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抗战时期,少数民族特别是知识分子积极组织一些活动或斗争来倾诉自己的民主平等"愿望",表现为少数民族开展斗争,争取平等参加国家管理和平等地接受教育的权利。  相似文献   

2.
抗战时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出版业发展的繁盛时期,当时陕甘宁边区的红色图书出版既为普及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党的方针政策做出积极贡献,又为与国民党文化战线斗争的最终胜利奠定了重要思想文化基础。系统梳理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红色图书的出版发行问题,对推动当今图书发行事业仍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覃静 《图书馆界》2011,(5):74-77
在对桂林在抗战时期的文献出版情况及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图书馆、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重庆图书馆馆藏中抗战时期出版物的存藏情况进行调查、统计的基础上,阐述了桂林抗战时期出版物的特点,分析了其空前繁盛的基本原因,并提出要进一步加强对桂林抗战时期出版物的保护和利用。  相似文献   

4.
抗战时期,为了解决医疗卫生工作的难题,陕甘宁边区党和政府采取了多项措施,创造性地运用多种宣传方法,提高群众觉悟,引导广大群众自觉地起来同愚昧和不良的卫生习惯作斗争,成效斐然。  相似文献   

5.
9月22日,由山东省委宣传部、省广电局、山东影视集团、山东电影电视剧制作中心和招远市委、市政府联合拍摄的30集大型电视连续剧《大金脉》在招远开机。《大金脉》以抗战时期为背景,围绕采金老板鲁有道和孟玉琨两家人在中国共产党指引下与日寇艰苦卓绝的斗争,  相似文献   

6.
红色历史档案真实地记录了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取得胜利的实践创新,对其加以研究即能挖掘其真理价值和历史文化内涵。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借用北海币取得的伟大经济斗争胜利,一定潜藏着能够而且可以被解开的真理性认识的经济密码。实践出真知,中共取得货币战争(北海币)胜利的法宝为:实践(发行货币开展货币斗争)→认识(创新货币理论或货币制度)→再实践(统一货币市场)→再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再实践,循环往复。若是将货币战争(内隐于军事斗争)视为特殊时期发展经济的伟大实践或实验,回看北海银行的“前世”与“今生”及其探索出来的通向真理之路,能够为今日中国应对全球货币市场斗争提供思想启导。  相似文献   

7.
抗日根据地的物价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松晶  薛微 《历史档案》1999,(1):125-130
自人类进入商品社会以来,物价始终是存在于经济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不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都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之一。它不仅关系到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军事斗争的顺利进行,而且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抗战时期由于战争消耗,物资供应困难,财政预算膨胀。货币的财政发行量增加等因素,币值不稳,物价上涨是抗战时期存在于国统区、沦陷区、抗日根据地三种不同经济形态地区的共同问题。本文仅讨论抗日根据地的物价问题,以几块大的根据地为例加以说明。一抗战时期根据地物价状况从陕甘宁边区1937年-1945年…  相似文献   

8.
赵秀德  江丽 《历史档案》1998,(2):121-129
1923年7月至1927年8月的中共北方(京)区执行委员会①,是北方地区党组织最早的领导机关。北方(京)区委建立后,以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北京为基地,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在北方广大地区建立和发展中共党的基层组织;以国共合作的名义开展关税自主运动,国民会议运动,声援上海工人、学生反对帝国主义的五卅斗争,组织各界人民实行反对奉系军阀政府的三一八运动等斗争。在这一系列的斗争中,北方各级党组织加强对民众的宣传,提高广大民众的阶级觉悟,巩固党的基层组织,为后来的革命斗争作了准备。大革命时期北方(京)区委领导北方群众进…  相似文献   

9.
郭媛 《兰台世界》2020,(3):128-131,89
李杜,抗战时期著名的爱国抗日将领,自九一八事变后,组建吉林自卫军与日军做斗争。上书国联调查团,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暴行。1933年7月,李杜回国后立即投身到上海进步人士组织的抗日活动中。1937年,寓居重庆的李杜以报刊为阵地,多次宣传有关东北抗日联军作战的消息,为中国抗日战争作出了重要贡献。深入开展李杜将军在抗战时期抗日活动的研究,对于丰富抗战史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陕甘宁边区银行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条件下,坚持独立自主的货币金融工作方针,先后发行光华商店代价券(简称光华券)、陕甘宁边区银行币(简称边币)和陕甘宁边区贸易公司商业流通券(简称券币),开展对敌货币斗争,维护了边区货币市场的稳定与统一。与此同时,遵照“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财经工作总方针,积极发放生产和贸易贷款,在促进边区工农业生产发展和繁荣商业贸易。帮助解决财政困难,支援抗日战争等方面,均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1.
敦枫  毛婷婷 《新闻世界》2012,(1):113-114
抗战时期的((新华日报》作为中共在国统区唯一公开发行的报纸,在当时艰苦的环境中取得了较好的传播效果,有效地在国统区建立了自身的影响力。本文分析了抗战时期《新华日报》的生存环境,认为造就其影响力的原因在于其高度重视读者及新闻的高质量。  相似文献   

12.
抗战时期桂林新闻事业得以发展,从生态学角度而言,抗战时期桂林和广西的政治生态有利于桂林新闻事业的发展,中国共产党正确的领导和推动是战时桂林新闻传媒得以较快发展的根本原因,桂林文化城的形成集聚桂林新闻事业发展的人才、丰富抗日救亡传播内容。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影响下,一批批文化人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文化运动,使得桂林一度成为抗战时期大后方的文化中心,享有"桂林文化城"的美誉。  相似文献   

13.
最近我们在整理爷爷的日记。爷爷从十七岁(1911年)开始写日记,一直延续到九十四岁去世(1988年),最后病重期间的日记虽然不是他写的,但记录了他每天的生活。七十多年日记几乎一天不落,只可惜有一部分日记在抗战时期日寇轰炸乐山的时候被毁掉了。  相似文献   

14.
王仕琪 《档案天地》2010,(11):24-28
今天.提起陕北公学.恐怕知道的人并不多。但如果要提起中国人民大学,恐怕就妇孺皆知了!陕北公学(简称“陕公”),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在延安创办的一所统一战线性质的革命大学.是中国人民大学的前身。  相似文献   

15.
《现代出版》2013,(5):45-45
中国古代编辑史划分为四个时期:萌芽时期(上古至商)、形成时期(殷至春秋)、发展时期(战国至隋)、繁荣时期(唐至清)。新中国成立以前的中国编辑出版史划分为九个时期:萌芽时期(上古至西周)、草创时期(春秋战国)、奠基时期(秦汉)、初兴时期(魏晋南北朝)、发展时期(隋唐五代)、壮大时期(宋辽金元)、兴盛时期(明及清前期)、变革时期(清后期)、斗争时期(中华民国)。  相似文献   

16.
黄成湘 《兰台世界》2022,(9):141-144
日本为了侵略中国,在侵略前和侵略过程中,对中国进行了大范围全方位的调查研究。文章以一份日军解密的档案资料为中心,详细介绍和分析了抗战时期日本对地处我国西南一隅的广西所做的详尽调查。通过该档案,我们可以发现:(1)随着抗日战争的发展,广西的战略地位发生了巨大改变;(2)日本侵略者对广西、对中国的战前调查表明其侵略野心早已有之;(3)抗战期间日军对中国所做的调查,数据相对客观真实,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可作为史料丰富我们的研究,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抗战时期,中央通讯社打破了自近代以来重大新闻需依赖外国通讯社的失衡状态,抗战时期新闻传播业的发展,向世界传播了中国民众抗敌不屈的意志。本文试通过挖掘史料,对中央通讯社在抗战时期的新闻改革进行重新评估定位,客观还原历史原貌。  相似文献   

18.
抗战时期,中央通讯社打破了自近代以来重大新闻需依赖外国通讯社的失衡状态,抗战时期新闻传播业的发展,向世界传播了中国民众抗敌不屈的意志。本文试通过挖掘史料,对中央通讯社在抗战时期的新闻改革进行重新评估定位,客观还原历史原貌。  相似文献   

19.
抗战时期,国共实行第二次合作,但国民党当局坚持推行文化专制政策,遭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进步出版界的坚持斗争。查禁与反查禁的斗争为其主要内容。一抗战爆发,国共实行第二次合作,国统区的进步新闻出版事业一度出现蓬勃发展局面。上海、南京沦陷后,国民党政府迁到武汉,武汉成为抗日宣传的中心,大批革命进步书刊广为流传,主要宣传中国共产党的全民抗战、抗日民主统一战线和持久战的路线和方针,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罪行,批评国民党当局片面抗战和妥协动摇倾向。这对推动抗日群众运动的发展,坚定全国人民抗战的信心和决心,产生很…  相似文献   

20.
近日,广电总局下发通知,批评一部分革命戏的娱乐化倾向。称个别剧目在表现抗战和对敌斗争等内容时.脱离历史真实和生活实际。没有边际地胡编乱造.将严肃的抗战和对敌斗争娱乐化。(6月7日《山东商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