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中国传统装饰画有其丰富的内涵,它所运用的色彩受传统色彩美学理念所影响,具有抽象化、象征性的特点。本文通过列举现代平面设计中成功运用传统装饰画色彩的优秀案例,论证现代平面设计的民族化需借鉴传统文化元素的精髓,设计作品中注入传统元素,向社会传递商业信息的同时将民族文化中的精髓传播开去,成为民族文化传承的一个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2.
姚为俊 《考试周刊》2011,(30):37-38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智慧的结晶,博大精深,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现代设计。本文从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元素汉字、吉祥符号、传统色彩角度出发,通过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分析,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标志设计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3.
论文化招贴设计中的“中国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风"对文化招贴设计的启发很大,它通过水墨、书法、造型、色彩和文案在招贴设计中展现出独特的魅力,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良好的视觉传播性显示出对招贴设计的积极影响。文化招贴设计中的"中国风"是设计师对传统文化语言和审美思想的借鉴和运用。现代设计师应立足于本土,担负起传承传统文化的责任,探索富有中国特色的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4.
河南朱仙镇木版年画用色丰富,既对比强烈又和谐美观。文章从色彩构成角度分析朱仙镇年画中色彩的丰富内涵及对比与调和原理。试图通过讲述引起人们对我国民间色彩美的重视,把具有传统美的色彩运用到现代设计中,使传统与现代结合,赋予现代设计更多的传统文化内涵。以便更好地开阔设计思维,设计出更好的作品。  相似文献   

5.
现代室内外设计不单纯是造型、色彩的装饰设计,它还包括将历史风格与现代设计要素有机结合,从而创造出具有传统文化内涵的室内外设计空间环境.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设计中,无论是建筑、包装、服装等,都或多或少地运用和体现了吉祥观念.继承和发扬它,把其精神元素融入现代设计中,会使设计更具有人性化和社会化.本文从传统装饰纹样和现代图形设计文化的产生谈起,阐述了其产生的原因、意义,以及传统文化在现代图形设计中在企业形象塑造中的运用、传承及发展.  相似文献   

7.
高书霞 《华章》2007,(5):122
色彩是造型元素之一,对于色彩的认识、感觉、审美和表现能力的培养训练与研究是设计师必备的素养和能力.色彩孕育了人类的审美文化,因此它本身也被赋予了人性化的情感特征.现代商业广告设计表现中充分运用了人的这种情感特征来吸引人,打动人.虽然这种运用有时候表现非常的夸张,但是这也使商业设计中的色彩远远比传统绘画中的色彩更加明确和具有目的性.这更符合了商业化社会发展对色彩表现的要求,同时也创造出了现代商业设计的流行与时尚.  相似文献   

8.
浅析藏族建筑装饰中的常用色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藏族的历史源远流长,藏族的文化博大精深,这门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统称藏学。藏族建筑装饰中所运用的色彩,也是这门文化独有的特色。藏族的传统建筑色彩,以及这些色彩所象征的意义,给了现代建筑设计一定的提示。本文对藏族建筑色彩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现代的家庭居室装修中,色彩的运用应为占据整个设计风格以及水平的重中之重。色彩搭配的好坏,对于房间的整体风格有很大的影响。进行室内色彩设计时,在考虑空间内容、环境、功能等问题的同时还要考虑色彩的心理效果、色彩对身心健康的影响,以及人的个性、职业、文化、传统等要求,只有这样才用准确运用色彩来表现室内空间,形成室内色彩的意蕴美。  相似文献   

10.
彭琳 《考试周刊》2013,(37):20-21
传统色彩是我国民族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而成的,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传统的表现形式。在现代包装设计中,将传统色彩与现代包装设计有机结合起来,有助于形成具有浓厚中国文化特色的包装,提高包装产品的质量。本文主要对传统色彩学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应用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1.
庐隐为现代文坛奉献了一系列颇具"现代性"的小说。一方面,受"五四"新文化运动思想的影响,其小说革旧鼎新,敢于批判封建思想,揭露社会弊病,具有启蒙现代性;另一方面,受到西方悲观主义哲学、浪漫主义和唯美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其小说反思启蒙理性,关注人的内心世界,忧郁感伤,具有审美现代性。庐隐小说的二重现代性既是她个人思想与个性矛盾、情感与理智纠葛的体现,也是现代知识分子在社会转型期复杂的精神体验和多元的思想倾向的写照,对当下未完成的现代化建设仍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2.
安德烈·布勒东是法国超现实主义运动的领袖和理论家。文章通过对其美学思想发展过程的勾勒,解读理论家本人与他的超现实主义文学审美观。一方面他雄心勃勃,要解决现实问题,用“超现实”去改造社会与人生;另一方面,布勒东在内心建造着属于他个人的乌托邦。这也许就是现代人对自己的某种拯救方式。  相似文献   

13.
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传统校园文化与网络文化进行着激烈的碰撞与融合。一方面应该利用校园文化的先进性和导向功能,引导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网络文化的开放性、交互性和多元性,放大了校园文化“教育场”作用。  相似文献   

14.
纳博科夫是一位独创性的作家,他阐述并践行了一套极具个人特色的现实观:一方面,他坚信“没有事实不成艺术”,同时他又强调“艺术创造着自身的现实”,文学作品是客观现实和主观现实的统一体。作为作家最为钟爱的作品,《洛丽塔》完美阐释了这一现实观:小说描绘并讽刺了以汽车旅馆和消费文化为代表的美国当代社会,也通过想象、文字游戏、戏仿等陌生化手段重构了主观现实,增加了审美快感。  相似文献   

15.
弥尔顿"天赋人权(birthright)"概念下阐释的"出版自由"思想,是一种相对的自由,他对出版登记法制的肯定更是契合了现代社会对"自由而负责"的社会的建构要求,在这一点上,其"出版自由"思想正是现代社会自由观的核心价值"法治下的现代自由"的理论表征,具有显著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6.
18世纪的《歧路灯》处在近代汉语向现代汉语发展演进的过渡阶段,因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一方面对《歧路灯》中"啥"类疑问代词的具体用法做了详尽地静态描写;另一方面,对于《歧路灯》中"啥"类疑问代词所反映出的时代和地域色彩也作了进一步探讨,认为"啥"是一个地域性较强的方言词,在所考察的文献中,只在河南以及山东方言的局部使用。今天河南方言中"啥"仍十分活跃,大部分河南话基本只用"啥",不用"什么"。  相似文献   

17.
在80年代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和写作过程中,如何接纳“鸳蝴派”和张爱玲等“边缘”作家,是一个解释学的难题。,人们立足于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主流解释传统接纳这些“边缘”的文学,“五四”新文学以来精英化的文学史观念相应发生了内在分化和重组。考察这个过程,一方面可以看到,知识分子的精英式想象如何发生动摇,另一方面,也可以由此观察80年代文学知识分子,为什么不可能写出“真正属于文学的文学史”。  相似文献   

18.
生态文化是生态旅游、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是现代设计创作的灵感源泉。在现代技术影响下的现代空间设计俨然已经失去了原有的绚丽色彩。批判性地域主义思想主张以一种含蓄而谦逊的态度,低调地表达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在现代设计中的保护与传承。既不与现代设计彻底决裂,也不盲目追求现代设计的时尚与前卫,在现代技术与传统文化之间构建一种有机平衡。  相似文献   

19.
晚清民初之际,教育既有的稳定状态被打破,“什么教育是更有价值的教育”成为亟待有识之士回答的重要问题.作为近代著名的政治家、学者和教育家,康有为对此做出了积极回应,其重建近代中国教育的努力大致体现为齐头并进的两条路径:一是从义理或德行着手,推崇孔教,阐发仁道合群之义,以正人心、定国魂,属于社会教化层面;二是从制度或经世着手,持《春秋》三世之义,定孔子因时改制之圣,并借鉴欧美、日本的教育制度,以育人才、求富强,属于人才培养层面.  相似文献   

20.
卡夫卡总是会以其别致的方式为我们展现出一种惊世骇俗的生存体验,形成了独有的"卡夫卡式"特征。《地洞》淋漓尽致地演绎了现代人的恐惧意识。小说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并结合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和心理体验描述了小动物的恐惧感受。由于恐惧,小动物在心中臆测了莫须有的"异己"力量;由于"假想敌"的存在,小动物更感恐惧。从表面看,小动物看似陷入了一种庸人自扰的困境,但实际上这却是现代人真实的生存姿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