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时代的公共政策智库结构可能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由专家学者独揽向官方咨询机构与分散的网民并重.网民来源的广泛性、丰富性支持网络民意的理性与民智的科学性,网络表达的便捷性、匿名性保障网络民意的真实性与民智的专业性,网络民意足以充当公共政策的“民间智库”.本文通过分析“个税起征点”调整政策的出台过程发现,网络民意的活跃程度取决于决策者对于民意与民智的态度.本文认为,从政策问题建构到政策评估及反馈,网络“民间智库”全程充当咨询师和信息员;从常设民意平台到科学分析网络民意,决策者须主动利用和发挥“民间智库”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随着互联网的异军突起,“网络民意”作为一种史无前例的民意表达形态,成为备受瞩目的关键词。从Web2.0到政府2.0,这种由中国网民所发挥出的虚拟力量,体现了公众与政府之间的良性互动,其本质是原生态民意在互联网空间的映射。本文试图通过对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的传播特质进行研究,梳理网络民意的特征和搭建网络问政平台的积极意义,在此基础上分析我国网络民意沟通存在的问题,并探寻优化网络民意畅通渠道的方法和路径。  相似文献   

3.
(一) 近年来,网络民意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从“彭水诗案”、“西丰事件”、“华南虎照”事件,到“瓮安事件”,还有拉萨打砸抢事件被西方媒体歪曲报道、奥运圣火在境外传递被藏独分子抢夺,等等,中国网民集中、强烈、突出地表达了对这些事件的爱憎。网民们密集的评说、议论,被认为是“网络民意”的表达。  相似文献   

4.
谈“郭美美事件”引发的“慈善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哈贝马斯交往行动理论的架构下考察“郭美美事件”所引爆的“慈善危机”,肯定了网络在公众民意表达中的作用,网民民意可以督促红十字会甚至整个慈善界秉承中立、客观、人道的原则。  相似文献   

5.
《新闻前哨》2009,(2):13-13
新传媒产业联盟秘书长王斌近日提出2009年新媒体十大趋势: 一、新媒体成畅通民意重要渠道。随着新媒体快速发展,各级领导干部对于“网络民意”、“网络政治”日益重视.据有关调查显示,71.9%公众认为网络表达将成中国式民主建设的新通道;  相似文献   

6.
网络民意与“程序正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民意”开始在网络上现身,不是嘘的一声,而是轰的一声,不是意见领袖振臂高呼,而是陌牛人成群结队。在缺乏程序正义的时代,“网络民意”并不是程序正义的对立面,而是  相似文献   

7.
民意既不必然代表正义,也不必然指向胜利。尤其是有了网络舆论空间以来,民意更多显现,也更多困扰。前者如引起广泛关注的“网络暴民”,后者如民间对一些官僚机构或垄断行业的怨声载道。  相似文献   

8.
话语     
《青年记者》2009,(15):4-4
网络问政是否被重视.体现出领导干部是否善于从新生的信息交流渠道中捕捉民众智慧。倾听民意民声。领导干部要养成上网这一“第五习惯”。既要“上网访民意”,更要“下网解民忧”.回复网民要制度化,解决问题要常态化。——青海省委书记强卫最近谈网络问政  相似文献   

9.
理性表达,理性引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统计,中国网民总人数已达到2.53亿,近2/3的网民或在网上发过帖、或参加过“Web2.0”互动。网络逐渐成为人们自由表达意见,传递声音的主要渠道,无论是对“虐猫女”的人肉搜索还是对“正龙拍虎”的拍砖打假,网民们把网络上虚拟的权利兑现于实际行动上,无不显示了网络民意的力量。网络民意力量的凸显也越来越引发人们的关注。“互联网已经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  相似文献   

10.
我国网民以年轻人和学生为主,其中初中生占37.9%,高中、中专和技校生占25.5%,且有逐年向低学历、低收入人群扩散的趋势.这样的网民结构,使得网络民意与真实民意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偏差,比如占网民多数的年轻人,在网络上表达自己的意见时,存在着一种发泄和游戏的心态,以“愤青”的面目出现,激情澎湃、口无遮拦、全无理性可言.而真正的民意则是一种理性的、严肃的民意,它兼顾了国家策略与社会诸方面关系等因素.因此,网络民意并不能真正体现民意,如果让网络民意支配一切,就意味着主流群体意见的缺失,就意味着真正民意的消解.  相似文献   

11.
2009年是大江网第三次进京报道全国“两会”,也正是这短短的三年,从开放网络调查了解民意,到网络直播代表团审议,再到代表、委员纷纷开博客传达民情、征集民意,由此网络也拉近了普通百姓与“两会”的距离,为中国的民主进程增添了新的注解。回顾大江网的三年进京报道之路,其实地方新闻网站到北京报道全国“两会”不是“圈地”,也不是与中央新闻网站、商业网站竞争,而是为了发挥地方新闻门户网站的优势,更好地履行好地方网站的守土责任,  相似文献   

12.
主持人语:移动互联网及终端技术的不断发展,推动着传媒产业、受众以及传播方式的改变。在媒介融合的新格局下,如何探求恰当的媒介定位、开发特色的媒介产品、制定适宜的发展策略将成为传媒行业发展的关键。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这对传媒行业提出了新的要求,也预示着移动互联网与智能终端将相伴而生,并不断被应用,本期“传媒大讲坛”着重以互联网时代为研究背景,探讨新传播体态对社会的影响,以期对传媒发展产生积极意义。为此,栏目组特邀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博士生导师许正林教授撰文《双微时代的“民意”误区与社会理性建构》,文章从微博微信作为政治言论空间的新形态,剖析网络民意与网络民主微妙的边界界定,重点辨析双微环境下对网络民意与网络民主的误解现象,从而对新体态民意与民主进行科学的定位,阐述网络民主对社会的作用。《高校网络群体事件干预中的类比策略讨论》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网络群体性事件形成中的推断偏向因素及其干预策略研究”(13YJC840021)阶段性成果之一。本文着重分析了网络时代环境下高校在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类比干预策略,提出构建预防体系、及时应对、正确决策,是高校在群体性事件发生时要重点把握的。本期栏目各学者观点鞭辟入里,论点独树一帜,论述严谨缜密,相信会对新媒体时代的网络传播和社会建构产生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全国“两会”期间,人民网、新华网等网站积极开展“两会”网上互动,有线无线全面应用,论坛博客全线出击,成为察民意、聚民声、集民智的网上平台。伴随着浓浓春意,互联网上民意涌动,广大网民通过互联网,为党和政府工作建言献策,传递对党和政府的理解支持,表达战胜危机、克服困难的信心。网络互动让普通网民走近了“两会”,也让“两会”更加贴近网民,成为今年全国“两会”网络报道的一大亮点,互联网再次彰显出其独特魅力和强大影响力.  相似文献   

14.
孙鹏 《记者摇篮》2010,(7):44-44
“近年来,网络舆论监督显示了巨大的能量,在“周久耕案”、公务员“出国考察门”事件、“局长日记”事件中,可以看到网络已经成为反腐败的重要渠道;在胡斌飙车案、许霆案、习水“嫖宿幼女案”等案件中,也可以看到网络民意对司法裁判产生的巨大影响;在孙志刚事件、“躲猫猫”事件中,我们也可以看到网络对行政执法的有力监督。  相似文献   

15.
马燕 《传媒》2016,(12):90-92
用户日益增多的新媒体社交在网络上形成了区别于真实社交的语境,部分受众基于“民意聚合”,在脑海中构筑“想象的共同体”,借此融入社交网络以形成弱势群体的聚合,抒发政治诉求;正向的民意聚合有利于形成健康的社群文化,但当前社交语境下的某些民意聚合并不一定是合理的社交行为,如媒介事件被框架化,人物刻板印象加剧,非理性的表达让受众的价值观产生了偏移;对其纠偏,须有赖于官方对公民意识的尊重,媒体对职业道德和责任的坚守,以及公民媒介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16.
李勇  张旭 《新闻世界》2012,(1):104-105
网络为民意表达、舆论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一个无垠的空间,民众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空前高涨,从“周老虎”、“天价烟”、“南京飙车”案,到“郭美美”、“小悦悦’’事件,无不与网络舆论监督有关。当我们在为网络舆论强大的影响力和网民的热情欢呼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网络舆论存在的非理性因素。  相似文献   

17.
“由于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互联网覆盖面的日益扩大,互联网已经成为公众表达和交流的最重要的平台。网络不仅表达了主流民意,而且也是社会转型多元时代多元表达的平台。网络表达的这两个特点集中反映了公众对社会重大公共事件的参与和各种价值判断、思想动态。 网络言论已日益成为社会民意的寒暑表,这是公众社会主体意识提升的表现。”  相似文献   

18.
从标语到网络,从传统到现代,官方意志与民意的角力,在“南平事件”中留下了值得思考的一抹痕迹  相似文献   

19.
民意的表达方式是与时俱进的。远古的“国风”,后来的童谣,城郭中的街谈巷议,近现代的报刊与评论,都曾是重要的民意载体。在进入网络时代的今天,网络已成为汇聚、收集民意的最重要的载体,其重要性还将随着网民总数的突飞猛进而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20.
蔡士博 《大观周刊》2011,(31):121-121
近十年来,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催生了一种新的民众意愿表达方式一“网络民意”。本文从其概念、特征和对我国司法的影响三个方面来对其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