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在肿瘤学研究中,对肿瘤发病机理的研究应该是最重要的。因为解决了这个问题就可以从根本上攻克肿瘤。目前,世界各国用在肿瘤诊断和治疗方面的精力和物力远大于用于病因和发病机理方面的研究。在医学研究中人们习惯于套用固有的模式和思路。然而事实证明,尽管生物学研究技术已经深入到分子水平,单纯使用旧的研究模式是无法揭示肿瘤的本质的。本文试以一种全新的思维模式论述肿瘤的病因和发病机理,虽然这其中包含一些猜测和推想,但这是一种大胆的尝试,也是向传统研究模式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肿瘤是一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命的多发病和常见病,随着科技的进步,对肿瘤的发病机理和治疗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本文仅对肿瘤的生物学特征及其治疗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随着现代生物学技术的发展,深化着人们对肿瘤的发病病因及发病机理的认识,尤其是肿瘤治疗技术途径正发生着根本的变革,它将改变传统的肿瘤治疗模式,而正在形成一种更为癌症患者所接受的肿瘤治疗新模式——“肿瘤细胞改造工程”技术。  相似文献   

4.
肝移植术后糖尿病(PTDM)是移植受者最常见的长期并发症之一,发生率高达30%~40%.PTDM显著增加了排斥、感染、肾病、心血管病和死亡风险,但其发病机制至今未明,是目前疾病防治的瓶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肝胆胰外科主任医师凌琪长期从事肝移植术后代谢病的临床管理和基础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浙江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等4项项目支持,入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欧盟委员会(NSFC-ERC)"中欧人才项目"、浙江省卫生高层次人才计划.多年来,团队开拓创新,在肝移植术后代谢病领域取得重大进展.  相似文献   

5.
浅谈中药对肿瘤的治疗及辅助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总结了肿瘤的发病原因,发病机理及中医对其治疗的原则和治法。总结了对肿瘤具有治疗和辅助治疗作用的部分中成药。提示:利用中医的辩证施治结合西药放、化疗法,能有效治疗肿瘤和减少肿瘤治疗中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心血管、肿瘤、眼病列为严重影响人类生活质量的三大疾病,其中,青光眼和近视眼是严重危害人类视觉功能的两大眼病。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国家眼科学重点实验室在葛坚主任的带领下,近十年来围绕着青光眼和近视眼研究领域的基本科学问题开展了持续的研究,在青光眼发病机制、视神经保护、近视发病机制、近视临床干预等重要问题,取得了系列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7.
癌症新认识     
正最近,研究人员和临床医生在癌症发病机理、癌症特点以及癌症治疗等方面都有一些新的发现,这些发现为癌症防治提供了更多的思路和线索。癌细胞喜冷怕热美国罗兹韦尔帕克癌症研究中心的伊丽莎白·雷帕斯基研究小组发现,低温能够改变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方式。雷帕斯基等人比较了生活在22~23摄氏度和30~31摄氏度的几个常见癌症小鼠模型的肿瘤形  相似文献   

8.
通过综述B细胞淋巴瘤的发生发展与异常免疫反应、细胞周期失调控和抗凋亡的联系,认为B细胞淋巴瘤是研究细胞周期失调控和凋亡异常,以及肿瘤免疫的最好模式,其中的CD4和IL2R的估B淋巴瘤发病机理研究中值得受到更大重视。  相似文献   

9.
涎腺肿瘤常见于腮腺,手术不当易损伤面神经导致面瘫;肿瘤破裂易造成种植性复发;颜面部手术美观要求高;传统手术方式并发症多。如何既根治肿瘤又保存器官形态和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口腔颌面外科领域的难题。“涎腺肿瘤治疗新技术的研究及应用”项目组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支持下,历时二十余年,  相似文献   

10.
复发性口腔溃疡是临床上常见的口腔黏膜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经研究表明复发性口腔溃疡的发病机制常与患者身体机能有关,如免疫力、遗传、微量元素的含量、局部伤口等。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治疗口腔溃疡的药物也明显增多,本文主要结合自身的实践介绍一下复发性口腔溃疡的治疗进展。通过发病机理和治疗方法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肝脏是人体上最大的内脏器官,功能极其复杂,与生命息息相关。人的肝脏一旦罹患重病而无法逆转,死亡就会降临。如何挽救这些濒危的患者?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换肝(”肝移植),即从死亡不久的尸体或志愿供肝的活人身上,切下部分健康的肝脏而移植到患者体内,取代病肝。器官移植是20世纪临床医学最突出的成就之一。现在,人的心、肝、肾、胰等各个脏器都可以进行移植,其中难度最大的当为肝移植。敢为天下先,最早尝试肝移植的是美国医生Starzl,1963年他为一名患先天性胆管闭锁症的3岁儿童施行了肝移植手术。之后4年,他又作了7例肝移植。但在手术中和…  相似文献   

12.
随着核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发现质子和重离子的深度剂量分布非常适合于治疗肿瘤,重离子束成为21世纪放疗领域中最为先进和有效的方法。重离子束治疗肿瘤技术和装备的研究已引起许多国家政府和相关领域科学家的高度重视。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近代物理所”)自20世纪90年代起基于兰州重离子研究装置提供的中能重离子束,在国家“九五”攀登计划(B)项目“重离子治癌技术的研究”的支持下,进行了放射物理、放射生物学实验以及治疗肿瘤技术的基础研究,完成了从分子、细胞和动物整体层面对重离子束治疗肿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评价,并证实了其机理。同时,通过动物辐照实验,获得了不同组织器官对重离子束辐照的耐受剂量和荷瘤动物肿瘤控制所需治疗剂量等数据,为重离子束治疗肿瘤的临床研究奠定了基础。在此基础上,近代物理所利用同步加速器HIRFL-CSR的全身肿瘤治疗终端于2009年3月到2013年7月共进行了110例深层肿瘤患者的治疗,其中大部分为常规治疗(手术、放疗、化疗)复发和/或无效的病例,取得了明显效果;确定了一些新的重离子束治疗适应症,并确定了10~12次短疗程法;制定和优化了人体深部肿瘤治疗计划,建立了剂量分布精细测量系统。研究成果产生了较大的国际影响和巨大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下简称科学基金)自1986年2月14日设立以来,始终坚持定位于资助自然科学基础研究及应用基础研究,在促进和提升中国基础研究水平及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推动作用。科学基金对肿瘤学研究的资助从1986年以肿瘤病因学、流行病学及肿瘤防治等传统研究方向为主,发展到目前包括肿瘤遗传学、肿瘤免疫学、肿瘤复发与转移、肿瘤生物治疗、肿瘤干细胞等多学科交叉形成的诸多方向,科学基金对肿瘤学研究的持续资  相似文献   

14.
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TUC)包括肾盂癌和输尿管癌,其起病被认为可能与服用含有马兜铃的中草药相关,但具体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目前缺乏大样本的有关中国UTU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的研究.同时,如何早期识别高危复发患者,为患者制定标准规范而又适宜的个性化治疗方案,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5.
棘手的癌症     
癌症的危害是很大的,至今人们还没有彻底研究清楚其致病机理和有效的治疗方法。以胃癌为例,胃癌是一种能导致60%患者死亡的致命癌症;当患者出现疼痛、体重减轻以及呕吐等症状时,已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所以,早期诊断对胃癌来说非常关键。由香港大学、东京大学等研究机构组成的联合研究项目对300多个肿瘤组织样本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很多不同基因的相互作用情况,发现了能引起细胞失控分裂并变为肠内组织的关键分子变化,这样的变化通常会引致癌症。◆在我国,天津市肿瘤医院病理学专家孙保存教授等在国际上首次提出新理论,揭示了高度恶性肿瘤血…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复杂性疾病,发病原因既有遗传因素又有环境因素,属于多遗传基因。目前人类根据对糖尿病患者体内某些物质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发现了诸如下丘脑神经肽、c肽联合胰岛素、肿瘤坏死因子、瘦素等物质。在糖尿病患者体内这些物质的含量有的提高,而有的却发生了相应的下降.主要是对这几种物质进行介绍,以使人们能更加准确地了解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从而研制出能更加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肿瘤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目前90%与肿瘤相关的死亡是由转移引起的[1]。防治肿瘤的复发转移是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中医药在这方面可以发挥一定的作用。本文将重点论述中医药对肿瘤复发转移的认识,并通过个案初步探求防治防治恶性肿瘤复发转移从痰论治兼顾正气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8.
恶性肿瘤的发生受到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的共同影响,相同环境暴露下,个体对肿瘤易感程度的差异称为肿瘤遗传易感性。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是探讨肿瘤等复杂疾病遗传易感机制强有力的工具,所发现的肿瘤遗传易感位点有望成为遗传标志物用于肿瘤风险预测,筛查肿瘤高危人群,从而为更好地实施肿瘤的前期预防和早诊早治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本文对肿瘤遗传易感性研究、遗传风险评分、肿瘤发病风险预测、以及肿瘤风险预测模型研究展望进行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9.
油菜菌核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在油菜菌核病症状、油菜菌核病危害、菌核病发病条件、病原菌致病机理、油菜抗病性、油菜菌核病的防治、油菜菌核病研究中存在的矛盾和尚未解决的问题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补肾平肝汤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立然  陈欣 《中国科技信息》2005,(9):125-125,132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妇女在绝经期出现的一系列病理性征候群,是由卵巢功能衰退引起的,是临床常见的妇科疾病,严重者可影响妇女的正常生活,使身心遭受极大的痛苦。近年来,国内外的生理学家、遗传学家、妇产科学者们都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病机理、病理变化和治疗方法等给于极大的关注。但是,西医目前除激素替代疗法外尚无其他较好的治疗方法,而激素替代疗法又有引发肿瘤等副作用,因此,中医中药治疗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是我们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