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通过实地调查,发现泰国万伟乡阿卡族目前基本上是全民稳定地使用母语阿卡语,但青少年的母语能力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衰变。文章还将泰国阿卡族与中国哈尼族的母语使用状况进行了比较,主要结果是:1.均全民使用母语;2.青少年母语使用能力均出现下降,但国内哈尼族下降程度更大。  相似文献   

2.
森林经济是以森林作为全部或部份要素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包括森林及其附加的生产、交换或消费等经济活动。在森林、村寨、梯田、江河四度循环共构的哈尼梯田文化中,森林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森林是哈尼人的摇篮,是梯田文化的源泉。哈尼 阿卡族以森林为中心的图腾文化具有生态文明的特征。梯田农耕经济和森林经济是哈尼 阿卡族经济生活中两足鼎立的二大支柱,而森林经济是最活跃、最有发展前途的经济成分,是哈尼族梯田文化的新发展,是21世纪哈尼 阿卡族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新路。  相似文献   

3.
哈尼/阿卡人①有自己的语言,而无自己的传统文字,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了光辉灿烂的父子连名谱系文化。这种文化在世界文明的史册中占有不可替代的位置。该文通过对国内外哈尼/阿卡父子连名谱系、宗族分支、血亲认同等材料综合比较分析,阐释国内外哈尼/阿卡父子连名谱系中的"人鬼共居"时期的"神谱"、父系氏族社会时期部落首领的"人谱"和平民百姓家族谱系中的宗族分支等,揭示了国内外哈尼/阿卡父子连名谱系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宗族血缘认同的内涵。  相似文献   

4.
哈尼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墨江是哈尼族的重要集聚区,分布着9个支系。9个支系的哈尼人在墨江的山涧林地中生生息息,繁衍至今。文章通过确切的调查统计数据,显示了墨江的哈尼人分布,哈尼各支系的人口数量。这对于明确哈尼人的族源,促进哈尼族的整体发展,研究哈尼族的社会变迁,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哈尼/阿卡族①是我国西南与中南半岛历史最为悠久的民族之一。《尚书禹贡》记西南民族有"和夷",这虽不是某一民族的专称,但无疑包括有"哈尼"的先民。自"和夷"一词出现后,哈尼族自北而南的迁徙路线便清晰可寻。[1]1绝大部分集中分布于中国云南省南部红河中上游与湄公河上游澜沧江之间的山岳地带,少部分迁徙到中越、中老、中缅边境地区和泰缅边境地区。文章不仅阐释了国内外哈尼/阿卡族的历史族称,而且揭示了历史迁徙的奥秘。  相似文献   

6.
居住在泰国境内的阿卡人,与中国云南省境内的哈尼族是同源共祖的民族。在迈向现代化的进程中,他们除了从事传统农耕,也在寻求其他就业途径。从阿卡人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可以解读其非农就业途径及其启示。  相似文献   

7.
梯田文化是哈尼族文化的核心。梯田耕作是哈尼族千百年来的主要生存方式。从现代文明角度看,哈尼族梯田文化的形成是哈尼族社会、历史发展和自然环境所造成的必然结果,在梯田文化制约和影响下的哈尼族地区相对滞后、保守。然而,今天对以梯田文化为轴心的哈尼族地区的保护、开发、利用,将成为引导哈尼族人民加快现代化进程的契机。  相似文献   

8.
《新安名族志》是一部研究徽州氏族文化的重要工具书之一。但是,其对"章姓"的记述却有重大差错。《新安名族志》之史料,源于各地族谱,但族谱凡涉及人,都遵循"昭穆有序,长幼不乱"的原则。可是,"亦多显者"却乱了规矩,显然不足取。  相似文献   

9.
河南固始吴氏家族是中州科举望族。明季以来,河南固始吴氏家族科举仕进、代有闻人。该族文化底蕴深厚,族谱、家乘皆修,族内多人留有著述,但存佚情况不明。经考可知,其族谱、家乘乃至庄规皆存,族中至少15人有著述行世,著(辑)书总书目50余种,今存约30种。这些文献在推动状元吴其濬相关研究、钩稽新的仕宦交游网络、补地方史志之缺、辑时人文集之佚等方面有着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哈尼族是从隋唐时期乌蛮部族中分化形成的一个单一民族,自它形成单一民族起,见诸汉文史籍的族称不胜枚举,但自隋唐到清代的"和蛮""和泥""斡泥""窝泥"等族称,均系他称而非自称。通过考察彝族对哈尼族的称谓,并与历史文献中的哈尼族族称作对比,认为历史文献中哈尼族族称是彝族对哈尼族先民的称谓。又通过对哈尼语和彝语语音对应关系的探讨,认为彝语中对哈尼族称谓其实来自于哈尼族自称,即"和泥""窝泥"等族称的本源是哈尼族的自称"哈尼"。汉文文献中从"和蛮""和泥"到"斡泥""窝泥"等哈尼族族称的演变与彝语相关联。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森杰棱村为调查对象,采用人户、问卷、访谈和400核心词汇测试等方法,对该村阿卡族的基本情况、语言使用现状、语言态度等进行了全面的调查。认为森杰棱村的阿卡人母语熟练,母语活力强。青少年还普遍兼用泰语,泰语的普及有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哈尼族舅权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舅权是哈尼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过的事实,它对哈呢族历史的发展存在过深远的影响。本文就哈尼族社会中曾经存在过的舅权思想、表现及成因作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3.
族谱反映着宗族或家族的历史记忆,是族群聚落对历史的一种地方性知识诠释与建构。"安定胡氏"作为历史上声名显赫的著姓郡望和文化望族,其族系根深而叶茂,遍布黄河上下,大江南北。翻检各类胡氏谱牒及相关史籍文献,以如皋胡氏、华林胡氏和西岭胡氏为分析个案,查考胡氏一族变迁路线图,厘辨胡氏谱系中关涉"安定胡氏",且谱系间互有交集的关键人物,可知胡氏三系同宗妫满,系出安定。"安定胡氏"郡望的奠定,离不开胡氏一族以"安定"为基之代际传承与奋斗。  相似文献   

14.
19世纪及20世纪初朝鲜晚期的族谱功能,突出伦理道德的教化要求,并把伦理道德诉求作为人的特征,族谱的功能被泛化,修谱的意义被升华。不少人将朝鲜与中国比较。谈及对于朝鲜族谱的看法。有的人认为朝鲜文化晚于中华,故族姓历史短暂。但更多的人指出,当时不仅名门望族皆有族谱。而且朝鲜一般人家各有谱牒,族谱已经普及全社会。朝鲜族谱学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19世纪及20世纪初朝鲜晚期的族谱功能,突出伦理道德的教化要求,并把伦理道德诉求作为人的特征,族谱的功能被泛化,修谱的意义被升华.不少人将朝鲜与中国比较,谈及对于朝鲜族谱的看法.有的人认为朝鲜文化晚于中华,故族姓历史短暂.但更多的人指出,当时不仅名门望族皆有族谱,而且朝鲜一般人家各有谱牒,族谱已经普及全社会.朝鲜族谱学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柏敏 《考试周刊》2015,(43):23-24
风俗文化不仅是一个民族智慧的结晶,而且是本民族日常生活、习惯、情感和信仰的反映。本文旨在通过调查阿育迈村的阿卡族传承和保护风俗文化的方式方法,深入研究本村青年在族群认同及在保护和传承阿卡族风俗文化方面的主要贡献。  相似文献   

17.
民族的分化与融合总是伴随着民族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哈尼族的形成就是民族分化与融合的结果。哈尼族先民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从氐羌系统民族中逐渐分化为"氐"、"昆明"、"叟"、"和蛮"、"和泥",并在内部分化成"和泥"、"哈尼"、"豪尼"、"雅尼"等不同群体;同时,也有其他民族群体不断融合到哈尼族先民的群体中,最终分化与融合而成如今的"哈尼族"。如今的"哈尼族"依然发生着分化与融合,不仅分化成不同的支系,在支系内部进一步分化成更小的支系、胞族、家族等,同时也有其他民族融合到"哈尼族"中。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玉溪市元江县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因远镇的白族和哈尼族为研究对象,从历史上元江县因远镇白族与哈尼族的融合痕迹入手,分析该地域白族与哈尼族之间的语言接触方式、语言影响、语言兼用现象,展示白族与周边哈尼族之间在社会交往中形成的外部语言关系。  相似文献   

19.
谱谍是记载一家一族历史的文献。它能提供不少罕见的资料,具有特殊的历史价值。不久前,因编辑《陶行知全集》的缘故,我们专程赴东南一带调查和搜集有关资料。其间,我们在南京市博物馆发现了两本《陶氏族谱》。这两本族谱,世系完整,材料翔实。据陶行知夫人吴树琴回忆,该族谱原为陶行知本人收藏,为他的遗物之一。族谱对于全面而深入地研究陶行知,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我们发现的两本《陶氏族谱》,一为老本,一为新本,合而为一,是部完整的谱谍。老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心理分析理论研究哈尼族神话,得出哈尼族神话中存在着“期待原型”的结论。文章举了许多例子加以说明。为了进一步说明哈尼族神话的期待原型,作者又把哈尼族神话与汉族神话作了比较。文章不止于此,还论证了哈尼族神话期待原型产生的根源,认为其根源在于哈尼族的悲剧历史,具体说来,是哈尼先祖食物匮乏、自然灾害、战争失利和迁徙等苦难经历烙印在人们的心理上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