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社会历史发展的精神支柱。在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利用历史题材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唤起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回归,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报国之志,是品德课程的核心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2.
王卓亚  罗灵 《知识窗》2023,(1):114-116
教育部在高校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原则和目标上,坚持把以学生为中心作为重中之重,强调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革新、教学考核求新,围绕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展开教学,既注重“教得好”,又注重“学得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激励学生爱国、励志、求真、力行,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基于此,文章论述在经济法课程教学中如何贯穿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3.
李月华 《科学中国人》2014,(5S):195-195
初中生物课程如何渗透爱国教育?智者见智,仁者见仁,同类同义章屡见不鲜,但生物科技成果的不断涌现为生物课程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与时俱进的新素材,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从业能力提高,认知水平的改变,对生物课程如何进行爱国教育,笔者又产生了新的认识、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郑丹  谭明  李辉  王亚玲  李聪 《科教文汇》2023,(17):137-139
以高等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全方位人才培养为目标,紧扣教育学生坚定爱党、爱国的理想信念,坚持爱人民、爱集体这一主线,结合新时代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要求,落实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大学物理教学整个环节的要求,做到学习科学知识和思想品德修养相向同行,积极探究基于协同教学理念在大学物理课程教学中加强课程思政,在课程思政协同教学方面开展教学研究,探讨协同教学应用的方法,以期提升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全面高素质地培养学生,期待和同行探讨交流。  相似文献   

5.
2016年中国高等教育树起课程思政的旗帜,课程思政成为我国高校各学科专业知识教学中一个新的理念。医学院校要想培养出符合时代需要的医疗人员,教师就更应该深刻认识课程思政在医学生学习中的重要意义,积极探索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途径。在注重培养学生医学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应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该文结合中医院校组织胚胎学的教学内容,探索在组织胚胎学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旨在培养有灵魂、有责任、有爱国情怀的医学事业接班人。  相似文献   

6.
“中国梦”就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1]纵观中华民族百年来的民族复兴历史,始终是在贯穿中华民族伟大的爱国主义这条主线。为推动“中国梦”的实现,我们需要培育理性的爱国主义精神,即通过网络平台宣扬对理性爱国的认识、培育爱国主体积极的爱国情感、引导爱国行为的理性化。  相似文献   

7.
健康中国作为国家发展基本方略中的重要内容,已成为国家、社会、个人及家庭的共同责任与行动。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作为预防医学专业的核心课程,承担着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双重作用。教学团队在健康中国视域下,在“大卫生、大健康”观的思想指导下,分析学生思想发展的特点,充分挖掘课程思政元素,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将专业知识与爱国意识、文化自信、知法守法、以人为本、学科探索、社会责任感等思政要点结合,最终培养出既具有全面专业知识和较高专业素养,又具有正确的职业道德观、价值观以及社会责任感的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对我国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佘宝  王磊 《知识窗》2023,(1):39-41
遥感学科与国家利益间具有内在的紧密联系,本着为社会主义培养人才的原则,应着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文章围绕本科专业课程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爱国情怀这一话题进行了探讨,重点涉及爱国主义教学素材选取以及展现形式设计,目的是提高课堂的生动性和提升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古诗不仅源远流长,而且派别众多,风格各异.她以意境清新,含义深刻,语言优美而著称,其中不乏爱国爱乡、珍惜友情、热爱自然、催人上进的思想内容,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座宝库.  相似文献   

10.
黄埔精神是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形成的一种爱国革命的精神,是孙中山先生晚年留下的珍贵历史文化遗产.黄埔精神是对孙中山为代表的民主革命先驱们的爱国、革命、进步思想的继承和发扬,是深受辛亥革命以来的民主革命思想熏陶成长起来的爱国青年,在国民革命运动的浪潮中,以民族和国家为己任,为追求民主与和平,打倒军阀、消除割据、统一全国、捍卫主权、挽救中国危亡而献身于中国革命事业中创造出来的爱国革命精神.  相似文献   

11.
小学科学教学,综合性很强,内容相当广泛。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科学教学中来,在科学课堂中鼓励学生结合日常生活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并有意识地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科学意识,深化爱国爱民情感,培养学生从小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学习科学知识的雄心壮志。  相似文献   

12.
《科技风》2020,(27)
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融入是目前国家教育大力倡导的内容,本文介绍了将思政教育融入水利工程制图课程的探索与应用。主要步骤是:先探索分析该课程的内容特点,研究与专业课相关的思政要素,然后再探索分析该课程的教学特点,研究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如何无缝引入思政要素,最后将前两个步骤相结合起来,在专业课的每一次授课中,科学、合理、有趣的融入思政教育。从而在专业课的教授过程中,渗透爱国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专注、精益的工匠精神;所学知识联系实际建筑物,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刘芝庭 《科教文汇》2021,(13):59-60
近年来,我国数字与网络技术迅速发展,全媒体传播平台逐步建立,我国文化事业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广播电视学专业的教学也随之变革。广播电视学专业的学生不仅是各类新闻信息的接收者,还是未来新闻信息的传播者。这就要求我国广播电视学专业的学生应有更敏锐的判断力、更笃定的人生价值观和更积极的进取精神。因此,高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很有必要,但单一的思想政治课程并不能满足时代的需要,课程思政理念由此而生。想要培养爱国敬业、道德素质高的广播电视行业优秀人才,高校广播电视学教师应将课程思政理念充分融入专业课程,通过修订现有教学目标、深挖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法、开设第二课堂等途径,开拓学生的专业视野,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王国举 《科教文汇》2007,(6X):183-183
黄埔精神是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形成的一种爱国革命的精神,是孙中山先生晚年留下的珍贵历史文化遗产。黄埔精神是对孙中山为代表的民主革命先驱们的爱国、革命、进步思想的继承和发扬,是深受辛亥革命以来的民主革命思想熏陶成长起来的爱国青年,在国民革命运动的浪潮中,以民族和国家为己任,为追求民主与和平,打倒军阀、消除割据、统一全国、捍卫主权、挽救中国危亡而献身于中国革命事业中创造出来的爱国革命精神。  相似文献   

15.
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医学“生理学”专业课教学,是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医学人才的重要举措。在教学过程中,应以“生理学”课程为专业背景,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为时代背景,在贯彻课程目标的同时,深入发掘课程中的思政案例,将“生理学”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巧妙地融入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专业素养,还能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以期取得立德树人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弘扬爱国奋斗精神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深刻阐明了爱国奋斗精神对当代中国的重大意义,对在全社会弘扬爱国奋斗精神提出了明确要求。日前,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印发通知,对在广大知识分子中深入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作出部署。29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群体是知识分子建功立业的杰出典范。一、响应国家号召学成回国:超越"自我""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国家最高科学技  相似文献   

17.
马桦 《科教文汇》2023,(7):151-154
将思政元素与国际性英语水平测试有效结合,是通过短期外语强化培训对即将出国留学的高校学子进行爱国教育、增强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该研究以发掘China Daily平台优质资源、建设高校短期外语强化培训课程思政为目标,从雅思口语教学实践出发,以袁隆平院士的相关报道为案例,系统介绍China Daily平台在外语课程思政中的重要作用和使用方法,以期对我国高校短期外语强化培训的课程思政开发提供更多思路。  相似文献   

18.
5月4日,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日子。95年前的这一天,高举民主、科学大旗的青年学生,联合民众发起一场爱国运动,揭开了中国革命史新的一页。近百年来,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核心的五四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国人为振兴中华而奋斗。  相似文献   

19.
凝聚13亿中国人民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力量就是民族精神,从远古神话中可以追溯我们民族精神的起源,这些民族精神主要有爱国情怀,自强不息,牺牲奉献,探索创新。爱国情怀是中国梦得以实现的基础;自强不息是中国梦得以实现的动力;牺牲奉献是中国梦得以实现的前提;探索创新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0.
戚丽 《百科知识》2023,(18):63-64
<正>作为一部中国本土的战争题材爱国电影,《长津湖》中的很多台词具有中国特色的口语化表达,而且在英语中没有完全对等的表达,这对字幕翻译来说是一个挑战。卡特福德翻译转换理论主张牺牲形式对等,实现语义对等,这与爱国电影翻译的需求不谋而合。爱国电影作为呼唤型文本,要想同样引起外国观众的共鸣,字幕翻译起着关键作用。在中国日益走向强大的今天,电影是体现中国文化精神的一个窗口,优秀的字幕翻译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