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2 毫秒
1.
艺术是易于传达、感受的一种文化形式,也是艺术家们内心、独自情感的一种释放,随着社会的进步,作品创作形式多种多样,风格各异,但是无论怎么表现都脱离不了本土的艺术精神,文章简单分析了中西方艺术文化精神及其作品中的表现。  相似文献   

2.
设计艺术也是一部人类发展史,具有深刻的文化精神。本文从设计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文化形式、设计艺术是一种多元维度的设计文化形态、设计艺术的文化也是文化设计的艺术三个方面的分析说明设计与文化是相伴相生的。  相似文献   

3.
绘画是一种艺术实践活动,运用线条、色彩、造型和构图,依据一定的形式法则进行搭配组合,完成传达精神内涵的任务。完成绘画作品不仅是表现形式的作用,而且还要有内容的体现,精神内容的传达,既所谓的绘画主题。绘画的内容与形式,密切相连,形式是观念、情感和技术的体现。由此看来绘画语言实际上是包含了技巧、形式和内容的有机融合。它是一个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有机整体,画家的感情是靠其特有的绘画语言表现。这种语言的运用,是根据画家自身的艺术表现力就愈强,愈具特色。  相似文献   

4.
绘画是一种艺术实践活动,运用线条、色彩、造型和构图,依据一定的形式法则进行搭配组合,完成传达精神内涵的任务。完成绘画作品不仅是表现形式的作用,而且还要有内容的体现,精神内容的传达,既所谓的绘画主题。绘画的内容与形式,密切相连,形式是观念、情感和技  相似文献   

5.
孙彬  王鸿俊 《科技管理研究》2021,41(3):后插13-后插14
声乐作为一门用声音表达情感的艺术,是演唱者通过声音与音律对自我内心情感与认知的输出,更是欣赏者获得一定精神愉悦与情感体验的接收过程,是表演者与受众之间双向交付的情感交流过程。单纯的声乐作品只是词曲创作者内在精神的物质体现,而演唱者才是歌曲的直接表现者。声乐作品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演唱者对声乐表演这一综合艺术形式的全局掌控。不同的舞台艺术实践能够体现出不同的声乐表演特征,对于声乐作品中的情感内涵表达也有所不同。因此,声乐表演艺术对于具象表现作品中的深刻内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奥运会标志是奥运申办国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缩影,是一种体育精神的艺术表现。本文通过对历届奥运会会徽的解析,简要地对奥运会徽这一特殊的标志设计形式进行了归纳分析,得出以下特点:1.民族文化性;2.艺术性;3.通俗性;4.时代性等。  相似文献   

7.
王文慧 《百科知识》2023,(15):43-44
<正>动画作品是文艺作品中一种独特的艺术类型,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播媒介,它来源于文化故事和社会生活,加以艺术化的处理和修饰,形成了一种全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动画作品是主流意识形态抽象理念具体化的表现形式,通过独特的视觉表现方式和视角重构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权。优秀的动画作品是时代精神的艺术化产物,它为重构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起到良好的导向和传播作用,对培育大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黑格尔是德国古典哲学和美学的集大成者,美学是他艺术哲学思想的集中体现。本文围绕"理想,单就它本身来看"这一章进行阐述分析,通过对理想的概念,理想的个性和理想对自然的分析来了解"艺术美,或理想"的内容,进而说明艺术理想,即艺术美是拥有内在精神的,高于自然的东西,艺术家应该通过赋予事物他想表现的精神内涵,然后通过作品内容的外在形式表现出来。艺术美就是人们对于自然事物赋予精神内涵的再创造。  相似文献   

9.
刘婧  王德庆 《科教文汇》2014,(31):149-150
黑格尔是德国古典哲学和美学的集大成者,美学是他艺术哲学思想的集中体现。本文围绕“理想,单就它本身来看”这一章进行阐述分析,通过对理想的概念,理想的个性和理想对自然的分析来了解“艺术美,或理想”的内容,进而说明艺术理想,即艺术美是拥有内在精神的,高于自然的东西,艺术家应该通过赋予事物他想表现的精神内涵,然后通过作品内容的外在形式表现出来。艺术美就是人们对于自然事物赋予精神内涵的再创造。  相似文献   

10.
互动装置艺术是新媒体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技术与手段的不恰当运用会产生技术堆砌、简单视听觉刺激的另一种极端,使作品只剩下空洞的形式.重点以互动装置<过去·现在·未来>为例,分别从交互方式、展示形式、界面动画与音乐音效等方面的表现,分析如何运用新的工具和手段强化而不是减弱作品的主题内涵,更加关注受众在浏,让视听的表现和交互的方式带给受众心理上的震撼.  相似文献   

11.
王军  宋力 《科教文汇》2011,(22):156-156,161
现代艺术精神是古典艺术精神的承传与发展,要拓展现代艺术精神,需要对传统精神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正确的理解。本文概述中国古代画论的发展历程,并指出其中最具价值的部分。艺术家通过对中国古代画论的学习,将有助于在绘画中体现中国艺术的精神、反映中国美学的深厚传统。  相似文献   

12.
儒家关于仁爱礼乐、尽善尽美、文质彬彬的美学思想,形成了中国传统艺术精神中的“道”、“心”、“和”,构成了古典美学意境的和谐美、融合美、中和美的特征,造就了杜甫沉郁、温厚、严整的诗风。  相似文献   

13.
敦煌壁画艺术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精神和审美意趣,通过对敦煌壁画艺术的探索研究,从中审视中国艺术的精神灵脉。通过空间、造型、色彩等艺术表现形式特色的分析,揭示敦煌壁画的艺术价值以及对当代中国画创作和教学的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陶联兵 《科教文汇》2011,(31):141-143
原型是集体无意识的主要内容,是人类祖先在漫长的实践活动中,保留在人类精神中的"种族记忆"或"原始意象"。荣格认为集体无意识中积淀的原始意象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动画是一种虚拟、自由的艺术表现形式,不受实拍影视作品的条件限制,不局限于现实生活,可以发挥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因此动画成了最为接近"原型"的一种艺术形式。本文尝试着从荣格的原型理论出发对迪士尼的动画角色中蕴含的原型意象展开分析,并进而说明其对于当下人们的心理补偿作用。  相似文献   

15.
苑文良 《中国科技信息》2005,13(12):412-414
I. Different Meanings of the Scarlet Letter "A"1.1 The Changes of the Symbolic Meaning of the ScarletLetter “A”.In this novel, the scarlet letter "A" changes its meaningmany different times. This change is significant. It shows growthin the characters, and the community in which they live. Theletter "A" begins as a symbol of sin. It then becomes a symbolof alone and alienation, and finally it becomes a symbol of able,angel and admirable.1.1.1 AdulteryThe letter "A", worn on Hester's …  相似文献   

16.
朱亚 《科教文汇》2014,(11):132-132,152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其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为设计艺术提供了宝贵的艺术文化资源。要形成现代与历史相结合,世界与民族相融合的独特的室内设计风格,设计师们必须深入学习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体会民族艺术的精神,对民族文化进行探索、继承和发展。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应用于家居设计中,形成既具有民族特色的,又为世界所接受的家居设计风格。中国传统的符号,运用在家居设计中也会产生非常优秀的作品。  相似文献   

17.
邹晶丽 《科教文汇》2013,(16):107-108
文学典型总是给人一种蕴藉含蓄,挖掘不尽的艺术诱惑力,让你反复玩味,百读不厌,这就是文学典型的蕴藉性。蕴藉性是使文学典型富于艺术魅力的主要原因之一,它首先表现为人物内涵的丰富性,其次表现为人物性格的复杂性。所以,蕴藉性使文学典型表现为以一种充分明确的个性特征为主导的多样性相统一的性格。本文试以王熙凤为例,从不同角度解读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蕴藉性。  相似文献   

18.
梁杨帆 《大众科技》2016,(8):145-147
艺术品是人类创造的精神物品,可以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满足美的享受和精神的愉悦,达到提高人们审美认识、审美教育和审美娱乐的目的。艺术品以非商品和商品的方式服务于大众,由于我国社会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的不平衡,使得非商品性的艺术品——公益服务难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因此艺术品大多以艺术商品服务于大众。文章以艺术品拍卖市场为例,探讨艺术品作为艺术商品对艺术活动和社会活动的利弊关系,如何平衡艺术品与商业二者的关系,使艺术品拍卖市场运营更合法更规范,艺术商品更好服务于社会大众,从而提升我国人民精神文化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丁莹 《科教文汇》2020,(10):100-101,109
伟大的长征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长征精神和医德精神有着内在的价值共通。在医学类高校中培育新时代仁心仁术的医者之德,长征精神不失为出色的叙事文本。可以通过解释长征精神的内在含义来分析它对医德培育的独特精神性价值和工具性价值,联通长征精神和医德培育研究的内在价值和底层逻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