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长江绿海成立于2000年6月是一家总股本为 5 739.9 万元综合性的生态环保高新技术企业。深耕生态环保园林绿化16年,拥有11项相关技术专利,是低污染水处理的先行者,智慧生态环保治理综合运营商。10多年来,公司探索出一套以湿地湖泊流域治理、城市河道黑臭水体治理、海绵城市雨水花园建设、园林绿化设计施工、喷泉景观设计施工等生态环保项目为业务载体的多元化经营模式。公司重视  相似文献   

2.
环境学课程思政教学工作,重点围绕"生态保护、绿色发展、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生态环保专业知识构建思政教学体系,充分挖掘和凝练环境学课程在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方面的思政元素和育人功能,向学生传授生态保护与恢复、环境污染治理和自然资源保护等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培养学生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良好政治意识,并使其深刻认识环境保护的紧迫性和艰巨性,最终树立为我国生态环保事业奋斗终身的伟大志向。  相似文献   

3.
河道治理是生态环保工作推进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人们环保意识及审美意识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河道治理也有了更高的要求。生态驳岸是河道治理中的重要理论和技术指导,合理利用可以有效提升河道治理的效果。本文对自嵌式挡墙、石笼挡墙及生态袋挡墙三种生态驳岸方式在河道治理中的优劣性进行了分析比较,旨在合理利用相关理论促进河道治理工作质量及效果的提升,实现河道工程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重目标。  相似文献   

4.
按照河道演变规律,因势利导,调整、稳定河道主流位置,改善河流、泥沙运动和河床淤泥部位,以适应防洪、供水、排水等经济建设所要求的工程这就是河道治理。河道的治理从古至今都是一个比较热门活跃的领域,并一直倍受人类所重视。而随着全民生态环保的倡导,应运而生了生态水利,生态水利是生态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证,对日益增长的环境压力有很大的缓解作用。本文就是浅谈生态水利在河道治理中的一些重要应用。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昭示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强意志和决心。建设生态文明是一场涉及思想认识、观念行为、生产生活方式和体制机制的根本性变革,必须深刻理解其基本内涵、鲜明特征和重点任务。环境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和根本措施,要积极探索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环保新道路,推进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调融合,形成节约环保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着力解决影响科学发展和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  相似文献   

6.
草场生态治理中出现了"集权化"和"技术化"趋势,地方政府的作用不断弱化。实地调查中发现,在利益驱动、政治社会压力、"地方性知识"等方面因素共同作用下,地方政府通过政策创新、组织创新、技术创新以及文化创新等手段,在草场生态治理中也发挥了积极作用。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要求下,要充分认识地方政府在草场生态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将地方政府作为重要主体纳入生态治理体系,着力增强地方政府草场生态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7.
《科技风》2020,(18)
黄河流域旅游"蓝道"系统建设,是贯彻"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创新举措。通过打造集生态、安全、景观、文化、休闲为一体的"蓝道"系统,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治理,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生态环保理念的不断深入人心,我国各行各业都更加注重绿色、节约、环保的理念推进生产和促进发展。因此各地政府大力开展生态园林建设,开展植树造林工程,牢牢锁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概念,大力开展生态林业建设。因此乡土树种得到了进一步的合理开发利用,提高地区的生态园林覆盖率,推动地区的生态环保发展。本文主要围绕生态林业建设中乡土树种的应用展开分析论述。首先介绍乡土树种用的概念,然后分析乡土树种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接下来分析乡土树种应用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对合理开发应用乡土树种提出有效的举措。  相似文献   

9.
苏州市吴江区芦墟实验小学汲取"生态"之内涵,以"爬山虎"为精神意象,积极倡导"向善向上"进取风尚,以校本课程建设为抓手,一手抓课堂建设,一手抓社团活动,扎扎实实开展"生态教育",特别是以"生态环境保护"为主题的环保科技活动,寻求学生、教师、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政府环保支出、绿色技术创新与雾霾污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雾霾治理作为污染治理攻坚战的“重中之重”,通过加大政府环保支出、提升绿色技术创新有效进行雾霾污染治理,是当前学界关注的重要问题。在对政府环保支出、绿色技术创新和雾霾污染作用机制进行系统梳理,提出相应研究假说的基础上,利用2008—2016年中国216个或104个城市的研究数据,采用面板空间联立方程、动态面板门槛等估计方法,本文较为系统的考察了地方政府环保支出、绿色技术创新对雾霾污染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本地和邻地政府环保支出均能直接减轻本地雾霾污染,本地政府环保支出还能通过刺激绿色技术创新而间接减轻本地雾霾污染,但邻地政府环保支出的间接治霾效果不显著。此外,政府环保支出对雾霾的治理效果存在门槛效应:当地区绿色技术创新水平较高时,政府环保支出对雾霾污染的抑制作用十分显著;反之则反是。时段比较发现,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地方官员政绩考核体系后,政府环保支出的治霾效果显著提升;地区比较发现,除了当地政府环保支出治霾效果面临技术约束外,重点区域政府环保支出对雾霾污染的抑制作用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1.
当传统的经济发展增长点不再很管用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找出新的经济发展增长点。这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就是生态文明建设。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了与经济、政治建设同样的地位。充分证明了党和国家对环保相关领域的重视提升到  相似文献   

12.
针对北京市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根据小流域治理"三道防线"的概念,提出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三道防线"划分的原则、步骤以及采用GIS和专家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三道防线"的划分,为生态清洁小流域"三道防线"的划分提供科学依据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科技风》2021,(13)
江阴之前河湖水系治理还停留在行洪、除涝、内河航运等传统功能,缺乏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没有进行全面的水系生态化规划和生态化功能的扩展。随着党和国家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态度和决心,江阴人民以习近平的生态文明思想为核心,在现阶段河湖生态治理基础上提出的更高要求,开始全面推进"美丽河湖"建设。运用最新治水理念,从初设阶段把好关,保障水安全,治理水污染,改善水环境,营造水景观,逐步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功能健全、人水和谐的滨江花园城市。  相似文献   

14.
5月15日,环保部发布《"一带一路"生态环境保护合作规划》,强调发挥生态环保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支撑作用.消息一出,相关概念股一路看涨,市场也嗅到了行业机会.  相似文献   

15.
到2000年,我国环保产业技术已达到发达国家90年代初期的水平,在一些关键治理技术上有新突破,科技成果对环保事业的贡献率提高到50%。到2010年在实现“九五”目标的基础上,把清洁生产技术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将高新技术引进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使大部分污染控制技术和生态保护技术达到本世纪初期或中期的国际先进水平,重大装备和环保产品基本国产化。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逐年提升,人们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将注意力也转移到生存环境上面。因此,生态城市的概念也逐步成为人们谈论的焦点,而环境工程建设以"节能降耗、绿色环保"为着眼点,为生态城市建设助添了全新的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17.
现阶段环境保护的落实程度是考核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指标之一,经济建设中的环保理念已经成为受到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其中痊愈生活垃圾的处理工程项目是对现阶段我国生态环境进行保护的主要措施,对改善地方投资环境,保持地方经济高速发展以及外资的吸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针对垃圾填埋场的生态治理及再利用工程逐渐成为改善生态环境,造福社会以及保障人民健康的环保工程,本文通过虎尾山垃圾填埋场的治理实例,研究现阶段垃圾填埋场的治理与利用。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还面临诸多困境,大气污染、土地沙漠化严重,水资源危机,水土流失面积大,旱灾,涝灾频繁发生,森林面积减少。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建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节能减排,倡导低碳生活,建设生态文化,推行"绿色GDP"和干部环保政绩考核制度,完善生态文明的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19.
通过环保科技创新支撑引领绿色环保产业发展,已成为我国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十三五"期间,我国以"创新"、"绿色"为发展理念,要建设成为"绿色中国",必须大力发展环保科技研发及产业。广东作为我国经济大省和科技强省,在环保科技创新及产业发展方面一直处于全国前列。为此,本文重点分析"十二五"以来广东环保科技研发及产业发展现状,把脉广东推动环境污染预防和治理技术研究进展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十三五"时期推动环保科技创新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创新生态系统是节能环保产业整合创新资源,打造创新优势,提升产业竞争力打破发达国家技术壁垒的重要手段。在分析界定节能环保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内涵和特征的基础上,从创新生态的视角明晰系统的六大创新组织,三大创新种群和内外部创新环境,构建节能环保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模型,并基于多中心治理理论分析了节能环保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治理机制,包括监管机制、声誉机制、知识产权保护机制、需求反馈机制、协同机制和信息披露机制,为系统的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