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报纸如何优化社会新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新闻向来是市场化报纸特别是晚报、都市报的重要粮食,随着读者对社会新闻的口味变化,需要我们不断优化社会新闻的品种,让其成为优良品种。这里要谈的是优化社会新闻的必要性——用优化的社会新闻增强报纸厚度;优化社会新闻的方向——优化社会新闻就是要让社会新闻有用;优化社会新闻的方法——优化社会新闻的三个原则。  相似文献   

2.
王伟  刘洋 《军事记者》2001,(7):30-30
报纸是传播新闻的载体,而创新又是新闻的本质特点,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报纸是更形象、更具体、更生动的“活教材”。基层部队的报道员初学新闻,可以以报纸为参照物,让报纸成为自己成长、成才的见证人。俗话讲: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关注报纸、研究报纸、评判报纸,也要有“门道”。只有抓住了“门道”,才能达到学习的目的。我们的经验是注重以下三点——  相似文献   

3.
电子新闻导语同报纸新闻导语有很大区别,这主要表现在对五个W和一个H这六个新闻要素的安排上。电子新闻导语绝不是“谁?——什么?——哪?——什么时候?——为什么?——怎样”这样的传统的报纸新闻导语模式,通常只是交待这些要素中的两个或三个。要写好电子新闻导语;必须把握它自身的特点。提供信息电子新闻导语是让人们开始注意收听的一个信号,所以在导语中不必提供全部细节。撰写导语的  相似文献   

4.
经济摄影报道是当前新闻摄影的热点和难点。如何使这类照片吸引人,许多有识之士对此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可喜成绩。下面我从一个版面编辑的角度,来谈谈对经济新闻摄影的看法。 首先是新闻,而不是“艺术品” 一张新闻照片,版面编辑是否采用,如何用,首先取决于它的新闻价值有多大。报纸是新闻纸,新闻版就更加强调新闻性。新闻就是新闻,新闻不是艺术。摄影记者的报道首先必须是新闻。没有—个新闻编辑用艺术摄影的标准来衡量和要求摄影报道作品。摄影报道的“好看”,首先体现在照片较大的新闻性上,体现在照片较大的新闻价值上,而绝对不首先体现在简单意义上的照片的“美”上。那种把摄影记者的最高追求理解为应该是“艺术摄影家”的价值观,对摄影记者是有害的;当这种价值观被版面编辑接受并体现在报纸上的时候,报纸就会变得不伦不类了——由于版面上的照片比文字醒目,因此读者对照片新闻性的要求就更高,-旦照片不是新闻,版面编辑用得愈大,报纸就愈显得难看。 什么是“新闻”?这里无须做理论阐释。但我们应该时刻记住:读者看报先看什么?那些真正吸引读者的,大多是“新闻”——新闻照片的拍摄原则还是要从此入手。让读者拿起报纸,首先看你的照片!  相似文献   

5.
报纸的“卖点”往往从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报道中产生。“卖点”新闻能为报纸叫座,并能引起社会反响。因此,抓好报纸“卖点”新闻应注意与促进社会稳定相辅相成。片面地抓报纸“卖点”而不顾及社会效果,就与新闻“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宗旨相悖;过分自缚手脚。完全回避“热点”问题,则会失去战斗力,报纸就脱离读者,没有生机。 既要注重经济效益 更要关注社会效益 一张报纸,要真正走向市场,它必须对读者具有磁石般的吸引力。这对于晚报来说,显得尤为重要。衡量一张报纸“卖点”选择准确  相似文献   

6.
当今报纸已进入了“读图时代”,而“图文并重”也成为当今报纸竞争的重要手段之一。新闻图片的运用越来越被重视,图片报道在报纸新闻报道中已真正担当起主角。图片新闻是报纸这一特殊商品中重要的包装元素和商品要素,被称为报纸的“眼睛”。要让报纸的“眼睛”亮起来,新闻图片要“善于说话”,要能通过图片给读者带来身临其境的感觉,最大限度满足读者对新闻信息的需求。这就要求新闻摄影记者必须具备较高的新闻素养和过硬的摄影本领,在“抓拍”上做足文章。  相似文献   

7.
如今纸媒已进入了“读图时代”,“图文并茂”成为当今报纸竞争的重要手段之一。图片新闻是报纸这一特殊商品中重要的包装元素和商品要素,被称为报纸的“眼睛”。要让报纸的“眼睛”亮起来,新闻图片要“善于说话”,要能通过图片给读者带来身临其境的感觉,最大限度满足读者对新闻信息的需求。突发事件报道以其自身灾难性、不可预知性、现场性等...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的报纸如何进一步提高质量和品位?就报纸版面来讨论这一问题,当是要让那些好新闻尽量地多登,全登;而那些质量不高的“劣质新闻”,则尽量少登,尽可能不登。究竟哪些是不该见诸于报纸版面的劣质新闻呢?笔者认为:(一)没有时效的“冷饭新闻”。新闻最忌“炒冷饭”。但现在却有一部分报纸中的文章在“炒冷饭”:A:有相当一部分消息的“时间要素”是“去年以来”、“截至日前”、“近半年  相似文献   

9.
报纸立于不败之地,有两点很重要:不容置疑的权威性;吸引读者的可读性。这两点在要闻版体现尤为重要。要闻版是一张报纸的“脸面”,要让“脸面”既“威风”又“动人”——既让党和政府满意、又让广大读者喜爱。  相似文献   

10.
目前,全国许多报纸都在大力进行新闻改革,要求多发新闻,多发自己的“独家新闻”。做到这一点,上下左右都要提倡一个“快”字——记者要快写,编辑要快编,领导要快审,工厂要快排。总之,各个环节都要.快。报纸是新闻纸。人民群  相似文献   

11.
社会新闻被誉为晚报的“四大元老”之一,多年来,一直是其吸引受众、抢占读者市场的拳头产品。进入九十年代中期,随着新闻竞争的加剧,社会新闻已由原先晚报的专宠,一跃成为大、小各色报纸争夺的“香饽饽”。首先是都市报崛起,这种在报纸风格、报道内容、读者对象、发行区域上与省级晚报非常类似的新型报纸一面世,即把以社会新闻为主,作为主打报纸风格的基本定位。许多社会新闻上了头版,有的甚至被制作成头条新闻。其次是一向强调“主功能”的大报——党报也开始纷纷扩版、改版,大添社会风情。不少省、市级党报创办了社会新闻专版。社会新闻是涉  相似文献   

12.
版面是报纸等字载体的概念,报纸新闻是新闻以字的形式在报纸纸张空间的集合,排版是为了表现编辑部意图和对新闻价值的评判,让新闻更容易抓住读;广播新闻是新闻以声音的形式在某个节目时间段的集合,节目的编排也是为了表现编辑部意图和对新闻价值的评判,让新闻更容易抓住听众。笔认为广播新闻节目要借鉴报纸的版面意识,同时更要发挥广播自身的优势,形成广播新闻特有的“版面风格”。  相似文献   

13.
何琨 《新闻采编》2001,(6):32-33
不可否认,随着报纸品种和版面的增加,各报纸之间的新闻竞争是越来越激烈、越来越白热化了。在这场竞争中,如何能让新闻有可读性、有必看性,使读者不但想看、而且争抢阅读,在诸多原因中,笔者认为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让新闻“动”起来,让读者通过看报纸新闻,就能随时知道有什么事发生,掌握到最新的新闻动态。 一般来讲,动态的新闻,肯定是鲜活的新闻;鲜活是新闻的本质要素之一,也是读者愿意看、想看的想知道的新闻。 至于如何才能让新闻真正“动”起来,让报纸新闻成为读者爱不释手的读物,大连日报今年  相似文献   

14.
“图文并重,两翼齐飞”,不仅是指报纸图片量的增加,更应是质的提高。要真正让图片新闻这一新闻兵种在报纸上“重”起来,真正发挥出独立的、不可替代的传递新闻信息、传播思想文化的方面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多年来都市报都是靠社会新闻打天下,不太注重对重大题材尤其是重大历史事件报道的策划,报纸给人没“重量”、缺乏公信力和社会责任感等感觉。作为青岛地区发行量最大的报纸,半岛都市报要不要秉持一种不同于其他都市报的社会责任感?答案是肯定的。半岛都市报以改革开放30周年特别报道“见证大时代——改革开放30周年回眸”为契机,尝试突破既定模式,改革创新报道的内容和形式,使“历史事件”成了报纸的亮点,  相似文献   

16.
当今时代,是一个全方位、立体化媒体的时代,媒体之间竞争日趋激烈。对于曾经辉煌的平面媒体——报纸来说,归根结底是对一份报纸的核心价值力、报纸公信力、受众吸引力的考量。在新闻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只有把“原料”加工成“独树一帜”,才能“抢眼”,而它的关键在于报纸的策划艺术。新闻需要策划,同样,报纸副刊也强调策划的艺术。好的报纸文学作品不但要有较高的文学色彩,  相似文献   

17.
我们现在处在信息爆炸时代 ,传媒太多太多 ,读者的取舍太宽太宽。做为消费者他们对报纸的需求是“好看”、“有用”、“重要”。要想把读者的视线一把拽过来 ,靠什么?靠的是新闻资源。抓好新闻资源的开掘和利用就是我们的当务之急。谁更多地占有和更好地运用新闻资源 ,谁就必然会在新闻竞争中胜出。可以说 ,用好新闻资源是做好新闻工作的源头。一个称职的新闻资料员 ,不仅要懂得资料管理 ,同时还要具备“新闻脑”和“新闻鼻”的能力 ,为适应新时期报业工作的需要 ,我们认为新闻资源建设大有可为。一、建立自己的报纸数据库由过去的单一报纸…  相似文献   

18.
广大读者乐于接受社会新闻,社会新闻拥有众多的读者,这已成为目前人们的共识。尽管如此,两种关于社会新闻的模糊认识仍有必要予以纠正。一是有人认为报纸要吸引读者,必须增加社会新闻;二是把社会新闻简单地视为奇闻轶事、案件案例之类。前一种说法是把过去报纸所发大部分新闻,视为不是社会新闻的新闻;后一种说法,则把社会新闻推向了极端,视为“非正统”新闻,两者均是对社会新闻含义的曲解。 那么,什么样的新闻才是社会新闻呢? 先说社会。何为社会?《现代汉语词典》对社会下  相似文献   

19.
最近,《新闻出版报》发表了杨文元同志的署名文章《适读性——衡量报纸质量的尺度》.文章中提出,国际质量管理专家用“适用性”来作为物质产品质量的全部内涵,而我们则可以用“适读性”作为衡量物化精神产品——报纸质量的尺度.“适”乃适合、适度、适时之意,即报纸要适于社会的需要;适于本报读者群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伴随新闻改革不断深入尤其是新闻媒体走向市场进程的加快,长期受到“冷落”的社会新闻“摇身一变”,“身价陡涨”。大批晚报、周末报的勃兴和都市报的崛起,不仅让社会新闻在这些报纸中正儿八经地坐上了“正席”,成了“主角”,连行业报、专业报甚至党委机关报也纷纷调整结构,腾出版面,为更多的社会新闻走进报纸大开绿灯。 应该说,社会新闻地位的不断变化和数量的急剧增多,是当今社会的一种可喜的进步,是新闻改革的一种成功的标志,也是新闻媒体走向市场的一种有益的探索。 然而,当大量社会新闻昂首阔步走进媒体的时候,也带来了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