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多音节上声相连变调是语音教学中一个模糊地带,大多数教材都是简单地处理为将多音节先划分为两个或三个音节,然后再使用两音节、三音上声节相连的变调规律进行变调.这种说法在语音教学中说服力并不是很强.三音节上声相连变调有其特殊情况,应以句法构造和韵律理论为基础,遵循从语法角度对其内部结构进行划分,以及使用韵律对其进行处理两条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2.
孔瑛 《文学教育(上)》2008,(24):144-145
普通话上声音节的调值为[214],由于其降升的曲折调型,加之音长较长,导致其在语流过程中不可能把调型发得很完整,便形成了较为复杂的变调。正因为如此。上声及上声变调的已成为了普通话语音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根据现有各教材的基本观点,关于上声变调的问题,似乎已成定论。根据语流音变的基本规律,本人结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经验,谈谈在上声变调的学习中应重点把握的三个方面问题。  相似文献   

3.
普通话上声音节的调值为〔214〕,由于其降升的曲折调型,加之音长较长,导致其在语流过程中不可能把调型发得很完整,便形成了较为复杂的变调。正因为如此,上声及上声变调的已成为了普通话语音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根据现有各教材的基本观点,关于上声变调的问题,似乎已成定论。根据语流音变的基本规律,本人结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经验,谈谈在上声变调的学习中应重点把握的三个方面问题。  相似文献   

4.
一、一种值得注意的音变现象音变,是现代汉语一种重要的语音现象。某些音节在单独念的时候,读出来的是它的本音,而我们在进行具体的言语活动时,就不能一个音节一个音节地断开去念了,而是把一个个音节组合成一连串的语流,这就不可避免地会产生音变现象。在一连串的自然语流中,音素与音素之间,音节与音节之间,声调与声调之间会相互影响。以致产生语音变化,这似乎是一种人们不屑一顾的司空见惯的语音现象。在诸多有关现代汉语的书籍中,几种重要的音变现象,诸如变调(含轻声、“一、七、八、不”变调、上声变调、重叠的动词和形容词有关音节的变调、去声的变调等)、儿化和“啊”的变读等都阐述得较为全面而具体。然而  相似文献   

5.
轻声、上声变调、儿化是泰国学生学习汉语语流音变的高难度项目,句调、语速、停延则是语调学习的难点,中高年级学生的语音偏误也主要集中在声调调值、轻声、上声变调、儿化、句调、语速、停延等方面。泰国汉语语音教学应根据学生的语音项目难度等级和语音偏误,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将音素教学和语流教学相结合,使语流教学灵活地贯穿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并重视句调、语速、停延等语调教学。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汉语语音中特有的声调系统入手,对变调的内涵以及变调的基本类型进行阐述,并结合实际情况对留学生在学习汉语过程中比较难掌握的上声变调现象进行具体研究。说明上声变调现象的普遍性,解释它基本的,常见的三种变调类型。此外,还对留学生容易出现的语调问题进行探究世界上每一种语言都有自己的语调变化,只不过不同的语言,实现语调变化的方式和方法都不尽相同。最后,联系对外汉语教学实际,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关于上声变调问题和语调问题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7.
现代汉语语音部分的教学,重点是汉语普通话的音节,因为通过音节可以充分展示汉语语音的特点。但是,现今大多数教材虽有对音节的论述,也有对汉语音节的分析,却没有给出汉语音节、普通话音节确切的定义或界说,这给教学带来了一些困难。所以,笔者想就音节、汉语音节、普通话音节等问题,向各位专家请教。 首先,我们看看教科书对音节、汉语音节及普通话音节的描述:音节是语音结构的基本单位,也是自然感到的最小的语音片断。一个音节可以是一个音素,也可以由几个音素合成。(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91年增订版)用中国传统的方法对音节进行分析得到声母、韵母、声调各个部分;用现代语音  相似文献   

8.
在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的课程中,外国留学生对“不”、“一”的变调比较容易掌握,而对于上声的变调难以准确把握。尤其是对于多个上声连续的情况往往不知该如何变调,常常出现洋腔洋调的变调现象。本文通过对上声变调系统地研究,以简便直观的方式归纳总结了上声变调的规律,给出了N个上声连续变调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黄正德先生在《汉语正反问句的模组语法》中认为,词语自主律只是限制于词组层次的句法或语义规律,而对话音表现则没有类似的限制。然而,语音中却存在似乎是例外的情况,如上声的三音节相连。文章从重音和上声的音变来考察词语自主律在语音变化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自主音段音系学认为,声调具有独立性和自主性。在汉语上声连读变调中,一方面,声调独立于音段层发生变化;另一方面,语流根据其语义句法结构、韵律节奏和语义突显产生停顿,音段中音节的组合结构会对多音节上声连读变调有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11.
张家口方言的调类与古调类相比也有平,上,去,入四声,但无浊声;与普通话调类相比,其平声不分阳阴。在连续变调时较突出的是,两个上声相连前一个上声由高平调度为降调。  相似文献   

12.
与印欧语等非声调语言相比,声调是汉语最基本和最显著的特征。“表调度”是指形声字声旁的声调表示整字声调的程度。通过计算,可以得出7000通用汉字中形声字的表调度在57.03%~58.84%之间。表调度与声调识别对现代汉字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宋代江浙诗人用韵四声分押格局占绝对优势,这说明中古四声格局在宋代江浙基本未变。不过上声与去声之间有较多通押。宋代江浙地区全浊上声字正处在向去声演变的过程中。宋代江浙昊语中全浊上声调类可能存在,大概读成阳上。  相似文献   

14.
洋腔洋调的形成关键在于声调以及轻重音、语调等。对外汉语界的声调教学方法可谓是百家争鸣,本文综合各家之说,取其精华,首先分析洋腔洋调产生的原因,然后对四声的特点和偏误进行分析,据此来提出合理的声调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归纳了英语单词重音和非重音与汉语拼音的声调之间的语音联系规律,为英语重音设定了声调标准,使汉语发音在英语语音教学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临沂方言位于汉语官话方言东部偏南地区,由于处于胶辽官话与中原官话的交界地带,方言特点非常突出。轻声音节的方言特点尤为明显。临沂方言的轻声并不都是读得轻短,有时还有降升调或升调。临沂方言的轻声不仅调值弱化,其音节中的音素也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7.
会宁话属中原官话陇中片,单读平声不分阴阳,连读部分地区分阴阳。本文描写了甘肃会宁方言的语音特点,详尽地分析了古平声和古入声在甘肃会宁方言中的演变,初步探讨了其演变的性质。  相似文献   

18.
沛县话改读为普通话,主要是声调问题,在利用声调对应规律时,要特别注意不合规律的一部分例外字。古入声字同普通话一样分归四声,但归类方法有较大不同,以读阴平的字为最多。  相似文献   

19.
通化方言古代清声母入声,现代阴平字存在四个演变层次,可以用“一”“七”“鸭”“黑”,几个字做代表。因为这种演变对通化方言变调模式的顺应程度,它们表现出入声演变进度的参差不齐。另外,通化方言的变调及人声字声调异化根源于OCP制约,及缺失性赋值语言机制;方言中标记性最弱的声调是35阳平调,它也是缺失性赋值音调;古人声作为一个声类,内部有调域、调型的分化。  相似文献   

20.
甘田 《海外英语》2014,(10):227-228,274
In English,intonation is the main research object of supra-segmental phonology,it refers to the changes of tone and pitch.English intonation is non-tone language which means the word meaning will not changed with the changing of the independent word's tone,while Chinese is Tone language,in which tone often determinates the meaning of word,different tones are representative of different meanings.Chinese language function exerts differently in tone and intonation,and it is a bit complicated compared with Englis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