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教学现状 笔者发现,在"圆的认识"教学中普遍存在三个问题. 一、注重学生对圆的直观认识,没有让学生形成科学的概念 圆在生活中是依附于具体物体而存在的,许多物体上有圆形的面.因此,教师通常从生活实例中引入圆,让学生充分感知生活中的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在举例时往往说什么物体是圆的,没有区分物体和物体的面,也就是没有清晰地区分圆和圆面.而从集合的角度讲:圆是到定点(圆心)的距离等于定长(半径)的点的集合.因此,教学应该始终围绕圆的本质展开,而不是就现象论认识.  相似文献   

2.
在“圆的认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明确,圆指的是一条封闭曲线,而不是指由封闭曲线所围成的圆面。关于这个问题,有的教师虽然自己知道圆是什么,但在教学中是不大注意讲准确的,不自觉地将圆说成是圆面。因此,不少学生,在学习了圆的概念后,头脑中留下了“圆就是由封闭曲线所围成的圆面”这个错误的认识。以致进入中学学习平面几何时分不清圆内、圆外、圆上的区别;学习解析几何时弄不懂  相似文献   

3.
《圆的周长和面积》是高小算术课本第四册《求积》一章里的重点。这节教材包括四项内容:(一)关于圆的一些基本概念。(二)圆周率的概念,圆的周长的计算法则。(三)圆的面积的计算法则。(四)扇形的认识和扇形面积的计算。其中形成圆周率的概念、求圆面积的法则是教学上的难点。下面谈谈我教这节教材的打算。关于圆的一些基本概念的教学要求是:使学生认识圆,知道什么是圆周、圆心、半径、直径,会用工具画圆。教学的第一步,指出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圆形物体,例如,车轮、钟表面,硬币等,从这些大小不等、材料不同的圆形物体,抽出它们的共同特征,使学生初步树立圆的概念。第二步,给学生看从实际物体抽象成的图形,指导学生认识圆,以及圆心、圆周,半径和直径,使学生知道:圆是指圆周所包围的部分,是  相似文献   

4.
陈梅 《山东教育》2020,(1):73-75
一、学生认知困难与教师教学困惑分析1.学生困惑:"到底什么是圆?"——日常概念对科学概念的理解造成干扰很多学生甚至是部分老师,对"什么是圆"的理解存在偏差。比如,让学生找一找圆在哪里?学生往往会把"球体""圆面"也认为是圆,也就是说.  相似文献   

5.
教学现状 笔者发现,在“圆的认识”教学中普遍存在三个问题。 一、注重学生对圆的直观认识,没有让学生形成科学的概念 圆在生活中是依附于具体物体而存在的.许多物体上有圆形的面。因此,教师通常从生活实例中引入圆,让学生充分感知生活中的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在举例时往往说什么物体是圆的,没有区分物体和物体的面,  相似文献   

6.
通过《圆形与圆形物》一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圆物(包括圆、椭圆、半圆),并能联想生活中的圆形物,在圆形的基础上把它们画下来,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在圆形的基础上画出圆形物是本课的难点,同时渗透着以后学生应遵循的绘画步骤,即在基本形的基础上画出各种物象。为此我在教学中采取了实物演示、教师范画、学生学画等  相似文献   

7.
关于假分数的认识,教材是通过观察圆形图形中涂色部分所表示的分数来引入的。如右图中,涂色部分有5个14,即45。然而,学生往往对此提出质疑:“把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最多只有4份,怎么可以用54来表示呢?如果把两个圆平均分成8份,表示这样的5份,应该用58来表示。”对这样的疑惑,如果教师弃之不理,而是硬塞给学()生,这样的学习,学生虽认识了假分数的形式,但不能与原有的认知结构相连接,显然不利于学生对假分数概念的意义构建。那么,教师在这里应提供给学生一个什么样的学习支点呢?笔者为此进行了下面的探索:师(出示右图):直线上从0到1表示1米长,…  相似文献   

8.
圆的认识     
教学目的:1.能区分圆与球体.2.会使用圆规画圆.3.掌握圆心、半径、直径的概念及半径与直径的关系.4.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教学过程:引入课题.教师提问:“车轮为什么是圆形的?”(对于这个司空见惯的问题,学生还不能根据圆的特点准确回答,这就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为新课的学习做好准备.)一、初步认识圆1.教师演示.旋转两头系有小球的毛线,得到圆.  相似文献   

9.
关于圆的概念教学,谈自己的一点想法。一、概念的引进 学生在学圆之前,已经学过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等多种图形,这些几何图形都是由线段组成的。在对以上几种图形做简单地小结后,可向学生出示一种新的图形—圆形。出示的可以是预先制作的教具(如用硬纸制成的圆片等),也可以是在小黑板上画好的圆。学生对圆形并不陌生,可以启发学生举出日常生活中常见圆形物体的例子,如锅盖、硬币等。等学生说出许多例子之后,教师再出示早已准备好的教具—小锅盖(用高粱秸钉成的)接着问:做锅盖的人用什么办法把它切圆的?在学生做出不同回答后,教师拿出早已备好的教具——头系钉子,一头系粉笔的线,在黑板上画一  相似文献   

10.
《圆的认识》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数学》第十一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时的内容。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了平面直线图形的认识和圆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研究曲线图形的开始,是学生认识发展的又一次飞跃。〔设计理念〕1.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教师进行数学教学时不能死抠教科书,应避免让学生死记枯燥的概念。这节课从学生的兴趣引入,选择了学生乐于接受、有价值的数学内容为题材,在教学过程中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自主地学习。上课伊始,教师由一次动物赛车引出“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的”这一问题,为学生创设了“…  相似文献   

11.
一、列举实例,引出课题教师在引导学生举出周围常见表面是圆形的实物,初步认识圆的基础上,通过画圆,引出课题。(板书:圆的认识) 二、教学新课 1.指导学生自学(五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十册第1页3—9行),提出思考题: ①用什么工具画圆,画圆的步骤是什么? ②什么叫圆心?圆心用什么字母表示? ③什么叫半径、直径?它们  相似文献   

12.
教学目的:使学生初步认识圆,掌握圆的半径、直径和周长的关系及计算公式。学会运用概念和公式解决实际问题。课前准备:要求学生课前准备好圆规、硬纸板、直尺等学习用品。课前每组发给直径分别为1分米、6厘米、4厘米和3厘米硬纸板做的圆。教学过程: (一)通过旧知识导入新知识我们过去学习过哪些平面图形? 教师出示红色的圆形塑料板,提出:谁知道这是什么图形? 在我们周围有很多物体都是圆形的,因此“圆”在人们生活中有很重要的价值,所以从古至今不少数学家对“圆”不断地进行研究。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圆”。(板书“圆”) (二)引导学生探求新知识  相似文献   

13.
关于假分数的认识,教材是通过观察圆形图形中涂色部分所表示的分数来引入的。如右图中涂色部分有5个14是45。然而,学生往往对此提出质疑:把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最多只有4份,怎么可以用54来表示呢?如果把两个圆平分8份,表示这样的5份,应该用58来表示。”对这样(54)的疑惑,如果我们弃之不问,而是把答案硬塞给学生,这样做,学生虽认识了假分数的表现形式,但不能与原有的认知结构相连接,这显然不利于学生对假分数概念的意义构建。那么这里应提供给学生一个什么样的学习支点呢?笔者为此进行了下面的探索。出示右图:01米()()()师:上面的直线上从0到1…  相似文献   

14.
内容:九年制义务教育教材第十册第一单元第一小节“圆的认识”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教材把这部分内容放在学生学过直线图形的认识和面积计算以及圆的初步认识之后进行教学,这与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是相适应的。目的是借助对圆的探究,使学生初步认识到研究曲线图  相似文献   

15.
在高小算术课本第四册《求积》一章中,《圆的周长和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和体积》、《圆锥的体积》三节是教学的重点。圆、圆柱、圆锥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常遇到的形体,教学这部分教材,使学生掌握关于圆、圆柱、圆锥的一些基本知识和计算技能,发展空间观念,对他们毕业后参加生产劳动和进一步学习都十分必要。现在把我的教学打算写出来,和大家研究。一、圆的周长和面积:这一节教材引进了有关圆的一些概念,讲述了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教学要求主要是:1.使学生认识圆,知道什么是圆心、圆周、半径、直径,会用工具画圆;2.使学生形成圆周率的概念,掌握它的近似值,知道求圆的周长的公式,能运用公式,根据已知的直径或半径求出圆的周长,根据圆的周长求出圆的直径或半径;3.使学生知  相似文献   

16.
学生在学习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S=πr~2时,往往错把“2r”当做 r~2。产生错误的原因,一是对 r~2和2r 的意义不理解;二是把圆面积公式 S=πr~2和圆周长公式 C=2πr 相混。怎样使学生清楚地理解r~2≠2r 呢?我认为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教学。一、从演示中认识概念。先复习长方形的面积概念及计算公式;圆的面积概念;再推导圆面积计算公式。教师演示教具,用割补法把圆切开(按教材方法割补)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接着让学生用准备好的学具(课前准备一个纸做的圆和一把剪刀)按教师的要求进行剪拼。并设计下列问题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思考: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与原  相似文献   

17.
初中数学概念教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念是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态。初中数学教材中有大量的概念,搞好数学概念的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只有透彻理解、灵活运用数学概念,才能判断恰当,推理有据,进行正确、合理、迅速的运算。所以它在教学全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应十分重视数学概念的教学。下面谈谈我在初中概念教学中的一些探索。一注意概念的引入 1.以直观形象,具体实例引入概念列宁指出:“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是认识的真理,认识客观实在的辩证途径。”概念教学也是这样,从直观形象引入概念、充分利用模型、实物、图画、图表等,尤其是几何,有了实物、图画,就使学生获得鲜明的圆、全  相似文献   

18.
有效的教学设计是为了使教学更加有效。教师在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时应宏观地看待教材,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超越,在吸纳教材的基础上扬弃。教科书上对于定义、概念、公式等内容一般是以简短结论的形式出现的,这需要教师把教材变成学生自己可以进行探究的学材,使学生能逐步自主发展,教师的价值与智慧也主要体现在这一转变过程中。有效的教学设计应具备以下几个特性:  相似文献   

19.
一、课前交流与学生交流各自的生肖,请学生叙述老鼠抢到十二生肖排名第一的童话故事。二、激趣引入1.童话:十二生肖为谁排名第一进行争吵,玉帝让它们抢金币来定谁排名第一。课件出示比赛场地上圆形的桌面。2.提问:这个桌面是什么图形?课件演示从“圆桌”抽象出“圆”。3.生活中的圆。课件出示一些表面是圆形的物体和圆形图案。(设计意图:通过“实物——建模——实物”的认识过程,让学生用数学中抽象的“圆”的概念去认识身边的事物,提升学生对圆的理解)三、探究新知1.教学“圆是由曲线围成的”。(1)让学生用直尺画圆。(2)为什么用直尺画不了…  相似文献   

20.
对于“假分数的认识”的教学,教材是通过观察圆形图形中涂色部分所表示的分数来引入的。然而,学生往往对此提出质疑“:把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最多只有4份,怎么可以用45来表示呢?如果把两个圆平均分成8份,表示这样的5份,应该用58来表示。”面对学生的疑惑,如果我们置之不理,而将新知强加于学生,那么,学生虽然认识了假分数的形式,但不能将其与原有的认知结构相联接,显然不利于学生对假分数概念意义的构建。那么,应给学生提供一个什么样的学习支点呢?笔者为此进行了以下探究。案例出示:师:直线上从0到1表示1米长。从0到第一个点表示几分之几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