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新建本科院校的长远健康发展需要建设和完善自身现代大学制度,新一轮本科教学合格评估在构建内外部质量保障体系、增强高校自主办学、深化高校教学改革等方面为新建本科院校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提供了契机。新建本科院校应紧抓机遇,调整高校与政府、社会的关系,完善高校内部制度建设与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大学制度。  相似文献   

2.
我国自从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后,大学差异化发展,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教育转型,就成为构建现代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议题。那么,什么是地方本科院校转型、为何要转型、转型发展的为何主要是地方本科院校等问题就成为教育理论界必须研究和回答的问题。文章从概念上厘清了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是"型"的变化,而非"类"的变化。因为转型后的教育仍是本科层次的高等教育,仍具有高等教育专业性、高等性等特征,但同时还具有了职业教育实践性的特征。从世界高等教育功能演变的历史,推证了高等教育面向区域和地方、针对行业和企业,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和直接为社会服务的必然性。从高等教育分类理论出发,分析并认为地方本科院校转向应用型教育是大学差异化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在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进程中,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是必然选择,是高等教育发展方式转型与内涵发展阶段以及国家导向下走差异化发展道路的内在要求。处在变革中的地方本科院校,其转型本身就是错综复杂、多元化的。缺少教育家办学、思想认识存在误区和评价体系尚不完善,是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类大学转型举步维艰的症结,需要在改革实践中,通过制度安排和政策调整以不断实现政府、学校与社会各司其职,扮演好相应的角色,并形成相互配合的转型体制,推进地方本科院校名至实归其"应用技术型"的定位。  相似文献   

4.
目前地方本科院校建立现代大学制度面临如下外部制约因素:领导管理错位,资源配置错位,政策导向错位,人才需求流向错位,外部管理错位。地方本科院校建立现代大学制度要从如下方面进行:完善法制,实现规定与现实的管理者统一;创新体制,建立新的投入保障机制;平等对待,实现高校的和谐发展;"引"、"留"结合,促进师资队伍建设;简政放权,保证高校的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所地处边疆、民族自治州的新办地方本科院校,如何在现代大学制度的构建中进一步明晰学校的定位与构架,不断彰显学校的办学特色,发挥比较优势,办出在全国大学结构布局中应有的位置。文章根据学校当前所处的环境和面临的形势、任务,结合对现代大学制度的深刻认识和思考,对红河学院今后发展的思路和对策作了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6.
依法制定大学章程并严格按照章程治理,既是大学设立、运行、发展合法性的前提,也是建立现代大学治理模式的重要制度保障,已成为各高校不可回避的时代议题。然而为数众多的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尚未制定本校章程,处于无章而行的状态,这不符合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加快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必须尽快加以改变。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制定本校章程时要注意把握独特性、民主参与、配套健全、程序合法几个原则,要明确差异,突出特色,力避章程雷同;要广开言路,体现各方利益诉求;还要制定一系列相关配套细节,健全章程的程序性规定,确保章程真正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7.
新建本科院校的教师文化建设任重而道远。在分析新建本科院校的教师文化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文章从纽织文化的视角认为,必须从治校者反思教师文化、构建和完善现代大学制度、建立学习型组织等多种途径,对组织实体新建本科院校的教师文化进行建设和重塑。  相似文献   

8.
刘海峰 《天中学刊》2014,(4):122-125
我国新建本科院校应用科技大学战略改革势在必行,而地方高校转型发展工程就是应用科技大学战略改革的有效载体。新建本科院校实施转型发展工程是我国应用科技大学战略改革的迫切需要,是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迫切需要,是学校内涵建设与特色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国家和地方产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也是构建中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9.
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是顺应教育制度改革趋势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解决当前地方本科院校所面临困境的重要途径。通过对地方本科院校当前所面临困境的分析,对其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的必要性及措施进行探索,以期能够为地方本科院校的转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新建本科院校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教学质量管理,要构建一套面向现代大学制度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保证学校各类教育资源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保证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实现质量目标。本文提出了构建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1.
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提出对福建及周边区域高校人才培养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也对人才的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建本科院校只有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实际,找准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的目标,加强教材和师资队伍建设,培育自身办学特点,改革传统人才培养模式,走多样化、个性化和特色化发展道路,才能逐渐提升核心竞争力,主动融人海西...  相似文献   

12.
现代大学制度构建的核心是探寻保障大学自治与接受干预之间的平衡点;法的自生系统论与“反身法”理论为寻找这一平衡点提供了重要的思维路径转向;在构建我国现代大学制度所需的外部法律环境过程中,我们应该循着“程序与间接”的思维方式展开研究,以期我国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突破与进展。  相似文献   

13.
我国现行的大学制度,其形式与内涵都与西方现代大学制度存在着较大差异。构建现代大学制度是我国高等教育和高校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完善高等教育立法,是构建现代大学制度的前提;科学界定高校与政府、社会的关系,是构建现代大学制度的基础;坚持学术自由、弘扬大学精神,是构建现代大学制度的价值追求;完善内部治理结构,是构建现代大学制度的必然要求;制定大学章程,是奠定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首要任务。另外,我国的现代大学制度必须体现"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14.
关于地方高校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文化是大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大学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差距是地方高校发展滞后的重要原因,地方高校应树立先进教育理念,着力培育大学精神,积极构建现代科学的制度体系,加强校风和校园文化建设,注重文化标识和物质文化建设,强化特色文化建设,以先进的大学文化促进学校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组织文化:现代大学制度建构取向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龚静 《教育研究》2005,26(7):55-58
大学是社会组织,同时也是社会的文化组织,其组织主体、组织活动、组织形式都呈现出鲜明的文化特性。正是大学组织文化的个性特征,决定了大学制度的文化取向。因此,现代大学制度的建构应关注大学组织文化特性,以现代大学理念引导大学制度的构建;重视教育立法,转换政府职能,实行政校分开,切实保障大学法人地位;树立大学自主办学意识,建立大学良性运行机制,正确行使办学自主权;调整大学内部组织结构, 协调大学内部权力分配,突出学术权力在学术事务中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地方大学在抓好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同时,应该更加凸显社会服务的职能;在更好地为区域经济建设服务的同时,为自身发展赢得更广阔的生存空间。因此,要培养创新型人才,为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智力保证;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加速区域产业的转型升级;拓宽社会服务职能,成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心。创业型大学是地方大学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延伸。  相似文献   

17.
生源质量不仅是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更是关乎划转高校生死存亡的生命线,科学、合理的招生计划是划转高校提高生源质量的关键环节。针对行业划转高校计划编制工作的影响因素分析,提出了行业划转高校招生计划编制应把握好的几个关系:招生规模与办学实际条件相适应、生源布局与当地经济结构相契合、专业配置与办学特色相统筹、招生管理与学生就业相衔接、专业规划与冷热程度相协调。  相似文献   

18.
我国大学在高等教育国际化、高等教育大众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办学资源竞争以及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等复杂背景下产生了一些不适甚至是失败,究其根源在于缺少成熟的现代大学思想与现代大学制度作为发展的思想基础与制度基础。因而,我国大学要走出发展困局,必须逐渐建立成熟的现代大学思想和完善的现代大学制度、培养现代大学校长以及在大学推行和实施战略管理。  相似文献   

19.
自由与秩序是贯穿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主线。自由与秩序的冲突背后体现了现代大学制度构建中诸多错综复杂的矛盾关系。这一矛盾甚至成为了大学运行的永恒矛盾。但是,自由和秩序存在一定的内在机理,秩序是自由的保障和基础,自由是秩序的目的。自由与秩序由原先的紧张状态发展成为联通的状态,二者的博弈共进,保证大学运行既拥有一定的秩序性,又能坚守大学发展的自由精神。自由与秩序平衡下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构建要健全教授治学制度,彰显现代大学治理的自由精神;完善依法治校制度,以良法推进现代大学有序之治;落实民主监督制度,实现现代大学治理的自发秩序;推进社会参与制度,走向现代大学治理的多元共治。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高等学校必须在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与创新方面有所突破。研讨现代大学制度,应当厘定现代大学制度整体设计和机制创新的主要依据,既要探索现代大学制度创新的“应为”,也要实事求是地探讨“可为”之举。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是现代大学制度创新的契机。进入“985工程”的高校应借助发达国家研究型大学的成功经验和机制模式,结合中国国情,在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方面整体设计,多校联动,以提供改革思路,产生示范效应,引领全国高等学校的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