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给中学地理教育教学带来了一系列转变,也对高等师范院校地理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调查及实践发现高等师范院校地理教育在新课改背景下还存在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利于地理科学专业人才的培养以及地理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本文针对高等师范院校地理科学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高等师范院校地理专业教育类课程、增加实践、注重专业技能与地理新课程标准相结合、改变教学方式等措施,其意义在于培养师范生适应新课程标准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2.
在深化新课程实践的过程中,教师面临着诸多矛盾和困惑:教学目标创新与学生素质发展多样化;教学过程中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和发展;在课程结构调整中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多样化教材中开发校本课程资源;在实践中提高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等。解决这些问题,要求教师内化课程理念,善于反思教学,合作行动研究,做到既顺应课程改革,又促进专业自主发展。  相似文献   

3.
科学教育专业的核心是培养中小学科学教师。根据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教育一体化的国际发展趋势,根据科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根据《科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基于新课程的科学教育专业的能力构成应该有以下几部分:以"综合"为特征的专业基础知识、科学探究的能力、技术设计的能力、教育教学尤其是探究教学的能力、扩展专业的能力。而对于科学教育专业能力的培养,则应该完善实践类课程、提高实践类课程的教学质量、增加"专业技术设计"课程。  相似文献   

4.
华南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为适应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为提高师范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在课程体系设置上进行了较大幅度的改革,增加了教师教育类课程的门类与学时,实行模块化、动态式的课程结构体系,合理地处理好教师教育类课程与数学专业类课程的关系、数学教育理论学习与数学教学实践训练的关系,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5.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高师教改的要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于高等师范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高等师范院校应认真研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素质提出的新要求,突出人才培养规格的综合性,调整专业设置、培养模式和课程结构,增强教学内容的时代性和适应性,大力推进文化素质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改革教育类课程,强化实践环节,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  相似文献   

6.
上好每一节课是教师应具备的首要的素质与能力,面对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和新课程对教师提出的要求,中小学教师的能力应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新的提高。那么,如何将新课程理念尽快地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何针对新课程教材的变化,准确地把握新课标、新教材;如何科学地处理教材,把教材当作文本进行教学;如何在教学内容多、课时少的情况下,把知识有效地传递给学生,每位教师一定都有自己的认识与解决问题的办法。为了给广大教师提供一个交流与分享课堂教学改革经验的平台,《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小学教育教学》将于2009年举办“课堂教学一点通”征文活动,望广大教师踊跃投稿。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要求使得说课这一教研形式具有更广泛、直接的作用。体现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是说课要求教师深入学习课程理论、教育教学理论以及心理学知识,熟悉教材的演变、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的变化并不断提高教学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8.
广西师范大学为适应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为提高师范生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在教师教育课程设置上进行了较大的改革,增加了教师教育类课程的门类与学时,实行模块化、动态式的课程结构体系,由教师教育学院和各学院联合管理教育类课程。合理地处理教育类课程与学科性课程的关系、教育理论学习与教育实践训练的关系,以及职前教师培养与职后教师培训的关系,对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积极推进和整个教师教育工作的良性运行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所谓新课程就是指一种课程文化的再创造,涉及课程理念、课程结构和课程实践的深刻变革,也就是说这是一次从教育理念到教学实践的全面改革与创新。新课程的实施,在给教师带来极大促动与发展契机的同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一名长期在一线从事教学的历史教师,很有必要对自己的教育理念及教学实践活动进行重新的认识与换位思考。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深有感触。本文谨对在新课程标准下历史教师要转变哪些教育观念、转换哪些角色,略谈拙见。  相似文献   

10.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师范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新课程理念对教师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为适应这种挑战和要求,高等师范院校学科教学论专业应适时调整、改革课程教材体系,促进师范生专业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因此,要确定高师语文教育课程改革与建设的目标,实现课程教学与基础教育的结合,理论与实践演练的结合,教学活动与育人内容的结合,为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改革与实施提供人才培养的条件。  相似文献   

11.
一、改观念是走进新课程的前提 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育与教学正孕育着一场深刻的变革,要确保课程改革实验的顺利进行,就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首先要从思想上、教育理念上进行彻底变革。新的教育理念强调以人为中心,着眼于人的综合素质。过去,我们总习惯以教材为中心。崇尚教材知识点的“拉网式”教学。现在,课程改革摈弃了以往的教学模式,重视文化熏陶、人文教育与综合实践。于是,很多教师就觉得心里不踏实、不放心,甚至忧心忡忡,觉得按“课改”的要求教学。课堂上热热闹闹,学生将来考试怎么办。其实教师的种种“忧心”是教师的思想陈旧所致。  相似文献   

12.
从改革高师教育类课程的结构与内容入手,提出了构建高师教育类新课程体系的设想,即渗透性课程、根基性课程、实践性课程、成长性课程“四大领域”;教师修养、教育理论、教学理论、教育技术、教学实践和教育科研“六组模块”;主修、辅修、讲座活动“三类课程”相结合的高师教育类新课程体系,旨在培养高素质教师、引领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为了应对时代的挑战,首都师大展开了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尝试,构建包括教育理论基础、教育实践基础、教育科研基础、教育实习见习四大板块的教育类课程新体系。实现这一课程重构的基本观点和理念是:(1)根据教师专业化的要求树立教师教育的理想,实现教师教育范式的转换;(2)从职前职后一体化及教师终身教育的视角思考和探索教育类课程的目标和内容要求;(3)从由本科到研究生层次的教师教育学历体系来思考和处理起始阶段教师教育专业教育类课程的广度与深度、理论与实践的关系;(4)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际需要出发重新思考“教学基本功”;(5)大学层次的课程设计同样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需求。  相似文献   

14.
正新课程改革不只是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科书等的改变,还要求教师和学生共同探索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素质。教材的改革是实现新课改的突破口,教学的核心是课程的实施,运用新教材时要对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进行改革。课程教学方案一旦制定,教学改革就成了课程改革的重点。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  相似文献   

15.
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高师教育科学课程设置与教学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课程改革实验正在全国进行。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教师具有更高的教育科学素养。文章根据中小学新课程改革的理论与现状,借鉴国际教师教育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模式,从课程结构、内容、教学方法、教育实践等方面,对我国高师教育科学课程如何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进行了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16.
中小学教师重视专业知识及技能的学习和训练,轻视教育理论的研习,课程、教材的改革是与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一致的,面对新课程、新教材,其实施者——中小学教师不能不切实关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如何实现新课程理念的内化问题。只有完成新理念的内化,才能生成新的技能。  相似文献   

17.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教育也应适应或跟进。而当前师范院校教育类课程的内容体系与教育实践脱节,对教师培养和准教师的专业成长起不到实质性的作用,因此,教育类课程应在理论和实践的关联中改革发展完善自己,以培养出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教师。  相似文献   

18.
高师教育类课程与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师教学实践能力是教师专业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在高师教育类课程改革中,教育类课程设置不合理、忽视教学实践环节和教育类课程教学方法落后是导致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薄弱的重要原因。通过对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现状和原因进行分析,对目前高师教育类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探讨,以期提出教育类课程改革的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与教师专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程能否顺利实施,关键在于教师素质能否适应要求。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观念、教学方式、教学行为的改变和课程教材开发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和能力,以适应新课程需要。  相似文献   

20.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广大教师对课程与教学论方面的图书需求增加了,他们急于认识、理解新课程。因为新课程要求教师的工作重心不再是教给学生固有的知识,而是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作为指导教师教学实践的教学法用书必须跳出学科本位思想的束缚,汲取最新科研成果,从理念、方法、技术等层面详解新课程、新教材的基本要求,才能适应新课程教育教学的需要和教育发展的方向。《新课程教学法》系列丛书(包括中小学共计18个学科)正是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为指导,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对教师培养和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