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近日,宁波沙坪坝小学出台一项新规定——禁止学生家长进教室帮助学生打扫卫生。据该校校长介绍,学校的操场、活动室等公共区域都是请清洁工人清扫,只将各班教室留给学生轮流值日打扫,但总有一些家长担心会伤着孩子,帮着做清洁,因此不得已出台了这项硬性规定。  相似文献   

2.
近日,据《河南商报》报道:一位小学生家长忧心忡忡地向报社反映,他孩子所在学校的教室卫生居然请家政公司来打扫。而家政公司的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坦言,家政公司被请进校园是常事,他们根据教室的面积收费,费用一般都由老师直接支付。  相似文献   

3.
近日,据<河南商报>报道:一位小学生家长忧心忡忡地向报社反映,他孩子所在学校的教室卫生居然请家政公司来打扫.而家政公司的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坦言,家政公司被请进校园是常事,他们根据教室的面积收费,费用一般都由老师直接支付.  相似文献   

4.
读者来信: 我是湖南某校六年级学生张浩琪的家长,我家距离学校较远且所经路线是市区繁华路段,孩子上学时因为路段塞车偶尔有迟到的时候。学校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即学生迟到只许站在教室门口,不准到教室听课。因为客观的原因导致孩子不能像其他学生那样到课堂听课,做家长的心里很难受,为此我找到学校,但学校的看法是:学生迟到进教室影响其他孩子上课,为了不影响其他孩子听课,学校规定凡是来晚的学生不准进教室  相似文献   

5.
这学期,我接了一个学校有名的乱班。第一天走进教室就让我国不忍睹:桌仰椅翻,纸片飞舞,污物满地。看到这种情景,我一声不吭地拿起扫帚把地面打扫干净,然后又把桌椅重新摆好,一切都整治好了,才请同学们进教室上课。坐在老师亲手打扫过的教室里,全班学生一个个都出奇的规矩。第二天,我依旧如此。有一些同学说话了:“张老师,让我们扫吧!”我微笑地说:“不,这一周张老师做值日。”一个星期后,我安排了值日表,每天值日的学生都非常认真负责,就连屋角旮旯也打扫得干干净净。 教室卫生向来由学生轮流打扫,很少见过老师也做教室…  相似文献   

6.
杨旭 《教育文汇》2004,(8):32-32
本学期学校每周进行一次卫生评比,我们班却一直和那面“卫生流动红旗”无缘。尽管我三令五申,不准在教室里吃零食、乱丢垃圾,可就是堵不住孩子的嘴,管不住孩子的手。瞧,刚打扫干净的教室,要不了半天时间,果皮、果核、纸屑、饮料瓶等便随地可见。我多次发火,甚至曾让一个学生把啃在嘴里的苹果丢进了垃圾桶,可仍然收效甚微。  相似文献   

7.
近日,据《河南商报》报道:一位小学生家长忧心忡忡地向报社反映,他孩子所在学校的教室卫生居然请家政公司来打扫。而家政公司的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坦言,家政公司被请进校园是常事,他们根据教室的面积收费,费用一般都由老师直接支付。著名教育家斯普朗格认为:“教育的目的不是传授或接纳已有的东西,而是要从人的生命深处唤起沉睡的自我意识,这也是人作为个体的创造力、生命感、价值感的觉醒。”学校组织学生进行力所能及的劳动,正是通过动手训练,唤醒和培养孩子的创造力,以及规划生活、规划人生的能力。国外许多儿童“吃苦”夏令营的实践证明…  相似文献   

8.
进行劳动教育,是中小学德育工柞的任务和内容之一。而近年来许多学校、家长都严重地存在着忽视这一工作的现象。有的学校连教室、寝室、操场等环境卫生打扫的简单劳动,也不让学生自己去做,宁可出钱请临对工承包。不少学生家长,只要孩子会读书、考分高,什么活都不让孩子干,认为孩子少参加劳动,就会有更多的时间读书。其实,这些想法都是不对的。因为不认真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加强劳  相似文献   

9.
平平是班上的卫生委员,在他的带领下,同学们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每次卫生检查总是得大红花。而在家里,平平更是个爱整洁的孩子,除了把自己的小房间收拾好外,还常常帮助爸爸  相似文献   

10.
一天早晨,学生大多已进入教室开始早自修,校长在一楼各教室的走廊来回巡视。突然看见七八个学生从宿舍方向跑来,慌里慌张。校长拦住他们,询问为什么这么晚才来。一人回答是宿管员找他们。为什么要找他们?校长心中有了疑问,便问学生,回答是宿舍卫生打扫未到位。为什么卫生没搞好?校长追问着。回答是起床晚了,来不及。怎么会来不及?疑惑写在校长的脸上。学生进教室了,可校长还是怔怔地站在那里,  相似文献   

11.
吴友军 《班主任》2006,(10):12-12
据我所知,有的后进生违反了学校纪律,便被老师罚去打扫教室、卫生区、厕所或清理垃圾箱,少则"承包"一天,多则"承包"一周、一个月.更有甚者,让家长带回家"劳动改造"一周半月.对此,笔者不以为然.  相似文献   

12.
据《人民日报》2021年11月1日 05 版报道:不久前,一项关于"教室卫生该由谁来打扫"的小调查,引发网友热烈讨论.老师,学生,还是家长?人们看法各异.孩子的成长需要学校、家长共同努力,但家长应如何关注和配合学校教育,以怎样的方式参与和监督?在学校教育中,哪些是老师的分内工作,哪些又可以由家长承担?这些都是家校共育绕不开的问题.打扫卫生虽然是件小事,却也促动人们思考,如何进一步厘清家校职责,推动家校共育,不缺位、不越位,为孩子成长提供更好的环境."教室卫生该由谁来打扫"也是一道关于劳动教育的考题.我们总说德智体美劳要全面发展,"劳"为什么重要?因为"劳"不仅关系劳动技能的获得、劳动习惯的养成,更关乎意志品质的磨炼、责任担当的培养.也正因为如此,不久前公布的家庭教育促进法规定:"帮助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养成吃苦耐劳的优秀品格和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通过劳动教育,让孩子们从小热爱劳动、热爱创造,通过劳动创造播种希望、收获果实,也通过劳动创造磨炼意志、提高自己,才能为他们的成长积蓄更多能量.从这个意义上说,无论时代如何发展,劳动形态如何变化,劳动的精神内涵永不改变,劳动教育的价值永不过时.近年来,青少年群体中在一定范围出现劳动意识淡漠的现象,劳动的育人价值也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究其原因,除了一些家长大包大揽、处处代劳之外,有的学校出于安全考虑,采取以课代劳、以教代劳等,也使劳动教育陷入"说起来重要,干起来不要"的处境.通过避免劳动的方式,来简化处理劳动教育和安全管理的问题,无异于因噎废食,也忽视了在实践中教会学生评估、应对、防范风险的能力,而培养这些能力本就是劳动教育的内涵之一.相较以前,今天的学生成长环境更加优越,培养他们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显得尤为重要.回到打扫教室卫生这件小事,这既是为了让校舍窗明几净,更是一堂难得的劳动教育课.家长扭转"重智轻劳"的想法,学校在开齐开足劳动教育课的同时,也不妨利用好这些校内劳动机会,关注劳动的结果更重视劳动的过程,让学生在动手实践、出力流汗中接受锻炼、磨炼意志,也储存一份纯真的回忆.  相似文献   

13.
本年度,我校举办了"两室文化建设"(教室、寝室)评比活动,要求之一是各班自行拟定班训,于是,"真诚理性,和谐奋进"八字占据了我班教室最显眼的位置.这不仅是我们的目标,也是我们的治班理念和行动指南.那么,我们是如何践行这一班训的呢? 一、以真诚传递感动,用感动引领真诚,让学生从感动中领会真诚,学会做人 感动学生,管理者就得率先垂范.身为毕业班班主任,高考的压力不言而喻.笔者每天早早地站在教室门口恭迎学生进教室,这既是督促学生早起晨读,也是作出榜样;随时捡起教室地上的垃圾,值日学生或垃圾丢弃者受到无形的鞭策,教室的打扫和卫生保持质量得到提升;随时送孩子一份关怀,哪怕是对生病者一句简单的问候,对后进者一次热情的鼓励,都会让孩子感动而心存感激;对学困生或德困生多一分耐心,孩子就会多一分转化的动力.  相似文献   

14.
<正>传统的家长会,老师在讲台上讲,家长被动地听。虽然实在,但比较枯燥。最近几年,我在家长会的形式上做了一些创新:家长和学生一起坐在教室或者学校的功能室,让学生参与、主持家长会,并在会上服务、展示。从会后的反馈来看,效果很好,也受到家长和孩子的一致好评。学生是为家长服务的志愿者。家长会开始前,家长陆续进入教室。有的志愿者就引导家长就座,请家长翻阅摆在桌子上的各科作业。有的志愿者会很有礼貌地给家长端上一杯温开水。同时,讲台  相似文献   

15.
吴丹  李梅 《湖北教育》2011,(8):50-50
一年级新生刚开学时,总会出现一些似曾相识的场景:教师站在教室门口迎接新同学,隐隐约约听见一阵哭声,一探头,看见一位家长和孩子在教室门口拉拉扯扯,孩子一个劲地哭,家长好不容易把孩子劝进教室,转身走了,孩子却哭得更厉害了;教学楼旁是热闹非凡的街道:不时传来乐曲声,一位小男孩整节课都在侧耳倾听,睁大眼睛望着窗外,有时甚至跟着...  相似文献   

16.
接送孩子时,大多数家长都能够和值班老师打招呼,叫孩子问老师好或向老师说声“再见”。但也有一些家长在早上送孩子来园时,旁者无人地把孩子推进教室转身就走,或把孩子拉进教室,毫无顾忌地替孩子选座位,挑凳子,甚至有因为昨天自己孩子和某个孩子吵嘴而大声训斥后者;在接走孩子时,对教师的满脸微笑视若无睹,冲进教室拉起孩子就走。有的教师见此也很生气;“白浪费了感情!以后对这种家长的孩子咱也象他们那样,不问不闻。”这当然是一时的气话。不闻不问是不行的,一方面师德不容,另一方面良  相似文献   

17.
平平是班上的卫生委员,在他的带领下,同学们经常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每次卫生检查总是得大红花。而在家里,平平更是个爱整洁的孩子,除了把自己的小房间收拾好外,还常常帮助爸爸妈妈打扫卫生,清洁楼道,家里家外  相似文献   

18.
三年级班主任李老师在办公室聊天,说有一名家长要给她的孩子带点零食到学校吃,李老师向家长解释了学校不准学生在校吃零食的规定,可这位家长不理解,说她的孩子特别瘦小,身体发育不好,需要补充一些食物和营养,学校这样规定不近人情,缺乏弹性。这类问题班主任经常遇到,还真带有一定普遍性。  相似文献   

19.
月亮爬上高楼。我躺在床上,第一次独自回家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夕阳西下,我打扫教室卫生后,匆匆来到校门口,等待家人的"接应"。可左等右等不见家人的影子。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校门外的人渐渐少了,看到同学们一个接一个被家长接走时,我不禁埋怨起家人来。  相似文献   

20.
“老师,我孩子写的是哪张啊?”A家长一脸茫然,找不到自己孩子写的话。“老师,这张是不是我孩子写的?”B家长指着月牙形的小纸条不确定地问。“这孩子,想不到有那么大的心理压力,我平时真是太忽视他了。”C家长凝视着自己孩子写的纸条,一脸愧疚……教室黑板上的“童心絮语”海报,成了家长们最关注的焦点。他们汇聚在教室的黑板前,叽叽喳喳地议论着,有羞愧难当的,有愁眉苦脸的,有作沉思状的,也有十分激动的……众家长争看着学生们这些歪歪扭扭的字,而我这个班主任倒被他们撂在一边,备受冷落。原来,家长会的前一天,我征询学生们的意见,大家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