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按照《〈现代汉语规范字典〉释义错误》①(以下简称《释义错误》)提供的线索,我们翻看了《现代汉语规范字典》(以下简称《字典》)中《释义错误》一文涉及的内容,觉得《释义错误》一文的一些说法是不妥的,有的甚至是错误的。下面拟就《释义错误》一文涉及的内容谈点儿自己的看法,以就教于王先生及诸位同仁。王先生说《字典》中的这些“俯拾即是”的错误是他“依据国家语言文字规范,先后三遍全面细致地校正了《现代汉语规范字典》”后发现的。但就我们所知,国家从来也没有设立过字典、词典释义方面的语言文字规范,而从王先生的文章…  相似文献   

2.
“总之,凡是有关语言文字规范的标准,我们都要尽力体现在字典中。”(李行健主编语)。笔者依据国家语言文字规范,先后三遍全面细致地校正了《现代汉语规范字典》(以下简称《字典》),发现注释差错俯拾即是。现归纳为以下八个方面,并同编者商榷。一、解释错误有的多...  相似文献   

3.
《错误》是台湾诗人郑愁予广为传诵的名作。长期以来在众多评价赏析的文字中,大都认为《错误》是以旅人为抒情主人公,描写了一个女子等候归人的心情变化过程,继承的是中国历代闺怨诗的传统。至于“错误”的形成,有两说:一种认为:“错误”因女子而起,女子是主动者;一种认为“我”是主动者,错误是由“我”一手造成的。“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就采用此说。笔者以为,这些理解有其可取之处,但存在一些应当纠正、澄清的错误。《错误》以旅人为抒情主人公,这是正确的,但既然是以旅人为抒情主人公,那就不应当理解为描写了一个女子如何如何的诗,…  相似文献   

4.
不少学生在解决《概率》问题时都有这样的感触——稍有不慎就会出错.综观学生解题时犯的错误,也可谓是“千奇百怪”.所以,对这些错误也无法归类,这里,仅通过列举几个错例,对一些常见错误指点迷津.  相似文献   

5.
本文借鉴前人在祭祀词语研究方面的方法,从《仪礼》全书的语言材料出发,选择《仪礼》中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祭祀词语进行了源义考求。  相似文献   

6.
《仪礼》又名《礼》、《士礼》、《礼经》、《礼古经》,或云《礼记》、《古文礼》,是儒家的一部重要经典,对中国礼仪制度影响极大。在汉代,《仪礼》备受政府和学术界的关注,今文经《仪礼》十七篇,与《礼古经》五十六篇相比,受到重视;从高堂生以下,传授源流较为清晰;研究《仪礼》的著作,以郑玄的《仪礼注》最为有名,至今是人们研究《仪礼》和中国古代礼制的主要参考书之一。通过对汉代《仪礼》研究状况的总结,可以反映汉代的学术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7.
《诗经》燕饮诗动态地再现了周代燕礼的十二个仪节,表达了燕礼的目的,对燕礼的其他一些情况也有所反映。燕饮诗再现了燕礼的基本面貌,其中大部分内容与《仪礼》相合,而有些则是《仪礼》无文而独见于燕饮诗的,这无疑是对《仪礼》的有益补充。因此,应该充分肯定《诗经》燕饮诗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8.
大学教材《中国历史·先秦卷》在史实叙述方面存在着较多错误,以及一些不合理之处。文章就笔者所发现之错误略作辨误,对不合理之处提出商榷。同时附带指出了《中国历史·秦汉魏晋南北朝卷》的两个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9.
韦江 《中学教学参考》2012,(27):103-104
在字典编纂史上,《大字典》反映了我国大型字书编纂的最新成果,达到了目前的最高水平。然而,任何工具书都不可能十全十美,由于诸多原因,《大字典》存在疏漏、错误在所难免。本文从义项商补和提前书证两方面对《大字典》进行一些拾遗补缺,希望对《大字典》将来的修订略有补益。  相似文献   

10.
吴之英于《仪礼》的诠释多涉及名物、礼制,并重视阐发礼意,这与郑玄注《仪礼》精简的特点相一致。吴之英《仪礼爽固》也较为精炼,容易把握,同时他对郑玄达诂高见也多有吸纳。吴之英继承了宋以来经学家们治《仪礼》不株守成说的路子,他对《仪礼》篇目的解题或对经文的诠释可补郑《注》之疏漏。吴之英所绘制的《礼事图》和《礼器图》,将《仪礼》申复杂难明的名物礼制变得形象和直观。  相似文献   

11.
一样的课文,不一样的面孔;一样的篇章,不一样的故事。《错误》是台湾诗人郑愁予广为传诵的名作。长期以来在众多评价赏析的文字中,大都认为《错误》是以旅人为抒情主人公,描写了一个女子等候归人的心情变化过程,承受的是中国历代闺怨诗的传统。至于"错误"的形成,有两说:一  相似文献   

12.
《实数》一章概念多,不少同学学得稀里糊涂,特别是在具体解题时更是错误百出.现就同学们的常见错误说明如下: 1.36的平方根是6.剖析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因为任何一个正数的平方根都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所  相似文献   

13.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 0 0 3年第 5期《简易逻辑中的常见错误》(以下简称为《错误》)一文中出现了几处错误 ,本文剖析一下这几处错误 .《错误》一文中的例 7给出命题 p :“若x2 + y2 =0 ,则x ,y全为 0” ,认为命题 p的“非”是┐ p :“若x2 +y2 =0 ,则x ,y不全为 0” .《错误》一文中的例 8给出命题 p :“若x =2或x= -1 ,则x2 -x -2 =0” ,认为它的“非”是┐ p :“若x=2或x =-1 ,则x2 -x -2≠ 0” .这两个例子犯了相同的错误 .错误就是把“若A则非B”当成了“若A则B”的否定命题 .《错误》一文在例 8的后面有一段小结 ,其中有一句是“否…  相似文献   

14.
《实数》一章概念多,不少同学学得稀里糊涂,特别是在具体解题时更是错误百出.现就同学们的常见错误说明如下:  相似文献   

15.
《清明上河图》题名质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谓《清明上河图》画的是清明时节的观点 ,是错误的。这个观点并不是历来就有的。它产生于明代的《清明上河图》造假活动之后  相似文献   

16.
朱子编纂《仪礼经传通解》的原因,是为了继承和弘扬儒家的礼乐文化,亦是对王安石新政的文化政策所作之回应,并受到吕祖谦、潘恭叔等人礼学观点的影响。朱子编纂《仪礼经传通解》时,对《仪礼》经、注、疏作了校勘和训释。这些校勘和训释成果,对于朱子礼学成就之评价,以及《仪礼》经、注、疏之辨析皆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朱子《仪礼经传通解》之体例和编纂原则,对黄榦、杨复、吴澄、江永、姜兆锡等人的礼书编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先秦儒家学者在传习《仪礼》的同时,也兼授了一些与之相关的参辅资料.即所谓“记”.从战国到秦汉,学者们搜罗选辑,最后经东汉郑玄注释整理,于是,一部既补充阐发《仪礼》,而又独自成编的《礼记》就真正形成并流传于世了.郑玄之后.研治《礼记》者,大家迭出,著述日富。其中最重要的代表就有唐孔颖达《礼记正义》,宋卫(?)、元陈(?)皆有《礼记集说》,清朱彬有《札记训纂》、孙希旦《礼记集解》.但从总体情况看,成就皆不过郑、孔.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的影视剧类型越来越多,从以前的爱情剧、谍战剧到如今的都市剧、玄幻剧,可谓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但是影视剧的质量却参差不齐:有的导演非常考究,细致到连演员谈话时桌上摆放的酒壶,都完全符合剧中的时代背景;有的导演可就没那么细心了,把古筝和古琴弄混了也浑然不知.其实,有错误的影视剧不在少数,有化学错误的影视剧更是屡见不鲜,有的甚至出现在当红影视剧中,如电视剧《活色生香》和电影《黄金大劫案》.  相似文献   

19.
“侧尊”是《仪礼》中经常出现的动作,常与“房”相连出现,多出现于行礼时的器物放置之处。唐贾公彦的《仪礼疏》和清张惠言《读仪礼记》作为对《仪礼》经注作出独到的见解的经典注疏,对“侧尊”的讨论存在互相矛盾之处。贾公彦认为《仪礼》中与“侧尊”有关的情况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无偶、独一”,另一种是“旁”“边”。张惠言认为《仪礼》中的“侧”都应解释为“独一”。但《礼记·玉藻》对“侧尊”中的“侧”训为“旁”“边”的例子有明确的解释,并非都应归为“无偶、独一”一类。本文基于此矛盾梳理《仪礼》中与“侧尊”和“房”有关的经例,对此问题作出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杨天宇《仪礼译注》和彭林《仪礼全译》为参考,运用归纳文献用例、内部求证等方法,对郑玄《仪礼注》与王引之《经义述闻》存在分歧的地方,择取“孝友时格”(《士冠礼》)、“某得以为外昏姻之数”(《士昏礼》)、“布席于奥”(《士昏礼》)三则,提出己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