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抽象的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绝对的 ,具体的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表现形态是相对的 ,绝对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存在于相对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具体表现形态之中 ,具体的同一和斗争形态包含和表现着同一性和斗争性。  相似文献   

2.
关于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有一种观点认为,“抽象意义上的矛盾同一性寓于各种具体形式的同一性之中,抽象意义上的矛盾斗争性寓于各种具体形式的斗争性之中”(《哲学研究》1983年第4期第16页和《国内哲学动态》1981年第3期第17页),从而否认“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对此,笔者不敢苟同。  相似文献   

3.
关于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哲学界流行的观点是“每个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共性寓于(或存在于)个性之中”。这种表述除了说性质与性质统一和性质存在于性质之中外,未能提供更多的知识。解决这个疑难的关键,是弄清共性、个性和个体的关系。黑格尔有一个重要观点,认为每一个事物都是一个概念,而概念又包含三个环节:普遍性,事物  相似文献   

4.
具体地分析具体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和活的灵魂。这是个大题目,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解决得了的。本文的目的,只想用简单枚举的办法谈一些关于相对性和绝对性关系的具体情况,着重分析一下关于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相对性和绝对性的关系问题。相对和绝对、个性和共性的道理,按毛泽东同志的说法,那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不懂得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然而,对于相对和绝对的关系,也需要进行一  相似文献   

5.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运动发展的科学。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变化的源泉和动力。毛泽东指出:“矛盾的对立面又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和变化。”(1)如何理解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相对与绝对的问题,不仅是哲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也是理论界仍在研究和探讨中的重要课题。 对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相对与绝对问题,理论界和教科书中,大多认为: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暂时的,易逝的,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我认为这种理解尚有不尽全面之处。因为这种理解只讲了问题的一方面,而忽视了另一方面。认为矛盾的同一性只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一面,而斗争性只有绝对的一面,则没有相对的成份,这种观点本身就把相对与绝对都讲到了绝对化的程度。是违背辩证法的。 本文就同一性和斗争性都是矛盾自身的属性以及同一性和斗争性在矛盾运动中的地位,作用来谈一点对相对和绝对的理解,不妥之处请同志们指正。 一、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属性,矛盾的存在既是相对的又是绝对的,故同一性和斗争性也既有相对的一面又有绝对的一面。 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属性,这两种属性是具体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同一矛盾自身的两重属性。它们是同一中的差别,差别  相似文献   

6.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即共性寓于个性之中.它启示人们:人类的认识活动,总是由认识个别和特殊的事物,逐步扩展到认识一般的事物;总是首先认识了许多不同事物的特殊本质,尔后才有可能进一步通过概括工作去认识诸  相似文献   

7.
数学解题就是解决矛盾,而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即共性存于个性之中。如果某个命题在一般条件下正确,那么在特殊条件下也正确。相对一般而言,特殊事物往往显得简单、直观、具体。在解数学题时,有时可根据问题特点,设法将待解的问题先转化为特殊去处理,就容易获解。  相似文献   

8.
"每个事物都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体","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一直是困扰哲学界的两个问题。这不能不使我们产生下列疑问:一是,"共性寓于个性之中",就是表明性质存在于性质之中,这逻辑上讲得通吗·二是,"每一事物都是  相似文献   

9.
在现行马克恩主义哲学教科书中普遍地认为,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关系是绝对与相对、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文章认为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只能是绝对与相对的关系,而不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在现行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中普遍地认为,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关系是绝对与相对、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文拿认为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只能是绝对与相对的关系,而不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在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上,传统的哲学观点认为:斗争性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因而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同一性则无论是“共居”还是“转化”都只是暂时的状态,都不能贯穿于矛盾发展史的全过程,因而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是不科学的,同一性与斗争性同样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首先,这种传统理论是不符合马列原意的。恩格斯说:“这些对立和区别,虽然存在于自然界中,可是只具有  相似文献   

12.
正确处理共性和个性的关系,是小学语文教学深入改革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共性和个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根本问题。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中明确指出:“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的关系,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关系。”“这一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的问题的精髓,不懂得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在小学语文教学深入改革的今天,必须正确处理共性和个性的关系,使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有哪些在共性和个性关系问题的处理上,需要研究探讨的呢?现提出以下几个主要方面和同志们商讨。  相似文献   

13.
在哲学史上,列宁在论证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与实质时,第一次明确地指出:“对立面的统一(一致、同一、同等作用)是有条件的、暂时的、易逝的、相对的。相互排斥的对立面的斗争则是绝对的,正如发展、运动是绝对的一样。”(《列宁全集》第38卷第408页)毛泽东同志发展了列宁这一思想,进一步指出:“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和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了一切事物的矛盾运动。”(《矛盾论》)这两段话十分清楚而又十分肯定地告诉我们:第一、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第二、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相对、绝对的关系是理解矛盾、理解对立统一规律的关键。因此,否认同一性的相对性、斗争性的绝对性,就是否认矛盾、否认对立统一  相似文献   

14.
在关于矛盾同一性斗争性的属性及相互关系问题讨论中,有些人坚持同一性相对斗争性绝对的传统观点;有些人主张同一性与斗争性都是相对和绝对的辩证统一,二者没有相对绝对的差别性。我同  相似文献   

15.
“矛盾同一性是相对的 ,矛盾斗争性是绝对的”是目前我国哲学教科书在说明矛盾同一性与矛盾斗争性关系时普遍所持的观点。我认为这一观点与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依存的原理相矛盾 ,其论证方法也是值得商榷的。一、从理论上看 ,“矛盾同一性是相对的 ,斗争性是绝对的”观点与矛盾的绝对性原理相悖   1 从矛盾的属性来看 ,矛盾同一性和矛盾斗争性是矛盾的根本属性。只要有矛盾就存在同一性和斗争性这两种属性。也就是说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是与矛盾共存的。承认矛盾的绝对性 ,就得承认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绝对性。有人说 :不能因为同一…  相似文献   

16.
一九八一年彭崇谷同志在《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吗?》(载《湖南师院学报》第三期,以下简称彭文)一文中,对准“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这一“传统的哲学观点”从好几个方面提出了异议。彭崇谷同志认为,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观点是错误的,而同一性和斗争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同志在从哲学角度总结中国革命的经验时,阐述了认识事物必须弄清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强调对于具体的事物做具体的分析,指出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的问题的精髓,不懂得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他在教育全党运用唯物辩证法认识和指导革命实践时,指出正确的态度即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就是要有目的地去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际运动  相似文献   

18.
本院学报八一年第三期发表了邓贤科同志的《论同一性的相对性和斗争性的绝对性——与张启华同志商榷》(简称邓文)和我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吗?》两篇文章。前不久,吴剑平同志写了对我已发表的那篇稿子持有异议的文章。邓、吴二文认为: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是相对与绝对的关系。对此,我本着“百家争鸣”的原则,谈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就教于邓、吴二同志。一、应如何理解列宁关于统一是相对的斗争是绝对的的论述?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中,对于唯物辩证法对立统一学说的认识需要深化。我们长期以来坚持的"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矛盾同一性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静止的相对性"的认识值得反思。实践表明,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都既有绝对性的一面,又有相对性的一面。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是与矛盾普遍性的绝对性和矛盾特殊性的相对性直接相联系的。我们必须完整科学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对立统一学说的论述,深化矛盾斗争性和同一性关系和作用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我从教的这50多年,是与新中国马克思主义法学、法理学的建立、受挫、复兴、走向繁荣的曲折路程同步的。回顾走过的路程,令人感慨系之。有许多的经验、教训值得吸取。我想应该建立一门课程叫“新中国法理学史”,认真研究总结。我这里只想简略地提一些自己最基本的认识。第一,研究马克思主义法学、法理学既要看到马克思主义法学、法理学与一切非马克思主义法学、法理学的原则区别,也要重视它们之间作为法学存在的共性、普遍性。事物的普遍性、共性寓于事物的特殊性、个性之中,只注重事物的个性,忽视事物的共性或者说缺乏某事物共性的该事物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