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权宁  徐昆鹏 《科技风》2023,(12):22-24
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的发展现状,针对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相关问题提出了人才培养模式:依托产业学院,传承工匠精神;对接职业标准,重构课程体系;聚焦技能大赛,提升职业素养。这促进了工业机器人专业“岗课赛证”的融通,实现了工业机器人专业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工业机器人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本文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1+X证书制度的背景下,提出了工业机器人专业和1+X证书制度相适应的教学改革策略。  相似文献   

3.
目前,工业机器人行业发展势头强劲,行业人才需求量巨大,在研究工业机器人技术行业背景和人才需求情况基础上,确立高职院校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建设目标,以黑龙江职业学院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为例,进行专业建设重点内容的研究与实践。  相似文献   

4.
科技进步促进电气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导致现有的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已远不能满足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需要,因此亟待在高职院校中展开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改革。本文以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基础,分析了现行该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新课程体系构建的基础和依据,探讨了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新课程体系的构建思路,并阐述了课程改革的实施。  相似文献   

5.
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与社会的契合点,也是高职院校办出特色的关键,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从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与课程体系、实践教学条件等方面进行了有效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科技风》2020,(15)
随着我国制造业的发展,预计未来3-5年,工业机器人的增速有望达到25%,高技能人才缺口将逐年加大。企业不仅需要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维护等方面的人才,还需要大量从事工业机器人安装调试和售后服务等工作的专门人才。这对高职院校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为满足实践教学,不断解决实训基地建设滞后、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效率不高等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Visual one仿真软件的高职院校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虚拟仿真实训室建设的方法,满足了专业教学需求。  相似文献   

7.
基于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建设是高职院校专业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对于高技能人才培养及学生就业均十分重要,本文以移动通信技术专业改革为例,介绍了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路和措施,为相关专业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论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和课程体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体系建设是高职院校培养第一线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工作中的关键环节之一.作为高职院校,只有通过不断地更新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建立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的课程体系,才能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及培养目标的实现.本文作者从工作实际出发,通过高职人力资源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分析,提出了高职人力资源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思路和建设方案.  相似文献   

9.
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是高职院校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学生关键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关键举措。本文重点探索了高职高尔夫专业订单式培养课程体系的结构、内容、比例与时间分配,并以湖南高尔夫旅游职业学院高尔夫专业"观澜湖班"为例,例证了订单式培养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SWOT分析法从专业的角度分析高职院校给水排水的形式与特点,给出了高职院校给水排水建设发展的关于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改革、教学模式与实践教学的改革建议,旨在推动高职院校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工作。  相似文献   

11.
在新的教育教学环境之下,现代学徒制的实施,是高职院校推进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着力点,也是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本文以烹调工艺与营养专业为例,从建立健全课程体系、优化专业教学方式、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等方面,阐述了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2.
沈晔超  葛勇  黄金霖 《大众科技》2023,(8):165-168+210
围绕高职院校工业机器人技术“1+X”证书制度试点这一主题,依托区域机器人产业结构及学校自身特色,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和为机器人企业输送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探索高职院校促进书证融通、优化培养方案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打通“1+X”证书制度体系与资历框架的衔接路径,结合课证融通类课程开发,促进产教融合,提升师资水平,推动校企双元育人,培养企业认可的高质量人才,有效提高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助力高新产业快速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3.
许湘平 《科学中国人》2014,(24):228-229
高职教育以服务于行业为目的,为了使人才培养与行业标准相衔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缩短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之间的距离,高职院校在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时应研究行业标准和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建设之间的关系。本文以工作任务分析为基础,以职业能力为依据,以行业标准为参考,对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构建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余君平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6):194-194,270
根据高职院校的特点及工业设计的专业的属性,指出了目前实训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构建实践课程体系的原则,最后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对本校工业设计专业构建的环状实训课程体系进行了解析。  相似文献   

15.
姜伟  张红生 《科技风》2023,(27):120-122
工业机器人作为一门课程或一个专业,在很多高职院校已经开设和创办。针对高职学生的工业机器人课程相关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根据现有教学资源的具体情况针对性地开展课程,这样才能提升教学效果,让学生能够学有所得。本文分析了目前工业机器人编程课程开展中可能遇到的三类问题:(1)学生基础薄弱,对课程兴趣小;(2)教学资源不足;(3)学生对实践安全不重视。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一一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为各高职院校工业机器人的教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高职院校工业机器人实训基地的建设思路和建设目标,提出了高职院校工业机器人实训基地的建设方案。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工业技术的发展,大量的机器人投入到自动化生产过程中,自动化生产线对产品质量保证和生产效率的提升至关重要,所以对工业机器人相关人才培养尤其重要。推动职业院校与时代发展同向同行,是当前职业院校在人工智能时代面临的必要难题。如何利用自身的优势培养国家所需的人才?作为工业类专职院校,针对人才的培养,教学型自动化生产线已成为高职院校中教学的热点、重点、难点。本文试从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模式创新进行简要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8.
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方向。以成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在该校工业互联网应用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存在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体系设置不完善等问题。针对工业互联网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过程,厘清中高职阶段人才培养方案中的递进关系,优化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制定“三衔接、三贯通”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中高职贯通教育科学、有效地衔接。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结合工业机器人基础课程的教学实际,分析了RobotStudio虚拟仿真软件在高职工业机器人专业教学中的意义和作用,研究了RobotStudio软件在教学中的几种应用形式,总结梳理了该软件对于高职院校技能大赛的促进作用以及在课程思政中起到的积极意义,旨在为培养适应工业机器人岗位需求、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打造新形态课程教学体系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0.
冯心炜 《知识窗》2023,(11):126-128
高职院校对跨境电商的高质量发展缺少系统化、国际化的培养体系,文章对高职院校跨境电商双语教学进行可行性分析,基于高职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的高质量人才培养模式,创建高职院校双语教学跨境电商专业运营体系,并以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载体,设计适用于高职院校的跨境电商双语项目化教学、双语教学方式、校企评价机制、岗位职业对接标准,为高职院校复合型人才培养提供思路与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