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阿房宫,为帝王宫苑园林,始建于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号称“秦川第一宫”,秦末为项羽所焚毁。阿房宫虽已湮灭,但是它的创作思想对中国园林发展却产生了直接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论川西古典园林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川西曾经活跃过许多对巴蜀地区、中华民族乃至整个人类产生过重要影响的历史人物。自古蜀国以来,祭祀这些历史名人的祠庙历代屡有兴建,成为中国甚至世界罕见的名人祠庙最为集中的一个地区。由川西历史名人祠庙衍化而成的园林与北方皇家园林、江南人园林并立为中国的三大古典园林群落,显示着它独特的、突出的价值。川西古典园林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保留着一个魏晋唐宋明清的历史系列;川西古典园林还从侧面反映了川西地区的历史变迁过程,蕴含着社会政治、经济、化的丰富信息,显示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川西古典园林有着丰富的化内涵,凸显着巴蜀人民的化心理和精神追求。川西古典园林还在“北雄南秀”的中国园林之外,别具独特的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3.
唐朝自宫廷到民间的游乐风气促进了长安各类园林建设的兴盛.皇家及贵族的园林以气势与富丽取胜,公共园林则以生活性见长,而文人郊园别业则明显凸现休闲与静修的特色.魏晋南北朝时在玄学影响下的以逃避现实、陶冶性灵为主的中国园林文化在国势强盛、文化开放的大唐一方面得到继承,另一方面则别开生面.最为突出的变化是强烈的入世性,具体表现为游乐.此种游乐意识体现出入世与出世的统一,物质性与精神性的统一,充分见出中国文化所推崇的“上下与天地同流”的宇宙情怀与“诗情画意”的文人情趣.文人园林意识在唐代得以真正的确立,并成为园林文化的主导地,中国的造园艺术从此步入更高的境界.  相似文献   

4.
寻求伊甸园     
在当前中国的现代园林建设中,不少人仅从表面“理解”和“借鉴”中国和西方园林艺术的传统,使得当下的园林建设中出现一些不切实际、不合时宜的倾向。如仿古之风、古建筑热、假山热……;还有那种弃“己”媚“人”地片面追求所谓“西洋风格”的做法,如草坪雕塑热,等等。其结果是使中国当代的园林建设从复古到崇洋,建造了很多园林,最终却未形成中国现代园林的风格和特征。最近,东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寻求伊甸园——中西古典园林艺术比较》(周武忠博士)一书,可谓当代中外园林艺术比较研究的第一专著。作者运用历史比较与平行比较的…  相似文献   

5.
来自山东的志坚,到了南京就缠绵上了江南古典园林,读研究生的3年里,多次跑扬州,去苏州,泡园林,画写生。他还把明代的大画家、造园高手文徵明作为研究对象,探索其建园造境的奥妙,并以文徵明《拙政园三十一景图研究》为题写作硕士论文。  相似文献   

6.
罗布林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华  张峰  赵凯 《寻根》2003,(2):72-79
夏宫的营建罗布林卡,汉语意为“宝贝园林”,位于拉萨市布达拉宫西侧三里许的拉萨河畔,占地36公顷,是一座郁郁葱葱、花团锦簇的高原园林。罗布林卡始建于18世纪40年代七世达赖喇嘛时期,从此为历代达赖喇嘛专用的夏宫。历200余年,其建筑、生态环境依然基本完好,集中体现了藏民族园林、建筑、绘画、雕塑等方面的艺术风格,也体现了汉文化和其他民族文化的鲜明影响,是一处独特的建筑艺术、宗教艺术与园林艺术相结合的西藏艺术的杰作。建园之前,罗布林卡一带柳棘丛生,野兽出没,人称“拉瓦采”,拉萨河故道从中穿过,形成了许多水塘,…  相似文献   

7.
赵园 《中国文化》2008,(2):83-92,93-97,I0001-I0004
明末士大夫之营园 写明末文人故事,几乎不能不写其时的名园,因为许多故事本以大小园林为数演之所,也赖有这一种特殊的背景而展开。陈寅恪《柳如是别传》就写到了陆氏南园、杞园、三老园、不系园等。祁彪佳说其时越中园亭之盛,“回廊曲榭,遍于山阴道上”(《越中园亭记》之三,《祁彪佳集》卷八,页199,  相似文献   

8.
漫游“三国城”遥想当年事余子明今年暑期,有幸去江南一游。江南的园林风景果真很美,但各处园林大同小异,开始还兴致勃勃,后来便兴味索然。比方说,江南的寺院佛塔幽静俊秀,但比起北方的大雁塔、白马寺,则是小巫与大巫了。于是,我想调整一下行程,去游游全国独一无...  相似文献   

9.
周士琦 《寻根》2005,(3):140-141
提起颐和园与圆明园来,可谓尽人皆知,其湖光水色,亭台楼阁,天桃裱李,燕舞莺啼,堪称佳景,令人无限神往。这两处均为清代皇家园林,以一国之财力修筑名园,当然无与伦比了。既然如此,这园名就十分重要了,肯定要皇帝亲自为其赐以嘉名了。然而不然。圆明园确为康熙皇帝所赐名,颐和园却是皇后赐名,因为修颐和园时把持朝政的是慈禧太后。那么这两座名园的园名各为何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旨在分析中国山水画与中国古典园林的关联性发展,二者的关联性发展主要体现在协调性和一体性两大特点。本文基于时间维度、结构维度和文化维度三个方面,构建二者关联性发展的三维结构立方体,并系统从三个维度,逐层分析中国山水画和中国古典园林间关联发展所具备的协调性和一体性特征,并指出中国山水画与中国古典园林的研究不可分割,且在艺术创作中应体现情景交融,寄情于景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雷颐 《寻根》2000,(6):41-44
圆明园是名的皇家园林。自雍正帝以后,园居渐成宫廷风尚,尤其是成事帝更是常年住在圆明园.儿乎以此为宫。因为住在集中西园林之萃、景色宜人的圆明园,要比住在宏伟壮观、气象森严,每日必须“正襟危坐”的紫禁城自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典园林的精华——“曲水流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曲水流觞”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杰出代表,有着悠久的历史,非凡的文化内涵及艺术价值。本文论述了“曲水流觞”的起源、发展以及演变过程,分析了“曲水流觞”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重要位置,指出了其对现代园林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3.
葛熠 《华夏文化》2005,(2):43-45
中国古典园林的正宗代表当数江南私家园林,即士大夫文人园林。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古典园林艺术发展的重要时期。这是一个政治上动荡不安、文化上多元走向的时代。政治上的风云变幻,让封建士大夫们无论在朝还是在野,都感到岌岌可危,或为保全性命,或为寻求精神慰藉,士大夫们把目光投向自然,寄情于山水,而当时山水诗、画的流行,也推动了造园艺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论成都园林的文化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都园林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在自然和人文两方面都体现着成都地区的本土化特点.本文论述了成都园林的文化特色及其产生的根源,阐明了成都园林本土文化特色在成都城市园林的建设和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以及在塑造成都城市特色和精神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大自然型追求大自然气息,是当今世界一大服饰风格。富有田园风光的大自然流行色,以海滨沙滩色、盛夏园林色和深秋月光色为最佳。海滨沙滩色色调浅淡光亮,清新高雅。阳光下的沙滩更显出一派轻柔明快、五彩缤纷的色调,使人心旷神怡。盛夏园林色古朴典雅,如酷暑盛夏置身于凉爽的园林之中,清新宜人,沁人心脾。深秋月光色清澈透凉,月光下竞相开放的花朵和各种自然景色相映成趣,令人神往。科学型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可以科学地轮换套装,使不多的几套衣服变化出较多的花样来。例如,三套颜色为红、黑、白的女子春装可配成:红上装配红裤、…  相似文献   

16.
走进位于苏州古典园林狮子林东侧的苏州民俗博物馆,人们便会被它所展示的浓厚的婚俗与寿俗氛围深深吸引。婚俗厅里,张灯结彩的庭院响起一阵阵喜庆鼓乐声,人们仿佛置身于一场古老的婚礼中:一抬木质楼花的宝塔花轿,朱漆深金,制作精良,美观豪华,在吹鼓手的簇拥下,送来了新娘;婚礼喜堂上,正中挂着象征夫妻百年好合的和合二仙画像,供桌上红烛高烧,一对新人正在拜堂成亲;洞房里,苏式家具精雕细刻,典雅贵重,新郎挑下新娘的盖头方巾,夫妻从此开始了家庭生活。这种富于江南特色的婚俗吸引了许多外国朋友,有一对美国新婚夫妇饶有兴…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伦理内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筑是人类最重要的文化现象之一,它以“文化纪念碑”的形式充当着每个文明独特的象征,记载着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文化演变历程。由于建筑文化本身具有的综合性特点,可以形象地把它称之为一部反映特定时空范围内人类文化特点的“百科全书”。在这部“百科全书”中,无论是宫殿、民宅、坛庙和园林乃至整个城市的规模、布局上,中国传统伦理文化所注重的皇权至上的政治论理观、尊卑有序的等级道德观、群体意识及和谐精神等伦理思想都得到了深刻体现。  相似文献   

18.
泰山,雄伟壮丽,拔地通天,而被奉为“五岳独尊”的更在于它所承载的厚重的文化和精神。 恐怕任何一个向往泰山的宾客,都不会忽视她的文化特质,她的神奇风韵。而今,集中体现这种文化和精神的场所,就在新落成的天外村天地广场。 新时代里.泰山沿着改革开放之路走向了世界,泰山也与世界上不少的名山大川、园林古迹建立起了友好交流联系。如德国境内的阿尔卑斯山脉,法国的圣米歇尔山。 1999年又与加拿大的卡尔加里国家公园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由此,引出一个大课题:这就是既要保持泰山原有的风貌特色,又要与生态平衡、科学管理…  相似文献   

19.
殷选青 《寻根》2003,(1):138-141
多少年了,诗人和小说家为我们编织的梦里苏州,真是一片歌舞繁华地,温柔富贵乡,是红尘中一二等风流富贵之地。莫非是水乡的富庶和水所特有的空灵柔腻正好迎合了甚至造就了吴文化中这种温柔闲适的情调么?吴王金戈也敌不过如花越女,古吴霸气终于被弥漫于苏州小巷里的文人情、脂粉气、翰墨缘所取代。这些年来,随着那些被砸碎过的古典园林、寺观佛塔、明清古镇、名人胜迹的悄悄修复,这被讽为“烟囱不如宝塔多,楼房不如宝塔高”的“白发苏州”,仿佛一夜之间,其经济发展的速度已在同类地区中遥遥领先了。在新世纪第一个初冬,当我看到这…  相似文献   

20.
唐甜  李全慎  周墙 《寻根》2009,(6):113-115
印象中的徽州,俨然一幅水墨山水画,美丽得让人心醉。祠堂、民居鳞次栉比,园林、牌坊散落其中,衰落徽商的恢宏遗存里凄淫着儒家思想“仁、礼”的浓郁气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