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将生产划分为学习期-稳定期-疲劳期-终末激发期,建立了疲劳存在终末激发的生产-库存联合优化模型。相比于疲劳不存在终末激发,终末激发的存在使得总产量增加,同时也延长了整个生产时间。在终末激发期内,生产率增加的越快,最优的供货次数越少,单次供货量越大,系统的平均成本也越低。在学习期,不论是生产率增加率的增大还是初始生产率的增大,均会导致疲劳期起始生产率的增大,从而延长了疲劳期的生产时间。不论是生产率增加率的增大还是初始生产率的增大均会导致系统的平均生产率提高,从而降低系统的平均成本。疲劳期内的生产率减少率越大,表明疲劳的越迅速,需要减少疲劳期的生产时间来缓解疲劳。终末激发期内的生产率增加率越大,疲劳期的生产时间也越短。疲劳期内的生产率减少率的增大使得系统平均成本先增大后减少。  相似文献   

2.
员工在重复性生产作业中表现出学习效应行为,在生产中断后表现出遗忘效应行为,研究员工学习-遗忘效应行为下的动态生产-库存优化问题。引入学习-遗忘理论,构建生产率具有学习-遗忘特征的集成生产-库存系统平均成本函数,证明了在一定条件下平均成本函数是关于单次供货量或供货次数的凸函数。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在生产的前期学习效应对成本的降低具有重要的作用;完全遗忘时间越长,最优的平均成本越低;当完全遗忘时间较小时,在生产的后期,供应商处于学习与遗忘的摇摆状态,学习效应对降低成本发挥作用有限;最优成本随学习率的增大而快速增大;最优成本随初始生产率的增大而缓慢减少。本文的研究结论可为管理者何时决定生产中断及中断的时间长度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高压气体作用下异形节流阀为研究对象,在不同开角、不同时间作用下,寻求阀芯处气动载荷大小的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放气时间在增加,阀芯受到的气动载荷迅速增大,随着时间推移,阀芯的气动载荷也随之缓慢下降。阀芯的开合面积越大,阀芯的最大气动载荷越小;阀芯的开合面积越大,阀芯的最大气动载荷上升的速率越小,下降的也速率越小。研究成果旨在应用于阀芯转轴的研制和生产,为减少试验次数,节约试验成本,阀芯强度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沥青拌合楼中加热筒的引风功率对混合料中的细集料(0.6mm)含量影响显著,从而可能扰动沥青混合料生产配合比,同时影响沥青混合料的工程质量。其中,加热筒的引风功率越大,混合料的料帘温度越高,细集料被吸出的比例也会增大,导致沥青混合料矿料合成级配中(0-0.6mm)出现间断级配;加热筒的引风功率越小,混合料的料帘温度越低,细集料被吸出的比例逐渐减少,导致沥青混合料矿料合成级配中(0-0.6mm)出现小驼峰。因此,应该存在最佳的加热筒引风功率,保证沥青混合料生产配合比细集料级配的稳定。  相似文献   

5.
李凯  邹怿 《预测》2010,29(2):13-20
研究了金字塔控制结构对管理层持股与公司全要素生产率关系的影响.使用中国制造业国有上市公司的实证数据估计相应的面板数据模型,结果显示:现金流权越高,终极控制股东监督管理层的动机越强,管理层持股对公司全要素生产率的正向影响越大;终极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分离程度越小,终极控制股东越倾向获取现金流权收益,对管理层的监督也越强,增大了管理层持股对公司全要素生产率的正向影响.研究证明在金字塔控制结构下,现金流权与两权分离程度具有显著的治理效应,能改变终极控制股东的监督动机,从而影响管理层持股的激励作用.研究表明,管理层股权激励的推行必须与严格的监管相结合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其正向激励效应,降低其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6.
刘战伟 《科技管理研究》2021,41(12):201-208
基于2006-2017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基于SBM方向性距离函数的GML指数法和熵值法测算30个省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和新型城镇化水平;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探讨新型城镇化发展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空间溢出效应和门槛特征.结果表明:新型城镇化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的负向空间溢出效应;以经济发展水平为门槛,新型城镇化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单一门槛效应,跨过门槛值时新型城镇化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负向效应逐渐减弱;各省份经济发展水平呈现非均衡性,使得各地区新型城镇化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差异性明显,属于低门槛值的省份逐渐减少,而属于高门槛值的省份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根据研究结论,建议各级地方政府在制定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农业生产政策时因地制宜,推动城镇向集约化、智能化和绿色化发展,并注重推动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从而促进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  相似文献   

7.
考虑变质物品在有现货和仓库出空阶段生产率不相同以及成本费用时值对库存管理的影响,建立了相应的库存控制模型。运用5.0版数学软件进行仿真寻优,得到系统唯一最优解。灵敏度分析表明,物品变质率、成本费用贴现率、生产率以及短缺量拖后因子对最优生产周期个数、每周期最优缺货时间与生产批量,以及库存系统各项成本等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进行库存决策时必须考虑这些参数,并及时调整生产周期个数和每周期缺货时间。  相似文献   

8.
王兵  祝葶  杜敏哲 《资源科学》2021,43(4):813-822
科学测算水资源系统全要素生产率,对保障城市水资源系统的可持续运行意义重大。本文构建了由“供水-用水-净水”3个子系统组成的城市水资源系统,基于网络RAM模型和两期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测算了2004—2016年中国95个城市分别在独立、综合和合作治理模式下的水资源系统生产率,对比分析了不同治理模式下其驱动因素和耦合效应的差异。研究发现:①从全样本层面来看,中国城市水资源系统生产率的年均增速较低,并按综合型模式(0.488%)、合作型模式(0.463%)、独立型模式(0.292%)的顺序依次递减,但其增长都来源于技术进步,并且主要来源于用水子系统的贡献。②通过治理模式识别后,发现大多数城市适合综合型治理模式,且水资源系统生产率指数也有显著提高。因此,科学测算不同治理模式下的城市水资源系统生产率,实施差异化的水资源系统管理政策,对推动城市水资源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你知道吗?     
杨阳 《百科知识》2014,(5):40-40
正地铁出口为何不是越大越好?一个设计良好的地铁出入口可以提高人员的疏散效率,缩短疏散时间从而减少人员伤亡。一个空间的出入口越宽,出现紧急状况时撤离速度就越快,但是,和我们的常识相悖的是,这个宽度并不是越大越好。模拟模型表明,当出口的宽度增大到一个临界值时,疏散时间就不再随宽度的变化而增加,而更多的是由疏散人员的步速决定,也就是说撤离的速度取决于人们跑动的速度。  相似文献   

10.
考虑丢单系数与是否开始生产相关,且保管系数与保管时间正相关,建立了线性时变需求条件下的变质物品EPQ模型。运用Mathematic 5.0软件进行仿真搜索寻优,证明该模型存在唯一最优解,主要参数灵敏度分析结果表明,计划期内库存系统总成本随着需求增长因子的增加而减少,随着丢单系数、变质系数和保管系数增长因子的增加而增加,从而为生产型库存系统的管理决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考虑丢单系数与是否开始生产相关,且保管系数与保管时间正相关,建立了线性时变需求条件下的变质物品EPQ模型.运用Mathematic 5.0软件进行仿真搜索寻优,证明该模型存在唯一最优解,主要参数灵敏度分析结果表明,计划期内库存系统总成本随着需求增长因子的增加而减少,随着丢单系数、变质系数和保管系数增长因子的增加而增加,从而为生产型库存系统的管理决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基于应力敏感性渗流特征,针对承压含水层完全井,建立了带有渗透率应力敏感性系数的渗流数学模型。计算结果表明随着应力敏感性系数系数的增大,水位降深-流量关系曲线逐渐偏离线性关系,应力敏感性系数越大,在相同的水位降深条件下,出水量越小;同时,随着应力敏感性系数的增大,水头损失幅度也增大,任一流量下,应力敏感性系数越大,靠近井底附近位置处的水头损失幅度也越大。  相似文献   

13.
在技术发展不确定的情形下,研究企业的技术采纳行为。结合技术发展的实际情况,引入指数分布对技术一次改进量进行假设,构建企业技术采纳的决策模型,并通过仿真分析发现:(1)在技术一次平均改进量相等的的前提下,与均匀分布的情况相比,企业至少需要等待更长的时间才会选择采纳新技术;(2)在一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技术改进越频繁、一次平均改进量越大、折现率越低、企业初始技术水平越低、技术采纳成本越高,企业在选择采纳新技术前至少需要等待的时间越长。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试验,研究掩蔽剂酒石酸钾钠溶液的保存条件和存放时间,发现该溶液存放越久,氨氮标准曲线的截距变得越大;并对绘制曲线时截距常常偏大的原因进行分析;从而提出了掩蔽剂的保存方法以及有效期,使得氨氮测定的准确度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CES生产函数构建了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分解框架,得出技术进步偏向和要素生产效率共同组成了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在此基础上,采用标准化供给系统方法测度1996-2016年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其结果显示: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内部,资本与劳动是替代的,并且样本期内大部分年份的技术进步偏向劳动,从根本上解释了珠三角地区普遍性的“用工荒”问题;劳动增强型技术进步率是湾区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关键,而劳动偏向型技术进步对其却有抑制作用;近些年大湾区城市群的全要素生产率持续下降,表现出对其经济发展的贡献度也明显下降。因此,要改变粤港澳大湾区现有经济发展瓶颈,必需调整技术结构,大力引进发达国家资本与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同时,整合粤港澳三地互补的资源优势,实现大湾区“研发创新→加工制造→配套服务”的完整化产业链条,进而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增长。  相似文献   

16.
基于Malmquist-DEA的中国能源产业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构建1999-2010年中国29个省区市能源产业面板数据的基础上,应用Malmquist-DEA方法,对中国能源产业的生产率、技术进步、技术效率的增长来源、差异与变化趋势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考察期内中国各地区能源产业平均的全要素生产率呈下降趋势,技术进步是生产率提高的决定因素,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对于技术进步的依赖是非常明显的,但是中国能源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主要来源于规模效率而不是技术效率.此外,各地区的技术效率存在显著的条件收敛,但不存在显著的绝对收敛;技术进步既存在条件收敛,也存在着绝对发散.因此,我国各省份能源产业的生产率将不能实现最终趋同.  相似文献   

17.
考虑时间要素的农产品供应链均衡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考察动态网络下的农产品供应链的基础上,将时间要素引入到农产品供应链网络均衡问题研究中。对农产品的生产商,销售商和需求市场在时间变化时的独立决策行为和相互作用进行分析。利用变分不等式构建了农产品供应链的网络均衡模型,通过修正投影算法得出了时间与农产品交易量以及价格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分析可知随着时间配送的延长,各个节点的交易量以及需求市场的价格会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由分析可知,为使得各方在农产品供应链中获得最大利润,需要加大物流配送力度来尽量保持农产品的新鲜度,从而增大供应链中的各节点的交易量、交易价格,而不必在意这样会带来物流成本的增加。  相似文献   

18.
基于2006-2017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基于SBM方向性距离函数的GML指数法和熵值法分别测算了中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和新型城镇化水平。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探讨了新型城镇化对中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空间溢出效应和门槛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新型城镇化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而且存在单一门槛效应。在经济发展水平跨过门槛值时,新型城镇化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负向效应逐渐减弱,各省份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出不均衡性,使得新型城镇化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差异性明显。  相似文献   

19.
随着煤炭企业经营环境和地质生产条件的不断变化,安全成本投入与产量要求的矛盾日益突出,使得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压力不断增大。尽管各煤炭企业近年来积极探索目标成本管理、精细化成本管理等方法的应用,初步遏制了成本不断上升的势头,但新形势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煤炭企业现行的生产经营管理模式存在着投资成本预算编制及控制与生产业务管理相脱节的现象,  相似文献   

20.
研究企业“走出去”寻求更高技术对生产率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对外直接投资(OFDI)技术寻求动机视角采用中国OFDI企业数据对此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OFDI技术寻求动机越强跨国企业生产率越高,即向技术创新水平越高的国家投资越能够提高企业生产率。(2)OFDI技术寻求动机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不仅具有企业异质性而且在东道国与地区异质性上也存在差异。由此,本文认为向技术创新水平越高的国家投资寻求更高技术可成为提升企业生产率的重要途径;同时,企业实施“走出去”寻求技术应考虑异质性影响,做到分类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