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5 毫秒
1.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我国短距离速滑耐力训练特征进行了研究.着重就教练员对短距离速滑耐力训练的认识情况,优秀短距离速滑运动员耐力素质训练手段选择,短距离速滑耐力训练的方法及基本要求,短距离速滑耐力训练的负荷安排和优秀短距离速滑运动员耐力训练评述等5个方面进行了阐释,以期为短距离速滑耐力训练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朱红伟 《冰雪运动》2009,31(6):10-14
为了使我国速滑运动员选材的指标更加科学,评价方法更加规范,对近几年我国速滑运动员科学选材文献资料进行收集、分析、整理,并采用对各地速滑运动员选材情况进行调查的方法,发现我国速滑运动员科学选材的方法与指标的研究处于缺乏科学系统性的停滞状态,速滑选材仍以经验选材为主。提出速滑运动员的科学选材不仅要应用多学科的测评方法,而且要对多学科测评方法进行综合运用;根据速滑选材各阶段的任务和目的,通过定性或定量的方法对选材测试指标进行筛选。  相似文献   

3.
刘晋  程丽丽  詹英 《冰雪运动》2009,31(6):77-80
新型速滑冰刀自问世以来在世界速滑运动项目上已经历了十余年的应用,为在我国普通高校速滑教学中广泛应用提供了创新背景、基础和前景。通过新型速滑冰刀对提高运动成绩的相关资料和我国对新型速滑冰刀的相关研究成果,分析了速滑器材的变革对高校速滑教学改革、体育教师从事速滑课教学的素质和能力、大学生对速滑课的感知、体育观念培养和创新素质提高的多方面意义与影响,并对普通高校速滑课应用新型速滑器材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进行了充分解析,旨在为普通高等学校速滑教学改革出谋划策。  相似文献   

4.
蔡冰 《精武》2014,(4):175-175,177
近年来,在我国运动事业发展的过程中,速滑运动已经有所起色,并且在一些国际性的运动比赛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因此为了使得速滑训练更具有科学性,我们就要根据运动员速滑弯道耐力的特点,在动力学的基础上上对其速滑技术特点进行相关的研究分析。目前,我们在对运行员速滑弯道耐力特点进行研究分析时,主要是速滑运动技术动作的稳定性和力量素质这两个方面的内容在对其进行考虑,从而使得运动员在速滑训练的过程中,自身的素质和技术水平都得到有效的提高。本文通过对速滑运动的相关内容进行简要的介绍,阐述了速滑弯道耐久特点动力学研究分析的要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依据速滑运动的技术特点,分析、讨论了对高校学生进行身体训练的重要性和掌握速滑技术所必需具有的基本素质,以及在教学中如何进行身体训练。提出在速滑教学中应着重注意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以便尽快掌握速滑技术,提高滑行技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普通高校速滑课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速滑课是黑龙江省冬季普通高校公共体育必修课,为解决速滑课教学效果停滞不前的现状,改善速滑教学方法的研究迫在眉睫.综合运用采用文献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针对黑龙江省近20年来速滑教学方法进行纵向研究,在掌握了总体研究概况后展开聚类分析,揭示黑龙江省高校速滑教法研究的热点和特征,探索其发展脉络,并对未来发展态势进行合理预测,为推动黑龙江省高校速滑教法研究的良性发展,提高普通高校速滑课教学质量提供有价值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国内外速滑运动发展历史和大量文献资料,对国内外优秀速滑运动员成长历史和世界各国速滑运动的兴衰成败趋势进行了分析探讨,从而指出我国速滑运动训练的战略主攻方向应放在全能(短全能和传统全能)和长距离速滑项目上。这是发展我国速滑运动的根本大计。  相似文献   

8.
遵循速滑专项训练的特点和少儿速滑运动的训练规律,针对少儿运动员在速滑训练中存在的带有普遍性的错误动作,采取有效的训练方法进行指导纠正,是业余体校速滑教练员的一项主要训练课题。指出少儿速滑运动员常见的错误动作,提出了采取直接错误动作纠正法、定位错误动作纠正法、录像观察错误动作纠正法的训练方法和手段,对少儿速滑运动员在训练中所出现的错误动作进行纠正,具有一定的效果,为开展好速滑运动员少儿阶段的基础训练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短道速滑运动员的人格素养水平是影响我国短道速滑项目竞技体育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对当前我国短道速滑运动员的人格素养现状进行分析,指出人格修炼有利于短道速滑运动员的健康成长、有利于短道速滑运动员运动成绩的提高、有利于短道速滑运动员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等重要意义;提出短道速滑运动员人格修炼的途径有文化教育、思想教育、生活教育和教练员的榜样作用,为我国短道速滑运动成绩的提高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我国优秀短距离速滑运动员力量素质训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我国短距离速滑力量训练现状进行了研究.主要阐述了4个方面的内容:教练员对短距离速滑力量训练认识;优秀短距离速滑运动员力量素质训练手段选择;短距离速滑力量训练方法要求和优秀短距离速滑运动员力量训练评述,旨在为促进我国短距离速滑力量训练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少年速滑运动员有氧耐力训练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王杰纯  王静 《冰雪运动》2007,29(5):11-14
少年速滑运动员的训练是影响我国速滑项目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性问题。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少年速滑运动员进行有氧耐力训练的重要性,并指出进行有氧耐力训练时应注意的问题、训练方法和负荷安排,以期为基层教练员指导少年速滑运动员训练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韩国短道速滑现状分析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蔡兰  苗涛 《冰雪运动》2006,(1):7-9,14
通过对韩国短道速滑现状进行研究,探索韩国短道速滑运动员培养模式、训练与竞赛体制,为我国短道速滑培养新生力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韩国短道速滑国家队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蔡兰 《冰雪运动》2007,29(6):1-3
针对韩国短道速滑国家队每年涌现出大批高水平年轻队员的情况,采用文献研究等方法,分析韩国短道速滑国家队新的运营方法、国家队员选拔新的规定和新一届韩国短道速滑国家队队员的特点。为中国短道速滑国家队的新老接替工作和进行针对性训练以及研究韩国短道速滑工作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对11届冬运会速滑成绩与10届冬运会全国纪录及世界纪录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当前我国速滑项目存在的差距与不足,进而对阻碍我国速滑运动项目发展的因素进行分析,旨在为我国速滑运动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根据短道速滑运动项目的特点,对影响短道速滑运动比赛心理状态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指出培养短道速滑运动员理想心理状态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6.
短道速滑与速滑项目有氧训练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速滑运动在我国已有半个世纪的历史,短道速滑也走过二十多年的历程。如今短道速滑是我国冬季项目重点,冬奥会冠军的摇篮,但令人遗憾的是我们在速滑、短道速滑的长距离项目无所建树。针对这一现象对有氧耐力训练进行回顾、总结和反思,提出对有氧训练的新认识、理解和观点,以及因人而异地进行有氧训练的方法、手段。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速滑直道技术教学水平,采用教学实验法针对不同层次教学对象,对速滑直道技术进行分层次教学法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按学生速滑基础和学生要求,并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想、练的结合性方式进行分层次教学与训练,可以有效的提高各层次学生速滑技术水平和滑冰能力。创新后的直道教学法为普及高校速滑运动、落实以速滑为主的全民健身计划发展纲要和培养不同层次的滑冰人才,提供了教学与训练参考。  相似文献   

18.
优秀速滑教练员的创新能力、结构和培养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黄莉莉  王曼丽 《冰雪运动》2009,31(1):6-8,14
我国速滑运动要想跻身于世界速滑强国的行列,必须有关键性的突破。采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优秀速滑教练员创新能力及其通过创新使速滑项目成为优势运动项目,并保持项目长期绝对优势的探索,对优秀速滑教练员的创新能力、结构和培养途径进行了分析论证。认为优秀速滑教练员的创新能力主要包括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训练能力,训练理念创新和速滑技术创新是优秀速滑教练员各种能力创新的核心与关键;知识结构是创新能力基础,智力结构是创新能力的保证,知识和智力只有通过内化,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过程中才能形成速滑教练员的创新能力,进而提升创新能力;从创新基础、环境、机制等多方面论述了优秀速滑教练员创新能力的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19.
短道速滑运动中视野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它是短道速滑比赛技、战术得以发挥必须依赖的一项重要能力。在短道速滑训练和比赛时,由于运动员视野能力跟不上,往往影响短道速滑比赛技、战术合理的发挥与应用,也影响到短道速滑运动水平的提高。对短道速滑运动视野能力的特点和影响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视野能力训练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模拟速滑计时控制器输出信号的软件程序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在调试速滑记圈器自动功能的过程中,由于没有速滑计时控制器的相关信号,因此需要模拟速滑计时控制器的切光、清表、秒时间等信号才能进行调试。研制模拟速滑计时控制器的信号发生器及其软件程序,是课题研究阶段的重点,研究解决了对速滑记圈器主控制板的调试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