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州集》是元好问编纂的金代诗歌总集,是研究元好问。研究金代文史的重要文献,但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忽视了对它的研究。鉴于此,本文以《中州集》为探讨对象,力求全面地揭示其文化意义,分析其文献得失。一、《中州集》的编纂动机与编纂过程元好问在《中州集序》中称其编纂动机是收集金朝百年来的诗人诗作,在《自题中州集后》诗中又说:"平世何曾有稗官,  相似文献   

2.
《中州集》是元遗山编辑的金代诗歌总集,以独特的诗学意义与史学价值受到后人关注。目前,存世较早的版本有元至大三年平水曹氏进德斋递修本、明弘治九年李翰刻本。比较易见的则有诵芬室董氏影元本、汲古阁毛氏明刊本,等等。这些版本均为十卷,或附《中州乐府》一卷。多年来,人们一直以为这样的版本反映了《中州集》的原貌。  相似文献   

3.
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中州文献总录》是收录中州古籍数量最多的一部工具书。其中有些条目内容失实,编排失序。本文仅就明代条目予以校正,旨在正其所误,补其遗阙。  相似文献   

4.
清代中州散曲家王庆澜有两种《菱江集》传世,借助于王氏本人的作品,我们可以考知其大概的生平经历。清代中叶,有一些戏曲家流寓中州,《菱江集》中便保存了不少同时代其他戏曲家的生平资料。其中,关于刘可培的资料最为重要,我们可以借此考证刘氏的卒年。  相似文献   

5.
曹玉兰 《兰台世界》2012,(29):45-46
《唐大诏令集》、《宋大诏令集》两本诏令汇编,从文书档案选题、设置类目、拟制文书档案标题等方面对诏令文献进行分类、整理,有助于一代诏令文献的利用、保存和流传,也为古代文书档案的整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毛氏汲古阁刊《中州集》十卷,首一卷,附《中州乐府》一卷,二十册,半叶八行十九字,白口左右双边,版心下方题“汲古阁”三字。然此本并非汲古阁初印本。扉页题“萃古斋藏板”,且钤长方朱印:“虎邱太子马头萃古斋书坊发兑印”,可知汲古阁所镌《中州集》板片后归于苏州书商钱听默的萃古斋,而重新刷印发行,用纸较为粗劣,与汲古阁印本不同。  相似文献   

7.
我们的祖国是个多民族结合而成的国家,各民族发展与进步的程度虽有不同,但是在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中,对于缔造伟大祖国的文化都有重要的贡献。女真族所创立的金朝(1115—1234年)与南宋长期对峙,统治着中国北部与中原地区,不论着我国编辑事业作出了贡献。眼于何种角度,都应该看作是一个重要的朝代。金朝最后一位、也是最优秀的一位诗人元好问,通过《中州集》的编选,《壬辰杂编》的记载,保存了金源一代文献,反映出十二世纪初叶到十三世纪初叶我国北方的历史与文化的风貌。这位北国大诗人从而也对  相似文献   

8.
台湾当代书评业发展概貌●郑建明当代意义上的台湾书评,始于50年代。1954年9月台北“中央”文物供应社出版了最早的一部当代图书评论集,即司徒卫的《书评集》。《书评集》共收入书评24篇,揭开了台湾当代文献评论事业的帷幕。台湾当代图书评论事业可以根据其特...  相似文献   

9.
庾信诗《集周公处连句》云:"市朝一朝变,兰艾本同焚。故人相借问,平生如所闻。"这首诗诗题中的"周公"是谁?清人倪瑶在《庾子山集注》卷之四中说:"周公,陈尚书周弘正也。弘正入周,信集其处,有伤旧国之词。"由于倪璠认定这首诗诗题中的周公是陈尚书周弘正,又其《庾子山集注》有多种印本行世,故当代学者舒宝璋:《庾信选集》(中州书画社1983年版)、鲁同群著:《庾信传论》(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林怡著《庾信研  相似文献   

10.
邵颖涛 《图书馆杂志》2014,(2):109-112,104
《金刚般若经集验记》是一部中土失传的盛唐小说集,成书后遂流传日本,在日本存有宝永二年写本、石山寺本、黑板胜美氏藏本等版本,又为日僧升堂和南传抄刻印,终为《卍续藏经》所收。此书具有重要的史学价值、文献价值与辨伪功绩,辑录唐失传志怪集《金刚般若经灵验记》十五则、《冥报拾遗》十则,保存珍贵的小说文献材料。  相似文献   

11.
安徽省图书馆藏有一部明末汲古阁刻本《中州集》,上有后人过录的吴祖修三色批点。吴祖修是生活在清朝初年的一位著名的诗人兼诗学评论家,一生致力于作诗、读诗、评诗、教诗。凭借“诸父负时名,交籍满江浙”的家世背景,吴祖修交游广阔,在清初诗坛影响力颇大。康熙二十九年,吴祖修应门人之请,以朱、墨、蓝三色笔批点《中州集》,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开示作诗技法。  相似文献   

12.
四、集部在古代文献四部分类中,集部居第四位。(汉书·艺文志》“诗赋略”是集部的源头集,指诗文集。所以称“集”,意取集聚众篇为一书。两汉以前,无“集”之名,抒情明理之文与辞赋诗歌大都以单篇形式保存在史传中,《史记》、《汉书》、《后汉书》都录载了不少。所以,《汉书·艺文志》分六个部分著录图书,无集部之设,于“诗赋略”中著录诗赋作品,类分五种。《隋书·经籍志》以经、史、子、集四部著录图书,于集部分为《楚辞》、别集、总集三类著录诗、赋、文集。棉志)集部序:“班固有‘诗赋略’,凡五种,今引而申之,合为三种…  相似文献   

13.
在《后村先生大全诗集》和《四家四六》两部宋刻典籍中,保存了刘克庄本集《后村居士集》、《后村先生大全集》未收录的诗文,并且《全宋诗》、《全宋文》以及新近点校出版的《后村先生大全集》亦未加以辑佚。我们据此两部宋刻本,可再辑出诗歌12首,文章3篇,这对全面把握刘克庄诗文创作,具有相当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14.
李之鼎集著书、藏书、刊书于一身;所辑刊的《宜秋馆汇刻宋人集》四编筹划细致长远,操作有条不紊,时间相逾十余载,总数达六十来种,对保存宋集有着重要的文献价值;虽略有不足之处,但在版本选择、文字校勘、资料辑佚和目次编排上都有较高的学术水平。  相似文献   

15.
李之鼎集著书、藏书、刊书于一身;所辑刊的《宜秋馆汇刻宋人集》四编筹划细致长远,操作有条不紊,时间相逾十余载,总数达六十来种,对保存宋集有着重要的文献价值;虽略有不足之处,但在版本选择、文字校勘、资料辑佚和目次编排上都有较高的学术水平。  相似文献   

16.
蔡梦弼《杜工部草堂诗笺》所引"孟棨《本事集》"的文字,并非孟棨《本事诗》的原文单行文本,而是宋佚名编《本事集》所收《本事诗》的缩写本。古代典籍所记载的《本事集》,实际是两种文献。其一,杨绘《时贤本事曲子集》省称作《本事集》;其二,杨绘之后的佚名编者汇集孟棨《本事诗》、杨绘《时贤本事曲子集》以及新添资料这三类文献而编成的本事诗词汇编,也称作《本事集》。佚名编《本事集》最显著的特点是对孟棨《本事诗》原本进行了简化改编。  相似文献   

17.
国学大师张元济为《四部丛刊正编》、《四部丛刊续编》、《百衲本二十四史》及《续古逸丛书》等大型丛书撰有古籍序跋近三百篇,遍及经、史、子、集四部。或阐明学术源流,考定古籍刊刻时代;或感叹国家多难,欲保存国故,内容弘富而多样。吾人可藉群书序跋明瞭张氏整理文献之动机,更得尽窥其文献学之深厚造诣。  相似文献   

18.
文献的基本属性是什么?过去我们对此没有什么深入研究,已出的几种文献学专著如《中国文献学概要》(郑鹤春、郑鹤声编,商务印书馆,1933),《中国文献学》(张舜徽著,中州书画社,1982),除了阐述二千年以来沿用的文献古老定义来作进一步论述外,就说不出什么了。《中国文学文  相似文献   

19.
贾谊集(《新书》除外)的文献史由作者、制作者、读者和编本四者构成。史传是研究贾谊生平及作品的最为基础的第一手材料,细读史传,可以重构出司马迁与贾谊作品之间的关系,还有作品在汉代的保存细节。通过贾谊集的版本调查,还原出贾谊集传承中的制作者角色,制作者不仅通过编本的方式保存贾谊的作品,也在集部范畴内逐步确立贾谊集的地位。张燮编本贾谊集,便意味着这种地位的第一次确立,但离不开“李贽”批选本贾谊奏疏的前期铺垫。不同的编本,也透露出对于“文”“集”与子书之间关系的理解和适用。围绕贾谊集存在序跋、评点和题跋等传统的阅读积累,是读者和制作者共同创作的独立于编本之外的文献,自应一并纳入到文献史的视域。贾谊集的文献史,同时也是制作者、读者与作者作品即编本之间的“动态”学术史。  相似文献   

20.
史浩《鄮峰真隐漫录》的编定时间并非“不详”,而是可考定为绍熙二年(1191年)春夏之交;也难称“收文详尽”,袁桷《跋外高祖史越王尺牍》中即保留史浩集外尺牍一则,可补《全宋文》之缺.该集在史氏家族的文献保存、浙东地方文化的传承及作为文学艺术的研究资料上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