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小学语文教材里有许多“留白”,这些留白有时是不着一字而尽得风流,有时则是言已尽却意无穷.这些留白处给了学生披文人情、感悟文本、发挥想象的无限空间.因此,阅读教学中的适当补白,不仅能帮助学生深入地阅读文本,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更能促进学生思维、想象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2.
报纸上有插图,刊物上每篇文章的末尾有尾花,这些都起到了美化报刊的作用。在学生的作业本上,往往有一些页的末尾会剩下一点点空白,下次作业时,一般总是从新的一页开始。那这些剩下来的空着的地方,是否可仿照  相似文献   

3.
补白,作为一种阅读教学中的操作技巧,是指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对课文没有写或没有直接写的内容进行有针对性地想象,补充课文中的"空白",促使学生进入课文情境,强化自己的内心体验;使教学内容更加周密、清楚、完整,从而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目标。然而,有些教师常常是随学生"自由"驰骋,结果出现了许多误区。  相似文献   

4.
补白,作为一种阅读教学中的操作技巧,是指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对课文没有写或没有直接写的内容进行有针对性地想象,补充课文中的“空白”,促使学生进入课文情境,强化自己的内心体验;使教学内容更加周密、清楚、完整,从而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目标。然而,有些教师常常是随学生“自由”驰骋,结果出现了许多误区。  相似文献   

5.
国画与书法艺术里常蕴含着“计白当黑”的技法和艺术效果,卷中虽着墨不多,却往往给欣赏者以无尽的想象空间和艺术享受。其实,当前使用的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正如国画与书法艺术一样,暗含许多有思考价值的“空白”,留下了许多“意犹未尽”的缺口,在“虚”与“无”的空白中,潜藏着极其丰富的“实”与“有”。作为一名新课程下的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留白资源,引导学生通过想象、探究、反思开展补白,进而让学生学得扎实、深刻和高效。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学中的“补白”与“留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法宝 《考试》2009,(3):51-52
语文教学要充分利用作家留下的“空白”,让学生理解、掌握并运用这种虚实结合的含蓄表意手法,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本文结合长期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以下经验:合理“补白”,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科学“补白”,培养辨证分析能力;运用“补白”,培养审美能力;运用“留白”,学会写作技巧等方法,给学生营造自主创新的空间,让学生的主体意识在“补白”和“留白”中得以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7.
在历史教学中,通过借鉴绘画中的"补白"手法,可以使历史事件更加生动、形象,使历史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针对看似孤立存在的历史事件,教师应该补白因果,使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更加清晰。针对相似的历史知识点,教师应当补白表格,以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网。针对学生的认识偏差,教师应当补白细节,突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相似文献   

8.
我校开展韵语识字实验,使学生在一年内认识了大量的汉字。可如何设计作业,才能让2500—3000个汉字在学生头脑中反复出现、巩固记忆呢?学生喜欢看书,我便让他们制作了专辑本,摘抄各种体裁、各种内容的段落。这样,孩子们可以边读他们喜欢的  相似文献   

9.
“补白”策略的应用重在在阅读学习中找到文章的“空白”点,根据文章的内容,再结合自身的感悟、补充的资料,发散思维,展开想象,将“空白”点填满,从而使文章内容更加具有创造性。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补白”已经成了一种常见的阅读策略,此种策略最为明显的特点就是具有较强的创造性。有效的“补白”不仅可以让文章内容与情感更加丰富,还可以引导学生在读与写的过程中提高思维能力。可以说,“补白”是一种可以加深学生阅读体验的策略。文章重点探究“补白”策略的应用方式,希望可以加深学生的阅读体验,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一、"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留白""最后的姿势"中我把教学重点设计为: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教学难点设计为: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最后的姿势"教学中"那短暂的几秒钟"教学,我没有过多地去讲解和分析,而是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参照课本的内容,想象一下"那短暂的几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应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利用教材自身的创造性思维因素,着力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力。纵观  相似文献   

12.
<正>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激活学生的生活体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阅读能力,使阅读教学更鲜活,教师必须巧妙地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补白"。补白是对文本的发展和超越,是激活学生灵感的桥梁,从而提高阅读实效。一、补白——诱发想象学生在阅读中借助语言文字在头脑中建立图像,进行形象思维,教师如果引导学生进入情景,依据教材内容进行合理  相似文献   

13.
“补白”,作为阅读教学的新形态,是阅读教学改革的世纪视点。“补白”式文本解读,能把学生带人一个神奇而美丽的世界,带进一个更广远的天地。古人云:“文之思也,其神远矣。”便道出了作者著文时,已置身于广远的意境之中。情境往往成为学生想象的契机。  相似文献   

14.
本文所说的“补白”,是指在阅读教学实践过程中,把与课文内容有关,但课文又没有直接表达出来的部分进行合理的补充、解释和说明,从而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课文的“空白”,为学生营造自由想象的空间。一、利用标点符号补白有些课文往往用省略号留下空白,让读者去联想、去补充,其实在这些似乎“无”的空白之中,渗透着极丰富的“有”。如教到《泉水》一课最后一段时,一位老师是这样处理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只有两个词,后面有六个小圆点,这叫‘省略号’,它告诉我们泉水还流过很多地方。下面就请同学们展开想象…  相似文献   

15.
语文文本的内容不是面面俱到的,需要老师引导学生了解甚至掌握相关的空白知识,这就需要运用补白的艺术。本文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例,从巧用文章背景补白、巧用基础训练补白、巧用细节鉴赏补白、巧用结尾想象补白等四个方面,探讨语文教学中如何巧用补白艺术,增强学生对文本理解力,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素养。  相似文献   

16.
“留白”是一种艺术表现手法。文学作品更是强调“无言恰是尽言”的“留白”艺术。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细读文本,寻找文本的“空白点”,利用“补白”的教学艺术,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追寻文本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从而更深入地走进文本,走近作者。然而,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度”。一旦“补白”不当,就会画蛇添足,徒劳无益。  相似文献   

17.
王敏 《教育教学论坛》2014,(17):159-160
留白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境界。数学是一门逻辑思维极强的学科。如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每位教育工作者面临的课题。所以数学课堂也要讲究"白"的巧妙的处理,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有张有弛的教学过程中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实现教学的高效化。  相似文献   

18.
“阅读”与“补白”这两个词在语文教学中出现的频率比较高,前者比较好理解,是指从文本中获取信息;后者常指用短文填充报纸或期刊的空白处,也指补充、完善作品的艺术手法。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常常以课文为媒介,引领学生进行阅读。在读的过程中,让学生抓住课文内容上的“空白”,创造性地“补上空白”,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解读课文、感悟课文。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同样可以使用“阅读”与“补白”的手法,让学生了解艺术作品中的“未尽之意”,从而更好地把握艺术作品的精髓,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绘画艺术讲究虚实相间,疏密有致。音乐艺术讲究休止符的精妙,休止符既代表音乐的暂时停止,同时意味着音乐的另一种延续和深化。这些都是有关"白"的艺术处理。数学课堂也要讲究"白"的巧妙处理,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有张有弛的教学过程中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实现教学的高效化。学生学得扎实有效,进而有效发展学生思维。一、适时布白,为学生思维发展提供时空数学教学就是要发展学生的思维。教师如果"满堂灌"或"走过场",就会造成学生思考少,体悟少,就不能较好地  相似文献   

20.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抓住课文中"言有尽而意无穷"之处,引导学生反复体会,感悟、探讨,让学生用丰富而又灵动的想象来填补、说明,缩短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从而使学生深入文章,透彻地理解文章,学好语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