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初中物理课本p.44图4—4关于二力平衡条件的演示和实验存在的缺点:学生为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但不在同一直线时两力不平衡不能理解。为此,将该实验作小小改进如下。  相似文献   

2.
投影教学二力平衡的条件陈舜熙,黄劲松一、二力平衡条件教学的分析本节教材是用初二《物理》图2—18所示的实验装置演示证明“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在同一直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这两个力就平衡”。但用此装置做实验存在几个难以克服的弊端:(1)实...  相似文献   

3.
高一物理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条件作进一步推理后,可引出如下结论: 推论:作用在一个物体上互不平行的三个力若能使物体平衡坝,则这三个力一定共点(作用线交于一点)。 证明:如图1所示,设物体平衡时受到的三个非平行力(F_1、F_2、F_3)不共点,则任意两个力(F_1和F_2)的合力(F')与第三个力(F_3)一定不在一条直线上。其合力(或合力矩)不为零,这与物体的平衡条件相矛盾,所以物体平衡时,如果受三个互不平行的力的作用,则这  相似文献   

4.
[实验目的]验证互成角度的两个力合成时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实验原理]由共点力的平衡条件知,当三个共点力平衡时,任意二力的合力一定是第三个力的平衡力.根据此原理,如使F_1和F_2的合力作用效果与F′的作用效果相同(都使橡皮条伸长到同一位置),则F_1和F_2的合力与F′等大同向.实验时,由平行四边形法则作出F_1和F_2的合力F的图示,再作出F′的图示,比较F、F′是否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相似文献   

5.
“二力平衡的条件”是初中物理教学大纲中属于“掌握”层次的重点知识.该知识点不仅是学生在初中阶段继续学习“浮力”、“简单机械”、“功和能”的必要准备,而且是在高中进一步学习运动学和动力学的重要基础.学生在学习这部分知识时,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问题之一:将二力平衡与力相互作用相混淆.例如遇到这样的判断题:“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一定是平衡力”,就有不少学生认为这句话是正确的.在做选择题时也常将两个物体上受到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的力误认为是一对平衡力.图1 图2情境新颖的第20题,是一道勿须计算只作判断的条件"时对"同一物体(?)生高度重视,使学生误解为二力平衡条件是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直线上;二是在实例分析后没有及时与相互作用力有何异同进行比较,致使学生对二力平衡的条件理解不深.  相似文献   

6.
一、教学中的发现九年制义务教育新课程人教版实验教科书第二十六章第六节"二力平衡"一课,是初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二力平衡实验探究的实验效果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二力平衡条件的理解。教材中实验原型采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  相似文献   

7.
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而不符合代数运算法则.如何使刚上高一的学生相信这一点,做好演示实验是关键.课本上关于这个实验是用橡皮条和钩码来完成, 实验过程如图1所示.为便于演示和作图方便,这个实验的分力F_1和 F_2与合力 F 应为整数,如课本插图中 F_1=3,F_2=4,F=5,这样一来,F_1与 F_2间夹角,及F_1、F_2跟 F 的夹角只能是特定的值.要做好演示,课前必须反复实  相似文献   

8.
二力平衡是力学中重要的知识点。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为增进学生对二力平衡知识的理解,在利用图1所示的演示实验得出二力的平衡条件之后,提出一个问题:“若将研究二力平衡条件实验(如图1所示)中的木块换成弹簧秤,两边小盘(小盘质量忽略不计)内各放一质量为100...  相似文献   

9.
在现行的初中物理二力平衡条件中,演示实验存在以下的不足:首先实验是在水平桌面上进行,不利于学生是观察实验现象;直接影响了实验的演示效果。其次是在水平桌面上的小车所受的力不是两个力,而是多个力,有重力、支持力、两个拉力、如果小车运动或有运动趋势,还必须考虑摩擦力。在教学中不好处理这个问题,只讲小车受到的两个拉力而不全面分析小车的受力,这不符合实际,对于具有一定思考  相似文献   

10.
1 问题提出不同版本的初中物理教材对二力平衡概念的叙述有所不同。例如,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将二力平衡概念定义为“一个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我们就说这两个力是平衡的。”接着,通过实验得出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在同一直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这两个力就平衡。”应该指出,二力平衡的条件反映的是物理规律。又如四年制初级中学课本《物理》(试用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也提出了二力平衡概念和二力平衡的条件这一物理规律。虽然对二力平衡概念的  相似文献   

11.
“二力平衡的条件”是初中物理学中有关“力”的基础知识的重要教学内容,也是考纲中的重要知识点。掌握好这一知识,有利于初中学生解释和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简单的力学问题,因此受到任教老师的重视。在历年不同版本的教科书中,有关“二力平衡的条件”的演示实验,都设计在“水平桌面上”做。目前,这个实验还没有现成的仪器。如果照书做一个小桌,老师们感觉携带不方便,且演示效果不理想。针对此种情况,我制作了“二力平衡的条件”演示器,该教具紧扣教材的教学要求,携带方便,操作简单,演示直观、生动,效果好,可见度大,深受老…  相似文献   

12.
初二物理教材中二力平衡的条件是通过演示实验得出的 ,但按课本上的器材实验 ,效果不很理想。演示该实验时 ,木块与长木板之间有摩擦 ,特别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这一条件没有反证 ,造成学生在进行力的分析时 ,常误把相互作用的两个力当成平衡力。因为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之间的重要区别就是二力是否在同一物体上。如果能把该条件强调并加以演示。对该实验稍作改进 ,能方便地解决了以上问题。图 1  办法是剪一正方形硬纸片 (质量小、有一定的硬度 )代替木块 ,在纸片两端开两个小孔并系上钩码。 (如图 1 )纸片静止时分析二力的大小、方向 ;…  相似文献   

13.
教师从日常生活中吊在电线上的电灯、放在桌子上的书籍等物体保持静止状态等实例出发,提出“什么是二力平衡?”的研究课题。带着这一问题,学生们观看教师做二力平衡的演示实验(初中物理第一册P.44  相似文献   

14.
初二物理教材中二力平衡的条件是通过演示实验得出的,但按课本上的器材实验,效果不很理想.演示该实验时,木块与长木板之间有摩擦,特别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这一条件没有反证,造成学生在进行力的分析时,常误把相互作用的两个力当成平衡力.因为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之间的重要区别就是二力是否在同一物体上.如果能把该条件强调并加以演示.对该实验稍作改进,能方便地解决了以上问题.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是合力等于零。对于三个共点力F_1、F_2、F_3作用下的平衡,则F_2和F_3的合力F_1′必与F_1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在一直线上,如图1(a)所示,或改用图1(b),此时三力矢量首尾相接,组成一闭合三角形。  相似文献   

16.
輥简单机械[知识回顾]一、杠杆及其平衡条件1郾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绕着摇摇,这根硬棒就叫杠杆郾2郾杠杆的五要素:杠杆绕着摇摇摇摇叫支点;使杠杆转动的力叫动力;摇杠杆转动的力叫阻力;从到摇摇的距离叫动力臂;从到的距离叫阻力臂郾3郾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需要的实验器材除杠杆和支架、钩码、线之外,还需要郾实验前,没挂钩码时,发现杠杆右端下倾,为使杠杆在摇摇位置平衡,应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调节,或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调节郾4郾杠杆的平衡条件是,这个平衡条件就是阿基米德发现的郾二、杠杆的应用1郾动力臂阻力臂的杠杆叫省力杠杆,…  相似文献   

17.
浅析平衡力     
若物体处平静止状态或作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该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要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物体必定不受外力作用;或者说作用于物体上的外力的合力为本.这些外力称为平衡力,常见的是两个力平衡.一、两个力平衡条件两力平衡条件是:“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在同一直线上”.首先要明确研究的对象一定是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相互平衡的力一定都作用在被研究的物体上;其次这两个力一定要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一条直线上,如果大小不相等,即使方向相反并且在一直线…  相似文献   

18.
冯容士  李鼎 《物理教学》2012,(10):24-28
背景二力平衡是初中学生学习物理时第一次将运动和力联系起来的关键知识点。上海二期课改中学物理课程标准针对该知识点的要求是:巩固力和力的图示的知识;加深对使用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理解;又为学习液体压强和阿基米德定律做准备。鉴于初中物理没有涉及"牛顿三定律",二力平衡的概念又相对抽象,因此上海二期课改教材把"二力平衡条件"作为"机械运动"章节的重点内容,并安排了"用DIS探究二力平衡"的学生实验。  相似文献   

19.
程维林 《物理教师》2007,28(9):40-41
1前言初中物理教材第1册有关平衡力概念以及平衡条件的引入,是通过下述实验(见图1、图2)向学生展开的,这两个实验可以说是关于二力平衡的经典实验.苏科版新教材则考虑到学生还没有关于滑轮的概念,改为通过两个支撑代替定滑轮进行类似的实验.这些实验装置显然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  相似文献   

20.
现行教材中,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的演示实验,不容易做,而且效果也不好.笔者在教学中对原有的演示实验进行了改进,效果很好.现介绍如下: 实验器材:长方形胶合板一块、橡皮条一根、50克钩码一盒、小滑轮3个、细线若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