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有偿服务把很多公益性的责任抛开了,然而社会的发展始终需要具备人文关怀的机构或者服务出现,这样才能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作为社会知识服务机构的高校图书馆,在经济发展中也面临着变革,但公益性的原则是始终需要坚持的。因为高校图书馆始终是对读者群体进行精神服务.只有充分体现出人文关怀才能更好的体现出这一价值。本文将谈谈高校图书馆建设中人文关怀的对象,以及如何对这些群体实施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2.
陈凡 《教育评论》2014,(1):150-152
社会服务已经成为高校最主要职能之一,承担着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双重责任。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和高校多样化发展背景下,高校的社会服务能力是高校分类和评价的重要依据。文章以新兴的欧洲大学图和美国卡内基两个高等教育机构分类体系实践的比较和研究为基础,提出社会服务型高校正在成为欧美高校分类体系中的独立类别,体现了国外高校分类体系新的发展趋势。同时,认为这两个分类呈现出五大特点。  相似文献   

3.
王沛 《陕西教育》2009,(9):112-113
分析高校图书馆弱势群体读者的类型及特点,提出如何利用图书馆自身特点,挖掘潜力,更好地为弱势群体读者服务。明确为弱势群体服务是社会文明与进步的体现,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更是我们高校图书馆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4.
我国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将进一步深化,老年工作在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中的地位尤为重要。高校作为社会力量应承担起一份社会责任。而随着"慕课"教学的发展和扩大,高校英语可以通过"慕课"教学的方式,达到服务老龄事业关爱老年,增强老年人的归属感、幸福感,帮助老年人自立自强。  相似文献   

5.
在网络环境下,高校档案管理建设中如何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是各高校认真思考的问题。这一问题集中地体现在与社会需要的关系之上,如何更好地与社会需求相适应,是高校档案管理建设的关键所在,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中肯的意见。  相似文献   

6.
制度性保障是大学社会责任履行机制的重要构成部分,然而当前我国大陆地区大学社会责任的制度设计与社会需求出现了严重的偏离。针对这一问题,在历史制度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以南开大学与台湾高雄科技大学大学社会责任制度设计的差异塑造过程为例,揭示了大陆高校与台湾高校社会责任制度设计出现差异的深层原因。研究发现,观念差异导致了大陆与台湾高校社会责任定位的不同;参与主体差异导致了两地大学社会责任运作模式的不同;权力的不对称性差异使得两地大学社会责任的制度选择过程呈现为“顶层设计”与“多主体参与”两种不同的决策方式。在此基础上,提炼了一些改善大陆大学社会责任制度化的意见,以期能够为促进我国大学社会责任的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7.
由于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校的要求以及由此赋予高校的使命,使得社会服务已经超出了一般意义上的高校职能,更多的是高校与社会融合的交会点,是高校价值的体现。地方高校对社会服务认识的深度、学校自身的社会服务能力以及社会对学校服务能力的认可度等还存在很多问题,成为地方高校拓展社会服务的瓶颈。大力推进校地融合,创新社会服务的形式与内容能够让地方高校突破拓展社会服务的瓶颈。  相似文献   

8.
人口老龄化问题是当下中国面临的重要社会问题之一,也是社会学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中国人口结构老化、社会保障制度滞后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大瓶颈,在农村显得尤为突出。这不仅关系到农民们的切身利益,还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如何让广大农民能够安享晚年,不仅是衡量社会文明进步与和谐发展的重要指标,也是现代文明国家不可推卸的责任。面对我国农村老年人人口基数大,老龄化速度快的现状,为农村老年人养老提供服务也是中国农村社会经济转型面临的重大挑战。  相似文献   

9.
深入贯彻“三个代表” 把大学建成人才和文化高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深入,越来越感到,高校是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创造的重要源头,是培养人才的重要源头。高校的三大社会功能,即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开拓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服务人民,造福社会。高等教育是最能全面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领域,高等教育工作者责任光荣而艰巨。  相似文献   

10.
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国高校育人本质的体现,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对高校提出的现实要求和历史责任。高校育人在“三个代表”实践过程中,要提高思想认识,推进产学研一体化,推动社会主义化的发展,提升人才服务社会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开展有高职特色的社会服务既是高职院校的社会责任,又是高职院校生命力的源泉.构建多功能社会服务平台是实现高职院校基本职能,保证其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平台包括管理、信息、培训和服务四个方面,实现途径有:对接支柱产业,优化专业结构,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对接行业企业,强化产学研结合,助力地方经济发展;弘扬先进文化,瞄准朝阳产业,助力地方文化繁荣.  相似文献   

12.
开展社会服务既是高职院校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高职院校实现内涵发展的必然要求。社会越发展,时代越进步,社会服务的要求就越高。高职院校应顺应时代要求,着力创设服务理念"文化"化、服务平台立体化、服务方式多元化、服务资源集成化、服务机制长效化等"五化"服务模式,努力提升社会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3.
立足办学定位、师资优势和学生特点探求特色人才培养模式是中国普通高等院校的当务之急和社会责任。在全面导师制的基础上,通过导师引导和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学习和技能提升、专业方向和目标定位、目标实现和循环反馈四个阶段实现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科研与应用双向型人才培养之目标。  相似文献   

14.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我国已成为人口老龄化国家。人口老龄化加重了社会负担,并在社会服务、社会伦理道德、老年人的心理需求等方面造成了一定影响。为解决人口老龄化造成的社会影响,成人教育可采取以下应对策略: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和国家法律制度、通过技能培训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增强全社会的养老意识和法制意识、构建多层次的老年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积极开展老年教育等。  相似文献   

15.
增强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既是高职院校职责所在,也是促进自身发展的强大动力。当前高职院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有"订单式"人才培养、科技服务、教育拓展服务、校内资源共享服务和兄弟院校对口支援、辐射带动等模式。高职院校要从创新办学理念、提升办学实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立健全社会服务机制和深挖社会服务潜能等方面来实现其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16.
艺术类高校服务国家和地方文化产业发展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又有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和使命。新形势下,充分实现艺术类高校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职能,必须在优化回报结构、激活服务动力,共建交互平台、创新合作载体,构建长效机制、创新模式、拓展路径等方面下工夫、见成效。  相似文献   

17.
地方高校的文化建设与地方本土文化密切相关,在学校的文化特色和文化品牌里,始终融汇着地方文化的精髓。地方高校的文化自觉,考量的是高校软实力建设水平和文化意识,与学校的文化导向、文化包容、文化创新有密切关系。地方高校文化服务的责任担当,考量的是高校社会服务的绩效和能力,更是检验高校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文化自觉与文化服务的责任担当,高校文化与地方区域文化需要形神合一。  相似文献   

18.
我国工程硕士教育的快速发展已暴露出内涵建设的不足,出现了偏离工程硕士培养目标的现象,也产生了对其不利的消极观念。为了促进工程硕士教育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有必要正培养目标之本、清消极观念之源。在此基础上,高校应完善教育流程以提高培养质量,企业须明确主体意识以承担应尽职责,政府则要摆正服务者的位置以搭建各主体沟通、协调的平台。  相似文献   

19.
With the growing trend in population aging, declining birthrates, and changing patterns in living arrangements, aging in place has become a primary choice for elderly people after retirement (Hooyman & Kiyak, 2010). Home care service has become a key aspect of successful aging so that recent studies started to examine how to serve the dailyneeds for the elderly by adopting new home care services, in particular technology-enabled services for better living. This study applied Maslow’s theory to conduct an in-depth assessment on elders need and examine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ir satisfaction.Based on the concept of the social change process model (Glofia 1983), the “social awareness” on seeking external (societal) help to solve the problem was proposed and tested on its moderating effects in satisfying elder’s needs. The results from the empirical testing reveal that that elderly people rely on assistance from others and home-care service providers mediating the service to satisfaction when they are in less favorable health and economic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20.
我国老龄人口规模和老龄化速度是世界之最,如果不能妥善解决由此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将严重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与质量。解决当前老年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实现让老年人满意的老年教育目标的关键所在,是根据"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行动"的新时代老龄工作方针,推进老年教育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社会协同网络,加强互联网+融合,拓展课程资源开放,推动养老服务合作,构建老年教育现代化发展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