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07年6月14日发布的GB/T20988-2007《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规范》将灾难备份定义为:"为了灾难恢复而对数据、数据处理系统、网络系统、基础设施、技术支持能力和运行管理能力进行备份的过程".将灾难恢复定义为:"为了将信息系统从灾难造成的故障或瘫痪状态恢复到可正常运行状态,并将其支持的业务功能从灾难造成的不正常状态恢复到可接受状态,而设计的活动和流程."在这里,灾难备份是灾难恢复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灾难新闻"是指以天灾人祸的孕育、发生、危害和预防等为主要报道内容的新闻。本文所论及的"灾难新闻"不仅指简单的灾情报道,更包括对灾难事件的全过程、全方位报道。本文将借鉴"合成星期"①的随机抽样方法,对1979年至2008年这30年间的《人民日报》进行随机抽样,以整篇灾难新闻报道作为分析单位,对其进行定量研究与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3.
电视遭遇灾难,电视媒体如何作为?怎样发挥第一传媒的第一影响力?如何通过电视媒介新闻传播影响甚至改变世界对中国的看法?7月5日,在北京梅地亚中心参加"当电视遭遇灾难--中国电视媒体突发事件应对高层论坛"的中国电视业界和新闻传播学界的众多顶尖专家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相似文献   

4.
在灾难面前,公共传媒应是社会中的第一瞭望者。于是,新闻界面临着一个考验,那就是灾难报道与新闻伦理的课题——如何突显情感基调和人情关怀?如何处理新闻性与道德伦理?如何在满足知情权和保护隐私权之间作出合理的选择?这就要求记者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努力将新闻做成"心闻":通过报道在受众和遭受灾难的人之间建立一条感情的纽带。  相似文献   

5.
一、前言 容灾技术要求在主数据中心发生灾难时,在备份中心能够快速恢复业务系统的处理,在运行数据库应用的环境中,还需要考虑在备份中心备份关键的数据,并保证交易的一致性。严格上讲灾难恢复技术和容灾技术是有区别的。容灾技术是指数据操作的幸存能力,即指在灾难发生过程中或灾难发生后,数据中心计算机系统的应用系统能够正常运行和需要恢复的时间很短。但由于灾难恢复这一术语已被广泛地使用,所以在本文中主要讨论在备份中  相似文献   

6.
灾难报道广义上是指新闻媒体对一些人为或非人为因素引起的灾难性事件,如地震、海啸、空难、战争等"天灾"和"人祸"所进行的报道.由于瞬间爆发、不可控制、难以预料等破坏性因素,这些事件往往给社会带来巨大的人员和财产的伤亡、损失,从而造成重大的社会影响,因此常常成为各个新闻媒体关注和报道的焦点,并在相当一段时间里成为社会舆论的中心.而媒体在灾难报道中的角色和行为是否恰当直接影响到这一突发事件能否得到妥善解决.  相似文献   

7.
关爱生命:灾难报道的基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山庭 《视听界》2006,(3):94-94
灾难报道就是灾难事件报道。灾难事件是具有很大破坏力和伤害力的突发事件,很受社会关注,因而具有很高的新闻价值,往往成为新闻媒体报道的热点。人文关怀就是以人为本,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将人作为考察一切事物的中心的价值取向。它的核心是尊重人、关怀人、强调人的价值,关怀人的生存状态和权益。虽然许多媒体在张扬“人文关怀”,但在报道中,有时“人文关怀”只是流于表面形式。人文关怀的缺失尤为突出地表现在灾难报道中。火灾、车祸等灾难事故往往造成血淋淋的惨不忍睹的现场,带给人们的往往是巨大的损失和痛苦,因而,在报道的用词上,…  相似文献   

8.
灾难新闻是一门叙事的艺术,既要传达灾难信息,又要安抚人民、抚平创伤、安定社会。为了打破灾难新闻的常规写作模式,从语言和形式上给读者全新的感受,达到最佳传播效果,"陌生化"叙事手法在新闻文本中越来越常见。笔者从"解码延迟"叙事、镜头感叙事和意象的艺术化处理等方面来探讨灾难新闻的"陌生化"叙事技巧,同时指出在新闻文本中运用此叙事策略应避免的误区。  相似文献   

9.
八面来风     
《档案天地》2011,(12):62
"泰坦尼克"号沉船照尘封99年首曝光1912年,"泰坦尼克"号在处女航中撞上冰山并最终沉没,共有1517人在这场灾难中丧命。悲剧过去99年后,两名幸存者的家属首次公布了一批此前从未公开的"泰坦尼克"号灾难档案,档案中包括"泰坦尼克"号甲板图、灾难现场照片和幸存者的信件。  相似文献   

10.
一美国"9·11"灾难后,世界各大媒体"重复、接力、强迫症似地播放‘客机撞大楼'",滚动再现灾难引发的种种惨烈场面,不断迫使幸存者和遭遇者反复体验灾难情境,对受难群体进行二次伤害。"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有的媒体为了报道的煽情和耸动,站在"他者"的立场,不断推出大剂量的悲情要素来锐化人们  相似文献   

11.
"灾难性新闻"因其"负面性"历来是政府和媒体较为敏感的一个话题,其报道机制在理论和实践上都颇为薄弱.而在2008年四川汶川"5·12"地震的报道中,其信息的高度公开化、议程设置的多元化、报道指向的人性化、媒介融合的现代化等表征,使其传播效果达到了最大化、最优化,这在国内灾难新闻报道史上是空前的. "5·12汶川地震"报道模式将对国内灾难新闻的报道机制、新闻理论的变革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2.
陆运良 《新闻前哨》2011,(10):69-71
灾难事件的突发性、破坏性、震撼性和社会性,决定它成为了新闻媒体报道的焦点和社会舆论关注的中心。正因为灾难新闻如此受到受众的关注,媒体在制作新闻标题时更应予以重视,并在醒目、夺目、震撼、深情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3.
自从有了信息技术,信息系统面临的各种灾难和故障就从来没有停止过.如果说"千年虫"事件和"9.11"事件引起了国内对灾难恢复的关注的话,那么2008年我国的特大雪灾和特人地震则使我们深刻意识到--灾难近在咫尺,容灾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4.
陈雨璇 《东南传播》2012,(9):130-132
本文以《大公报》对清末两次灾难新闻的报道为中心,从新闻学的视角,对其内容、形式和结构等方面进行文本分析,进而探究《大公报》在清末灾难新闻报道方面的特点,以期窥见近代传媒在特殊时期担当的社会角色。  相似文献   

15.
台风灾难舆情信息具有随机性、动态性、自发性、盲目性特点,新闻媒体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舆情引导任务。基于此,文章在简要剖析电视台风灾难报道中的"温情呈现"难点的基础上,论述了电视台风灾难报道中的"温情呈现"原则,并对电视台风灾难报道中的"温情呈现"手段进行了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裂变式的信息传播特点,使灾难信息能够在短时间内扩散到整个网络空间,媒体关于灾难的报道一旦失实,很快会被网民转发、质疑、批评,从而引发社会混乱和舆论危机。确保灾难报道的及时、准确是新媒体时代每一个媒体人、媒体单位不可推卸的责任。本文以"3·21响水爆炸事件"为例,观察传统媒体在灾难报道中的反应和作为,探讨新媒体环境下媒体失职的规避路径。  相似文献   

17.
赵彤 《记者摇篮》2013,(1):11-12
近年来,随着灾难报道的不断发展,报道中出现的问题也日趋明显,其中在报道中人文关怀的缺失现象尤为严重。灾难报道不能只局限于直面悲剧,更应该从人性的角度审视灾难,关注灾难中的个体感受,给生命以尊严,给受众以震撼,从而引起共鸣。处理好灾难报道中人文关怀的缺失问题是十分必要的。一、新闻报道中人文关怀的提出"人文"与"神文"相对,是在文艺复兴时期提出的一个概念,它反对中世纪宗教蒙昧主义对人性的戕害,主张恢复人存在的自然性。人文主义的形态几经变迁,其核心却基本保持一致,那就是肯定人性的价值、意义和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大众传播媒介功能理论为依据,结合哈尔滨市道外区"1·2"大火的新闻报道,将地方媒体与全国性媒体的突发灾难报道进行对比,从媒体报道的深度与媒体面对突发性事件时的危机意识两个层面,论述地方媒体在报道当地突发性事件时的局限性,并提出可供参照的经验。希望对各类地方媒体的突发灾难报道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9.
媒体要做好灾难报道关键在于主角的正确选择.在"以人为本"新闻理念的指导下,灾区群众是整个灾难报道的灵魂角色毋庸置疑.但灾难新闻的完整性体现在从灾难发生--灾难救援--灾后重建--灾后反思的全程报道中.每个阶段都会有不同的报道主题.因而,媒体不仅要找准每个主题下的主角,同时要根据灾难事件的进展适时转换主角.在这一过程中,正确处理好报道中各个主角之间的关系转换,积极引导社会舆论,做好突发灾难的新闻报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新闻价值和新闻伦理冲突的表现 资讯时代,媒体竞争已进入白热化阶段,媒体为了在竞争中获胜,个个都"削尖脑袋"去"出新".所以,对于灾难事件的报道已不满足于"正常化",而是走向挖掘灾难事件中的"非常态"和边缘新闻的极端,陷入灾难性新闻报道的误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