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出现了许多自动气象站。本文通过分析雷电入侵的途径,对自动气象站的建筑设施和仪器设备的防雷问题进行综合分析,提出了自动气象站的综合防雷措施,只要我们严格按照防雷规范和标准进行防雷设计、施工,就可以收到满意的防雷效果。  相似文献   

2.
希安  邓威 《科技风》2015,(5):115
随着我国气象事业的快速发展,自动气象站也在得到广泛地应用。由于绝大多数自动气象站都是在室外,就大大增加了其维护的难度,在雷雨多发的季节,经常遭到雷击现象,给自动气象站造成了很大的损失。本文首先简要分析了雷电侵入自动气象站的途径,然后分析了自动气象站在防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最后详细地研究了自动气象站的防雷电措施。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区域自动气象站的雷电成因、入侵途径及危害强度,根据自动气象站场室防雷技术规范,计算室外测场雷电防护范围,加强自动气象站雷电防护,探讨现代防雷技术在自动气象站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自动气象站雷电防护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自动气象站已在气象业务系统广泛应用。由于自动站主要有大量电子设备构成,且一般位于地势孤立、四周相对开阔的位置,从而增加了雷击概率和风险,影响了气象业务的正常运行。文章根据山东省自动气象站建站时防雷设施的设计、施工实际,结合近年来运行情况及现状,运用现代防雷领域中的相关理论,对自动气象站容易遭受雷击的原因和途径进行分析,提出了自动气象站的雷电防护及维护措施。  相似文献   

5.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计算机网络得到迅速普及,气象探测手段也得到了更新,出现了许多自动气象站。通过对雷电入侵的途径,自动气象站的建筑设施和仪器设备的防雷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得出,只要我们严格按照防雷规范和标准进行防雷设计、施工,就可以收到满意的防雷效果。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漳州市今年来的自动站雷击事故的总结与研究,详细分析了自动气象站引起雷击的原因、雷电波入侵途径,提出了内部和外部相结合的综合性防雷措施,实践证明效果良好,并总结了自动气象站防雷管理与维护经验。  相似文献   

7.
以汶川、玉树地震为例,分析了目前我国地震灾后雷电灾害防御面临着防雷设施破坏严重、灾区信息传播受阻、临时避难场所防雷设施不完善等新形势,指出地震灾后雷电灾害防御存在着防雷减灾机制不健全、过渡安置点防雷设施建设缺乏统筹规划、灾区群众防御雷电灾害意识淡薄等问题,并提出了加强防雷减灾工作组织领导、灾区雷电灾害风险评估、防雷工程建设、雷电灾害预警信息发布、防雷科普宣传等地震灾后雷电灾害应急管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通过永嘉县近年安装的29个ZQZ-A系列中尺度自动气象站的防雷建设实践,从选址、直击雷保护、地网结构、雷电波侵入及保护和等电位措施等方面工作,提出行之有效的防护措施和施工方法,从而实现自动站的防雷保护.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2008年南乐观测站发生的一次自动气象站雷击事件进行分析,分析表明:遭受雷击的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各基层台站的自然条件不同致使部分台站在安装自动气象站时,未能严格执行国家相关防雷技术规范和<自动气象站场防雷技术规范>要求,存在一定防雷安全隐患是主要碌因.本文阐述了自动气象站的基本工作原理,分析了其遭受雷击的原因和雷击电磁脉冲的入侵途径,制订相应的保护方案,并对现有的一些防雷规范提出了修改意见.  相似文献   

10.
中波机房的防雷工作和接地工作是进行信号维护和系统运行的重要工作。本文通过阐述中波机房有效防雷工作的必要性,从而对雷电的入侵及规避方法进行分析。针对不同的雷电入侵方式需要采取不同的防护措施,例如机房建筑物以及相关设备的防雷、监控系统的防雷措施等。中波机房的接地工作属于基础性工作,主要有工作基地的接地方式、防静电接地方式、防雷接地方式等。在进行防雷接地工作时需要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保障中波机房系统良性运行。  相似文献   

11.
文章根据笔者参与完成的多次新型自动气象站建设的实际经验,全面阐述了新型自动气象站建设过程中如何因地制宜做好新型自动气象站的雷电防护和建设过程中一些容易被忽略的防雷工作细节,确保新型自动气象站的安全和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12.
金哲 《科技风》2012,(13):70
自动站测报业务在现代的气象工作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自动站的安放位置空旷,在不同的气候环境和地理位置中,很容易受到雷电损害。为了保证自动站的设备正常运转,自动气象站的防雷工作必不可少。本文以雷电高发区河北邯郸为研究对象,重点剖析邯郸市峰峰矿区自动站防雷的主要应用技术,对自动站的防雷建设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雷电是发生在大气中的一种自然灾害,我国每年因雷击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数以万计。为了降低雷电灾害造成的损失,一方面要不断加强雷电灾害的预警,另一方面要通过对雷电可能造成或已造成的损失进行评价和评估,确定雷电灾害的高风险区域,合理设计雷电防护措施。由于那曲地区海拔较高,天气系统复杂,属于高雷暴区(雷暴日数为83.6d/a),广泛开展雷电风险评估工作迫在眉睫。笔者对那曲地区开展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方法、影响因子、存在的问题及建立科学化的评估体系进行介绍,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探讨性建议,以统筹指导防雷工作,提高防雷工程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4.
自动气象站防雷技术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动气象站安装在野外空旷地方,分布在不同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中,很容易遭受雷电的侵袭。为此本文主要根据那曲地区现有八个自动气象站(其中无人自动站一个)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土壤、土质等实际情况,针对自动气象站的防雷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气候条件的恶化,极端天气频发,以雷电为代表的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也越来越严重。而在我国农村地区,由于基础建设落后,相应的防护措施不到位,防雷水平低,导致雷电灾害严重影响了农民的生活和生产活动。更为严重的是,因雷电而导致的农民死亡事故也越来越多。基于此,主要分析了我国农村雷电灾害的主要原因,并对防雷减灾工作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期望对提高农村地区防雷水平和保障农村生产生活正常进行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通过时雷电对高山发射台站的危害和防雷现状的介绍和分析,找到了防雷中存在的局限性和缺陷,并针对这些问题重点介绍和说明了适合中波高山发射台特点的防雷措施.  相似文献   

17.
摘要:雷电会对输电线路造成巨大危害,给国家和社会带来巨大损失。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强化输电线路的防雷措施,防范于未然,降低雷电对输电线路的破坏。本文以安徽省220kV输电线路遭受雷击次数的统计数据为依据,分析雷电对输电线路的危害,阐述输电线路的几种常用的防雷措施,说明防雷措施在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为输电线路的防雷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自动气象站作为一种集合了传感器、数据采集与处理、数据通信的精密电子设备,其抵御雷电损害的脆弱性是不言而喻的,通过对鹤壁市近几年自动气象站运行情况,总结介绍了在雷暴发生时,通过调整供电后备电源和备份通讯线路以及调整IP地址等防雷方法和应急数据传输措施,以保证数据的安全和及时上传。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雷电的危害、预防措施的分析,阐述了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措施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我国江浙一带属雷电多发区域,为了确保广大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我们必须做好有效的防雷电措施。我国各地区的气象站中,普遍使用的是传统的避雷针、避雷带等防雷电设置,虽然能够有效的保护人们和高层建筑的安全,但是在阻止雷电电磁脉冲对于重要设备的损害方面却没有任何作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传统的人工观测技术已经显得非常滞后,逐渐被地面遥控系统取代,正因为如此,ZQZ-CⅡ型自动气象站防雷与接地技术开始逐步被引入了各大气象站。本文就靖江市气象站引进的ZQZ-CⅡ型自动防雷与接地技术进行了分析与探讨,通过研究雷电电磁脉冲对于系统设备安全的威胁程度,来研究如何更加有效地防范雷电灾害,以期为我国的防雷电技术的创新提供研究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