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三千年气象记录总集》近日由凤凰出版社和江苏教育出版社共同出版。这部书的主编、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首席专家张德二研究员介绍说,总集长达800多万字,由四个分册组成,包括345条我国最早的甲骨文气象记录在内,时间跨度自公元前23世纪至1911年。为了这部书的出版,相关研究人员历时20年,共查录史籍8228种,实际采摘7335种,并作了繁重的考定。该书辑集了中国历  相似文献   

2.
编辑同志: 在买书中碰到两个问题,似有引起出版、发行部门重视之必要。一、我原有一部《三国演义》,丢失了一本上册。不久前,新华书店发行这部书,我跑去配一本上册,营业员说,这部书只有整部的定价,没有分册的定价,要买只能整部买。下册我已有一本,再买一本,岂不浪费?我觉得,出版、发行部门,应该从各方面为读者想想。出版分册书,最好能分别标明定价。在许多城市的百货商店里,设有配单只鞋、袜专柜,顾客大为称便,我们的新华书店能否也设一个专柜,为读者配一些不全了的书籍呢?  相似文献   

3.
“圣经”一语,在大部分欧洲语言中的名称,都来自希腊语“书”一词,汉□文译者译成了《圣经》,给这部书增添了神圣、奥秘、凛然不可侵犯的色彩。《圣经》是  相似文献   

4.
新闻出版署近日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局、解放军总政宣传部、全国各出版社发出《关于禁止中国标准书号“一号多用”的规定》。就近年来少数出版社违反有关出版规定,“一号多书”和多卷本丛套书分册定价,全套书使用一个书号等“一号多用”问题,重申补充有关中国标准书号的使用规定。《规定》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5.
1983年5月,《顾维钧回忆录》中文版第一分册问世,在随后10年里,其余分册又相继出炉,共13册,600万字,堪称“鸿篇巨制”。其实,与漫漫的翻译过程相比,回忆录从启动到完成的经过更令人称奇。  相似文献   

6.
中文译英文是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由于社会文化不同,英汉民族观察、概括事物各有自己的视角和审美观,由此产生的表述的差异和失误常常也会体现在翻译中。笔者在编辑实践中,发现不少中译英的句子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通畅、不妥帖、不精练、不准确的地方,需要编辑精雕细刻、锦上添花,使译文达到“信、达、雅”,进一步提升图书的科学性和可读性。 下面以笔者在编辑“21世纪国际商务英语丛书”(《实用翻译》、《商务谈判》、《图表单证详解》、《文本写作》和《案例分析与法规选读》五个分册)中遇到的问题为例,谈谈如何把好中译英出版…  相似文献   

7.
首先声明,时尚文章中所称“必读”、“不得不读”之类字眼,朋友们最好别从其本来意义上去看,顶多当作“隆重推荐”、“吐血推荐”(网上常见语)的同义词即可。下面的推荐之语不必太当真,只当春风过耳可矣。林语堂《生活的艺术》。林“两脚踏中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又有“幽默大师”之称。这部书写成于1937年,英文原名《The Importance of Living》,在美国已印行40余版。从这部书中可以看一下有情有趣的男人是如何解读中国文化的。这部书与《吾国吾民》(My Country andMy People)可谓中国文化“入世”的先驱之作。他的随笔作品以至演讲文字都颇值得一读。李敖《坐牢家爸爸给女儿的八十封  相似文献   

8.
书名是书的“灵魂和眼睛”。一本书的书名,既要能表达出书的内容,还要求能吸引人。既忌老面孔,也要避免耸人听问。有人说,一个好的书名能顶半部书,是说书名关系到书的销路。不只是现在。自古亦然。例如,只不过是从《三言》《二拍》中选了一些文章,加上一个略为新颖的书名——《今古奇观》,结果,“青出于蓝”,非常走俏。上海图书馆藏有一部《古今笑》(冯梦龙编)。不少人没听说这部书,有人以为是“笑话大全”之类的消遣书。其实它是《古今谭概》(冯梦龙著)的易名。《古今谭概》这部书,虽不够雅俗共赏,却久已为人所知。冯梦龙何以要给它改名?据与冯梦龙同时人李渔(笠翁)说,是因《古今谭概》这书名太文了,不能吸引更多的普通读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之光”系列丛书的三个分册分别为《一粒种子》《一株小草》《一块石头》。《一粒种子》以一粒种子——“野败”姑娘——的视角,讲述了袁隆平等农业科学家寻找高产水稻的故事;《一株小草》则讲述了“青蒿精灵”帮助人类科学家屠呦呦寻找战胜疟疾大魔王利器的故事;《一块石头》讲述了书里的主角——小石头——寻找李四光的故事。  相似文献   

10.
吉林省档案馆与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所,于一九八一年编辑出版了《清代吉林档案史料选编》“上谕奏折”、“辛亥革命”两个分册。八二年编辑了“工业”、“蚕业”两个分册。今后几年内还将分别按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教育、科学技术等专题陆续编辑出版若干分册。 下面,就编纂出版清代吉林档案史料问题,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1.
《翻译论集》(修订本)之得与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论集》一书的封面题字,取自怀仁所集王羲之《圣教序》,其中,“翻译”二字的书写很特别:“翻”字少了一撇,而“译”字又多出一撇。对此,罗新璋先生别有新解:“(这)无意中点破了译事的玄机:翻译必然有得有失。”翻译有得有失,《翻译论集》的修订又何尝不是如此。  相似文献   

12.
马婕 《出版参考》2007,(12S):17-17
近日,超人气摇滚乐团“五月天”里五个大男孩首度“出演”漫画写真书(《追杀五月天》,这部“新锐娱乐书”由接力出版社出版。该书是这个当红组合的单行本漫画写真作品,由“五月天”官方网站设计师、插画家不二良操刀完成。除了让人笑到肚子痛的精彩故事,《追杀五月天》还收录“五月天”所有公仔造型及全部创作历程。  相似文献   

13.
听说不少读者因为修订本《辞源》分册出版间隔得太长,很有意见。我也有同感。去年,满意地买到了《辞源》,可是几次查字,都没有查到。原因是这部修订本《辞源》一共四册,而现在只出版第一册,第二册据说今年可以出版,而第三、四册的出版日期不得而知。为什么《辞海》三个分册可以一次出齐,而《辞源》就做不到呢?  相似文献   

14.
在西方,汉森、萨缪尔森等人以提出“混合经济”及其对此所作的分析饮誉经济学界。在中国,“复合经济”理论,正以其独特的思维方法,完备的理论体系引起人们的注目。“复合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运行——复合经济论》一书的中心论题。这部书是闻潜继《社会主义经济概论》(以下简称《概论》)之后的又一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专著。该书进一步论证了在《概论》中曾  相似文献   

15.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在文学发展史上有很重要的地位。这部书原名称“诗”,或称“诗三百”,后来儒家学派把它定为经典,称为《诗经》。《诗经》共计三百零五篇,举其整数,简称三百篇。这些诗歌,是从西周初期到春秋末期五百多年间的作品,大部分是各地民歌,少部分是贵族的创作。这部书是周王朝各时期的乐官们长期收集、整理编辑而成的。  相似文献   

16.
业余研究点传记。当看到这部浓缩的“一卷在手,了然于胸”的《世界传记名著鉴赏辞典》(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以下简称《辞典》),我真是喜不自禁。在繁忙的工作之余,硬是将这部近百万字的“百科全书”通读了两遍。遗憾的是,这部由中国社科院、中央党校、中央编译局、新华社、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院等有关部门的专家、学者撰写和编译的书,却存在着许多明显的不足,让人感到言过其实而大失所望。 归纳起来,《辞典》主要有如下几类问题: 一是名实不副。这是《辞典》最大的硬伤。书名冠以“世界传记名著”,理应尽量收入世界著名传记作家的巨著,尽力收入世界历史长河中最新明星的传记名著,但该书却收得很不理想。书中所选传记都是外国的,莫非中国不包含在“世界”范  相似文献   

17.
《出版参考》2005,(6):43-43
“圣经”一语,在大部分欧洲语言中的名称,都来自希腊语“书”一词,汉口文译者译成了(《圣经》,给这部书增添了神圣、奥秘、凛然不可侵犯的色彩。(《圣经》是一部宗教法典。它分(《旧约全书》和(《新约全书》两部分。(《旧约》共有三十九卷,原是犹太教教义的神学经典,后来基督教兴起,被其全部承受过去,称为(《旧约》,  相似文献   

18.
书界采风录     
○《书与人》第3期发表季羡林文章《翻译的危机》。文章说:“这个题目看上去有点危言耸听,但是我自认是实事求是的,毫无哗众取宠之意。”当年严复以“信,达,雅”为“译事三难”,季先生认为,三个字中,以“信”字为基础,为根本,这个字做不到,就根本谈不到翻译,而危机正出在不遵守“信”这个标准上。  相似文献   

19.
在图书匮乏的年代里.《第三帝国的兴亡》这部“只供一定级别领导参阅”的“内部书”,成为众多传看者的精神盛宴  相似文献   

20.
新近出版的《中国出版百科全书》,中宣部有关领导对这部书作了评论。中宣部秘书长高明光发表了题为《总算有了出版百科全书》的论文,讲了对这部书的感受。他说几年前有些人认为“出版无学”,他不同意这种观点,他觉得离开出版和出版物,学校的教育无法进行,科学研究难以开展;从一定意义上讲,新闻、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