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效激励是出版社构建和谐团队、保持永久性活力的关键,也是出版社倡导科学发展观、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举措.然而,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却成了目前出版社在转型期面临的普遍难题,激励乏力甚至激励失灵越来越困扰着众多的出版经营者和管理者.原因在哪里?笔者认为,出版社的传统激励机制忽视了以人为本,这是其致命缺陷.传统激励机制忽视了"人",忽视了人的本质、人的价值、人的尊严和人的发展,一句话,就是没有坚持以人为本.要真正建立起有效的激励机制,就必须围绕"人"做文章,尊重人,关怀人,全面地理解人,把以人为本作为出版社激励机制的核心和灵魂.赢在激励,在构建以人为本的出版社激励机制时我们可以尝试如下方法:  相似文献   

2.
邱丽红 《新闻传播》2009,(12):100-100
本文从新闻传播中审美价值的方向和内容方面探讨了新闻传播应以美好的事物影响人、激励人和打动人,才能真正地体现出新闻价值.同时也是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3.
近来,网络"凡尔赛"现象频繁出现在各社交媒体,受到舆论的广泛关注.强关系网络下的裂变式传播使得其背后体现的已不再是炫耀,而是一种调侃与自嘲."凡尔赛文学"在实践中多是通过模仿、拼贴等策略实现文化风格的构建,其心理动机也不仅是表面对娱乐的追求,青年人在其中也进行着自我印象的矫饰及对身份虚伪认同的追求."凡尔赛文学"体现出了当代青年人的自我身份焦虑以及价值认同迷茫,而其发表互动过程中体现的自嘲戏谑与自我"麻醉"式的虚伪认同值得我们关注.  相似文献   

4.
人类的价值状态产生于人的主体意识或是人的欲望觉醒的那一刻.因此,价值的本质涵义与人自身息息相关.纵观人类发展史中在人的存在意义探寻,主体性和主体间性是两个重要的阶段性特征,它们同时也标志着哲学领域的重要转向.对于以哲学为根基的美学范畴崇高而言,主体性或主体间性不仅体现为一种价值诉求,而且凝结成一种价值圭臬,电视剧中崇高的价值范式转化也根源于此.崇高在电视剧这种日常生活的文化形式中体现出了主体性价值到主体间性价值显现的明显转变.这是不可逆转的世俗化的脚步,也是一个经典范畴于变动不居的历史文化环境中所必然出现的"经典化"历程.  相似文献   

5.
高有鹏 《文化遗产》2013,(3):79-87,134
中国民间文学史上,民间故事是最重要的文化遗产形式。1920年代中期至1940年代,以"林兰女士"名义编纂出版《民间故事》,促进当世民间传说故事较大规模的搜集整理形成热潮,有力影响民间文学学科的发展。这是中国民间故事叙事方式新的体现与表达,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意义。它不仅仅保存了当世民间文学具体的流传形态,而且体现出现代学人强烈的社会使命与社会责任,其开启民智与寓教于乐的文化教育思想,至今仍然激励着我们。尤其是对中国民间故事学的发展,能给人许多启发。  相似文献   

6.
图书馆管理中的"无情"与"有情"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家认为,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发展社会生产力,首先要依靠人这一关键因素.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是图书馆管理的重要内容.笔者从图书馆管理工作实践中体会到,要激励员工的工作热情,增强图书馆的凝聚力、向心力,不但要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即奖勤罚懒、竞聘上岗等"无情"的管理手段,而且更需要在"无情"管理中体现出"有情"领导的方式与方法,使"无情"管理与"有情"领导交相融会,创造一个既是严格的,又是宽松的环境.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做好图书馆的各项工作,发挥图书馆的整体效益.  相似文献   

7.
近日,几位出版界同志在一起闲聊,谈到如今出版的图书越来越多,但值得阅读的图书却越来越少,有保留价值的图书更少.自然,这里的"少",是相对数量的"多"而言的.从绝对量来看,可读的书与可保留的书,也还是有一些的.不过,数量和质量的严重不对称,形成触目的翘脚现象,则是当前出版业之痛. 忽视质量,盲目发展数量,有违出版的功能.出版是一种文化的选择.由于文化走向普及,社会上能够写作的人越来越多.但是,并不是写出来的任何书稿都有出版价值的.出版的功能,正是要从大量的书稿中,经过比较选择,把优秀的著作物挑选出来,编辑加工成正式出版物,加以褒扬推广;同时认真把关,不让那些劣质文化通过出版得到传播.这样有取有舍,不仅由于出版的人力物力有限,不可能将所有人写出来的书稿都予以出版;更由于着眼文明建设的使命,不宜让那些劣质文稿问世传播.如今出版物市场鱼龙混杂,"鱼"多"龙"少,高质量图书不多,低质量读物不少,在相对程度上,就是缺乏应有的文化选择.  相似文献   

8.
新闻传播媒体在对外宣传中,怎样处理好新闻与宣传、新闻价值规律和宣传价值规律之间的关系,怎样巧妙地把新闻价值和宣传价值结合起来进而取得理想的社会效果,这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因为,每个新闻事件,都不能包含两种价值:新闻价值和宣传价值。宣传的目的不同,价值取向也就不同:对内报道往往着眼于宣传价值多,着眼于新闻价值少;而对外宣传相反,应当多着眼于新闻价值,少着眼于宣传价值,要寓宣传于报道之中,在报道中不知不觉地宣传自己的观点和主张。  相似文献   

9.
在新闻传播中应具有一定的审美力和审美表达水平。本文从新闻传播中审美价值的方向和内容方面探讨了新闻传播应以美好的事物影响人、激励人和打动人。以此真正地体现出新闻价值.同时这也是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10.
历史潮流,浩浩荡荡.当媒介影响着社会的各个层面和每个人的生活时,新闻传播教育在应对信息快节奏、价值多元化的现代社会时,正面临着"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1.
徐遥 《新闻传播》2013,(12):266
人文关怀,是以人的价值为中心,关注人的生存状况、人的尊严等基本需求,还有对人的情感、思想等内心世界的关注。如何在新闻报道中体现人文关怀,是现如今媒体所应该思考一个重要问题。有越来越多的新闻采编工作者开始自觉地对电视、报纸这些传统传媒进行广泛的人本思考,发掘深藏在新闻背后的人文精神与人文价值,与受众建立一种平等的交流与沟通。"人文关怀"成为连接观众与新闻媒体之间的桥梁和纽带。  相似文献   

12.
户口,在中国不仅仅承担了身份认同的作用,还牵系着每个人社保、医疗等种种福利.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得每个城市户口的"价值"也各不相同,也因此大城市户口的含金量越来越大,分量越来越重.背负着如此沉重的包袱,现行户籍制度早已显现了疲态,改革是迟早的事情.  相似文献   

13.
"下深水,捉大鱼"是每一位新闻工作者职业历程上孜孜以求的梦想.有的人,穷其一生,虾米众多,所得无几,如过眼云烟;有的人,如玉串珠,佳作传世,为时代烙下印迹.新闻作品有大鱼小虾之分,新闻人成就有高下之别,穷其根源,往往在于新闻价值大小的把握.实现新闻价值最大化,既是新闻工作者从业基本功的体现,也是媒体夯实"四力"的必须.  相似文献   

14.
奥运会是媒体比拼"盛会",但国内地方媒体采访空间有限.<武汉晚报>独辟蹊径,创造性地成立"百人采访团",吸纳奥运志愿者、有奥运门票的观众,以及其他能够零距离服务奥运的人士,作为"临时记者"加入奥运报道,把新闻触角伸向奥运会每个角落,独家报道不断,体现版面个性.  相似文献   

15.
林凌  肖日东 《军事记者》2005,(10):24-25
“以人为本”,关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人目标的实现,是传媒应有的传播理念。这种理念贯彻到军事新闻报道中,就是关注作为军队建设主体的军人的生存、发展和心灵状况,关注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人的价值、人性的美、人间的真情和人与科技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追求。通俗地讲就是关注官兵在工作、学习、训练、生活中的生存状况、精神需求、喜怒哀乐,关注每个官兵的进步与发展,重视其自身价值体现及个人身心的和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纪录片以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为出发点,反映"人"的生存环境、民俗风情、人文风貌等.人文关怀是纪录片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也是"人"对自身素养、价值、观念、人文、理念的最好体现.纪录片始终将人文关怀和人本理念作为创作当中最为重要的基本理念,真实的反映当下人们的生活状态、环境、责任、人文风貌等,从而更好的体现出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怀、对人的尊严的关怀、对社会的责任和使命的关怀.如果缺少人文关怀这个理念,纪录片将失去灵魂和存在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微博等社交网络使得自媒体大量出现成为可能,在这种平台上,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媒体,每个人都可以对其他人产生影响力,每个人的微博都具有潜在的商业和营销价值.微博营销价值开始显现首先,微博作为自媒体的典型样本,媒体功能开始显现,已经开始对传统媒体进行瓦解和重构.  相似文献   

18.
目前,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理念在各行各业被广泛提出,并被运用到实际管理工作中。"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中心,以人为出发点和终极目的,一切工作都为满足人的需要、实现人的价值、追求人的发展、体现对人的关怀。在档案馆的管理与服务过程中,如何体现以人为本,怎样才能真正做到以人为  相似文献   

19.
书业人语     
员工对职位的追求是其追求社会价值的体现。出版社虽然不能给每个能干的员工以级别,但是可以给他事业。就是力求给每个人搭建一个有激励机制,并适合其长远发展的平台,希望他们在这个平台上施展自己才华的同时,满足其对物质与精神上的需求。文化产业都有一个共同的核心——从智慧到财产权的开发、加值与经营管理,都有四个不同价值端——从创作端到制作出版端,到流通推广端,到阅听端的活动,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因为社会角色——产业人、学术研究者、政策决定官员等的不同,从中寻找自我的工作定位与核心能力的关键位置。书业人语$知识产权出版社!…  相似文献   

20.
1事业单位档案工作存在的问题1.1档案工作人员"一少、二弱、三不稳"的问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少、弱、不稳"三个方面.少,就是人员少.目前,事业单位从事档案工作的档案人员,多数为兼职,且一人身兼数职.兼职多,精力不够,造成来了任务突击干,应付了事.弱,就是力量弱.事业单位从事档案工作的人员中, "半路出家"的比较多,学专业的少.正规档案专业毕业更是寥寥无几.有许多人未经过专业培训即上岗.不稳,就是指档案队伍不稳.一些档案工作人员认为干档案工作乏味单调想调走,一些则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有些领导出于某些考虑也频繁更换档案人员,更有甚者,不是档案工作人员却晋升了档案职称,造成"档案员三四年"现象.档案管理部门培训班年年办,但每年都有人不会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