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经过五千年的发展凝聚而成的智慧与力量,其是中华民族不断开拓前进的重要精神推力。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青少年德育教育中,能够塑造青少年健康的人格,从而使其成为具有中华民族优秀品质的合格接班人。本文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当代青少年德育教育的重要意义作为切入点,详细阐述了当下青少年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青少年的思想特征,提出了相关改进青少年德育教育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经过五千年的发展凝聚而成的智慧与力量,其是中华民族不断开拓前进的重要精神推力。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青少年德育教育中,能够塑造青少年健康的人格,从而使其成为具有中华民族优秀品质的合格接班人。本文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当代青少年德育教育的重要意义作为切入点,详细阐述了当下青少年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青少年的思想特征,提出了相关改进青少年德育教育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古至今一直为世界所称赞,而把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生德育教育结合起来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我们应当把小学德育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本文主要分析优秀传统文化中德育的主要内容和作用,并探讨如何把德小学德育教育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文章简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及对高职学生道德教育的意义,分析了高职学生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原因并提出了建议性对策。  相似文献   

5.
随着时代进步和社会需求改变,大学生德育教育显得越发重要。对于大学生德育教育来说,中国传统文化是极其丰富和珍贵的教学资源。教师应充分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观、价值观以及人文精神,以此对大学生展开德育教育。目前大学生德育教育工作展开尚浅,其中存在的问题较多。本文立足于大学生德育教学现状,结合多方实例,逐一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生德育教育中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6.
随着时代进步和社会需求改变,大学生德育教育显得越发重要。对于大学生德育教育来说,中国传统文化是极其丰富和珍贵的教学资源。教师应充分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观、价值观以及人文精神,以此对大学生展开德育教育。目前大学生德育教育工作展开尚浅,其中存在的问题较多。本文立足于大学生德育教学现状,结合多方实例,逐一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生德育教育中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7.
《内江科技》2015,(10):133-134
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在漫长的历史时期经过不断的扬弃积淀形成的,其中蕴藏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和超凡的智慧,很多修身养性的思想,为人处世的道理,继承并发扬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中职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学习成绩差,道德品质也令人堪忧,加强对他们思想品德教育已经迫在眉睫,本文尝试着在中职德育教育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希望培养中职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让他们继承并发扬我国古代人民流传下来的优秀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8.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两个文化系统的存在都是为了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健全人格,促进人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来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着传统文化的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深深融入到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行为习惯和社会活动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增强实效性,必须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文章从融入方式、融入内容、融入路径、融入保障等方面来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长期积累起来的精神财富,当前高校德育教育中应汲取传统文化的精华,重视传统文化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历史之根,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发展、国家强大的需要。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大学生养成良好道德品质。本文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国家、民族发展的重要意义,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主力军,承担着学习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再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丰富思想、道德规范,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帮助。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目前,我国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继承和发展不利,特别是学校中的传统文化教育体系不完善,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精髓认识的少,学习兴趣不高。为此,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学校中的教育提出几点建议,以期待学生能更好的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肩负使命。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包含着丰富优质的思想政治资源,在现代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吸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此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大学生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的特殊人群,要想促使大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就要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校融合,为政治教育提供新的教学思路.文章主要分析中国优秀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中的价值,并尝试探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问题和教育现状,有针对性的提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合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现策略.  相似文献   

13.
传统文化包含着优秀文化和劣质文化两个方面,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在作为激发民族创造力资源的同时,自身存在一定的弊端。本文分析了传统文化对民族创造力的约束,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现今,国家对高校学生德育教育的关注度与重视度与日俱增,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德育教育工作内容中最为关键的一大元素在实践育人过程中占据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相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进行教育管理时应致力于对优秀传统思想文化的弘扬与传承,不断延展传统文化在高校教育尤其是德育、思政教育中的融合度,促使我国大学生建立更加积极、健康的思想,提升高校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度与认可度.我国优秀传统义化历经各朝各代累积而来,是思想文化的积淀及民族精神的传承,对于国家、民族的持久性发展意义重大,是文化自信之根源.张小军教授的论著《传统文化视域下大学生文化自信探究》一书分析了我国高校学生的文化自信现状,探讨了传统文化对于高校学生的思想理念、文化认同、价值观塑造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明确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间的紧密关联,并基于此提出将二者更加充分、合理融合的具体实现途径,助力高校学子培育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5.
现今,国家对高校学生德育教育的关注度与重视度与日俱增,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德育教育工作内容中最为关键的一大元素在实践育人过程中占据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相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进行教育管理时应致力于对优秀传统思想文化的弘扬与传承,不断延展传统文化在高校教育尤其是德育、思政教育中的融合度,促使我国大学生建立更加积极、健康的思想,提升高校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度与认可度.我国优秀传统义化历经各朝各代累积而来,是思想文化的积淀及民族精神的传承,对于国家、民族的持久性发展意义重大,是文化自信之根源.张小军教授的论著《传统文化视域下大学生文化自信探究》一书分析了我国高校学生的文化自信现状,探讨了传统文化对于高校学生的思想理念、文化认同、价值观塑造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明确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间的紧密关联,并基于此提出将二者更加充分、合理融合的具体实现途径,助力高校学子培育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6.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支柱,也是中国人民要不断传承与发展的核心价值理念。小学《道德与法治》注重在教材模块中镶嵌适当的中华传统文化内容,教师应该立足道德与法治课本,找准教材内容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点,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的渗透,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内化、传承和发展祖国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文化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的文化精髓。新时代大学生应该提高自身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增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肩负起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重任。文章论述了增强新时代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自信的意义,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挑战,并探索出增强新时代大学生传统文化自信的路径。  相似文献   

18.
传统建筑与现代建筑的矛盾一直存在。随着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外来文化的融入给当地的传统文化带来了一定的冲击,这使传统建筑文化面带来了巨大的危机。同时,中国建筑也面临着一个挑战,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如何在现代建筑发展的同时保留传统建筑风格。本文通过分析中国传统建筑,及现代建筑的优秀案例的调研解读,探索传统与现代共存及传承方式。  相似文献   

19.
周金刚 《科教文汇》2008,(28):211-212
中国的民族声乐与欧洲的传统声乐唱法方面有一些共同规律,同时也各自存在着很多不同的、鲜明的风格特征。本文简述了“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历史沿革,两种唱法技术上的比较,中西文化差异对音乐文化的影响,以便在今后的声乐教学中更好地把两种唱法的优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主观上建立起开放的歌唱观念和灵活的思维方法,既要发扬民族传统优秀文化,又要吸收借鉴美声科学的唱法。  相似文献   

20.
肖雁 《科教文汇》2020,(10):147-148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光辉历史,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历史的长河中,古典诗文作为中华民族文化中的瑰宝,以熠熠光辉孕育着中华子孙。让幼儿自小接触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赏读经典古诗,不仅能吸取中国优秀的文化的营养,更多的是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让爱国主义的情感自然而然地根植在幼儿幼小的心间,健全其人格发展。本文阐述了作者在教育实践中,如何让幼儿接触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如何让幼儿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古诗词,并将不断探索的体会与大家共同分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