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赵宝安 《武当》2014,(4):43-46
“小连环”套路是修剑痴大师在20世纪初期到大连后,根据当时通背拳发展形势(由于祁家门通背套路极少,学者普遍喜欢学练套路)在祁家门通背套路“老采拳”基础上首次创编、整理而成。1983年,辽宁省“武术挖掘整理工作组”来大连,修大师弟子、全国武术挖掘整理工作最高奖“雄狮奖”获得者林道生先生,现场表演了“小连环”并录像存档。  相似文献   

2.
李红梅 《中华武术》2007,(11):59-60
通背拳又称"通臂拳""通备拳",是我国武坛久负盛名,并深受人们喜爱的传统拳术之一。通背拳的流派较多,主要有:白猿通臂、五行通背、活叶通背、劈挂通备、太极通背等。关于此拳的起源,历来众说纷纭,尚待进一步考证。到清末民初时,通背拳大为昌盛,好手辈出。河北、京津一带的张策、刘月亭、刘智和辽宁的修剑痴等均是近代通背拳名家。他们不仅继承了通背拳术,并且不断充实、创新和发展了拳法内容。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党和国  相似文献   

3.
通背一百零八击技法是祁门通背第四代传人、中国近代武术家、著名通背拳术大师修剑痴老先生以一百零八字诀为根,以实战击法为本创编的通背实用、快捷、凶狠的制敌取胜手法,每一法都能变化、巧用,都是随心所欲的"拳外之拳""法外之法"。本文是恩师通背拳第五代传人(修老先生的弟子)王嘉仪先生晚年双目失明时口传手授给笔者的。一百零八法分明三十六法、暗三十六法、奇绝  相似文献   

4.
段佩晶 《精武》2009,(4):22-22
通背拳是我国发源较早的武术拳种,属典型的长击拳法,据传早在宋朝赵匡胤时代,关西名将韩通擅长通背拳,并名噪一时,有:“太祖长拳(洪拳)为起首,韩通通背为祖”一说。明代的武学家黄宗羲在其《南雷集·王征南先生的墓志铭》的六路歌诀中有“佑神通臂最为高”一句,这说明在明代时通背拳的养生技击价值就已经得到证实。清初于成,字洞滨,尤精此拳法名声大噪于武术界。风靡一时后退隐山林。目前我国通背拳的流传区域,主要有代表性的是大连、沧州、北京牛街,这三地盛传是五行通背拳,披挂通背拳,白猿通背拳。  相似文献   

5.
韩宝轩 《精武》2008,(4):29-29
研究通背拳术的历史源流,笔者发现有许多附会讹传。例如:“鬼谷子”传通背拳、“孙膑”传通背拳、“韩通”传通背拳、“韩老道”传通背拳、“白猿”传通背拳(见2007年第8期《精武》上的《武田熙〈通背拳法〉一书的讹传》)等。这些讹传,众说纷纭,导致通背拳源流传承的历史,严重失真。因此,还通背源流的历史本来面貌.是挖掘、整理、继承、发展中华武术这一民族文化遗产,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所以,笔者溯本求源,以史为鉴,考查了通背拳术派生发展的真实历史。  相似文献   

6.
研究通背拳术的历史源流,笔者发现有许多附会讹传。例如:"鬼谷子"传通背拳、"孙膑"传通背拳、"韩通"传通背拳、"韩老道"传通背拳、"白猿"传通背拳(见2007年第8期《精武》上的《武田熙〈通背拳法〉一书的讹传》)等。这些讹传,众说纷纭,导致通背拳源流传承的历史,严重失真。因此,还通背源流的历史本来面貌,是挖掘、整理、继承、发展中华武术这一民族文化遗产,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所以,笔者溯本求源,以史为鉴,考查了通背拳术派生发展的真实历史。  相似文献   

7.
拷问通背拳     
韩宝轩 《精武》2008,(3):26-27
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各种“真相”抑或“假象”中,读者更希望看到通背拳的实质——到底是一个拳种在形成过程中不断地变革的问题,还是通背拳史特殊时期多方利益的纠葛?通背拳名家、辽宁省武术协会副主席,本溪市公安局溪钢公安分局局长韩宝轩先生对通背拳史的拷问和梳理,或许能给读者带来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刘连洋 《精武》2006,(5):50-51
通臂拳又称为通背拳,是我国著名的传统武术流派之一。此派历史久远,早在明代之时便有流派。关于通臂拳的拳谱典籍,多是近代通背拳巨擘修剑痴先生所著,如《五行通臂拳拳谱》、《通背宗派之根源》、《通背拳技击要诀》、《国术教范》等等。然而该拳清朝乃至明朝的拳谱典籍,却鲜见于史料记载。幸有河北石家庄稽古斋武学书馆鲍玉龙兄藏有明朝古  相似文献   

9.
本刊截稿时,惊闻北京市牛街白 猿通背拳第四代著名传人、牛街民族 武术社原社长张贵增先生于2005年 12月9日上午9点15分因病在北京 去世,享年72岁。12月10日,张贵增 先生的葬礼在回民公墓举行,北京市  相似文献   

10.
石天敬 《精武》2009,(5):40-40
沙翁骑鹤西去已15年了,这位德高艺精的武术大师,为中国武术事业辛勤奋斗了一生,名扬四海,我们十分怀念他。沙翁是山东荣城人。幼年开始习武,曾先后拜姜华亭、王者政、刘光兴、姜容樵、修剑痴、孙禄堂、刘智等人为师。辛勤修炼,打下了扎实的武功基础。出师后,于1946年在中央国术馆芜湖分馆任教。他善于把各家之长融会贯通,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武术体系。  相似文献   

11.
赵宝安 《精武》2007,(5):22-23
植根于大连地区的五行通背攀之所以名播海内外,是与威名赫赫的韩鹏尧先生分不开的,韩鹏尧为大连五行通背拳的形成与传播付出了毕生的精力,其一生颇为传奇。  相似文献   

12.
赵宝安  王玉虎 《武当》2013,(7):44-45
在素有"通背窝"之称的大连,习练五行通背拳的人众多,大多以练五行掌单操(摔掌、拍掌、劈掌、穿掌、钻掌)为主。大连晚期五行通背拳明家葛太然先生所传五行掌单操特点,主要是强调如何练好及用好"挤滚穿、捋带勾"的小手法上,其典型代表动作为捋带摔拍掌(图1),又称"鬼拉栓"。在五行通背拳里有"学会鬼拉栓,神鬼都不怕"之说。"鬼拉栓"的意思是指枪栓拉开后,近距离"贴粘挨连随"扣动扳机,连发击敌,对手是  相似文献   

13.
李佳 《体育风尚》2020,(1):67-67,79
中国豫北地区的武术随着历史的进程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承载了历代传人的精神思想和理论研究,在各个阶段展现了属于当代武术的个性与风采。本研究主要运用了田野调查法,对陈氏通背拳的历史形成、传承情况等做了详细的记录,并收集了非常珍贵的文字资料、照片、器械、视频等,结合现有资料对陈氏通背拳研究会的人员进行采访,听取陈氏通背拳传人的意见,重新整理了陈氏通背拳的健身技击等资料,为当地的地方性拳种的研究完善了资料储备,为陈氏通背拳在社会的推广与传承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洪洞通背拳是一支土生土长的传统拳术,在其主要拳势套路中包含有108个不同形态、仿形取意的拳法和招式,其中包含了对动物行为、人物形象和生物造型等方面的仿生,这些仿生性拳势不仅突出了生物的形态特征,而且蕴藏着丰富的技击原理。因此,对洪洞通背拳的仿生学研究,将更深入的探索武术在形成和发展中的技术和文化内涵,同时也拓展了仿生学的研究领域。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运用仿生学、动物行为学、社会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对洪洞通背拳的仿生技术和文化进行深入分析,进一步挖掘中国武术仿生学原理以及在当代社会和仿生学的现实意义,为武术仿生学的发展和创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燕侠 《中华武术》2003,(5):48-49
在牛街,提起张贵增先生,爱好武术的人都会说:“这个老头,功夫好,人也好,白猿通背拳他掌握的可全了。”北京牛街的白猿通背拳,在武林中可是大名鼎鼎:“这拳,行!手那叫快,招那叫毒!”可是要是在几十年前,你想学到牛街的白猿通背拳,除非你是回民,或者你像当年大刀王五那样,由汉改回,信奉伊斯兰教,才能得到真传,否则,想学拳那是比登天还难。这就是“拳不传教外”。  相似文献   

16.
四川省的武术门派众多。1983年武术挖掘整理工作在全国展开,四川省挖掘整理出来的武术拳种达68种,其中最有影响,流传最为广泛的是僧、岳、赵、杜、洪、化、字、会八大门。这八大门虽然在四川流传广泛,时间也较为久远,但还不能算是土生土长的峨眉武术。真正土生土长,又没有受外来武术文化影响,一直保持自己特色的拳种只有两三种,其中武术界公认的峨眉武术的代表是黄林派。傅尚勋先生是黄林派第38代传人,现任峨眉黄林武术研习馆馆长。关于峨眉武术和黄林派,记者采访了傅尚勋先生。  相似文献   

17.
王桐,1942年出生。北京武术理论文史研究会会长。王桐说起自己练武术的经历:“我从七八岁开始练武术,那时候我们村有好多人练武术。到1951年1952年的时候,我就开始跟着人们在各村之间‘走会’了。”1966年,王桐师从孙凤林先生,开始学习形意拳。1975年拜八卦掌名家李子鸣先生学习八卦掌。王桐介绍,今年研究会准备搞一次旨在挖掘整理武术资料的武术理论研究会。北京武木埋论研究会是以中老年武术爱好者为主体,以整理各个拳种的历史渊源、拳种特点、历史名人等为主要任务的。研究会给不同拳种的武友儿们提供了一个互相学习、互相帮助、…  相似文献   

18.
1986年3月25日至28日,国家体委在北京召开了全国武术挖掘整理总结表彰大会,对自1982年以来全国武术挖掘整理工作进行了总结,表彰和奖励了参加这项工作和“三献”的人员,并展出了挖掘整理出的部分优秀成果。 在这次历时三年多的大规模挖掘整理工作  相似文献   

19.
一九八四年五月顺向整理与逆向整理武术挖掘整理中各种现象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有表面的和内在的;直接的和间接的;本质的和非本质的。这些联系并不是一眼就可以识别,轻而易举就可以弄清楚的。因此,在武术挖掘整理过程中,在研究比较重大而复杂的历史现象和学术性问题上,忽略某种本质的联系,陷入某些偏见是常有的事。为了粗略地弄清楚和掌握武术挖掘整理中的各种现象联  相似文献   

20.
山西省临汾地区形意、通背拳协会,年前在洪洞县赵城宾馆举行了成立大会,协会主席由临汾地区体育总会秘书长李兆亮同志担任。成立大会上,到会祝贺的有我国武术名家山西省形意拳协会常务副主席张希贵同志、临汾地区行署副专员刘光同志、临汾地区体育总会主席程英同志、县镇领导、全区各县(市)的形意拳、通背拳爱好者以及各位关心武术事业的老拳师、者武术家和武术界同仁共计四十余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