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任飞 《留学生》2010,(7):11-13
“上善若水”是范少伯最喜欢的一句话.他把这句话写在心里.做人如此,工作如此,创业亦是如此。2001年,他从学习、工作了近16年的法国回国.他所要做的事情就是“产业报国”.这是他最纯粹的理想。于是,他的人生从此与水结缘。  相似文献   

2.
2007年教师节前夕,我出差到盘锦市,抽时间特意看望了当代著名的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老师。顺便给他带去了我新出的两本书,序是他写的。在他整洁但面积很小的局长办公室里,我们谈友情,谈工作,谈科研,谈著书立说,谈将来的写作计划,谈了很多很多。我每次看到他,他总是戴着周恩来总理纪念章。于是  相似文献   

3.
日记之光     
闪光的数字俄国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从19岁开始,就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一直到他逝世前4天,共写了51年的日记;一代文豪鲁迅先生从1912年5月直到1936年10月17日止,25年中留给后人8万字的日记;我国著名气象学家竺可桢在青年时期就养成了记日记的习惯,从1936年1月1日开始,到1974年2月6日的前一天止,在38年零37天里,记了900多万字的日记,成为一部珍贵的环保科研史料;“日记多”也是当代著名教育家魏书生的“五多”之一。他最快乐的事情有两件:工作、写日记(净化心灵的享受)。他从24岁…  相似文献   

4.
写作之道     
他出生在美国一个普通的中产阶级家庭,父亲是数学教师,母亲是教堂风琴演奏家。他生长的环境中充满了数学、音乐和语言的乐趣。1978年,他进入当地一所名叫埃克赛特的学校就读。刚入学不久,他就走进了著名教师希思先生的英文课堂。希思是学校里的神秘人物,以知识渊博、少言寡语著称。课堂上,希思先生布置的第一次作业是要求大家写一篇作文。  相似文献   

5.
日记之光     
俄国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从19岁开始,就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共写了51年的日记,这个习惯一直坚持到他逝世前4天;  一代文豪鲁迅先生从1912年5月直到1936年10月17日止,25年中留给后人81万字的日记;  我国著名气象学家竺可桢在青年时期就养成了记日记的习惯,从1936年1月1日开始,到1974年2月5日止,在38年零37天里,记了900多万字的日记,成为一部珍贵的环保科研史料;  “日记多”是当代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的“五多”之一。他最快乐的事情有两件:工作、写日记(净化心灵的享受)。…  相似文献   

6.
“我写小说不多,低产.但写小说于我来说,是一桩令人神往的事.只是一个人的一生中,神往的时刻未必多见.我倒是佩服什么都能拿起来就写的作家.但同时又疑心,样样题材里,皆有生命的真血么?” 2005年,主持名人专访栏目“尘衣之约”时,专访过作家何立伟先生.当时,我给他贴的“标签”是“自由”,标题即《自由何立伟:自己创造条件》.十几年时间,“唰”的一下就过去了.去年我们特约了他一篇谈阅读的文章,本期又约了一篇他谈汉语的文章.说实话,他这两篇,我喜欢至极.在众多的名人谈阅读的文章里,我对他这两篇是更偏爱的.  相似文献   

7.
气质之美     
通常,气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如果一个人对生活、工作和学习充满了自信,百折不挠,他的气质也会非同一般。阿累在《一面》中写的:鲁迅先生的头发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书“一”字。这就表现出了鲁迅先生那种不妥协的气质美。舒曼曾经说过:“一切时髦的东西最会变得不时髦。”然而,气质是一个人内在所具备的,气质美是永远也不会过时的。”气质之美@王晗$黑龙江省铁力市第五中学4年7班  相似文献   

8.
知识之窗     
世界著名的法国大作家维克多·雨果,写完他的长篇小说《悲惨世界》之后,随即寄给了出版社。可是,过了好长时间,投有得到出版社的回信。他有点着急,就给出版社写了一封信,信的全文是:“?——雨果”。 出版社的编辑收到信后,便给雨果写了一封回信,写的是:“!——编辑室”。  相似文献   

9.
霍乱之乱     
霍乱发生的那一天没有一点预兆。天气非常闷热,闪电在遥远的云层里跳动,有大雨将至的迹象。那天是我和秦静在防疫站值夜班。流行病科室里的人都走了,只有科室主任闻达在伏案写他永远也写不完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他对各种流行病怀有巨大的兴趣和热情。  相似文献   

10.
写作之道     
<正>他出生在美国一个普通的中产阶级家庭,父亲是数学教师,母亲是教堂风琴演奏家。他生长的环境中充满了数学、音乐和语言的乐趣。1978年,他进入当地一所名叫埃克赛特的学院就读。刚入学不久,他就走进了著名教师希思先生的英文课堂。希思是学校里的神秘人物,以知识渊博、少言寡语著称。课堂上,希思先生布置的第一次作业是要求大家写一篇作文。他选定的主题是自己熟悉的美国大峡谷,想在仰慕已久的老师面  相似文献   

11.
艾青的成名诗作《大堰河——我的保姆》,是他一九三二年在上海被法国巡捕逮捕入狱时写的。在狱中,他回忆自己的身世,深深怀念哺育他五年的奶娘“大堰河”。其实这是他的误记。他的奶娘是贫苦的农家妇女,  相似文献   

12.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词和他的散文名篇前、后《赤壁赋》是同一时期的作品,写于宋神宗元丰十五年,即在他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职的两年以后。 这篇怀古咏史之作,人们历来都认为写得凌云健笔,大气磅礴,寄慨万端,“一洗绮罗香泽之态”,而成为豪放词派的代表作。其实,这首词以写景、写历史人物为纬,以发抒感慨为经,而中心则是抒写  相似文献   

13.
心灵之约     
正"在寻找银子的时候,我竟然发现了金子!"与一位著作颇丰的作家聊天,我很想知道日记是怎样引导他走上创作之路的。谈话中,他却这样形容自己与日记意外结缘。原来,作家小时候并不爱学语文,尤其最怕写作文。每次老师布置了作文,他不是潦草应付,就是拖着、赖着不写。面对这个厌学、有点逆反心理的可怜孩子,语文老师向他做出了这样的"妥协":他可以不写作文,但要把自己如何不想写作文、不爱学习的心情宣泄在日记本上,可长可短,但每天必须坚持。  相似文献   

14.
天才之短     
大物理学家牛顿很喜爱小动物。他家养了一只波斯猫和一只牧羊犬。他在室内做实验或读书时,只要猫狗要出门,他便立即放下手头的工作,亲自为猫狗开门。猫狗进进出出,他也开门不止。久而久之,他嫌烦了,于是,他在门边挖了一小一大两个洞,让猫狗各钻其洞,自由出入。有人不解地问“:你为什么要挖两个洞呢?”牛顿的回答令人啼笑皆非:“狗能从猫洞里过去吗?”在18世纪初的俄罗斯乡间,有一个很笨的小孩,他看数学老师在举例做四则运算时最后的结果是零,便以为所有四则运算题的结果都是零,所以后来他一遇到四则运算便毫不犹豫地在后面写上零。老师对这…  相似文献   

15.
心之全力     
谭嘉 《中学生百科》2014,(Z3):29-30
第一天去高中报到的时候,所有人的名字都按班级写在校门口的公告栏上。好不容易在人堆里找到自己的名字后,一回头,差点撞到站在我背后的人。他看着我,笑了笑。让开身子让我走出去。他比我高半个头,在我眼里,他是一个发着光的人。点名的时候,我发现他的名字在刚才的公告栏上,写在我下面。整个高一,我们几乎没怎么说过话,明明喜欢却害怕接触。到了高二,我终于决定走出第一步——下课的时候在车棚和他碰到后一起骑车回家。  相似文献   

16.
无语之爱     
今天指导学生写《我最敬佩的人》,我和孩子们谈起了我的小学语文老师。那是一个教我3年的男老师,说话柔柔的、轻轻的。他很宠我,也许是因我成绩  相似文献   

17.
普希金18岁进入外交部工作,在彼得堡结识了许多十二月党人,写了不少反对沙俄专制暴政、歌颂自由的政治抒情诗,如《自由颂》(1817)、《致恰达耶夫》(1818)等,赢得俄国进步人士的爱戴,引起了沙皇的惊恐。亚历山大一世要把他流放到西伯利亚去,理由是“他弄得俄罗斯到处都是煽动性的诗,所有的青年都在背诵这些诗”。由于皇村学校(普希金母校)一些教师的说情,才改为放逐到南俄。普希金过了四年放逐生活,后又被流放到自己的家乡;两年后,沙皇尼古拉宣布普希金“自由”了,但有一个条  相似文献   

18.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十分重视读写结合,并最终落实在写的训练上,因为他认为:语文能力的最重要标志是"会写","写"是语文综合素养的表现,是孩子的言语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19.
汤金梅 《高中生》2011,(6):12-13
《雅舍》是梁实秋在1940年写的散文,作于重庆。 抗战期间,国民政府迁往重庆。梁实秋随之迁至重庆北碚。他与吴景超夫妇在主湾山腰购置平房一栋,遂命名为“雅舍”。他入住以后,来做客的文人很多。梁实秋在“雅舍”蛰居7年.其间翻译、创作了大量作品、结集成《雅舍小品》出版。《雅舍》是《雅舍小品》一书的首篇。  相似文献   

20.
俄国作家契诃夫曾说:“写得好的本领,就是删掉写得不好的地方的本领。”这句话是值得珍视的,遗憾的是这个说法还是不够具体。什么是“不好的”呢?鲁迅先生曾说:“研究大作家的手稿,看他怎样修改。”如今这句话也用到了他的身上。早在1981年,著名的鲁迅研究专家、编辑家朱正先生就出了《鲁迅手稿管窥》一书(再版名为《跟鲁迅学改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