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今年秋季,教育部正式颁布修订版《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修订版《大纲》的指导思想强调了学生进行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并以“语文实践活动”取代了试用版《大纲》“课外活动”的提法,把它设在“教学内容和要求”一章里,还专门用了一节的内容来讲“语文实践活动”。其用意在于拓宽语文活动的视野,避免课内与课外人为的割裂,加强课内外的联系、沟通与融合。鼓励老师在语文教学中扩展内容、变换形式、拓宽渠道,努力做到教学内容贴近儿童生活,教学形式生动活泼,教学媒体灵活多样。下面就“语文实践活动”的性质、形式及原则谈点认识,以…  相似文献   

2.
从1988年6月1日起,长治市实验中学就开始举办“象征性跑步游全国”活动了。“象征性跑步游全国”活动是一项以“知国·爱国·兴国”为主题,融德、智、体、美于一体,集实践、知识、趣味于一体的课外系列活动。学生通过活动能了解祖国各地的历史典故、伟人名士、名胜古迹、风土人情和新近发生的重大事件。一、活动由来1988年,从学校体育代表队集训中受到启发,教师李玉清萌发了把课内课外活动结合起来,把德育和各科教学统一起来,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开展“象征性跑步游全国”活动,通过活动来强化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多方面才能的想法,并决心付…  相似文献   

3.
目前,以实验教学为基础的生物学科的课外活动越来越受到重视。而大量的“课外读”则为生物课外活动提供了丰富的活动素材。以1995“年人教新版初中《生物》第二册为例,在38个章、节中,有25个章、节安排了一课外读”的内容。在使用新教材一年来,我们围绕课本中的“课外读”,在部分学校开展了一些,课外实践活动,现将做法和一点体会简要介绍如下。一、结合“课外读”开展课外活动,要把活动放在第一位对课外活动,不能片面地理解成课堂教学的延续。在课外活动中,指导教师的一个非常主要的工作就是设计实践活动。在这方面,“课外读”为…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武穴市教委依托《小学生天地》这个素质教育的好帮手,把《小学生天地》作为向小学生开展课外活动的主要教材,持之以恒地开展导读活动,铺就了一条“走向‘天地’,大有作为;走出‘天地’,提高素质”的读刊用刊道路。  相似文献   

5.
持“教育活动论”观点的学者认为教育的本质是一种活动,是活动主体(教师和学生)具有一定目的和意义的活动。广义的教育活动包括学校教育活动、家庭教育活动和社会教育活动。狭义的教育活动专指学校教育活动,包括课内活动(主要指教学活动)和课外活动。“活动课程论”则认为,活动也是课程,有意义的活动可以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完善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以上两种理论虽出发点和落脚点不同,  相似文献   

6.
天长县汉涧小学少先大队密切配合教学,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最近在校园里举办了一次游园会。他们利用课外活动时间,把教室稍加整理,设“对诗”、“改错”、“猜迷”、“动脑  相似文献   

7.
英语作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只有通过大量的听、说、读、写训练,增加语言实践的量,学生才能获得“为交际初步运用的能力”。本文通过英语课外活动的开展这个角度,从开展课外听说活动,课外阅读活动和课外写作活动等几个方面来阐述课外活动开展得好对英语课堂教学,乃至英语整体教学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课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育课的延伸和补充,也是学生进行身体锻炼的重要途径,体育教师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对课外体育活动教学进行创新、策划,力求使学生在宽松的氛围里,满足对体育锻炼的需求,激发学生自主发展的动机,促进课堂教学的优化,增强师生交往,有效解决农村中学缺少课外活动的难题,为实施终身体育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9.
刘建 《宁夏教育》2013,(10):79-79
1.课外活动德育法。课外活动的形式包括健康活动、“美劳”活动、体育活动、语文活动、社会活动等。健康活动主要包括疾病预防、饮食卫生、生活起居等方面的主题。“美劳”活动就是美术和劳动活动,如卡片制作、标本采集、瓜果蔬菜采摘运输、插秧移苗等。体育活动包括定期举办运动会、达标竞赛、集体旅行等。语文活动主要是根据语文教科书内容组织相应的活动。社会活动是指学校每年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杏、志愿服备、参观活动等。  相似文献   

10.
一、校园戏剧表演的基础 如果把文化知识比作学生的“物质财富”,那课外活动就可以看作“精神财富”。积极健康的学生生活,应该“物质”、“精神”共建设,学生既要学好文化知识,也要参加课外活动。为了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各校真是“八仙过海,各显其能”:有的组织体育活动,有的开展诗歌朗诵,有的学习乐器演奏,有的进行绘画学习……这些活动很好地调剂了学生的文化学习。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大家都对课外活动寄予越来越大的期望,并为中、小学生每天保证“一小时”活动立法规,然而不少学校在抓落实和管理上,仍存在较多的问题,其主要原因有:  相似文献   

12.
此文基于笔者的英语教育实际经历,探讨了丰富多彩的小学英语课外活动的有效开展,把英语教学从简单的口口相授延伸至全感官参与的“活动体验式”教学上,极大地提升了学生英语学习的综合效益.该文详细展示了六种形式的课外活动,旨在营造英语学习氛围,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用英语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3.
中学政治课活动教学是以活动为主要教育教学方式而产生的一种新型课堂模式,它包括政治课课堂活动和课外活动。政治课堂活动又包括课前活动、课中活动、课尾活动;课外活动包括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社会实践等校外活动。中学政治课的活动教学更加有利于新课标的贯彻和执行,因此得到大部分师生的肯定和喜爱。本文试图浅析中学政治课活动教学对中学生的作用,供大家商榷。  相似文献   

14.
课外活动作为培养学生的一种手段,在中师教学中无疑有着重要的地位。新教学方案从我国国情出发,建立了必修课、选修课、教育实践和课外活动有机结合的新教学模式,并把课外活动提到了应有的地位,这对深化中师的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1990年实施新教学方案以来,我校在课外活动的开展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和探索,主要做法如下。一、“技能”、“经济”、“自立”三车并驾,直奔活动目标。中师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合格的小学教师”,学校的一切活动,均应围绕这一目标来进行。相对于课堂教学而言,课外活动以其较强的实践性,在培养学  相似文献   

15.
课外活动作为一种教育途径,相对于课堂教学在开发学生创造潜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 多年来,在开展课外活动方面,我们做了积极探索,实施常规活动“超常规”,学科延伸活动“大扩展”,课间活动“巧突破”的三大战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人人为创造之人、处处为创造之地、时时为创造之时”,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一、常规活动“超常规”。 学校常规类课外活动通过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引导学生学会自理、自律、自我教育和自我保护,对学生进行一日常规教育和行为养成教育有重要作用,而在常规活动中实现…  相似文献   

16.
端正办学思想,全面执行党的教育方针,要点点滴滴做起,一项一项落实。把课外活动认真地抓起来,就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当前,从全省来看,中小学的课外活动还开展得不够平衡,有的学校对此甚至无人过问,课外活动变成了“自由活动”。  相似文献   

17.
吴冬杰 《成才之路》2009,(12):98-98
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在课间操与课外活动的基础上发展创造的一种更加科学新颖的学校体育活动形式。与以往相比较。大课间体育活动目的性强、活动内容多、组织形式活,学生参与性高。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培养学生的体育活动兴趣。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我就如何开展中小学“大课间活动”,提出一些不成熟意见.希望能对推动“大课间活动”深入广泛地开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语文课“在教学过程中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把“课外活动”列入语文教学内容中,强调“语文课外活动是语文教学的组成部分”,“和语文课堂是相辅相成的”。现代教学论认为:只有当教师施加的教育影响与学生的特点相符时,才能克服学生的消极态度或厌恶抵触情绪,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对学习产生迷恋,诱发出学习的潜能。校园文学社活动正是把课堂所学的语文知识用于  相似文献   

19.
地理活动性课程与地理课外活动有本质差别.不能混为一谈。从课程形态上看,活动课程是学科课程的一个独立组成部分.是以国家法规形式列入学科课程的;而课外活动,尽管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在学生中开展各种教育活动.并在培养特长生等许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它只是学科课程的延伸和补充.没有指令性的教学大纲和指导书。从教育目标来看.活动性课程是面向全体高中学生的必修课.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个性为主要目标的:而课外活动是以少数特长学生和学科兴趣小组为对象,旨在发展学生特长的课余活动。从活动性质看.活动性课程中的课余活动是一种学生自主的探究性活动:而课外活动则是系统的技能训练。故开设地理活动性课程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十分可行的.它与开展地理课外活动是不矛盾的。活动性课程实施途径如下:  相似文献   

20.
王璐萍 《中学文科》2009,(5):136-136
《教育部关于落实保证学生每天体育活动时间工作意见》要求:“各地中小学必须按照国家有关中小学体育课开设的规定和要求,开齐并上好体育课,保证课外体育活动时间.凡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学校要组织学生参加一小时体育活动,课外活动时间应排进课表.”本文根据对我校初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情况的调查,对我校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认知态度、活动形式、锻炼时间、锻炼质量、场地器材使用等进行理性分析,提出课外活动的管理原则及管理方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