上逐步实行土地私有制下的规模化经营。  相似文献   

4.
我国人均土地资源中,约为耕地0.1公顷、林地0.13公顷、草地0.4公顷。但是在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存在着很大的不平衡性。由于过去偏重在耕地上做文章,忽视了草地的科学开发,草地经营基本上处于自然放牧利用的状态,生产力低,甚至盲目开垦,毁林毁草,超载放牧,严重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造成大面积的土地沙化,草地退化,水土流失。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沙漠戈壁和潜在沙漠化的土地面积有130多万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也有130多万平方公里,草地退化面积也在130万平方公里以上,而且逆化趋向还在发展。治理国土,包括合理、科学的开发草地,改善生态环境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5.
<正>结束了瑞典的行程,坐上开往芬兰的游轮。10点的样子,我们下船踏上芬兰的土地,顿感空气清新。赫尔辛基在爱沙尼亚塔林北部约80公里处,距离西南的瑞典斯德哥尔摩约400公里,西距俄罗斯圣彼得堡约300公里。这三座城市与赫尔辛基的历史联系密切。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一世为了和汉萨同盟的城市塔林争夺贸易,于1550年在塔林对面的波罗的海海岸修建了这座城市。相比于其它在波罗的  相似文献   

6.
国际管理顾问公司的一项全球薪酬调查显示,各国大企业行政总裁平均年薪以美国最高,达106万美元,其次是英国(约70万美元),法国(约60万美元)、德国(约41万美元)及瑞典(约35万美元),这里所说的薪酬包括全年底薪、花红、认股权以及其他酬劳。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会计师,以英国同业的薪酬最高,达9万美元,其余依次是:法国(约7万美元)、德国(约6-5万美元)、美国(约5-8万美元)、瑞典(约4-3万美元)。蓝领收入最高的首批德国工人,平均年薪可达3-9万美元,其后是美国(约3-5万美元)、法国(约…  相似文献   

7.
擅长议会道路的瑞典社会民主党,本质上是信仰民主社会主义的资产阶级政党。尽管它对资本主义进行了若干改良,但没有也不可能改变瑞典社会的性质。其执政时期形成的以"高税收、高福利"为主要特征的瑞典模式,客观上确实有缩小贫富差距和缓和两极分化的作用,但其实质是垄断资产阶级为缓和国内矛盾、维护自身统治而被迫实行的,同时也是瑞典工人阶级长期斗争的结果。瑞典的经验有值得我们借鉴之处,但其基本制度决不能成为我国改革所要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作为原旨社会主义的继承者,瑞典社会民主工人党在尊重现实的基础上,将社会主义制度引进了瑞典。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一个高度发达的现代化国家,瑞典社会民主工人党用事实告诉我们,现实社会主义制度是落后国家现代化模式的必要选择。  相似文献   

9.
在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劳资关系中,瑞典劳资关系属于共享程度最高、最为稳定的类型。瑞典的劳资共享模式是通过企业层面的集体谈判和社会层面的公共政策合力实现的。本文认为瑞典共享型劳资关系虽然面临挑战,但这一模式对促进其经济、社会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的制度优势。瑞典劳资关系中利益共享的具体内容可能会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有所调整,但这并不意味着是对瑞典模式的否定,劳资双方利益共享的内容总体上呈现出螺旋式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韩立瑞 《生物学教学》1996,(3):40-40,44
据统计,全球荒漠化面积已达3600万平方公里,约相当于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和中国四国国土面积总和,占地球陆地面积1/4。全球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约9亿人口受到荒漠化的威协。荒漠化已成为全球十大环境问题之首。为此49届联合国大会确定每年的6月17日为“全球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旨在唤起全人类向共同的敌人——土地荒漠化宣战。 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最广、遭受荒漠化威协最大的国家之一,同时也是世界上防治荒漠化成就最突出的国家之一。那么我国土地荒漠化现状、治理及未来如何呢?  相似文献   

11.
瑞典作为福利国家的橱窗和楷模,其福利制度模式的危机与改革,格外引人注目。瑞典高福利制度所导致的财政约束、微观经济活力不足、"瑞典病"和道德公害等制度危机以及瑞典政府为应对危机所实施的社会保障支出紧缩法案、社会福利地方化、引入竞争机制和私营化等改革措施,是瑞典政府在新自由主义思想指导下的资本主义制度范围内的改良。我国应以政府作为责任主体,以平等原则作为社会保障制度的价值标准,加快推进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2.
地处北欧的瑞典王国,面积为45万平方公里,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密度较低的国家,大多数人居住在城市内,而广阔的北部地区人口尤为稀少。政治上的稳定和物质的不断繁荣发展使瑞典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之一,并且建立了一套“从摇篮到坟墓”的完整的社会福利制度,包括学前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在内的各项教育改革也隶属于这一福利方案。基于这一历史背景,瑞典在发展终身学习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并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一、瑞典的教育概况目前,在教育管理上,瑞典奉行非集权制的管理政策,由中央与地方政府及学校共同管理国…  相似文献   

13.
北欧各国属于小国寡民的经济体,从其中发展最出色的瑞典、芬兰及丹麦来看,平均人口约在500万人左右,然而其科技成就在近年来举世闻名,并可誉为知识经济的典范。正因北欧各国人口稀少,因而更重视科技人才的教育与吸引,期望把每一个人培养成有用之才,同时也大力吸引国外人才。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高素质人力逐渐取代土地、资本成为  相似文献   

14.
2008-2009学年,瑞典共关闭70所公立和私立小学。这是自1999年以来学校关闭最多的一年,主要是因为学生人数减少所导致。1990年瑞典出生婴儿约12.4万名,而1999年这一数字仅为约8.8万名。以小学及中校数量来看,自2003—2004学年以来,小学数量每年呈递减趋势;中学数量则呈递增趋势。  相似文献   

15.
土地制度是任何社会的制度根基,如果对某一问题的解答追究到了这个层次,就找到了根上。我国土地制度成为制度绩效研究中讨论和关注的焦点,也就不是例外。市场之所以成为效益的代词,在于市场经济下明晰的产权和稳定的预期,缘自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制度供给的不规范性和与之相应的利益格局已成为我国市场化改革的一个制度障碍。因此,对土地制度的经济分析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需。  相似文献   

16.
2007年是我国恢复高考制度30周年。1977年8月,在全国科技教育座谈会上,邓小平同志明确提出恢复高考,唤醒了广大青年在十年浩劫中丧失的大学梦想。1977年,全国高考报考人数约570万,录取人数约27万,录取率为4.7%;2007年,全国计划招生约570万,相当于1977年的报考人数,我国高校入学率提高到22%,提前10年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据统计,30年来通过高考共为国家选拔了3600万人才,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7.
瑞典中学劳动和职业教育初探丁邦平一、引言瑞典是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一个小国,面积45万平方公里,人口仅834万(1985)。1870年以前,瑞典在欧洲是个贫穷落后的国家,但从那时以来,她变成了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瑞典不仅经济发达,而且失业率低。...  相似文献   

18.
瑞典,一个只有900多万人口的国家,高等教育机构却遍布全国,而且高等教育已成为国民终身教育体系的一部分。瑞典的高等学校在类型、层次、结构上具有怎样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现在,全世界约有1500万人罹患痴呆症。在美国,据统计约有400万患者,它的死亡率在心脏病、癌症、中风之后居第四位。在日本,患者大约也有40~50万人。随着人类进入老龄化社会,早老性痴呆症已成为一个相当严重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20.
在资本主义以前的社会中,主要的生产资料是土地,所以土地制度史是研究资本主义以前的社会历史的关键。一、土地是人类伟大的实验场所土地制度史的研究,必须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马克思在《资本主义生产以前的所有制形态》一书中说:“土地是人类伟大的实验场所,是提供劳动工具和劳动材料的仓库,是社会的住处和基础”。它作为一种生产资料,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极为密切。特别是在我国,长期处于前资本主义社会,以农业为本,土地所有制更是社会经济政治的基础。可以毫不夸大地说,中国历代王朝的治乱,悬于土地制度的兴废;全体国民生计的安危,基于土地制度的好坏。所以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