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报道了一种合成三维分层多孔花状结构的NiCoO_2的简易方法及其在锂离子电池负极方面的应用。花状NiCoO_2是由超薄的多孔片所构成。该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拥有优异的机械性能和较短的锂离子扩散路径。得益于其结构特点,该花状NiCoO_2展现了优异的倍率性能(811.3 mAh g~(-1),200 mA g~(-1))。这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归因于它的多孔分层结构和足够的空隙空间,超薄多孔的结构有效的增加了活性材料与电解液的接触面积,减少了锂离子的扩散路径,缓冲了材料在循环过程中的体积改变。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石墨烯的物理化学性质,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及产业化的情况。石墨烯因其特殊的二维结构,具有与石墨负极不同的电化学性能。对石墨烯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及其影响因素、制备方法、储锂机理等做了介绍。从石墨烯用于锂离子电池的两个方面材料,即负极及复合电极材料,对石墨烯电极国内外的研究状况做了介绍。  相似文献   

3.
基于营养盐-浮游植物-碎屑(NPD)结构的生态系统模型,结合表征水体中有机物质浓度的生物化学碳化氧需求(CBOD)变化过程和溶解氧(DO)变化过程,建立了二维生态水质动力学模型。该模型包括了两个子模型,即水动力学子模型和生态系统动力学子模型。生态水质动力学模型的主体部分为有源项的对流扩散方程,生态系统动力学子模型即为该对流扩散方程的生态源项,为了求解生态水质动力学模型中的水动力因素,该模型耦合了二维水动力学子模型,应用有限差分法进行同步求解。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单轴压缩载荷下骨支架的降解模型的建立和有限元分析,得到降解过程中支架应力,应变的变化情况。方法:用有限元接口子程序定义变化的材料特性来模拟支架结构的实时性变化,并利用有限元软件对该模型进行仿真计算。结论:建立了单轴压缩载荷下骨支架的降解模型,并得到支架降解过程中应力、应变的变化情况,并为以后骨支架的设计、制造提供相关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半固态锂电池是将可脱嵌锂的活性材料颗粒和导电剂颗粒分散在电解液中形成电极材料的一种新型电化学储能技术,与传统锂离子电池相比,预计其规模化生产成本低,且避免了锂离子电池中电极材料粉化脱落的问题,因此电池循环寿命更长。目前半固态锂电池发展出了两种技术类型:半固态锂液流电池和半固态锂浆料电池,其技术原理已经通过验证,进入到基础关键技术开发阶段。本文综述了半固态锂电池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并对研发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相似文献   

6.
高压烧结是一种制备高性能热电材料的新方法.高压烧结热电材料在卸压过程中产生弹性后效,严重者产生裂纹并导致破裂.本文根据弹性后效产生原理,建立了一种简单的力学模型,并根据经典弹性力学理论计算出该模型下颗粒接触处的残余应力分布,并用ANSYS软件对该模型进行了有限元计算,有限元计算结果和理论计算结果一致,对进一步研究高压烧结热电材料产生残余应力导致成品破裂的机理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本文使用简单的一步水热法合成了由纳米棒自组装而成的纺锤状Co(CO_3)_(0.5)(OH)·0.11H_2O。由于该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自身的多级结构,有效的缓解了电极材料在反复充放电过程中的体积膨胀,以及缩短了锂离子的传输距离,使得Co(CO_3)_(0.5)(OH)·0.11H_2O在200 mAg~(-1)的电流密度下展现了优异的循环性能,即循环600圈后仍具有1329 mAh g~(-1)的可逆比容量。  相似文献   

8.
随着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对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目前商用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还是以石墨为主,但是石墨负极的理论比容量较低(为372 mAh/g),严重限制了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硅的理论比容量高达4 200 mAh/g,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之一。然而,硅负极材料在锂化的过程中会伴随着巨大的体积膨胀效应,导致电极材料破裂和粉碎,从而大幅度降低电池的循环稳定性,并且硅的电导率不理想,也限制了其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用石墨烯对硅负极材料进行改性,有望缓解其电极材料的体积膨胀以及导电性差的难题。本文重点阐述了石墨烯对于硅基负极材料的性能提升机理,期望对未来石墨烯改性硅基负极材料的制备和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9.
许冠能 《大众科技》2013,(5):111-113
基于有限元理论,文章运用HyperWorks和MSC.Patran软件建立了某微型车车架的有限元模型,并通过有限元分析的方法对车架的结构进行仿真分析。对静态弯曲与静态扭转两种典型工况下车架的受力情况进行了计算和应力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该车架受到的最大应力值远小于材料屈服极限,满足设计的要求,为改进结构和轻量化设计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运用Geostudio软件及有限元思想,结合松下港铁路支线项目的工程情况,建立边坡坡体的有限元计算模型,模拟坡体开挖、加固过程,分析应力应变的变化情况.同时,运用耦合原理,将计算得到的有限元应力引入到传统的极限平衡方法,分析坡体加固前后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科技风》2020,(25)
随着运载火箭技术的发展,国内外越来越多采用锂离子电池作为运载火箭供电的电源。然而锂离子电池在低温环境条件下,其放电性能会发生明显下降,因此运载火箭锂离子电池组一般采用加热和保温的措施以保证其在低温环境条件下供电输出的可靠性。目前运载火箭锂离子电池组加热时长的预计主要基于原有实验数据做出的大致估算,具有很大的偏差,在运载火箭发射前不能实现加热过程的精准预测。本文针对某运载火箭锂离子电池组构建了加热模型,通过对具有加热设计的运载火箭锂离子电池组进行了加热实验,利用加热模型对加热温升数据进行了拟合分析,获得了该型号锂离子电池组加热过程参数精准预测的方法。通过该方法的应用,可以实现运载火箭发射前对锂离子电池组加热时长、保温加热电流等的精准预测,提高运载火箭发射前的准备效率。将该方法应用于运载火箭地面发射系统,可以实现未来运载火箭锂离子电池组智能加热和加热剩余时间等的实时预测,提高运载火箭发射装备的智能化水平。  相似文献   

12.
本文应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以某支撑结构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结构的三维壳单元有限元模型,在考虑风载荷、雪载荷、自重及承托载荷等多种载荷耦合作用的情况下对支撑结构模型进行静力学分析、模态分析,计算得到结构的最大应力、固有频率及模态。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校核,总结了支撑结构的强度振动特性。  相似文献   

13.
张家峰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32):306-306,256
首先确定了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模型中所采用的材料本构关系和强化模型,基于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了全梁有限元模型,采用三种工况张拉预应力筋,分析了T型梁跨中的应力与张拉预应力筋顺序的关系并与桥梁规范中的计算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了产生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锂离子电池环境安全试验部分主要规定了电池的低气压、温度循环、振动、加速度冲击、跌落、应力消除、高温等与“环境”有关的安全试验项目,锂离子电池的低气压、温度循环、振动、加速度冲击、跌落试验后需要进行一次放电充电循环,以模拟锂离子电池遭受相应的应力后用户继续尝试使用该锂离子电池时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正本文以CNABS和DWPI专利数据库收录的专利为样本,从专利的视角对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中的石墨烯技术进行的统计和标引,分析了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中石墨烯技术的发展路线以及代表公司合肥国轩高科的技术发展路线,并从中得到一定的规律。石墨烯与锂离子电池均是近些年的研究热点,石墨烯由于其独特的结构为锂离子电池材料的高性能的突破带来了可能。石墨烯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比较多元化,不仅可以将  相似文献   

16.
利用小波包变换反应谱拟合技术,在实测地震波的基础上修改波形,合成了5条符合场地要求的加速度时程,包括一条小震、一条中震和三条大震波形。采用截面有限元技术建立地铁车站的典型截面弹塑性模型,将拟合反应谱的五条三尺度地震波作为地震荷载输入,计算得到了含地下连续墙地铁车站在三尺度地震下的响应。结果表明,小震和中震作用下车站位移变形很小,应力变化达到10%和30%;大震作用下,结构达到或接近了材料的最大拉应力,然而没有发生垮塌的情况。该工程的设计符合规范要求,达到预计的抗震目标。  相似文献   

17.
成果     
《发明与革新》2013,(6):40-41
锂离子动力电池用三元正极材料制备新方法成果简介:采用一种新的共沉淀方法即先进湿法传质及多重结晶烧结工艺制备球形高振实密度锂离子动力电池三元正极材料,与其他方法相比,该法制备工艺简单,产品一致性好;且共沉淀过程中不需要惰性气体保护,生产成本显著降低。以该产品生产的电池具有高容量、高功率密度、安全性能好、稳定性高等优点,适合用作电动车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产品技术参数如下:粒度:D50=8-12μm;振实密度:2.6-2.8g/cm3;比表面  相似文献   

18.
本文探讨了机械结构可靠性的一般计算方法,通过强度-应力干涉模型的建立,得到了应力和强度的确定过程,另外根据传统计算模型中所存在的缺陷,对传统的计算方法做出了科学的改进,为确保机械结构的可靠性提供了新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9,(5):544-544
化学所分子纳米结构与纳米技术院重点实验室研究人员,长期致力于纳微结构储锂电极材料研究。在前期工作中他们提出“分级三维混合导电网络”指导下电极材料设计的新思想,通过构筑出同时具有纳米级和微米级三维混合导电网络结构的正负极材料,大大提升了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  相似文献   

20.
运用浸取还原法,以"硫酸-双氧水"体系作为浸出液对废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进行回收。设计正交实验,进行因素水平优化以使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中的贵金属钴的提取浸出率达到最大。研究结果表明,钴离子浸出的最佳条件为:硫酸浓度为3 mol·L-1,双氧水浓度为1.6 mol·L-1,浸出温度为80℃,固液比为20 g·L-1,浸出时间为2h。此时,Co2+浸出率可达到99.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