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石涛《画语录》以“一画”论构成画学理论体系,“无法而法”方法论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既与“一画”之道同源同体,一以贯之,又与“一画之法”相辅相成,合为一体,将老庄道家哲学思想落实在绘画艺术理论及其方法论阐发上,形成以“无法而法”为中心所展开的哲学方法、艺术创作方法、绘画笔墨技法的道—法—技理论构成,贯穿渗透在其“画道”“画法”“至法”“洪规”“大法”“了法”“变化”等范畴、命题、观念中,构成其方法论系统及其指导思想与理论基础,对中国古代绘画美学及画学理论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中国书法和绘画的联系与区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历来有“书画同源”之论.从书法和中国画的起源来说,两者之间有一定的历史渊源.远在新石器的时代,我们的祖先已经用“兽毛制作的毛笔、以黑线在彩陶上构成种种神态生动的动物纹校和符号;至春秋时代绘画才始从纹样符号中独立出来”.文字与绘画都起源于刻画符号,后来汉字是朝着符号化.抽象化的方向发展,已经完全与绘画(或象形)脱离;并形成独立的体系.绘画则一直朝着状物的方向发展,也形成了独立的体系.“书以言情、画以状物;两者已经分道扬镳.问题是我们理解的“源”并不只是起源之“源” 的关系,即是“书与画异形而同品”的关系.这种关系、最突出地体现在笔墨上.书与画各自形成了自己的门类,但在笔墨上确是共同的,无论书与画、皆以笔墨为“灵魂”的,没有笔墨也就没有书法与绘画.二者的区别在于;书法对笔墨的运用更强调技巧与法度,对线的运用更趋精纯,几乎是线的艺术.而绘画对线的运用更强调灵活性与丰富性.似不如书法对笔墨更重技法,注重表现造型.书法与  相似文献   

3.
对学前儿童进行自主性绘画教育,旨在为培养自主创新能力打下良好基础。所以,自主性绘画的教育活动除了促进儿童的绘画能力以外,更要关注儿童绘画的内容及其发展变化。绘画形式之美多表现于物的表象,而物的表象所传达的则是心中的情感和语意,即所谓“诗情画意”。诗(对儿童而言包括故事)中的情和意与画中的情和意是可以相通的,“画者,天地无声之诗,诗者,天地无色之画”,可见诗和画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所以,在自主性绘画中,我们将绘画和语言紧密结合起来,以期达到两者相辅相成的效果。 语言和图画是两个重要符号,语言是会话语符,图画是形象语符,它们所传递的都是意义,即知识、情感和语意。可见,从符号的角度看,两者也是相通的。在儿童发展过程中,两种符号的发展有一定的同步性,也具有互动性。在自主性绘画教育中,我们以这两种符号的关系为依托,运用语言、故事促进儿童绘画创新的发展.同时也有助于儿童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我们的指导方式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并因绘画主题不同而异,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相似文献   

4.
无论在东方还是在西方,“点”都是构成绘画的最基本的元素。在绘画发展过程中,中西方绘画逐渐形成了各自独特而又相对稳定的艺术风格,绘画技法也各具特色。尽管中西方绘画中的“点”在世界文化交流中不断地发生交叉和融合,但由于地域、文化、审美习惯的差异和对绘画功用的不同理解,中西方绘画中的“点”始终呈现出很大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5.
作为中国艺术史上独有的一种文化现象,传统文人画是中国绘画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中国传统文化所蕴含的天人合一、知行合一和情景合一的人文理想,文人士大夫以天下为己任的忧患意识,构成了文人画独特的文化符号识别,具有明显的语言形态所包含的文化价值。从这一符号所蕴涵的文化线索中可以窥见文人画产生的缘由、规律及其艺术思想,从而得以解析传统"文人画"艺术风格及其审美倾向。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诗歌和绘画历史客观地形成了“诗画交融”传统,二者在创作层面形成交融是一种有条件的成立。首先,物象是诗与画共同的原质要素。诗歌创作要求写物象和由物象所组合成的“景”,使得诗歌尚“虚”的特性带有了浓厚的尚“实”的成分,从而与绘画的表现和再现对象具有了同一性,为古代诗画交融的形成找到了突破口,确立了必备的前提条件和中介因素。而创作主体在诗画创作中,单纯地描绘物象和由物象组合而成的“景”,并不能构成诗画交融。创作主体是否具有诗画素养,尤其是在创作过程中能否运用诗画的原理、运作规则和操作技巧来选择、组合、描绘物象,为诗画交融的最终完成者审美主体提供可资挖掘探求的凭借和线索,就成为构成诗画交融的最为根本的条件。完整意义上的诗画交融是离不开审美接受者的共同参与作用的后期制作的,缺少了审美接受者审美创造的译码程序,诗画文本不过是一堆符号的堆积而已,更不用说诗画交融了。手卷和运动透视在中国绘画中的成功创造和运用增进了诗画交融,共同铸就了中国古代绘画具有时空互凝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重彩画是传统工笔重彩在现代文化和审美条件下,变革和发展下产生的一个新画种.它充分利用了现代色彩、材质运用方面的特长,大胆的西方抽象及构成与装饰美感引进绘画中.中国现代重彩画从历史与客观角度看待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充分认识到东方与西方造型观念之间早就存在的契合和相互影响,实现了与国粹充分不同方向上架起一座新的桥梁,实现了与西方绘画、审美的合璧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文化全球化语境下,中国画家应该树立民族文化自觉意识,深入发掘、弘扬各地域特色文化,艺术地表现不同地域的独特文化和景观,开拓创新,为中国画“在学术上成为可与西方绘画进行对峙和交流的另一种系统”而不懈努力。建构和发展地域性中国画学术群,有益于当代中国画在学术上和创作上走向多样发展,从而可以成为当代中国画发展的一种途径和模式。  相似文献   

9.
把握中国传统绘画的文化特征及其深藏背后的民族文化精神,是至关重要的。中国传统绘画是具有中国文化精神的、明显区别于其它画种的、有强烈个性特征的独立画种。本文从中国传统绘画与中国文化的关系入手,通过对中国绘画中的山水、人物、花鸟三方面内容与中国文化紧密结合的阐述,说明了中国文化是中国绘画的基础和肥沃土壤,同时又着重通过对中国画语言特质的理解,进一步阐明要正确把握中国画的文化精神,必须从中国文化中寻找中国绘画的文化渊源。  相似文献   

10.
“留白”是中国画特有的绘画语言之一,指在构图或上墨(色)时,让部分空间不着笔墨(色)而保留纸面的本色,从而达到一种“虚实相生”,“无笔墨处皆成妙境”的审美意趣的表现手法。千百年来,如何留白,体现空白空间的视觉和精神价值,已经成为中国绘画艺术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空白”在现代设计艺术中同样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如果将中国画中关于空白运用的技法和观念运用到现代视觉设计中来,这无疑是对现代设计艺术的一种丰富和拓展。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绘画史上,“历史画”创作是一个源远流长、不容忽视的客观存在。特别是在宋代以前,以人物为核心的绘画,包括描绘历史事件的“历史画”和以刻画人物为主的“历史人物画”一直是中国绘画的主流,只是随着山水、花乌画的兴盛,“历史画”在元、明、清三代发生了流变,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了与山水画的合流,影响了“历史画”的独立发展。至于明、清时代,特别是清代大量出现的帝王“纪功画卷”,则只是一种异变了的“历史画”。中国古代的“历史画”可以为我们今天的创作提供借鉴,中国古代“历史画”发展的历史在很多方面也对我们有一定垂诫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与诗同行     
子曰:“不学诗,无以言”。诗歌是进行写作系统训练的最简洁可感的文学形式。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而“每一种艺术它所表现的对象必须与这种艺术所使用的每种符号相适应”(莱辛《拉奥孔》)。绘画使用的媒介符号是点线面色,诗歌使用的媒介符号是语言。作为一种美学形态,诗歌常常“突破语言这种媒介符号的局限性,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语言的启示性,在读者头脑中唤起一幅幅生动的图画”(袁行霈语)。本文以绘画的“平面构成形式”在诗象打造中的运用为例,推介几种诗歌的表达技法,意在呼吁与诗歌的“亲密接触”,让诗歌和诗美与我们一路同行。一、意象特异…  相似文献   

13.
论“读画”     
中国传统书画艺术蕴含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只有通过“读画”方式才可能解读其构图符号中所蕴含的深刻内涵,而虚静无为的心境则是“读画”的首要条件,由此而产生了极具中国传统特色的“书斋式读画”方式,它恰如其分地与传统书画艺术诸因素之间达成一种互为适应的默契,读画者身处其中自得自乐、圆满自足。  相似文献   

14.
“一笔画”和“一画”是中国绘画,特别是中国写意山水画创作的最高境界,其强调一笔之中意、笔、墨的高度统一,物与我、我与画的浑然一体,与中国古典哲学的天人合一之精神相一致。这是中国画的精髓,也是中国画与西方绘画最本质的不同。  相似文献   

15.
东西方绘画在线条运用上存在着异同,随着东西方文化交流不断加深,两种绘画线条呈现出融合与互补的趋势。从中国画中线条运用注重表现情感、富于韵律美,西方绘画中线条运用注重表现理性、强调实体美,中国绘画与西方绘画线条运用的融合与互补三个方面对中西绘画中的线条进行了考辨和分析,探讨绘画线条的运用技巧和特点。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画的写意创作过程中,“意境”是最关键的一个环节,中国古代多位画家从不同角度论述了中国绘画的“意境”内涵.在意境表现形式上有一笔画、水墨大写意与丘壑内营等等,这为领会和理解中国传统绘画的意境提供了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17.
儿童联想变形画系列稿之二变形画与联想□王守公变形画的功用不仅在于学习一种有趣的绘画形式,练习基本的绘画能力,而且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更在于由此种非同寻常的绘画方式培养儿童的联想与想象的能力及其创造力。联想是创造才能的构成因素之一,联想是想象的开始,联想与...  相似文献   

18.
任何种类的绘画都有自己特定的表现手段和物质材料,中国画的表现手段是以线条为主。我们在阐述中国绘画艺术的运笔、达意和运笔技法所含的画家个人特征时,都涉及到作为媒介的线条的问题。线条这一艺术媒介和艺术形式,关系着一般绘画作品的审美感,而对中国绘画来说,这一艺术形式的运用对造形、抒情具有重大意义,并且产生特别显著的审美效果。一关于绘画艺术中线条的起源,可以从我国古代有关记载中考察奴隶社会时期绘画艺术中线条的运用。《周礼·考工记》中曰“凡画绘之事,后素功。”“绘”指涂颜色,“画”指画线条。“画”与“绘”的区别,有…  相似文献   

19.
在绘画作品中经营诗的意象,是中国画的共同特征和普适审美标准,也是中国特有的民族艺术形式,这是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形成的。画与诗的结合扩大了绘画的艺术感染力与表现力,使中国画的思想情感、寓意更加豁达、深远,艺术趣味、艺术境界更上一层楼。但正因为在我们的文化语境下这一命题的普适性及其“理所当然”的地位,反而使中国画教师和学生对之熟视无睹。而且,凡论及“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文论,也多是从诗中有画的角度论诗者居多,  相似文献   

20.
绘画是指运用线条、色彩等直观符号展示形象的过程 ,语言则是一种表情达意的信号系统。在理解抽象的语言信号过程中 ,小学生经常会碰到障碍。因此在理解语言时 ,适时构筑抽象语言与直观形象间的桥梁 ,使学生的理解之路保持顺畅 ,就显得更为重要。布鲁纳认为 ,最好的学习动机 ,莫过于对学科本身内在的兴趣 ,而心理学成果表明 ,儿童最早发生兴趣的是绘画。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恰当灵活地运用绘画方式 ,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真正使学生学得容易 ,学得轻松。一、以画激趣语文课堂教学中 ,教师在黑板上简要勾勒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