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东青蒿科技团队源于上世纪60-70年代国家523项目,随改革开放而生。长期以来,该团队奉行科技集成创新原则,以大学科技园、对外抗疟援助项目等平台为集成创新载体,以青蒿医药临床、青蒿医药研发、青蒿医药产业、青蒿医药抗疟推广、青蒿医药人才培养等全价值链为集成创新路径,以中央和省府政策、法规为集成创新向导,以文化集成生成的团队文化为集成创新保障,形成颇具特色的青蒿医药科技集成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2.
从青蒿素的教训和经验看专利在国际竞争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专利保护,国际合作,是当前我国药企参与国际竞争的必由之途青蒿素是从中药黄花蒿(Artemisa annua)中提取的一种抗疟有效成分。青蒿素衍生物主要有二氢青蒿素、蒿甲醚、蒿乙醚和青蒿琥酯等。我国目前已经建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6,31(Z1):77-77
新药创制是保障我国人民健康水平不断提升的重大战略需求。中科院是中国现代药物研究的发源地,有着辉煌的研究历史和良好的国际声誉,药学基础与应用研究引领全国,新药研发数量和质量优势显著,共研发新药100余种并投入生产,并创制出一批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创新药物,其中抗恶性疟疾首选药物蒿甲醚(青蒿素衍生物)是第一个被国际承认由中国首创的新药;重金属解毒药二巯丁二酸是第一个被国外公司仿制的中国新药;"地奥心血康胶囊"是第一个进入发达国家主流市场的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现代中药。中科院在我国创新药物研发领域一直发挥着重要的引领、辐射和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林群  吴强梅 《科协论坛》2010,(12):33-34
企业院士工作站是“柔性引进”高端领军型人才的科技创新载体。其主要工作内容是:开展产业及企业发展战略咨询和技术指导;围绕企业发展急需解决的重大关键技术难题,组织院士及其创新团队与企业研发人员开展联合攻关;引进院士及其创新团队的技术成果,在企业共同开展转化和产业化,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与院士及其创新团队共建人才培养基地,联合培养企业高层次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5.
青蒿素:从中国传统药方到全球抗疟良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青蒿素是从中国传统药物青蒿中提取的抗疟药物。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复方的应用为全球疟疾耐药性难题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青蒿素及其衍生物作为全球疟疾治疗的首选药物,解除了数百万疟疾患者的病痛,因此在青蒿素研制中作出了突出贡献的屠呦呦成为因为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而首次获诺贝尔科学奖的中国科学家。青蒿素的发现是在一个特殊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完成的,是一个任务("523任务")带动科研和学科发展的典型案例,是国家需要与科学研究相互促进的结果。文章回顾青蒿素研发的历史,考察在设备、技术条件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如何通过有组织的科研协作、多机构的优势整合而取得突破的经验,探讨社会、政治、文化与基础研究、开发应用之间的互动关系,从中汲取经验与教益。  相似文献   

6.
广西青蒿生产适宜性的区域差异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我国是青蒿素的主产国之一,全国范围内有青蒿分布的地区均在大力发展青蒿产业,但是在青蒿规范化种植过程中,青蒿人工种植基地的选取,依然是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科学问题。针对青蒿规范化种植过程中,种植基地选择的困惑,本课题组用统计分析方法对青蒿素含量、青蒿的生物量与生态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构建逐步回归模型。用Gis地理空间分析功能,根据青蒿素含量、生物量、产量和土地利用情况对青蒿种植基地的生产适宜性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生长在冲积土上和石灰土上的青蒿比生长在红壤土上的青蒿的生物量要高,青蒿素含量与土壤类型无关,采收期的气象因子是影响青蒿素含量的主导因子,桂东北到西南一带青蒿中青蒿素含量较高,桂东北部、东南部和西北部的青蒿生物量最高,北部的青蒿素产量较高,南部青蒿素产量较低,自然生态条件下,桂林和柳州的北部、河池东部以及百色的西部地区为青蒿人工种植的最适宜区;如果考虑通过人工种植、改良区域内的土壤条件提高青蒿生物量,南宁、柳州到桂林一线地势较高,青蒿中青蒿素含量较高,是青蒿人工种植的理想区域,而东南沿海、平原地区为青蒿人工种植的不适宜区域。  相似文献   

7.
正针对近年来青蒿素在全球部分地区出现的"抗药性"难题,屠呦呦及其团队经过多年攻坚,在"抗疟机理研究""抗药性成因""调整治疗手段"等方面取得新突破,于近期提出应对"青蒿素抗药性"难题的切实可行治疗方案,并在"青蒿素治疗红斑狼疮等适应症""传统中医药科研论著走出去"等方面取得新进展,获得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内外权威专家的高度认可。出现青蒿素抗药性难题青蒿素是继乙氨嘧啶、氯喹、伯喹之后最有效的抗疟特效药,尤其是对于脑  相似文献   

8.
20世纪70年代,几百名中国科学家为了帮助援越士兵摆脱疟疾的困扰,发明了提取青蒿素的方法,成功地研制出了青蒿素。但是,由于当时中国还没有专利法,所以,他们没有为自己的发明申请专利。1990年,为了控制疟疾对青蒿素的耐药性,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在治疗中必须将青蒿素同别的抗疟药联合使用。中国科学家接着发明了复方蒿甲醚Coartem,这是一种基于青蒿素的复方药,该药到现在为止还是世卫组织唯一批准的抗疟复方药。1994年,瑞士药厂诺华买走了复方蒿甲醚在中国以外市场的销售权。中国的药厂则继续为诺华提供生产原料。而中国科学家仍拥有该方在中国国内的专利权。然而,为了满足发展中国家对更为便宜的单方青蒿素的大量需求,中国的药厂仍然继续着单方的生产。2007年5月,在瑞士日内瓦举行的第60届世界卫生大会上,世界卫生组织声明,单方青蒿素会引发耐药性,建议在全球范围内推广复方类抗疟药。这无疑让买走中国复方蒿甲醚的瑞士诺华成为最大受益者。一石激起千层浪,围绕着抗疟单方药的抗药性问题及复方类抗疟药的专利问题引发了一场争论。  相似文献   

9.
云南中科胚胎工程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创建于2001年,是以家畜胚胎生物技术为先导、以牛羊胚胎工程产业化为核心、以草食畜牧业为支柱,以市场为主导的创新型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企业. 公司拥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胚胎工程研发中心、良种牛繁育基地、良种羊繁育基地和子公司"陆良中科牧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自成立以来,公司一直致力于胚胎工程高新技术研发和创新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推广工作通过10多年潜心研究和集成,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国内领先的家养动物群体快繁、良种选育、种质生产、性别控制、基因保存与发掘、饲养管理、性能检测、疾病防控等多学 科技术群包括24项该心技术、30项辅助技术,58项技术工艺及规程、2项发明专利、12项地方标准和15项企业标准技术水平总体处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0.
青蒿素(ancmisinin)是抗疟特效药,从青蒿的分布、种质资源,以及气候因子、土壤条件、人工栽培措施、采集时间、采集方式等方面对影响青蒿素产量的因素研究进行综述结果和结论:温度和日照时数对青蒿素含量的影响最大,温度和日照时教越大青蒿素含量越小,其次降雨量越大青蒿素含量越小,湿度影响较小,风速对青蒿素含量的影响不明显此外,苗期和花期的气候因子对青蒿素含量的影响最大,其中花期时,日照时相对较短、温度相对较低、降雨量较小的区域内青蒿中青篙紊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1.
高价值专利是创新团队最重要的无形资产,其对创新团队提升核心竞争能力,领先于行业发展,获得市场效益具有重要的战略性意义。为了促进高价值专利的培育工作,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对高价值专利培育体制机制进行探索,形成了专利预审员社会实践基地培育工程等一系列体制机制,有效促进了创新主体的高价值专利培育工作。  相似文献   

12.
龙芯:坚持走以我为主的开放式创新之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龙芯在自主创新的每个环节走的是开放式创新模式,但它在开放中通过技术创新路径的选择做到了以我为主,逐步培育起内生的技术能力。对于龙芯这种关系信息产业发展和国家安全的重大创新产品,政府要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和产业化支持力度,充分利用政府采购,推动产业化进程;龙芯自身要打造国际化的管理团队,提高市场拓展能力,打造产业化基地,培育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基于专利地图技术的我国风电产业专利竞争情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专利地图技术,对中国知识产权网公告的风电专利数量、地区、竞争机构分布、机构研发团队投入/产出、IPC分类等进行统计分析和比较研究.研究表明:我国风电专利虽在数量上增长较快,但我国参与研发的机构和人员数量远少于国外先进风电制造企业;国外企业已成为风电专利技术的创新主体,我国仍以个人为主,企业参与程度较低,不利于技术成果的市场转化;通过IPC挖掘国内外技术演进、布局及相关技术领域的竞争情报,获取国内外研究热点及变化趋势,发现相关领域的技术空白,为我国风电技术路线的规划和产业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中国科学家与世界卫生组织合作研制青蒿素类药物的曲折历史。中国科学家从药用植物中发现青蒿素并对其进行结构改造后,将各种高效、速效的青蒿素衍生物向国际公开,寻求国际合作以造福更多疟疾患者。为什么这项国际合作没有能够成功,其中有科技体制方面的问题,但更多的是中国自身产业化能力的缺失以及对某些问题的重视程度不够。通过分析这段历史的经验教训,希望能够为以后中国药物研发之路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农业生物技术的最终目标是产业化,而产业化的核心和关键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功能基因,因此,在农业生物技术研发过程中,对专利信息的管理尤为重要.通过对我国农业生物技术研发面临的知识产权风险和我国目前农业生物技术专利信息的管理现状分析,提出我国农业生物技术专利信息管理目标和加强农业生物技术专利信息资源建设、提高农业生物技术专利信息管理能力、加强农业生物技术知识产权专门人才队伍和服务机构建设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正G蛋白偶联受体(G P C R)是人体中最大的细胞信号传导受体家族,也是最重要的药物靶标家族,约50%的上市药物通过靶向作用于GPCR获得疗效。靶向GPCR药物研发,是发展、支持、引领我国新药创新研发与产业化的动力源泉。自"十二五"以来,中科院上海药物所成功组建世界一流研究团队,建立国际一流水平的GPCR结构与功能研究平台,测定  相似文献   

17.
动漫产业是典型的传统文化产业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的新兴产业.长沙作为国家数字媒体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动漫游戏产业振兴基地和国家原创卡通节目制作基地,动漫产业在全国不仅具有率先发展、品牌卓著的市场优势,依托湖湘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现代数字技术的引领支撑,形成了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优势.  相似文献   

18.
正屠呦呦获得2015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后,人们对青蒿素产生了浓厚兴趣,其中一些看法很有市场。例如,有人认为青蒿素是中药,因此,屠呦呦获奖证明了中医药的胜利;还有人认为青蒿素是中国发现的,靠青蒿素的生产可以不仅为中国赢得名声,也能获取巨大的经济利益,等等。这些想法是好的,但却有些想当然。因此,需要从科学事实和证据来解释关于青蒿素的一些疑问。青蒿素药物是西药不是中药青蒿素是从植物青蒿(又称臭蒿和苦蒿,属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提取的化学物质,是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在经济新常态下知识产权运营管理模式改革创新进行了实践探索,通过近五年结合重庆市北碚区实际的创新实践,初步探索出了"以市场为导向、企业院所为主体、平台中介为依托,转化政策为引导、投融资服务为支撑,产业化资本化为目标"的知识产权市场运营管理新机制;创建了"专利包投融资+产业化品牌化+市场化资本化+效益化全球化"的知识产权运营管理新模式;在推进发明专利成果转化、实现专利价值增值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  相似文献   

20.
<正>云南省药物研究所始建于1956年,是一所专门从事天然药物研究开发的的科研机构,是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云南省高新技术企业、中药现代化(云南)基地——中药工程技术和制剂研究中心,拥有通过GMP认证的中试基地和通过GLP检查的药物安全性评价中心,拥有先进的科研技术条件。从诞生之日起,就以云南天然药物研发为己任,一批批科技人员不懈的追求,曾参与国家青蒿素的研究攻关,云南三七、灯盏花素的研发,先后开发出市场畅销的一批新药如青蒿素、降压灵、灯盏花素、益脉康、三七冠心宁、血塞通、七叶神安片、胆清片、金品系列等30余个,全部成果实施了转化,投入了生产,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和云药产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