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2 毫秒
1.
近年来,由于可折叠电子屏幕的商业化成功加快了锂离子柔性电池开发进程。文献报道的部分柔性电池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可折叠化,但是其容量与抗拉伸性能较低。开发高容量、高机械强度柔性锂离子电池迫在眉睫。以二氧化锡为研究对象,采用溶胶凝胶涂覆法制备了碳纤维为导电集流体,二氧化锡为活性材料的高容量柔性锂离子电池,测试表明材料在1C电流密度下进行测试充放电性能,循环100次以后得到631 mAh g-1容量,高于目前的商业化石墨碳容量。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技信息》2011,(22):27-27
用化学方法合成用于锂离子动力电池正极的新型高电压高容量复合金属氧化物材料Li(CoxNiyMn1-x-y)O2.试制了具有良好热稳定性的高功率8 Ah锂离子动力电池.在研究了该电池的电化学性能后.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了一种合成三维分层多孔花状结构的NiCoO_2的简易方法及其在锂离子电池负极方面的应用。花状NiCoO_2是由超薄的多孔片所构成。该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拥有优异的机械性能和较短的锂离子扩散路径。得益于其结构特点,该花状NiCoO_2展现了优异的倍率性能(811.3 mAh g~(-1),200 mA g~(-1))。这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归因于它的多孔分层结构和足够的空隙空间,超薄多孔的结构有效的增加了活性材料与电解液的接触面积,减少了锂离子的扩散路径,缓冲了材料在循环过程中的体积改变。  相似文献   

4.
成果     
《发明与革新》2013,(6):40-41
锂离子动力电池用三元正极材料制备新方法成果简介:采用一种新的共沉淀方法即先进湿法传质及多重结晶烧结工艺制备球形高振实密度锂离子动力电池三元正极材料,与其他方法相比,该法制备工艺简单,产品一致性好;且共沉淀过程中不需要惰性气体保护,生产成本显著降低。以该产品生产的电池具有高容量、高功率密度、安全性能好、稳定性高等优点,适合用作电动车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产品技术参数如下:粒度:D50=8-12μm;振实密度:2.6-2.8g/cm3;比表面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新能源汽车对动力电池能量密度要求的提高,动力电池的研究变得尤其重要。基于动力电池产业链,通过专利视角分析动力电池产业的发展,从锂离子动力电池产业链上游中的关键材料出发,对锂离子动力电池的正负极材料、隔膜及电解液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发展正极材料是大幅度提升动力电池比能量的首选,其将朝着高电压、高容量的方向发展;发展硅基负极材料成为行业共识。接着结合动力电池产业链中下游的关键技术,对动力电池匹配与优化、电池制造工艺及电池回收与梯级利用给出了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发是锂离子电池行业发展的关键。本文对国内外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专利技术进行了统计和分析,指出我国在该材料上的专利覆盖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分析了LiMn2O4、LiCoO2和LiFePO4三种主要正极材料的技术研发现状和专利概况,对比国外领先企业的专利技术发展方向,为我国企业选择合理的研发领域、制定研发策略以及相应的专利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锂离子电池具有高性价比,绿色环保,高能密度和良好的的循环性能等特点,而锂离子负极材料是决定电池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文本介绍了目前研究较多的Co、Sn、Fe、Ti、Mo、Nb基氧化物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和性能,旨在促进锂离子电池氧化物负极材料的发展与使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9,(5):544-544
化学所分子纳米结构与纳米技术院重点实验室研究人员,长期致力于纳微结构储锂电极材料研究。在前期工作中他们提出“分级三维混合导电网络”指导下电极材料设计的新思想,通过构筑出同时具有纳米级和微米级三维混合导电网络结构的正负极材料,大大提升了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  相似文献   

9.
本文使用简单的一步水热法合成了由纳米棒自组装而成的纺锤状Co(CO_3)_(0.5)(OH)·0.11H_2O。由于该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自身的多级结构,有效的缓解了电极材料在反复充放电过程中的体积膨胀,以及缩短了锂离子的传输距离,使得Co(CO_3)_(0.5)(OH)·0.11H_2O在200 mAg~(-1)的电流密度下展现了优异的循环性能,即循环600圈后仍具有1329 mAh g~(-1)的可逆比容量。  相似文献   

10.
正动力型锂离子电池关键技术涉及正极、负极、电解质(电解液)、隔膜、电池单体、电池组等产业链领域。其中,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种类较多,主要包括钴酸锂、镍酸锂、锰酸锂、镍锰钴三元材料和磷酸铁锂等。磷酸铁锂具有循环寿命长、材料成本低等优势,是未来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重要发展方向。磷酸铁锂正极材料表面改性研究主要集中在离子掺杂、包覆修饰、复合合成等方面。因此,本专利分析的研究边界确定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改性技术。  相似文献   

11.
锂离子三元材料由于其高容量、高倍率性能、良好的循环性能而被广泛运用于汽车领域的供能电池中。这类材料在研发时,一般使用固定不动的的箱式马弗炉进行烧结制备,但实际生产中,为了更高的生产效率和适宜的生产成本,我们必须选用如辊道窑、回转窑等高产能的烧结方式,而在不同烧结方式的转化过程中,我们需要去研究烧结方式的差异问题。本论文研究不同烧结方式对锂离子三元材料的影响,结果显示三元材料在辊道窑烧结方式中获得的结果和实验室箱式炉较为类似,而回转窑的烧结方式则容易发生物料比表面积上升、电性能下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锂离子电池的应用愈来愈广泛,锂电池的正极材料可在新电池之中重复使用,回收锂离子电池中有价金属,不仅可以降低企业成本,还能够减少环境污染、缓解资源匮乏,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经济意义。本文基于专利检索数据和产业调研数据,通过检索、人工降噪和筛选统计全球锂离子电池材料回收技术的相关专利申请,对该技术领域专利情况和产业发展情况进行梳理分析,发现动力电池、消费类电池和储能电池对正极材料的需求和出货量持续稳定增长,强劲的政策利好和旺盛的市场需求将支撑正极材料走向黄金发展期。  相似文献   

13.
<正>项目介绍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工程塑料国家工程中心,在北京市科委科技攻关项目、科技部863计划课题的支持下,创新工艺思维,开发出大流量静电纺丝规模制备纳米纤维膜的新技术,并在此基础上,研发出制备动力纳米纤维锂离子电池隔膜技术及生产设备,形成了新型的材料体系和工艺方法,制备出具有优良电性能和高安全性的纳米纤维动力锂电池隔膜材料。  相似文献   

14.
浅谈锂离子电池材料的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详细阐述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和负极材料的种类及发展前景,并对电池材料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随着电子产品的日益增多,具有优越性能的锂电池自然得到了广泛的关注。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相比负极材料,容量相对偏低,它是制约锂离子电池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三元氧化物正极材料LiNi_xCo_yMn_(1-x-y)O_2被认为是一种具有开发价值的正极材料,它与锂镍钴材料相比,具有容量较高、热稳定性好、制造成本低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随着商业化锂离子电池应用领域的逐渐扩展,电池的安全性问题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特别是sony笔记本电池爆炸召回事件和杭州电动汽车自燃事件后,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问题已上升到了最高位置。虽然近几年通过改进材料、制造工艺及其结构设计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能,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隐患。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别以LiCoO_2,LiFePO_4以及85%LiCoO_2/15%LiFePO_4复合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研究了复合正极材料与单一正极材料之间安全性与电性能差异。通过针刺、挤压安全性测试以及循环、倍率放电等测试表明,85%LiCoO_2/15%LiFePO_4复合材料既能表现出类似LiCoO_2的优异电化学性能,同时具有LiFePO_4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科协论坛》2009,(4):F0003-F0003
新型电池是发展能源技术、提高能源生产和利用效率的主要方向。近年来,新型电池及电池材料技术成为新的研究热点,主要包括贮氢材料及金属氢化物镍电池;锂离子嵌入材料及液态电解质锂离子电池;聚合物电解质锂电池;燃料电池技术;电化学贮能超级电容器等。各类电池在生产和研究中具有不同的创新和发展方向,未来的新型电池将在电子信息、新型能源和环境保护等面向21世纪的重大技术领域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随着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对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目前商用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还是以石墨为主,但是石墨负极的理论比容量较低(为372 mAh/g),严重限制了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硅的理论比容量高达4 200 mAh/g,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之一。然而,硅负极材料在锂化的过程中会伴随着巨大的体积膨胀效应,导致电极材料破裂和粉碎,从而大幅度降低电池的循环稳定性,并且硅的电导率不理想,也限制了其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用石墨烯对硅负极材料进行改性,有望缓解其电极材料的体积膨胀以及导电性差的难题。本文重点阐述了石墨烯对于硅基负极材料的性能提升机理,期望对未来石墨烯改性硅基负极材料的制备和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0.
锂离子电池(LIBs)的广泛应用带来了大量废旧的锂离子电池,这已成为全世界面临的一个重大难题。鉴于废旧锂离子电池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含有可重复使用的有价值元素,许多国家已经在管理废旧锂离子电池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并且开发了许多技术来回收废旧锂离子电池以消除对环境的影响。本文简要介绍了锂离子电池的回收状态,并对其正极材料的回收方法做了详细的阐述,包括沉淀法、溶剂萃取法、浸出—再合成方法、盐析法,旨在为废旧锂离子电池回收利用的管理、科学研究和工业实施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以利于回收所有有价值的组分、减少环境污染,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