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0 毫秒
1.
以广东省科技金融发展情况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等20个省市为对标省市,对科技金融相关内容进行统计。从科技产出、投融资体系以及支撑体系三个方面进行指标选取,筛选出18个子指标建立三级指标体系。利用投影寻踪模型对每个指标赋权重,构建出一个有权威数据支持、科学的指标体系构成的科技金融发展评价模型,并得出2015年各个地区的科技金融发展指数。模型结果表明新三板挂牌比例,R&D投入强度,财政支持力度对于区域科技金融发展起突出作用,广东的科技金融发展指数排名在20个省市中排名第三。  相似文献   

2.
科技金融是国家科技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湖北省是国家创新型建设试点省份。旨在对湖北省农业科技发展的金融支持成效进行实证分析,通过构建科技金融增长指数、农业科技发展指数、农业科技类成果增长指数,以湖北省2013-2016年数据为样本,研究科技金融对农业类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及农业科技发展的促进效应。  相似文献   

3.
研究我国风险投资区域集聚现象明显的五个省(市)--广东、上海、北京、浙江、江苏风险投资区域集聚的支持环境.通过建立支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对这五个省份2003~2008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建立综合评价模型.利用综合评价模型进行比较分析,得出广东省在政策支持,中介服务体系建设方面较其它省份薄弱,从而为广东省发展风险投资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科技的进步推动经济的蓬勃发展,而科技类产业的成长壮大又紧紧依赖于金融这一要素的推进。本文基于指标选取多项原则选取指标并进行因子分析以符合DEA模型投入产出指标准则。鉴于Malmquist 指数能够分析不同时期决策单元的变化并剔除了技术进步因素,相比截面数据可得到更为准确的结果。本文引入Malmquist指数,结合BCC-DEA模型,以更详尽地分析全国各省市、广东省以及广东省各地级市多时期的科技金融结合效率。研究发现广东省科技金融发展水平处于全国领先位置,但省内科技金融发展处于不平衡状况,建议广东省结合自身情况制定具备自身的特色科技金融发展策略,加强科技金融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5.
分析区域创新系统的演化要素和科技金融发展现状,以我国29个省份作为研究样本并分为东北、东南、西北、中部和南部5个区域,建立科技金融和科技创新复合系统协同度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协同度模型计算区域复合系统的有序度和协同度,结果显示:东南地区的协同状况最好,其次是中部和南部地区,东北和西北地区呈非协同状态,发展水平最低。进而建立科技金融与科技创新复合系统协同度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利用空间计量模型、引入空间因素探究各因素对区域复合系统协同的影响,结果表明:科技创新支持、资本市场回报、财政科技支出强度和高新市场竞争力对区域复合系统协同度有正反馈效应,而开放程度的影响不显著。最后提出促进区域复合系统协同度提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基于2011-2018年我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运用DEA-BCC模型测算出我国科技金融发展效率,并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探讨科技金融政策、金融发展程度、科研经费强度、政府科技支持力度、科研人数和科研人员学历等因素对我国科技金融发展效率的组合效应。研究表明:(1)高效的科技金融发展具有“多重并发”的特点,受多个因素共同作用,其中科技金融政策是促进科技金融发展的重要因素;(2)推动地区实现高效科技金融发展的路径有4条,分别为政策平衡型、全面协作型、科研投入型和环境人力型,其中科技金融政策是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的重要因素。建议科技金融发展效率高的省份在保持自身优势的同时积极弥补不足的方面,而发展效率较低的省份应根据地区发展优势因地施策,寻找符合自身科技金融高效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定量分析数字经济与科技金融效率关系,运用SBM模型对2015—2018年中国30个省份科技金融效率进行测算,并建立Tobit模型对科技金融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剔除环境因素后,大多数地区的科技金融效率下降,并且区域间的差距较大;科技拨款占财政支出比重、数字化程度指数、高技术企业利润额、高技术产业新产品开发项目数对科技金融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地方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对科技金融效率具有显著的负向作用。依据结论提出在数字经济下加大对科技金融的支持力度、合理配置科技金融资源、创新人才引进模式、优化风险规避方式、推动高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金融科技的发展为银行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打造智能化新型银行是未来银行业的发展方向.探讨金融科技的内涵,从银行金融科技发展逻辑出发,构建银行金融科技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探讨银行金融科技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包括科学性、系统性、客观性、全面性以及可比、可操作、可量化等;构建银行金融科技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包含资源投入、服务能力、风控能力、基础能力、研发能力和应用能力等6个一级指标,以及金融科技资金投入占比等15个二级指标;对上述指标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9.
王海芸  刘杨 《科学学研究》2020,38(6):1018-1027
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发展对于提升区域整体科技创新能力、助推经济转型升级意义重大。本文从科技金融的概念内涵出发,构建了包含5个一级指标、19个二级指标的科技金融综合指数指标体系,以及5个投入指标、3个产出指标的科技金融效率指标体系,并以2014-2017年数据为基础,测度了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科技金融发展水平和科技金融发展效率。然后,利用波士顿矩阵模型分析了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科技金融发展水平和效率之间的关系,将我国科技金融发展分为“高-高型”、“高-低型”、“低-高型”和“低-低型” 四种模式,并探讨了每一类模式的不同特征。最后,本文就四种发展模式分别提出针对性建议,旨在为提升我国区域科技金融发展水平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以频度统计法筛选的指标为基础构建科技创新型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泰尔指数评价模型对中国4个直辖市和5个经济单列市2010年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将泰尔指数用于赋权,反映了指标值与指标均值的差异越大权重越大的思路;在对样本城市聚类基础上对指标进行差异分解,从类内差异和类间差异两个层面揭示不同城市发展水平出现差异的原因,解决了现有研究只重视评价结果而未对产生结果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的弊端.  相似文献   

11.
分析科技综合实力的构成要素,建立相应的科技综合实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基于层次-因子综合评价法的评价模型,并对广东省科技综合实力进行了逐年评价.广东省科技综合实力评价结果不仅反映出广东省科技综合实力发展趋势,而且为广东省科技综合实力的提高提供了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生态学理论,将“科技金融生态系统”划分为群落子系统和环境子系统两个部分,分析了科技金融生态系统的层次结构,并依此构建科技金融生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以2009-2015年我国28个省的统计数据,基于速度特征视角,运用突变级数法和动态综合评价模型,对我国区域科技金融生态系统进行静态和动态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我国科技金融生态系统整体发展水平较高,促进科技金融发展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其中,东部经济区科技金融生态系统发展水平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绝大多数省份具有较强的抵抗力稳定性,但各区域动态发展趋势具有较大差异;中部经济区的科技金融生态系统发展水平及稳定性处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动态评价结果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现象;西部经济区科技金融生态系统的发展水平较低,但具有较强的恢复力稳定性和动态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13.
甘肃省创新型城市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西部省份甘肃创新型城市建设为研究对象,选取了24个反映创新基础、创新投入、企业创新、科技惠民及创新产出方面的指标,建立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然后运用因子分析评价模型和聚类分析方法对甘肃省14个市州的创新能力进行了定量评价和聚类分析。  相似文献   

14.
运用目标规划模型,采用2008—2017年我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分析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金融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综合效应,进而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金融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进行检验。分析结果表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地区经济的发展影响较大,30个省份、中部省份、西部省份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综合效应为正;金融科技创新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驱动效应明显,地区金融科技创新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反过来促进金融科技创新,金融科技创新进而推动经济发展,地区经济发展又进一步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三者互融互促,推动国家科技创新发展,促进经济社会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15.
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基本维度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并从投入、环境、产出三个维度构建了科技服务业指标体系,采用2012—2019年的相关数据,运用GRA模型分析科技服务业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因素,并基于CRITIC权重法构建科技服务业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助推效应指数,探究科技服务业三个维度影响因素的助推效应及其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科技服务业各指标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相关指标的关联性较强,科技服务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较好的助推作用;科技服务业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助推效应不断增强,同时综合助推效应指数的变化趋势与投入助推效应指数高度吻合,且投入助推效应指数是促进综合助推效应指数正向增长的核心指标,环境助推效应指数和产出助推效应指数是综合助推效应指数保持稳定变化的基础性指标。结合研究结论提出了进一步增强科技服务业助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和效应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16.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广东省区域水资源紧缺风险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凌子燕  刘锐 《资源科学》2010,32(12):2324-2328
在调查和分析广东省水资源现状的基础上,选择水资源压力、社会状态和防旱响应3个准则层共18个指标构建水资源紧缺风险评价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后采用综合指数模型计算风险指数,应用GIS的空间分析技术,建立一套区域水资源紧缺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为广东省水资源紧缺风险的研究和决策提供依据。评价广东省6个地区水资源紧缺风险的结果表明,农作物播种面积、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和万元GDP用水量3个指标对这些地区的水资源紧缺总风险指数的影响较大;各地区资源风险指数、使用风险指数和管理风险指数的差异体现出不同地区不同的缺水特征,参评地区中湛江已经进入了水资源紧缺高风险区域。  相似文献   

17.
基于异质性视角对创新能力进行理论分析,在实地调研和专家评判的基础上构建了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用来甄别和评估科技企业的综合创新能力、探索式创新能力和常规式创新能力。通过计算这3个创新能力指数,可以为政府和金融中介的金融政策制定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界定区域智慧专业化产业的特征,以31个省份的权威统计面板数据为基础,从4个维度15个指标出发,运用改进的信息熵权TOPSIS法,构建了区域智慧专业化评价指标体系与区域智慧专业化评价模型。结果表明,东中西部区域智慧专业化水平表现出明显的地区差异,东部省份区域智慧专业化水平都较高,广东省的智慧专业化水平最高,西部省份区域智慧专业化水平都较弱,且智慧专业化发展水平高的区域与发展水平一般的区域存在较大的极化现象。以智慧专业化理论为基础,基于区域智慧专业化发展水平评价和智慧专业化指数得分,对比国外智慧专业化的发展现状及特征,结合国内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深化区域智慧专业化的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9.
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加快产业链现代化建设。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金融链、政策链,促进创新链、产业链、金融链、政策链(简称"四链")融合发展,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本文基于区域经济理论,深入探究"四链"融合发展机制,构建"四链"融合评价指标体系,形成4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以2017年广东省21个地级市的数据为样本,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各地级市"四链"融合发展指数,运用聚类分析法对各地级市进行分类,比较分析各地级市的"四链"融合水平。研究结果表明,广东珠三角地区处于"四链"融合发展较高水平,其中广州"四链"融合发展水平最高,深圳、东莞次之,惠州和肇庆最低;粤东西北地区"四链"融合发展水平较低,但各地区差距不明显,总体发展水平较为一致。  相似文献   

20.
科技金融是实现广东省创新驱动发展,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引擎。在建立科技金融投入产出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首先将2014年广东省的科技金融结合效率同全国其他省市对比,进行初步评价;然后对2000—2014年广东省自身科技金融结合效率作进一步研究,挖掘其存在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一味地扩大金融投入并不能有效提高科技产出,深化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市场化进程,优化科技金融内部结构才能实现科技金融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