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只有实现了农业的现代化 ,才能实现我国作为经济强国的伟大目标。而农业的现代化必须依靠科技来推动。作为农业类高等职业技术院校 ,是直接为农业生产第一线培养高级实用型技术人才的“摇篮”。积极探索农业类高职院校“产学研”结合的有效途径 ,对于促进科技成果向农业生产一线转化、推动科研发展、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新成果新技术的示范推广是“产学研”有效结合的基础 农业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产、学、研”的结合 ,最基本的前提是要通过农业新成果、新技术的示范推广 ,解决农业生产一线急需解…  相似文献   

2.
郭久荣 《科技管理研究》2006,26(3):199-201,211
农业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是一项涉及面广、环节复杂、风险较大的系统工程。突破其转化率低的主要创新途径:一是要提高成果本身的质量,从立项抓起,转变科研思维,鼓励创新研究,增加与市场需求对接的有效成果数量,实现科技成果创新;二是要产学研结合,强化成果的熟化中试,建立健全技术市场,实现成果转化的中介与条件建设创新。  相似文献   

3.
大学科技园缘于大学,是我国高新技术成果的转化基地、高新技术企业的孵化基地、创新创业人才的培育基地、产学研结合的示范基地.大学是大学科技园的母体,生命之源.大学科技园对大学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是大学社会服务职能的延伸,是"潜在的技术和地方经济增长的来源".论文从大学和大学科技园功能着手,对大学科技园与大学技术转移、大学学科建设、大学创业教育进行探讨,揭示大学科技园与大学的互动关系,研究大学科技园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4.
产学研一体化与地方高校跨越式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科技发展的重要趋势是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的结合,成果转化与高新技术产业化为主要标志的产学研一体化,对高校科技实力、办学水平、办学层次等的提高具有决定性作用,产学研一体化是实现高校科技快速跨越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5.
产学研合作作为推进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有效途径,在多年的产学研合作实践摸索过程中,一些关乎产学研合作向纵深发展的深层次问题逐渐出现,本文结合黑龙江省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加强产学研工作的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6.
产学研结合作为一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而正在蓬勃发展的教育模式,将教学与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相融合,而《DSP原理及应用》课程是一门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以产学研结合,针对《DSP原理及应用》课程的特点,对两者在毕业设计中的结合进行了探索,达到培养学生能力和服务地方经济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科技成果转化就是科技与经济有机结合的价值实现过程,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内容.针对西部地区科技成果转化的状况,应通过确立企业主体地位,加强产学研合作、投入机制和成果转化平台建设,发展中介服务体系和科技人力资源开发等对策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相似文献   

8.
产学研一体化及其对地方高校科技发展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科技发展的重要趋势是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的结合,成果转化与高新技术产业化为主要标志的产学研一体化.对地方高校科技实力、办学水平、办学层次等的提高具有决定性作用,也是实现地方高校科技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
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收集20所中国纺织高校1985—2021年发明专利,深入分析高校产学研合作创新开展情况与发明专利转化绩效间关系。研究结论发现:首先,中国纺织高校产学研联合专利申请与专利转化均呈现出快速增加趋势,但是转化专利占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的比例较低;其次,高校产学研合作广度与深度负向作用于整体专利转化数量,而合作多元度则对专利转化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再次,高校产学研合作广度与深度对其合作创新成果转化存在显著倒U型影响,但产学研合作多元度对其合作创新成果转化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最后,高校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转化数量与其转化专利自身产学研合作广度、深度与多元度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  相似文献   

10.
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承担科研课题有利于实现产学研各方优势互补,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主动联合以及资助者积极引导它们之间的合作,是实现产学研合作承担科研课题的两种主要形式。结合现状,文章探讨了产学研合作承担课题过程要加强沟通与交流、重视分工与协作、发挥课题资助者的组织协调职能、合理约定成果分享协议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产学研合作是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效模式,也是企业寻求科技支撑、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江苏高职院校坚持产学研结合的办学方针,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同时也存在着问题。本文结合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等江苏高职院校产学研教学实践,对深化江苏省高职院校产学研结合的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基于当前非遗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要求,文章从地方高校高层次非遗人才培养紧迫性出发,分析了当前非遗专业人才培养中教育体系、培养层次、社会需求、专业师资、教学质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以闽江师专创新闽剧专业人才培养为例,探讨了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学科专业建设为根本、以科学研究为手段、以创新为驱动、以“实用可用好用”为落脚点的“产学研创用”五位一体的人才培养路径。  相似文献   

13.
2012年国家启动实施了“面向科学前沿、面向文化传承创新、面向行业产业和面向区域发展”的“2011计划”,开启了协同创新政策的国家意志。知名高校由于其各方面资源优势突出,已经形成了较好的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机制,而作为国家高等教育中流砥柱的地方高校,由于其实力问题始终都没有形成适合的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极大的制约了我国人才的培养质量,制约了地方的发展。本文阐述了我国地方高校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方式转型发展的客观性与迫切性,基于普适计算与信息链理论对该问题进行了分析,此基础上提出了新的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并与其它模式进行了对比分析,为我国地方高校协同创新人才培养转型发展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从创新生态系统理论视角分析高校科技育人外部环境、政策支持以及校内科技资源,并将广东省某医科大学作为案例高校。分别设计教师版与学生版高校科技育人现状调查问卷,通过问卷调查分析案例高校教师的科技育人理念认同、教学实践、科技资源教学转化、环境支持相关情况,以及本科生的科研需求、学习方式、环境支持相关情况。研究发现:创新型人才需求变得更为迫切,科技育人政策关注度显著提升,但省级层面予以高校科技育人政策支持的细化程度不足,高校层面推动科技育人的措施不成体系,高校内部科技资源较为丰富但教学转化率低,本科生科研实践程度不足。最后依据创新生态系统理论,从顶层制度设计、整合育人要素、革新组织架构、建设师资队伍4个方面对构建高校科技育人模式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南充驻市高校较多,人才济济,涵盖理、工、农、医、林、建筑、师范和服务业等各个行业,而南充大中小微企业众多,却严重缺乏人才,尤其是实用型和创新型人才匮乏,既制约企业良性发展和自主创新,还直接影响南充实施创新驱动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及加速推进南充跨越式发展的进程,对此,研究南充高校产学研和校企合作模式,探索高校如何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献计献策。通过剖析南充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制造专业与当地企事业合作模式的个案中提出构建于工作岗位的课程体系,让学生接触与适应工作岗位,及早参与和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保障学生在各个阶段的学习具有连续性和整体性,从而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为培养实用和创新型人才作铺垫。经过近年的实践,构建于工作岗位的课程体系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对学校、企业、社会、教师与学生均是受益者,呈现多赢的局面,效果良好,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6.
思想政治教育对于人才培养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在高校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充分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切实推进素质教育。该文将从现实角度出发,分析思想政治教育下的高校人才培养方法以及行动策略。  相似文献   

17.
教学与科研是高等教育的基本职能,寻求教学与科研相统一、以便在提高教学水平的同时增强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现代高等学校办学的基本原则。本文依据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从高等院校的层次性出发,提出并论述了高等院校中教学与科研的辩证关系。这种基于高等教育层次性的辩证关系的确定将有助于指导高等学校正确地处理与管理教学与科研。  相似文献   

18.
王喆  杨国栋 《科技管理研究》2021,41(15):127-133
基于高校战略管理理论,采用平衡计分卡方法构建高校博士后科技人才培养绩效评价模型与评价指标体系.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数据,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对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进行深入探讨与系统验证,总结提炼了科研活动、培养服务、品质素质、客户满意、学习交流、职业发展等六个主要因子.最后基于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为高校改进博士后科技人才培养绩效提出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9.
程胜利 《科教文汇》2020,(12):13-14
国家大学科技园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国家大学科技园对提高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促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和推动产学研有机融合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作为宁夏唯一一所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宁夏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在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勇于破解自身在建设和发展中的矛盾与问题,采取有效应对策略,将其打造成各类创新融合、汇聚和聚变的大平台,更好地服务于区域发展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20.
面向以前瞻性基础研究为主和支撑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的高校科研评价有其特殊性,传统的同行评议法、文献计量法等科研评价方法存在许多局限,难于准确判断其科学价值,为此,通过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探讨大数据在高校科研评价中的价值和适用环节。研究表明,大数据在高校科研评价中的应用,具有采集非结构化和半结构化数据、挖掘隐性和滞后性科学价值、提高处理速度和实现可视化表达、促进科研评价方法和方法论创新发展等强大功能和应用价值,且在实现高校科研功能多重性的数据提取、科研重心基础性的学术价值判断、科研成果价值非显性的数据挖掘和围绕破除"SCI至上"、聚焦"五大价值"的导向性指标体系构建等环节功能突显、适用性强。最后强调提出高校科研评价要防止沦为"数据万能"的陷阱,对运用大数据开展科研评价应加以调节和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